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校道德教育的困境及其对策
2019-11-30许延芳
摘 要:大学生的道德教育历来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并且受到普遍的重视,但目前高校道德教育却遇到许多新的困境。本文通过阐述目前高校道德教育所面临的困境及其问题并分析产生的原因,从而探索能够解决道德教育困境的有效对策。
关键词:高校;道德教育;困境;对策
当今高校肩负着培养大学生的道德教育以及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让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使命。因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深入,高校道德教育在一定程度上陷入了新的困境。
一、高校道德教育势在必行
(一)加强高校道德教育对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具有推动作用
《中国普通高等学校道德教育大纲》明确指出:“现在和今后一二十年高等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他们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21世纪中国的面貌,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能否实现,关系到能否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必须重视道德教育,把坚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学校工作首位。”因此只有加强高校道德教育并且将德育放在学校工作首位,才能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
(二) 全面发展高校道德教育對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具有促进作用
全面发展高校道德教育对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具有促进作用。当代大学生具有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并且富有发展潜力和创新意识,是国家人才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道德教育有利于高校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加快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人才保证。
二、当前大学生道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道德教育背景发生了变化
新时期我国高校道德教育存在着很多新的问题,面临着许多新的矛盾。在国内外信息交融互通的情况下,某些学生崇洋媚外,缺乏爱国主义精神和社会主义信念;在人际交往过程中,有些大学生不具备良好交往的道德品质;在择业就业时更有一些大学生缺乏承受挫折、积极进取的心理素质。因此高校教师务必认真研究并探索出一条适合当前道德教育的道路。
(二)不良的网络空间造成了道德缺失
网络交流有虚拟性、隐蔽性的特点,这会造成人与人在网络交流时道德自律力的降低,道德感、责任感弱化。其中包括互联网、手机在内的新媒体具有一种自我麻醉功能,使人容易忘记自己的社会属性进而做出一些不受道德约束的行为。
(三)不良的校园环境污染了道德教育
目前高校教育工作者忽略了不良的校园文化生活环境对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影响。例如校园周边的酒吧、歌舞厅、游戏厅等场所腐蚀了大学生的道德观、价值观和是非观,导致了部分学生的心理发生了畸变,给高校道德教育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三、高校道德教育缺失的成因分析
(一)道德教育与道德需要脱节
高校道德教育是满足高校大学生道德需要的重要途径。调查发现当代大学生的道德水平普遍低下,所以目前大学生在校期间通过道德教育提升个人道德素质是很有必要的。而现阶段高校道德教育与大学生实际道德需要相脱节;并且高校道德教育课程没有根据目前大学生道德基本需求加以设置,致使大学生的道德教育问题迟迟得不到很好的解决。
(二)新媒体时代认知的多元化在一定程度上解构了传统道德教育
新媒体对高校道德教育而言既有利也有弊。一方面新媒体打破了传统道德教育认知的壁垒,赋予新的思想和文化平等的传播,同时主流文化也逐渐加以弱化。另一方面各种新的思潮不断侵蚀着当今的大学生思想,造成了当今的大学生道德水平普遍下降。如果不能加以甄别,将对尚处于三观塑型期的大学生产生负面影响。
(三) 批判式道德教育与道德尊重相背离
在传统道德教育情况下,高校教师以解决学生身上出现的各种问题为目的,多采取批评、惩戒等消极教育方式对待学生,容易挫伤学生的自尊心,使其产生逆反心理,难以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当代的大学生道德处于塑型期,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高校教师如何应用辩证思维客观地看待学生,不能够过分关注他们存在不良的道德问题,而应多看到大学生身上的优点,发现其身上的长处,采取激发他们内在优秀的道德品质来构建道德教育的新理念。
