APP下载

打开档案宝库,寻找历史印迹

2019-12-01王贞

北京档案 2019年11期
关键词:馆之宝名录展品

王贞

10月21日,由国家档案局、中央档案馆主办,北京市档案馆承办的《中国档案珍品展》在北京市档案馆隆重开展。展览一经推出,即引起媒体和公众的广泛关注。《中国档案珍品展》展出档案背后的诸多故事,为我们开启了档案的宝库、走进历史长廊。

一、记忆遗产镇馆之宝

通常的档案展览中会有一两件至多几件镇馆之宝,而《中国档案珍品展》最大亮点就是展品几乎件件都是镇馆之宝,它们都来自于哪里?为什么会被称为“镇馆之宝”?什么样的档案能称之为“中国档案珍品”?

世界记忆项目(Memory of the World Progranme,旧译“世界记忆工程”)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92年发起的文献遗产保护项目,是世界文化遗产项目的延续。世界记忆项目现有国际、地区、国家三级架构,相对应地建立了三级“世界记忆名录”。我国是世界上较早参与世界记忆项目的国家之一,也是最早建立世界记忆项目国家委员会的国家。1995年,世界记忆项目中国国家委员会成立,指定国家档案局为牵头单位和主要实施单位,另有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国家图书馆、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和文化部档案处等单位或部门参与。我国也是世界记忆项目亚太地区委员会的主要发起国之一,从2000年起,我国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中国档案文献遗产”评选活动,建立《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现称为《世界记忆中国国家名录》。至此,我国所属的世界记忆项目国际、地区、国家三级组织均告成立。截至2018年,我国已有13件(组)文献遗产入选世界记忆国际名录,12件(组)入选亚太地区名录,142件(组)入选中国国家名录。

入选《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的标准大致包括:档案文献所涉及的主题内容是判斷其文化价值的重要因素;档案文献产生的时间是判断其文化价值的关键;档案文献的地域性是判断其价值的重要方面;涉及的民族和人物是判断其价值珍贵与否的标准;不同载体和书写技术等也是判断其价值的重要标准;档案文献的系统性和稀有性使其具有更高的价值。根据这些标准,我国先后4次评选出142件组档案入选《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

据统计,截至2018年底,全国各级国家综合档案馆馆藏档案7亿5千余万卷件。而这次《中国档案珍品展》的展览展出的50余组200多件档案展品,来自全国30多家档案馆的镇馆之宝,都收录于《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有的还入选了《世界记忆亚太地区名录》《世界记忆名录》,件件堪称无价之宝。其中第四批入选《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的8件(组)档案是首次展出,分别是孔子世家明清文书档案、《四部医典》、贵州布依族古文字档案、盛京内务府册档、五当召蒙古文历史档案、四川自贡岩口簿档案文献、《尺度经·智者意悦》和卡瓦山佤族酋长印谱。

二、千年印迹跨越时空

翻开尘封的历史卷轴,一份份档案讲述着背后引人入胜的故事,能在其中找寻到文化印迹的线索。《中国档案珍品展》上展出的展品很多,件件不容错过,沿着清晰的时间脉络,引导着观众了解展品背后的故事。

展览中的展品主要是目前我国档案部门保存的最为珍贵的档案,包括唐、元、明、清、近代的珍贵档案,或记载某一重大历史事件,或印证某一历史史实,或记录一段鲜为人知的秘闻轶事,从不同层面折射出从唐代到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历程,从多个侧面反映了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具有跨越千年时空、展现皇家珍藏、揭示旷世之谜、印证历史结论的特点。其中许多鲜为人知的档案文献和实物是第一次与北京观众见面,是人们了解历史真相、探寻社会发展足迹的重要参考。展览中的精彩展品,既难得一见,又蕴藏着很多背后的故事。

展出的唐代档案有中国档案部门现存最古老的纸质公文档案,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唐档六件”,这是中国档案部门现存最古老的纸质公文档案。它不仅仅是档案珍品,其文物价值也无法估量。这组档案文献形成于唐朝开元二年(公元714),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目前所看到的唐档已是残页,载文也不完整。档案原件29.5厘米×26厘米左右,单页保存。书写在宣纸上,墨迹清晰,有3件落款有“开元二年”字样,并有1件盖有蒲昌府的印章、1件盖有蒲昌县的印章,其中5件是唐代蒲昌府、县的文书档案,1件是西州寺庙禅师名单。“唐档六件”于20世纪初发现于甘肃敦煌石窟藏经洞内。清宣统三年(1911),学部参事罗振玉奏准购运敦煌石窟之物,将这批文物运抵京师后,此6件唐档便落入罗振玉个人手中,将其收藏。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罗振玉于1933年出任伪满监察院院长,后将此六件唐档奉送给伪满洲国国立奉天图书馆。1948年沈阳解放后,唐档几经辗转,先后由东北图书馆、辽宁省图书馆、东北档案馆保存。

元代档案有用八思巴文字和古西藏文书写的中国元朝中央政府任命西藏地方官员的圣旨和文稿,体现了元代中央政府对西藏地方的有效管辖,是13世纪西藏归入中国版图的原始证据。八思巴是元朝第一代帝师,学者,西藏喇嘛教萨迦派首领。公元1260年忽必烈即位,当年即封八思巴为国师,公元1270年又晋封为帝师。他创制了以藏文字母为基础的蒙古新字,后人称为八思巴字。这种文字的创制推广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蒙古人社会的文明程度。八思巴字新蒙文纸质档案非常稀少,是研究西藏文化极富价值的原始资料,同时对研究藏文字、蒙文字的演变也有重要价值。

明代档案中有“金书铁券”,该“铁券”熔铁铸文,形如板瓦,内容为明英宗诰命制文,实为稀世珍品。“金书铁券”是皇帝颁赐功臣的特制文件和受赐人及后代赦减犯罪的凭证。该“金书铁券”系明代天顺二年(1458)明英宗赐予右军都督府右都督李文的。李文为明代青海土官,秉性忠义,战功卓著,被明英宗赐封予勋号“奉天翊卫宣力武臣,特进荣禄大夫,柱国,高阳伯。”此“铁券”制作考究,生铁质,半弧形,如瓦状,左右长37.5厘米,上下高21.2厘米,厚0.2厘米,重1300克。正面(凸面)镌有明英宗诰命制文,字嵌以金。全部为古汉文,字体为颜体。注明赐予李文“食禄一千石……若犯死罪免尔本身一次”的特殊待遇。

猜你喜欢

馆之宝名录展品
2022两岸赏石文化交流线上展览展品展示第2辑
镇馆之宝
——石犀
2022.3上榜派出所名录
镇馆之宝
——泉州宋船
同贺名录
作者名录
CIM T2017部分展商主要展品预览(一)
生产商名录
CCMT2016展品预览(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