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热词英译教学对大学生英语学习的作用

2019-11-30朱嘉晖

文教资料 2019年25期
关键词:英译英语教学

朱嘉晖

摘    要: 近年来由于网络快速普及,网络热词在整个社会,尤其广大青年大学生群体中广为传播,随后相关英译表达方式应运而生。本文从国际视野、学习兴趣、创新能力三方面探讨在教学中引入网络热词英译对大学生英语学习效果的影响,并根据网络热词英译现存的不足或缺陷,调整将其引入教学的比例和方式,帮助大学生更好地利用网络热词提高英语水平。

关键词: 网络热词    英译    英语教学

一、引言

随着互联网计算机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接触网络,许多电视节目、社会事件、国家政策衍生出来的新词汇因为有了网络,迅速在人群中传播开来,尤其在青年大学生中,成了当今社会流行的网络热词。随着全球化的發展,青年大学生有越来越多的机会与外国友人接触,在交流中难免使用一些熟悉的网络热词介绍中国,如果好好利用,就是一个有效的文化输出途径,同时要求他们使用准确恰当的网络热词英语表达,既能够让外国友人听懂,又能够体现中国特色。目前大学英语教学还没有相关的系统应用,一些教师不重视网络热词英译,导致大学生使用网络热词英译不规范等问题。本文将探索在教学中引入网络热词英译对大学生英语学习效果的影响,并提出一些措施,更好地助力大学生学习。

二、网络热词英译教学对大学生英语学习的作用

(一)开阔学生的国际视野

在教学中引入网络热词英译,有利于开阔学生的国际视野,走出狭窄的文化圈子,避免盲目自信。现在进入英语环境中的网络热词已经不再局限于之前的传统文化,如:Pipa(琵琶)、Erhu(二胡)等,还涉及中国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权威的英语词典——《牛津词典》已收录诸如“typhoon(台风)、li(里)、litchi(荔枝)”等一些网络热词。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中国文化影响力的提升,但实际上我们应该透过现象看本质,发现部分收录进词典中的词汇反映了中国现存的一些社会问题,甚至说这些网络热词虽广受西方追捧并收入词典中,实则带有一丝嘲讽意味,比如“Tuhao(土豪)”“Dama(大妈)”就体现了一种膨胀式的炫富现象:四处挥霍、盲目消费。学生可以通过网络热词英译学习,发现并认清中国输出的部分词汇是充满争议的,是需要我们反思的。新一代青年大学生应站在国际视角多角度地分析问题,看看这些中国热词英译是否真正对英语世界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力,是否为世界贡献了优质的文化,我们的最终目标是让更多像“taikonaut”(中国宇航员)这类积极向上词汇输出并收入权威词典中,让全世界都见证、认可中国的发展。

(二)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今世界全球化,掌握英语成了每位大学生的必备技能,因为社会需要靠这股新鲜血液向世界传播中国在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做出的杰出成绩。当代大学生时刻关注中国发生的一些热点问题,广受大学生喜爱并频繁使用在平时对话交流中的网络热词恰恰是这些热点问题的一个缩影。因此,在教学中引入网络热词英译不仅能顺应时代发展,起到服务社会、促进中外文化交流的作用,更能通过在课堂上加入学生们关注的话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生物支付(bio-payment)”就是由支付宝指纹和刷脸支付衍生出来的一个网络热词。根据最新数据显示,目前支付宝已经进入10亿用户时代,覆盖了54个国家和地区,并且在大学生群体中的普及率和关注度非常高。另外,还有“抢票(ticket-grabbing)”,每逢节假日,回家的大学生尤其是住在旅游热点城市的学生,抢票无疑是他们的必备技能。据问卷调查显示,超过62%的学生认为课堂上引入网络热词会提高课堂参与度,更乐于加入讨论。相比平时枯燥的翻译训练,教师通过在课堂上引入这些热词的英译教学,会让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学生上课注意力集中度会有所提高,更容易发现网络热词英译的乐趣,从而提高英语学习兴趣。

(三)提高创新能力

中国学生相比欧美国家学生而言,创新思维稍显薄弱。在初高中学习中,学生通过反复背诵单词及固定句型等习得英语基础知识,在一定程度上束缚学生的创造能力。一些学生被动接受老师传授的知识,甚至毫无思考。不少同学在英语学习中出现问题,在英语作文中展现得淋漓尽致,之前背诵的作文格式、行文方式已经固化,甚至成为束缚他们的“八股文”,面对与初高中不同的作文要求,学生显得茫然不知所措,很多情况下还是套用习惯的“三段论”行文方式写作,让高校老师十分无奈。网络热词英译是一种基于人们实际生活的新式翻译,很多都不是僵硬的、字对字的翻译,需要更多地结合具体情景翻译,这就要求译者有一定的创新思维。教师通过在教学中引入网络热词英译,潜移默化地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例如:“教科书式”,具体释义是“形容规范、标准、无懈可击,完美到可以写进教科书里作为示范的行为或动作”。根据中文意思,我们可以将其译为“textbook-style”,也可以译为形容词“normative/ perfect/ classic”,然后根据不同的语言环境使用“教科书式”不同形式的译文。学生在尝试对网络热词进行英译时,可以发挥创新思维,求新求变、灵活翻译,尽可能译出符合情景需求的译文,而不是受固化思维影响,认为只有一种译法。这种创新思维可以应用到平时写作中。

