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有效路径探析

2019-11-30李海宏

青年与社会 2019年28期
关键词:创新创业人才培养高校

李海宏

摘 要:创新创业人才已是驱动国家发展的实质力量,新时代对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作出了更高要求。但是目前高校在大学生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上存在制度体系不健全、教学模式单一、平台搭建不完善、指导力度不足等问题。本文从教育综合改革角度出发,对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有效路径进行了探析。

关键词: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首要动力,是经济强国建设的战略支撑。高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创造能力大学生的沃土,国家对高校双创人才培养提出了明确要求。大学生有着无穷的创造力,是创新创业的源头活水,是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蓬勃力量,高校有义务和责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自身的双一流建设、社会赖以进步的人才需求和国家的创新型国家建设做出全方位、多层次的改革,肩负起新时代高等学校的使命和担当。

一、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制度体系不够完善,重视程度偏低

高校将大部分精力用在了优势学科和特色学科的建设,忽视了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没有将双创人才培养融入到学校发展规划和国家创新发展战略上来;没有建立完善的制度体系,即使制定了一些关于创新创业的制度,有的比较老旧,有的只是应付相关部门要求,文件适用性和可执行性低;对于创新创业工作未有足够重视,各部门之间没有打通协同机制,很多高校只是将创新创业工作放在了学生工作处或就业指导处,没有成立独立的雙创主导部门,没有将教务、科研、研究生处、团委、实践处等部门联合起来,职能部门在双创工作上没有很强的积极性;有些高校成立的创业学院没有真正发挥作用,在校院资源、校校资源、校企及校政资源上没有进行有效整合,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上缺少上层设计。

(二)教育教学模式单一,创新培养滞后

创新创业教育与传统教育存在很大区别,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跟不上时代的进步和学生发展的需要。在课程设置方面,很多高校只是设置一门两个学分的通识课程,缺乏与创新创业相关的选修课程,缺少专创融合课程,未形成系统的双创教育课程体系;在师资配备方面,多数高校选用未有创业经验的学工干部担任创业基础课教师,加之高校教师多从事本学科的理论性研究,缺乏创新创业培训和对经济市场的前沿了解,不能将贴合形势的创业知识、理念和技能传授给学生;在教学模式方面,多数高校未考虑到新时代大学生的特点变化和实际需求,仍采用陈旧板滞的班级授课模式,减缓了学生创新思维培养进程。

(三)跟踪指导力度不足,项目失败率高

就目前高校创新创业现状和创业比赛后期融资数据来看,多数大学生创新项目在过程中夭折,表面上看是因为创业团队或项目的不成熟,实质是创业准备阶段指导不够全面,创业实施阶段帮扶后劲不足。在指导方面,一是缺少专职创新创业教师,二是校内教师对市场的认知和把握不够精确,在指导学生创新创业上力不从心,很多停留在对创业计划书格式上的修改,三是校外导师时间精力有限,大部分是一次到访学校口述指导多个项目,不能细致地指导优化学生创业项目;在跟踪帮扶方面,高校将创新创业工作重心放在了前期宣传上和校赛上,比赛结束后帮扶后劲不足,一是忽视了对创业学生的心理品质教育,没有提前提出应对风险的有效措施,二是创新创业平台建设不完善,创业基金获取困难,多数孵化平台存在同质化严重、目标模糊、服务不到位及产业协同不足问题,创业支撑环境亟需改善。

(四)创新创业意识薄弱,认知水平局限

2019年就业蓝皮书数据显示,2018届大学毕业生的自主创业比例不到2%,这体现了大学生双创意识的薄弱和双创认知的不足,高校在培养学生双创自觉性和激发学生双创热情上仍存在问题。一方面,由于宣传力度不够,宣传方式缺少新颖,没有将创业形势、创新创业活动、社会实践等信息和知识准确及时地传达到全体学生,减少了学生萌发双创兴趣和提升双创技能的机会;另一方面,创新创业环境氛围不够浓厚,创新创业社团或协会活动内涵比较单一,只是停留在活动次数上,没有进行品牌性活动打造,有的高校在创客空间建设上缺乏系统性规划,未能考虑到学生实际需求,导致少有学生在众创空间进行创业想法的交流,创客空间成为了摆设,没有发挥应有作用。

