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网络媒体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研究
2019-11-30郭鑫
郭鑫
摘 要:进入21 世纪,随着互联网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互联网的应用更是进入了一个异彩风采的新阶段,尤其是新媒体新技术获得了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新媒体的普及,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挑战的同时,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互联网盛大发展的一代大学生,对新媒体的接受和认同,与之前的80、90世代更为鲜明,如何运用好新媒体新技术来创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增强思政教育的时代感,提升对高校学生的吸引力,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联系新媒体发展实际,结合新时期大学生自身个性特点,就如何让受教育者在思想政治学生上获得最大限度的进步,强调大学生的思政学习主体性,多方面整合教育资源,进一步提升思政教育水平进行探究。
关键词:新媒体;新技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互联网;方法创新
在互联网的迭代更新,一日千里的大潮下,报纸和电视等传统媒介早已“溃不成军”,新媒体依然成为当代大多数人获取资讯,信息交流,甚至是学习沟通的重要工具和平台。当前我国高校大学生多数都是由95后、00后们组成,他们生下互联网的旗帜下,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共同成长步,在当代大学生群体中,互联网应用已然是他们生活工作学习中不可缺少的组成,如典型的刷朋友圈,刷抖音等等。新媒体对当代大学生发成长、生活、学习、思想,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互联网中的各种新闻及事件也影响着学生们的认知、认识,甚至是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形式。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新媒体平台已经是课堂的新领域,提升教育的新高地了。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新媒体时代现状及问题
从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来看,面对汹涌而来的新媒体时代,尚存在思想认识不够到位,思政教育对新媒体平台利用不够,协同教育机制不完善,对新问题缺乏有效解决方法等问题。
(一)思想政治教育认识不到位
属于意识形态的思想政治工作,是需长期投入方有效果和和成绩的领域。正由于这一点,部分学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认识出现偏差,存在形式主义,缺乏内涵的问题,重视科学文化知识教育和专业技能培养,流于表面,流于形式。面对新媒体时代的到来,部分高校,部分教育工作者,更是缺乏认知,甚至没有意识到思政教育的环境,平台,主体已经产生了新的变化。教育内容甚至严重脱离社会和学生实际,空洞说教,缺乏创新,学生听之昏昏然,所获得成绩成长尚有待提升。
(二)缺乏新媒体平台工具利用
QQ、微信、今日头条、抖音、快手、大鱼号、西瓜视频等等新媒体日益受到95后大学生的追捧。这些平台,大学生喜闻乐见,趣味性、时尚性、知识性是共存的。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堂上,数量不少的教师队伍在教学内容依然抽象单一,沿用传统的、过去的、说教的方式,进行授课。这些教学方式,忽略学生的参与能力,不能针对学生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讲解,没有借助新媒体来融入思政教育,简单的灌输方式导致一些学生产生厌学情绪。
(三)高校思政教育的机制缺乏整合
作为思政教育,其实在当下的高校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但是,不少高校情况来看,高校的与思想政治有关的部门各自为政。思政教育课堂,团委,党委,辅导员,学生会,等等各自为政,没有整合资源,校内和校外、学校和社会协同育人的合力尚未形成。
(四)对思政教育出现新特点、新问题缺乏敏锐把握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程加快,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的蓬勃兴起,大学生的独立性、创新性和个性化增强,多元化的思考伴随着新媒体的出现,在大学生群体中的表现日益突出。信仰缺失、价值观多元化、心理素质弱化、团队合作意识薄弱等问题,在新媒体时代得到了放大。对这一高校思政教育的新动向,相关的思政教育工作者存在认识不足的问题,亟需进行研究并创新解决。
二、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提升的机遇
新媒体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带来了新的挑战和问题,同时也创造了广阔的教育提升平台和空间。笔者认为,无论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结构,还是教育模式,以及教育手段,新媒体时代给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均带来了相应的机遇。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新媒体技术環境下将获得更加开放和共享教学新平台
在传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语境中,老师和学生无论是课堂还是课间,学习交流互动的时间是有限制的。自带互联网开放和共享基因的新媒体场域下,师生之间的交流沟通已经突破时间和空间的约束。举个例子,针对思政课堂上的学习问题,学生可以通过微信、微博、QQ 等途径向老师寻求在生活、学习中遇到的各类思想问题、困惑,很直接的获得解决,这一点在传统时代是无法想象的。更值得教育工作者们欣喜的是,与以往的传统教育媒介相比新媒体的沟通方式,是双向的、互动的,学习信息和知识的传递,思想的表达不是单向的“一厢情愿”。这种条件,打破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固化、覆盖面窄的局限,实现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和水平的不断拓展,提供了无限可能。
(二)新媒体环境为丰富思政理论课教学模式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新媒体平台、种类众多,以网络新媒体、数字化新媒体、移动新媒体为主,具体包括网络电视、手机短信、微博、微信、LED大屏幕、数字广播、视频和短视频、论坛等等。这些平台以智能手机为载体,依托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和移动通讯技术的基础上,已经全面进入广大学生的生活视野之中,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当今社会已经进入用户为中心的“自媒体”时代。据有关调查显示,“智能手机在大学生群体中的使用比例已经高达90%以上。”新媒体环境下,人人都是思想的创造者,新媒体传播语境打破了现实社会交往的时空阻隔和社会障碍,消除性别、年龄、身份界限,使大学生无屏障的倾诉和交流欲望变得空前高涨。许多大学生通过开设微信公众号,今日头条,微信群主,QQ群主,短视频等等,甚至成为了一方意见领袖。这种情况下,高校思政教学如果能因势利导,创新丰富教学模式,必将会收获让人欣喜的教育效果。