三、网络热词英译的不足之处及对策

网络热词英译的兴起和发展时间比较短,目前相关研究不够全面,还存在一些不足,需要深入了解它们,避免在教学中引入时适得其反。

(一)忽视网络热词的基础语法及对策

1.问题

网络平台上追求的是快速、简洁,有时网民用缩写或者一个表情就能向对方传达自己的想法,因此这种习惯使网络热词的英译版本出现了“简约化”“缺斤少两”的情况,这些不规范表达似乎不影响表达语义,但实际上给学生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导致学生在平时写作或者语法练习中,很容易犯低级的语法错误。比如将“搞定”译为“work it”,将“秒杀”译为“instantly kill”,其实从英语语法来讲,这些译文都是不规范的,应分别译为“work it out”和“instant kill”,一个是缺少了介词,一个是画蛇添足,是对名词与动词之间的修饰关系不了解导致的。

2.对策

高校教师在选择引入网络热词英译后,第一步是筛选,选出更正规的译文,可以通过中国日报双语新闻找寻相关网络热词的译文,也可以通过国家的政府报告进行收集;第二步是在引入过程中指出英译中出现的语法错误,并进行强调,说明此译法只适用于该网络热词中,比如说“不作死就不会死(no zuo no die)”“好久不见(long time no see)”, 显然按照英语语法,这些表达是错误的,是带有中式语法痕迹的,但已经受到外国人民的欢迎和接受,教师在讲解的时候应该稍加解释。在课堂中引入网络热词英译时,要有选择地筛选和甄别。在平时教学中,语法对英语学习来说是相对很重要的组成部分,不能因为学习了网络热词英译而忘记已经学过的重要语法。

(二)网络热词翻译灵活、学生能力有限及对策

1.问题

学会翻译网络热词是一件难度较高的事情。由于部分学生的现有水平有限,还不能很快掌握灵活的翻译方式,因此教师在课堂上授课时应该注意引入的方式。

2.对策

通过课堂试讲,发现时文阅读方式效果最佳,一方面可以充实学生的课外知识,另一方面可以通过相应的语境学习降低难度,让更多学生受益,逐渐掌握网络热词英译的正确方法。比如“大海论”,如果没有了解相关报道,很难准确翻译出真正的意思。这个网络热词出自习近平主席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的讲话,题为《共建创新包容的开放型世界经济》,《海峡时报》在报道中这样翻译:“He likened the Chinese economy to a big ocean rather than a small pond.” 《华盛顿郵报》在报道中将“大海论”译为“comparing China to a vast and immovable sea”。《南华早报》则译为“nations economy is ‘big as an ocean”。教师可以通过背景介绍让学生对这一网络热词的内涵进行了解,然后截取这三段对于“大海论”的翻译,让学生对比学习,发现并归纳其中的特点。在这三则报道中都用到了比喻这一修辞手法,可以给予学生一定的启示,今后遇到类似的网络热词时,也可以通过比喻的手法翻译。

四、结语

在教学中引入网络热词英译,总的来说对大学生的英语学习是起到促进作用的,可以帮助他们开阔国际视野,从不同角度分析中国文化的影响力: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也可以通过这种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创新能力。但凡事都应该有度,收集这些网络热词存在难度,因此虽然网络热词翻译方法很灵活,不适合专门作为课堂内容教授,如果课堂中出现的内容涉及相关热点,可以介绍与之相关的网络热词英译,需要注意引用比例。

参考文献:

[1]法小鹰.网络流行语言对高校英语教学的影响及应对策略[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20(3):91-94.

[2]黎超.英语教学贯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精神的路径探析——以中英互译网络热词为例[J].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4(03):91-92,127.

[3]秦璐.网络热词进课堂[J].学园,2014(31):109-109,110.

[4]魏峰.网络语言对高职英语教学的利弊研究[J].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4(03):195-197.

[5]吴学安.网络热词走出国门[N].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2014-7-16(05).

[6]颜俊.流行热词英译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交际,2015(11):201,200.

[7]钟润丹.网络热词英译中常见的问题以及对策[J].读书文摘,2015(24):95-96.

[8]朱晓施,朱晓博.网络语言中的英语因素与大学英语教学[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6(03):115-116.

本项目为南京工程学院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项目TB201914002。

猜你喜欢

英译英语教学
摘要英译
摘要英译
摘要英译
要目英译
要目英译
合作学习在英语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初、高中英语教学衔接漫谈
Long的互动假说及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孔子之道及其英译之法
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学中EGP+ESP模式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