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卡连柯的教师教育观带给育人工作的思考
2019-11-30王迈悦
摘 要:新时代的育人工作有着新时代的特点和要求。作为教育者或育人工作者,理应提高自身的思想素质和业务技能素养,以做好新时代学生育人工作。对此,前苏联教育实践家马卡连柯的教师教育观给了我们年轻的育人工作者很好的启迪:一是教育者育人的良好行为示范性是育人工作的首要前提。二是教育者育人的绝佳技法是必须拥有的修养。
关键词:马卡连柯;育人;思想教育;示范;技巧
安·谢·马卡连柯(A.C.MakapeHkO,1888—1939)是前苏联早期著名的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也是世界教育史上一位杰出的教育革新家。从教育实践理论的角度看,教育史上许多伟大教育思想家的教育实践成就能出其右者为数不多。当前,我国正全面进行深化改革,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此,必须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其中,育人工作颇为重要。这里,马卡连柯的教师教育观为我们的育人工作提供了很强的启示。
一、教育者的行为示范是有效育人的无声语言
马卡连柯认为,教育者自身的行为在教育上有决定的意义。如果教育者个人有很多缺点,那么,任何的方法都是没有用的。他指出,教师自身修养、学识、觉悟和责任心是教师威信的根本基础,是最能吸引孩子的东西。可见,作为教育者的教师,行为示范、举止言谈实在是太重要了。尤其是作为育人工作者,更应该做到这一点。因为“育人”是教育人的,说服人的工作。如果教育人和说服人,要求被教育者做到的,那么,教育者或育人工作者首先必须做到。这种行为示范的教育力量是潜在和巨大的。当然,也是有效育人的前提基础。换言之,自己没有做到的育人工作者,育人的目的是难于实现的。不言而喻,行为示范是育人工作者的内在的核心素养。当然,育人工作者的示范教育一定源于教育工作者的思想政治信念。即,教育工作者的坚定的政治信仰和理想信念是示范行为的原动力。教育工作者的政治信仰和理想信念是关键。可见,平日里我们经常接受理想信念教育、政治信仰教育、政治纪律教育,等等。这些对于教育者来说都是必要的。思想政治素质强,决定着行为示范的效果好。相反,一个教育者开展育人工作,自身都没有做好自己,并暴露出许多缺点和不足(尤其与育人相关),那么就很难真正推进育人工作。即使勉强完成教育任务,也不会有较好的教育效果。
在马卡连柯看来,教育者存在自身行为缺陷,那么后面动用的各种方法和手段开展育人工作,都是无意义的。因此,教育者的自身行为的完善就显得非常重要了。那么,如何实现教育者的自身行为的完满呢?行为受制于思想的支配。产生积极的行为,必然先有科学的思想影响。对此,笔者认为教育者拥有科学思想和理论,需要做到三点:一是教育者必须加强理论学习,夯实理论功底,真正掌握理论,获得正能量。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尤其当前重点学习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使育人具有说服力。二是教育者必须学习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明确大政方针。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是党立足格局,站在一定高度,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形势把握并提出相应的战略策略和任务。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理应掌握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使育人具有方向感。三是教育者必須学习教育学原理和心理学原理,科学地掌握教育方法,把握人的心理规律。只有学习和把握了教育学原理和心理学原理,教育者才有可能成为育人专家,使育人具有专业性。
二、教育者的教育技巧是有效育人的有形表达
马卡连柯认为,没有一定的技巧,就不可能成为一个好教师。为此,他特别强调教师的腔调技巧和表情技巧的作用。他说:“做教师的不能没有表情,不善于表情的人不可能做教师”。同时指出,高等师范学校应当教未来的教师很多技巧,如运用嗓子的技巧,音调、视线和动作上的技巧。这一切,对教师来说都是很必要的。如果没有这些技巧,那就不能成为一个好教师。他甚至说,怎样提高声调、怎样笑和怎样看,等等细微末节,在教师的实际工作中是具有决定意义的。他认为,教师应当善于模仿,要学会运用必要的面部表情,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教师应当善于组织,善于行动,善于运用诙谐。既要快乐适时,又要生气得当。”从中可以看出,“动怒生气”也是一种艺术。这说明,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只有和蔼、温和、平静是不行的。特别是对犯错误的学生进行批评教育,有时需要动怒,教育效果具有出人意料的良好结果。的确,育人工作重在说服教育,但说服教育中必定含有腔调与表情等教育技巧修养。那么,如何把控腔调和表情等教育技巧呢?当然,腔调与表情的运用,一定需要与说服教育的目的、手段相互配合。如,表扬,应有表扬带来的腔调与表情;批评,应有批评带来的腔调与表情。但是,当我们了解和掌握了腔调与表情等教育技巧运用的道理时,就可以认真把控好这一技巧,使之实现应有的效果。实践中,恰恰有的育人工作者不能运用好教育技术(如,腔调、表情等),使得本该达到的良好教育效果,受到了教育技术的不良影响,没有达到应有效果。除了腔调、表情外,还有些肢体语言,也是值得注意的。作为一个教育者,在被教育者眼里是非常完美的,言谈举止,行走坐卧,举手抬足之间,都应具有一定的积极内涵的。因此,教育者或育人工作者不能忽视教育技巧的运用。
马卡连柯指出,“声调、表情等技巧的运用是为了教育,必须明确自己的目的。教师应当让自己的每一个举动都能起教育作用,并且永远应当知道当时自己所希望的是什么,所不希望的是什么。”他还认为,教育技巧是可以学习的,是应该教育和培养的。当然,教师的教育技巧并不是天才的艺术,但这却是需要教导的一种专门技能。正如马卡连柯所说:“只有在学会用15至20种声调来说‘到这里来的时候,只有学会在脸色、姿态和声音的运用上能作出20种风格韵调的时候。我才变成一个真正有技巧的人了。”
三、教育者行为示范与技巧修养的有机统一是有效育人的必备条件
作为一项育人工作,真正实现育人效果,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育人工作主要是思想政治工作,而做人的思想政治工作并非易事。许多哲人认为,“人是个小世界”。这本身就说明了人是个复杂体,而复杂就在于人有思想,有理性。正因如此,育人工作属于系统工程,属于渗透工程。在育人过程中,教育者需要做到自身行为(示范性)与拥有技巧(技巧法)的有效统一,缺一不可。按照马卡连柯的观点,教育者的自身行为(示范性)是更为重要的。这一点是不可否认的。同时,教育者拥有教育技巧修养也是必须具备的。这一点,马卡连柯也注意到了,而且也是特别强调的内容。因此,综观看来,教育者实施育人工作,需要做到教育者的示范性与技巧法的有机统一。只有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育人效果,达到育人目的。
值得一提的是,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深深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人做为一个复杂体,更加复杂化,这就给教育者的育人工作增加了难度。因此,教育者或育人工作者必须在自身素质上很下功夫,努力提高。一是要在努力学习理论的基础上,强化自身行为示范作用的发挥。二是科学掌握育人技巧,“以技对症”,提高育人效果和工作效率。总之,新时代的教育者要结合时代特征和主要任务,以理服人,以技导人,最终实现育人目的。
参考文献
[1] 马卡连柯.马卡连柯全集(第1卷)[M].人民教育出版社,1959:231.
[2] 马卡连柯.论共产主义教育[M].人民教育出版社,1958:442.
303.303.443.
基金项目:本文系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吉林省加快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问题研究”(项目编号:2018B120)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王迈悦(1993- ),女,通化师范学院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辅导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