(三)新媒体有利于丰富思政教育的课堂内容
新媒体技术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应用下,不仅仅能引起对传统教学模式转变,更可以从内容上极大地进行丰富。传统时代的书本教育,在新媒体时代将成为历史“陈列”。众所周知,新媒体技术不仅仅有文字,还有图片,视频等等多种方式。引入新媒体进行思政课堂教学,课堂内容将从单一化走向多元化,从平面化走向立体化,从灌输化走向共享互动化。例如,教师将教学视频上传到互联网中,学生在课后时间内也可以通过互联网不仅可以重新温故课堂知识,还可以加深理解,甚至是举一反三。同时,也会激励学生通过互联网自学相关的知识,更上一层。
三、新媒体环境如何深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几点思考
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作用和地位,充分利用学生们喜闻乐见的新媒体技术,创新教学,丰富内容,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发挥最大的运行效力。
(一)突出大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开展个性化思政教育
在新媒体时代,“无中心”的运作模式为最为显著的特点,新媒体以其自由性、平等性,为特征给网络的使用者提供了极大自由度和自主性,为发挥大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提供了技术基础和保障。新媒体时代,大学生通过各类的新媒体平台,既可以可以开阔视野,丰富知识,更能够展示自己的思想才华,锻炼能力。另外,新时代的大学生更具有爱国情怀,关心国家大事,关注民生热点,积极投身于网络参政,大学生自身的社会主体性意识明显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们,更充分把握这一新时期的教育特点,通过新媒体平台组织和引导大学生对相关问题探究,调动学积极性和参与度,借力而行,让大学生学习力得到充分的提升。通过科学引导,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道德自律,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充分发挥新媒体平台作用,走进思政课堂内外
在互联网兴起初期,BBS一度是中国高等院校的学生聚集地,著名的如清华大学的水木清华论坛等等。近些年新媒体平台兴起后,高校和学生中涌现了各类校建的,学生团体建设的,学生个人建设的网络平台。笔者这里建议高校思政教学管理者和教育者们,因势利导,搭建高校思政的新媒体平台。一是高校加强官网建设,校园论坛建设,校园的官方新媒体平台账号建设,如注册搭建某某大学在百度贴吧的专门贴吧,注册搭建今日头条官方账号,抖音账号,等等,打造属于高校自身的新媒体平台阵地,为思政教育开展提供平台保障。二是利用高校学生会、团委、班级等,充分运营官方新媒体平台,让平台走进大学生生活学习中去。充分利用校园网资源宣扬马克思主义的是非观,抵制西方的封建的不良信息侵害。三是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开展校园活动,例如逢五一、七一、八一、十一等节日,开展专题活动,如竞赛等,与大学生进行分享互动。
(三)依托新媒体,创新思政课教学模式
传统思政教过于强调教师的“教”,对学生的学习掌握则重视不够,这导致学生学习上比较被动,不够积极。在新媒体视域下,教育者要积极研究教学模式的创新和丰富,通过模式的创新,充分让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发挥和释放,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其一,回归教育生活化目标。新媒体时代,思政教育应全面置于大学生的生活世界中,紧密联系学生关心的社会热点、网络热点、生活问题、学习问题等教学模式构建,以学生为导向开展教学。其二,改革教学评价体系。新媒体时代,应充分利用现代计算机信息技术,从教师和学生两个维度对思政教育的效果进行评价评估,例如,通过网络投票评估教师教育效果,通过网络打分评估学生学习成绩等等,通过新媒体技术促进教学相长。其三,探索在线思政教育。例如,实际教学中,可以通过设计专门的思政学习APP,通过引入人工智能技术,推出的新型智慧教学工具,以手机为媒介,关联老师和学生,占据学生的手机端,将思政课堂深入到学生日常生活之中,入心入脑。
四、结语
新媒体技术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提供了新视野、新维度,为高校思政课教学创造了提升的良好机遇。全面将新媒体技术与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有机融合,是摆在当前高校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相信,只要不断转变教育理念,充分理解掌握新媒体平台,必然能够实现教学模式的创新,探索出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新路子,以科学、合理、规范、健康的形式来呈现给当代大学生内容丰满,形式鲜活,质量上乘的思政课,为培养“中国梦”追梦人提供强大的精神层面的有力支撑。
参考文献
[1] [加]麦克卢汉.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25.
[2] 王小占.大学生使用自媒体现状的调查和建议——基于武汉地区高校的调查[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6):28.
[3] 徐振祥.新媒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机遇与挑战.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2007(6):65.
[4] 李元書.政治体系中的信息传播[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5:427.
[5] 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加强和改进高校宣传思想工作队伍建设的意见[R].2015.
[6]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378.
[7] 王玲玲.“互联网 +”助力高校辅导员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思考[J].文教资料,2018(20):91-92.
[8] 侯继虎.“互联网 +”背景下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探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7(3):46-48+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