四、高校道德教育困境的解决对策
(一)理论实践相结合,增强辨识能力
高校道德课堂教育由于受到授课时间与理论教学的限制,教学的内容往往不能满足大学生实际的道德需要;即使在课堂上传授了相关的内容,在遇到实际问题的时候与书本情况不一致。高校道德教育主要不是解决具体问题,而是实现自我道德判断,提高学生的道德能力水平。只有在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中才能进行道德实践,才能感受到不同观点的道德碰撞,通过掌握的道德知识克服非理性的冲动、辨别是非对错,从而实现大学生道德辨识。
(二) 培养正面情绪,关注心理健康
研究表明目前大学生的心理状态与道德判断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联系,在自信、快乐等正面情绪下的道德判断标准比较公正、积极;在悲伤、抑郁等负面情绪下的道德判断力比较偏颇、消极。另外情绪状态的高低与道德判断能力成非线性相关对应关系,即在中等程度情绪状态下表现出最高道德判断能力,而低等和高等程度情绪状态下却显示出相对降低。在相同主体与环境背景下,正性情绪状态有助于增强认知过程中的理性程度,提高思维判断能力和决策能力。而在性质相同的情绪状态下,个体心态的平和稳定有助于道德判断力的提升,过于悲观或者乐观都会对道德判断力产生影响。因此培养正面情绪,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是非常必要的。
(三)培养学生自律水平,增强道德教育
道德自律是指基于公共社会道德基础上的道德需要、道德内化和道德自觉。儒家思想倡导的“慎独”就是自律,是指人们在独自活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凭着高度自觉,按照一定的道德规范行动,而不做任何有违道德信念、做人原则之事。这是进行个人道德修养的重要方法,也是评定一个人道德水准的关键性环节。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大学生日常活动范围和道德环境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他们接触的事物远远超出了学校和家庭的范围,时常会脱离老师和家长的管理,在无人约束的情况下,大学生可能会降低自身的道德水准。因此大学生应在线上和线下实现道德标准的统一,建立道德信仰和道德内化机制,培养道德自律感,实现自我评判、自我约束和自我控制,将“他律”转为“自律”。
(四)利用新媒体,培育校园文化传播优势
高校教师不应把新媒体看作是“洪水猛兽”,持一概否定、批判的态度。在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教师要主动“疏”而不是被动“堵”;要改权威式说教为平等式交流与沟通;在毋庸置疑式语气变为启发引导式语言,以促进大学生自我思考、自我启发。高校教师在继续做好传统媒体的同时,应当充分发挥新媒体在人文素质教育体系中的重要作用及其影响力。一方面可以建立官方网站、微博、微信和慕课等共享平台,弘扬社会主义核心價值观,做道德教育的引路人。另一方面要不断加强社团、班级、辅导员等个性化新媒体和自媒体的建设,发现大学生们喜闻乐见来构建立体化的信息交流、文化娱乐的新平台。在润物无声的过程中熏陶大学生的道德教育。
(五)注重以爱国主义为道德教育主线
在多元化的社会环境中,出现部分大学生爱国主义低下。高校教师运用多种形式努力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增强爱国主义意识,并且不断让大学生确立爱国主义思想观念,使当今大学生坚定爱国主义意志,以实践爱国主义行动为主线,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终身。
(六) 健全“以人为本”的人格修养,提高道德教育的品质
“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大学生为中心,突出学生的发展,发掘学生的潜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的道德水平发展和人格修养的提升。这从改善他们的道德生活,健全“以人为本”的体系,着力提高学生自身的道德修养和人格品质。因此只有坚持“以人为本”的道德教育新理念和新形式,不断加强和完善道德教育的理性化、人本化、开放化、层次化教育,以基本道德教育品质为基础,才能不断实践“以人为本”的人格修养,提高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品质。
(七)加强建设高校德育师资队伍
高校德育工作者是大学生成长的榜样和引路人,是社会文化、价值理念和伦理道德的传授者,其个性和水平会对学生产生示范性的作用。德育工作者在学生中的一切言行,都具有示范性,因此要全面提高德育工作者的综合素质,努力打造一支思想理想觉悟好、理论基础扎实,并且积极乐观、勇于拼搏的高素质的德育师资队伍,才有希望抓好高校道德教育工作。
五、结语
当代大学生道德教育面临着新的困境和问题,建立健全高校道德教育是一项重要的工作任务。本文从目前高校大学生道德教育现状出发,从多方面探索高校道德教育存在的困境和成因并寻找解决对策,挖掘利用新媒体关注学生新动态,贴近学生的生活方式。不断提高大学生的道德教育水平,试图把高校道德教育推向一个新的层面。
作者简介:许延芳(1991.01- ),女,汉族,福建人,本科学历,福建华南女子职业学院,助教,研究方向:思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