二、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有效路径

(一)加强顶层设计,完善双创工作机制

高校在发展统筹规划上,要充分认识到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重要性,明确在创新创业教育中的主体责任,做好上层设计工作。将创新创业教育放入领导班子议事中,成立双创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双创学院和双创教育管理部门,加大部门协作和院系联动力度,深入开展对创新创业教育的国内外调查研究,清除阻碍创新创业人才发展的陈规旧律,制定符合新时代要求的体系化创新创业工作规章制度,为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提供更为坚实的后盾和更为完善的制度保障[1]。一方面,在顶层设计下,形成校领导重视,上下联动、齐抓共管、层层落实的良好局面。另一方面,在制度下明确标准,将奖学金评定、科研奖励、免试攻读研究生、学科竞赛奖励、教师评聘等关系到师生切身利益的因素考虑到制度建设中,有效推进创新创业工作的开展。

(二)营造双创氛围,增强创新创业意识

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是激发在校学生双创热情的基础,在双创人才培养上最能够达到普惠效果。首先,利用传播快捷的新媒体平台,联合学校宣传部、团委和学生工作处对创新创业形势政策和创业成功优秀校友进行解读和宣传,引导青年大学生在创业奋斗中升华理想信念,在创新创造中闪烁青春光芒,在奋进追逐中实现个人梦与中国梦;其次,丰富校内活动载体,组建学生创业品牌梯队,通过开展创新创业大赛、举办创新创业大讲堂、进行创新创业市集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带动大学生在双创中的积极性;同时,组织开展多层次创新创业实践,推进工作室导师制项目教学,增加学生外出考察、社会实践和专业实践频次,带领学生走进企业、乡村和社区,提高大学生的市场社会认知度和创新创业主动性;最后,建设并优化创客空间和实践基地,为培育创新创业人才提供实用性硬件设施和固定场所,促使创意落地,提升大学生创造能力。

(三)构建双创平台,打造全程服务体系

高校创新创业平台是推进双创人才培养的重要支撑,构建双创平台的重点和难点在于打造全程双创服务体系。软平台构建主要是创新创业教育的全程育人体系建设,通过阶段化针对性指导,提升大学生的创新理解和创业自信,防止碎片化的创新创业知识、不成熟的创业观念及不健全的心理品质导致创新创业失败。创新创业硬平台构建主要是双创孵化基地建设,高校应借助政府创新平台和优惠政策,以市场经济为引导,更新孵化基地发展理念,完善基地运营模式,改革现有基地的生态系统,打造发展目标明确、产业协同、服务到位的专业化特色化基地,为大学生提供贷款、税收优惠政策解讀、技能培训、实战训练和项目跟踪指导[2]。同时,高校还需发挥桥梁搭建作用,整合社会资源,优化资源配置,扩展融资渠道,为创新创业者提供资金、人才、技术等支持。

(四)加大改革力度,完善双创教育体系

深化高校双创教育改革是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迫切需求,必须多举并措。一是健全双创教育课程体系,加快课程信息化建设,开发整合网络在线课程资源,开设创业指导、学科前沿方面的必修和选修课,加大专创教育融合力度[3];二是加强教师创新创业教育教学的能力建设,配齐配强专职教师,增加教师研修机会,完善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和绩效考核标准,聘请校外企业家、创业成功优秀校友、风险投资人等担任创新创业导师,组建双创导师库;三是升级教学方法,运用互联网技术,广泛开展启发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提供更多可以自主学习的教育资源,提升学习针对性和实效性,培养大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激发创新创业灵感;四是深化“产学研”模式,借势“政用产学研”系统工程,促使教学与实践、专业与行业及产品与市场的无缝结合,培养更多社会企业需求的应用型双创人才。

三、结语

综上所述,新时代赋予了高校新的历史使命,在新征程上高校必须有新作为。高校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上要高度重视,充分认知教育综合改革要求,健全创新创业工作机制,完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营造创新创业氛围,构建创新创业平台,为学生创新创业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为创新型国家建设作出最大贡献。

参考文献

[1] 吴晓球.现代大学的责任:创新创业人才培养[J].北京教育(高教),2019(01):21-24.

[2] 李政伦,陈欣.地方综合性大学创新创业孵化体系研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8(11):145-146.

[3] 韩飞,高文智.创新创业教育对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作用分析[J].北方经贸,2019(01): 155-1,56+160.

基金项目: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基于“自组织理论”的高校艺术专业学生管理模式构建”,项目批准号:18CSZJ05。

猜你喜欢

创新创业人才培养高校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