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准扶贫背景下农民政治参与的有效途径探析

2019-11-30卢俊宏

经营者 2019年19期
关键词:乡村治理精准扶贫

卢俊宏

摘 要 实现全面脱贫,让贫困村走上振兴之路,其根本是要对乡村进行有效的治理,而提高农民政治参与的积极性对乡村有效治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农民有序的政治参与有利于农民意愿的表达,实现乡村的稳定振兴发展。通过调查发现,当前农民在政治参与方面存在制度化参与和非制度化参与、主动性与被动性共存等问题,严重影响精准扶贫背景下农村振兴战略的实现。

关键词 精准扶贫 农民政治参与 乡村治理

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加强制度建设、政策激励、教育引导,把发动群众、组织群众、服务群众贯穿乡村振兴全过程,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弘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激发和调动农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可见,国家更加注重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农民的主体作用,这也为农村的发展提供了机遇。

一、精准扶贫背景下农民政治参与的现状

近年来,在国家重视贫困村发展的精准扶贫背景下,农民的政治参与率提高、参与意识增强、参与面拓宽,但在参与度、实际效能、相关机制等方面依旧有待加强。

(一)政治参与率逐渐提高,但主动意识较弱

农民参与率是参与政治活动最直接的评估标准,主动意识则是民主意识提高的具体表现。据调查,近年来农民的政治参与率逐渐提高,2018年,农民参与政治活动较2010年提高了1.7个百分点。农民的政治参与率有所提高,但他们参与政治活动多是迫于村委会压力,缺乏主动参与的意识。

(二)政策导向有所增强,但保障机制有待健全

农民在政治参与的过程中,权益受到侵害时,他们往往没有办法很好地运用法律途径解决,主要集中表现为提供援助的服务、咨询,监管机制不够健全等。所以在许多政策落实的细节上,往往达不到效果,农民在参与政治活动的过程中得不到保障。

二、精准扶贫背景下造成农民政治参与困境的原因分析

造成农村群众参与政治活动困境的原因是多方面、多层次的,这些因素共同影响着农民的政治活动参与度。

(一)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近年来,国家实行精准扶贫、乡村振兴等政策,致力于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收入,但仍存在经济发展水平制约农民政治参与的现象,农民认为参与政治活动所带来的效益没有从事经济活动所带来的直接,不愿意投入时间和精力,也导致政治参与积极性不高。

(二)受教育水平的制约

在农村,教育水平相对滞后,他们的文化水平有限,政治参与的热情低。在新时代的精准扶贫中,政治活动会利用互联网等途径開展,受教育程度的高低会影响人们对这种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从而降低了农民在网络政治参与过程中的参政积极性。

(三)制度不完善的阻碍

由于制度化参与还不完善,农民的利益在受损时得不到合理的保障,导致农民心理失衡,这对政治参与也造成了极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一是在基层人大代表中精英农民所占比例大于普通农民,所以普通农民表达利益诉求的途径受限,缺乏对村干部的有效监督;二是决策执行进程和效果等需要公开的村务信息透明度第,往往只是流于形式。

三、精准扶贫背景下农民政治参与的引导路径

为建立健全相关机制,提高农村经济、文化、教育发展水平,发挥农民政治参与的主体作用,提出如下建议:

(一)大力发展农村经济

在精准扶贫政策的支持下,政府可以挖掘本地资源,发展当地特色产业,带动经济增长,为农民提供政治参与的物质保障。针对贫困人口,政府要贯彻落实精准扶贫战略,将政策落实到位,真正做到“两不愁,三保障”。当物质基础丰富时,自然会追求更高层次的需求,如获得政治地位和政治参与感。

(二)提升教育水平,开创农村文化新局面

通过教育水平的提高,带动农民政治参与程度的提高,不失为一个有效的解决途径。可以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严格贯彻落实九年义务教育和相关教育补助政策。注重引进教育人才,鼓励大学生返乡创业、返乡当村官,为农村输入新鲜的血液。同时,重视对政治教育的宣传,让农民明确政治参与的各项权利与义务,营造良好的政治文化氛围。

(三)健全制度化参与机制

农民政治参与制度是农民政治参与的重要保障,也是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因素。一方面,要完善管理机制,发挥监督管理的作用,在管理机制方面要加强基层民主建设,提高村委会公信力,在监督方面,要实行村务公开,切实发挥民众的监督作用,为基层建设贡献力量;另一方面,健全乡村治理体系,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农村地区治理格局。通过村民自治组织的建设不断培养农民的独立意识和政治参与能力,从而促进农民的政治参与。

我国农民政治参与还存在着改进和提升的空间,需要增强农民主体意识的内生动力,树立农民主人翁意识。依托精准扶贫政策,继续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注重文化建设,建立健全具体制度化参与制度。应用好网络在农民参与政治过程中的正向作用,拓宽农民的参与渠道。这个过程不是一朝一夕之事,需要国家、政府、社会和农民等多元主体的共同努力。

(作者单位为广西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 熊凤水,苏霞.农民政治参与的困境与对策[J].石家庄学院学报,2019,21(04):36-40.

[2] 张雅,周素琴.提升农民政治参与能力的有效途径探析——以赣西地区为例[J].法制博览,2019(18):39-41.

[3] 周扬.中国农民政治参与的现状分析[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30(11):268+300.

[4] 李永洪,闫耀民.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西部贫困地区农民政治参与质量提升研究——以四川省B市Y村为例[J].邓小平研究,2019(02):120-126.

猜你喜欢

乡村治理精准扶贫
多元与协同:构建新型乡村治理主体关系的路径选择
基于包容性增长视角下的民族地区乡村治理研究
国内关于乡村治理理论研究综述
精准审计的现状研究
“精准扶贫”视角下的高校资助育人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