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有企业专家人才柔性工作体系建设和实践

2019-11-30王鹏杨逸飞

经营者 2019年19期
关键词:国有企业

王鹏?杨逸飞

摘 要 在当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国有企业要想获得良好的发展,就必须留住专家人才,并通过专家人才队伍建设提升自己的竞争力。为了更好地建设专家人才队伍,本文对专家人才柔性工作体系建设和实践的经验进行总结与介绍。

关键词 专家人才 国有企业 柔性工作体系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是国家电网公司系统内规模最大的省级电网公司之一,现辖13个市、51个县(市)公司及10余个科研、检修、施工等单位,职工8万余人,服务全省4000多万电力客户。近年来,该公司党委充分把握专家人才尊重需求高、成就动机强、自我驱动力足的特点,从提升和满足专家人才“四感一度”(安全感、公平感、归属感、认同感和业绩贡献度)着眼,突破传统管理的窠臼,着力加强专家人才管理的互动性、自主性和弹性。公司总结和验证了坚持单向联系与双向互动相结合,坚持组织管理与自我管理相结合,坚持有界组织与无界组织相结合的“三结合”新理念。通过专家柔性工作体系建设,推动传统的指标牵引、刚性考核管理模式逐步向价值牵引、注重激励的支持服务模式转变。促进专家人才更多开展柔性管理,更多发挥协同效益,有效激发专家人才动能,全面盘活专家人力资本,在专家人才培育和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一、创设新组织形态,提升专家人才组合效率

内部“拆壁垒”,创新柔性团队灵活模式。着力构建功能型、矩阵式团队,鼓励专家借助“互联网+”手段,打破地域、专业、工作周期等限制,自由组建柔性团队,拓宽吸纳培养优秀专业人才空间。开展跨区域、跨领域的团队灵活创新协作,以项目为中心,集中资源、集中力量攻关重点课题和难点问题。搭建专家创业平台,利用招聘制模式,由同专业专家中资深专家或较权威专家牵头,进行相同专业专家团队招募,形成具有组织性和自发性特征相结合的专家联盟。以项目、需求为中心,匹配资源,攻坚克难,引导专家人才积极投身电力物联网、源网荷储、4G无线专网等重点工作、重大工程,培养和锤炼一支高水平人才队伍,形成人才工作的强大合力。

二、创设新机遇条件,拓宽专家人才成长空间

高度关注专家人才的自我成就和成长需求。设立研发立项直通车,支持专家承担公司重大发展课题研究;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建立研究实验环境,邀请外部专家参与公司高端人才培养。构建大数据成果数据库、“爱专家”移动客户端等信息化平台,全面汇聚专家项目、专利、成果等基础数据以及专家人才工作行为、创新活动等动态数据,分层分类管理。引入大数据工具,探索专家画像、人才雷达、行为分析、智能撮合等大数据应用,为精准引领、精准服务提供支撑。

三、开辟新孵化路径,促进专家人才价值转化

立足科技成果产业化目标,整合“大数据”技术、“平台运作”理念和“流水线作业”模式,开创生产流水线式成果孵化新路径,促进专家在高端电网建设、企业转型发展等方面主动作为,形成推动企业卓越发展的强大动力。

首先是瞄准前瞻性,深挖成果价值。构建成果孵化平台,实现与国家知识产权管理局专利信息共享,第一时间获取国家最新发布的专利信息。在成果孵化机制的助推下,专家创新成果深度应用到公司管理各个领域。其次是着眼应用性,促进成果转化。根据专利成果孵化实际,优化专利分类评价关键指标,动态维护适用于创新转化的科技成果评价体系。统筹公司内外部产业单位资源,搭建专家与产业、生产单位三方合作平台,建立小微成果“在线撮合”“抢单竞争”等培育孵化机制,分级推动创新成果产业化发展,最大限度地将各类成果转化为经济、社会效益。开设线上成果孵化供需服务大厅,引导专家人才研发项目更好地匹配公司需求,提升创新成果应用转化概率。

四、探索新激励机制,优化专家人才价值实现

构建满足专家人才多层级需求的综合激励机制。提供差异化薪酬激励,创新分配机制,设立专家履职奖,实施成果转化奖励,探索开展专家中长期激励。授之以渔,优化专家教育培训,精选最优质的培训资源,为专家量身定制培训课程,通过“政治理论、国情企情、专业技能”三结合培育方式,全面提高专家综合素质,实现专家人才思想、专业双提升。授之以“愉”,为专家创新创造提供人、财、物资源配置,营造愉快的工作氛围。授之以“誉”,提供全面精神奖励,提高专家政治待遇,积极推荐参与公司和地方重大活动,加大对专家人才的宣传表彰,进一步营造尊重人才、尊重知识、尊重创新的浓厚氛围,更好激发专家创新创造活力。授之以“遇”,创造成长发展机会,完善专家职业发展通道,构建分级分类人才储备库,选择一批年轻有潜力的专家作为公司党委联系服务的候补专家,打造纵向梯次配备、横向融合协同的人才成长路径,促进专家队伍可持续发展。

专家人才柔性工作体系的打造,解决了人才分布不平衡的问题,加强了专家之间的协同配合和信息交流,推进专家与企业双向共赢,凝心聚力攻坚克难,不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为国家创新实力的提升奠定基石、做好支撑。专家队伍规模和结构持续优化,为人才强企战略全面落地提供了坚实的人才保障。

(作者单位为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党委组织部)

参考文献

[1] 董文娟.国有企业建设高质量人才队伍管理模式探索[J].电动工具,2019(04):18-21.

[2] 郑丁裳.国有企業青年人才队伍建设的对策与思考[J].中外企业家,2019(18):80.

猜你喜欢

国有企业
分析国有企业互联网党建系统的开发与建设
国有企业研究型审计思考与探索
国有企业每5年至少审计1次
筑牢国有企业的“根”和“魂”
国有企业利润保持稳步增长
国有企业利润保持稳步增长
1—7月国有企业累计实现营业总收入272170.9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