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宠(组诗)
2019-12-01宗小白
早起何为
我喜欢在清晨打开窗户
喜欢看见一扇窗户因为拒绝
某种幽闭,而尽力敞开自己
但我怀疑它之前
肯定先接受了什么
就像一只烧水壶首先
接受了水的冰冷
才讓水在体内渐渐沸腾
像一个人接受了自己的长年咯血
才将文字
像玉一样吐出来
我不确定一扇窗户每天闭上眼睛
又那么早的睁开
是不是已经接受了自己的
内心平静
才学会将一些关于天空的想法
尽可能不那么早的
确定下来
恩宠
在诗中,我喜欢使用雨、花瓣和
叶子的意象,尽管它们数量很多
但使用完它们之后,我还是养成了
一种舍不得扔的怪癖
哪怕它们是被写在一首很糟的诗里
我也觉得有那么几行
因为有它们存在而好看
就像我年少时在河滩
遇见的那个女人
她头插着几朵带叶子的野花
在雨中疯跑——
她是疯了的,哪怕如此,她也觉得
头上的花好看,舍不得丢弃
所有人都选择远离了她
最后,雨水也离开了她
只有一点残缺的
审美意识没有离开她
我记住了它给她的那种
有教无类的恩宠
使我一生也在感激
被一首诗渐渐写停的雨水
和我头上,那些仍然带着雨水的
花瓣和叶子
缺口
像一个人一生做了许多事
最后却被做错的那一件否定了
豁开的缺口,使一只碗
有了外人看不出的负罪感
我看见这种负罪感重重
压在外婆身上
是她因为衰老,不小心
让汤药从碗里洒了出来
我看见她去世后仍为
衰老,这件她一生唯一做错的事
在我梦中流泪
而我身上的千疮百孔
早已替自己原谅了那么多
做错了的事情
磨坊
我不接受无缘无故的爱
和不明就里的恨
这会让人没有成长
你知道很多事物的碎裂
就是因为把过程看得太容易
而把结果想象得很难
就好像我看见磨坊
很难想象磨扇和磨盘
它们如何相互接受,却又能
保持完好无损的模样
蝉声
蝉声形成听觉
就像回忆形成你
写作和阅读也在形成你
但它们也在消化你
你透明的部分
被它们消化为雨水
你平静的部分
是那雨水中的一点点凉意
只有你悲伤的部分
它们从不消化
蝉声过后,它几乎
被一种短暂的消歇
原封不动的
退还给你
梅雨季
当时间零落成雨,你必须
顺着雨水,向天空追溯
你会看见一大片浓云对你
持有的,铅灰色凝视
但它不久会被太阳取消
更多的取消,来自于此前
你晾晒收叠的衣物
沿着墙壁,你铲掉的霉斑
书桌上,一份履历表里
被你删掉的一些文字说明
还有你的手机里
随手写下的几行诗
当你按下最后一个句号键
起身撑起雨伞,从站台的遮雨棚
走进雨水,整个梅雨季
都被你从身体里用力
推了出去
石头剪刀布
直到暮色漫涌,我才注意到
在与心灵的博弈中,我的影子
一直关注我,并尝试某种调解:
当我攥拳如石,试图对生活真相
予以还击,我的影子倒映在
傍晚的一片草坪上,以布匹般
柔软的质地,与我无声交谈一
在一株无花果树下,她规劝我
放弃“追究”,试着去“原谅”
在一小片舒适的风里,她建议我
缩短“停留”,体验“超越”
当我用目光剪断昨日生活
那带血的脐带,或是剪断
一行写得拧巴的诗,以此解决
心灵内部的争议,我能看见
在一面小小的水洼旁,我的影子
带我轻轻跃过去,并让我看到
只有我才能看得到的
欢喜表情
植物的毒性
有时候,也会觉得内心的疲惫和软弱
像枯藤一样,紧紧缠绕着
生存的欲望
而生存的欲望,又好像是在炭与火中
吊着的
一个煤黑的药罐子
生地、莲心、厚朴,在它那因为
隐忍,而像一个中年人一样
微微发胖的身体里煎熬
好将那根植于世俗的毒性淘滗干净
只留下苦苦煎熬出来的药性
如果你不懂得什么是煎熬
愿你永远不要去懂
愿你像我小时候,总是喜欢将一把甘草
放在嘴里咀嚼
宗小白,本名凌芝,女,江苏省作协会员。诗作散见《诗刊》《星星》,曾获诗探索·第八届红高粱诗歌奖提名奖。诗观:诗歌是对生命的本质力量的一次唤醒,是对各种问题、矛盾、磨难的原宥和救赎。某种意义上,它帮助我们面对、承担、接纳并不断改造和创新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