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公共选修课改革刍议

2019-11-30刘添柱魏坚文春晖肖化柱

青年与社会 2019年28期
关键词:通识改革课堂教学

刘添柱 魏坚 文春晖 肖化柱

摘 要:文章以高校公选课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目前高校公共选修课存在的问题和现状,结合当前新时代课程创新理念,针对以MOOCO、微课、翻转课堂、对分课堂等新型课程建设,提出新时代教育教学改革背景下高校公共选修课改革建议,以期对高校公共选修课改革提供参考意见,推动高校公共选修课改革与创新。

关键词:公共选修课;课程建设

高校公共选修课是以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拓展学生知识面、提高学生知识层次、丰富学生知识结构为教学目标的通识教育课程,是文化素质教育的重要基础,其具有多样化的课程内容和多角度的课程设置,既体现了对学生高水平的文化要求,又是实现从专才教育向通识教育转变的重要载体。随着全球经济的持续发展,科技及网络的不断更新,单一的专业知识结构已难以满足社会的需要,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对应届毕业生更是要求具备较宽的知识面、较强解决问题的能力、较高的人文素养和专业技能等。特别是,随着我国教育改革不断推进和深入,国家“十三五”规划也明确提出“推动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教育部更是提出“打造金课,淘汰水课”的具体要求。在此背景下,高校对通识教育课程的重视程度正逐步加大,公共选修课的质量、管理机制也在进一步提高和完善。但是,就目前现状来看,公共选修课课程建设还存在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本文主要从国内高校公共选修课存在的问题和现状进行分析,提出在新时代背景下公共选修课管理的改革建议。

一、高校公选课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当前,绝大部分高校加大了对公共选修课的重视程度,特别是新型课程建设开展以来,极大的促进了公共选修课的建设和发展。但是,一些高校在对待公共选修课及专业课方面并未做到“一视同仁”,仍然存在着区别对待的现象,一部分教师与学生对公共选修课也存在完成教学工作量和“混学分”的心态。该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学生选课盲目,选而不学,到课率低

学生入学后,高校相对重视的是专业知识体系结构培养,往往通过入学教育、专业讲座等方式邀请专家、教授介绍整个专业的教学、实践及发展等方面情况,让学生对所选择的专业有一个初步了解和培养学生对本专业的学习兴趣。对公共选修课通识教育方面的介绍却很少涉及,往往都是通过学生手册或者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某段一笔带过。高校对课程的重视程度不高导致学生对通识教育类课程的认知程度不够全面。

笔者通过对所在高校300名在校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发现:超过40%的学生认为选修公共选修课只是为了完成毕业所要求的学分,无所谓什么课程;30%的学生认为选该课程是因为好拿学分;15%的学生由学长介绍该课程不错;10%的学生认为课程名称新颖吸引人而选课;仅有5%左右的学生认为修读公共选修课是拓宽视野、丰富知识。由此可见,大部分学生在选修课程时往往过于盲目,通常是为了获得毕业所要求的学分、学长介绍或者课程名称新颖而进行选课,并且选修课程以后,一部分学生基本不到课堂上课,导致有些课堂到课率不足50%。

(二)开设课程种类少,师资难以长期稳定

公共选修课作为大学生拓展知识面的一个重要载体,但又不属于硬性分配给教师的教学任务,通常由教师根据自身教学任务情况自主向教务部门申请开设,学校对课程的管理也没有专业课程严格,只要试讲通过或者相关部门审批即可开设,容易造成开设的课程质量良莠不齐。特别是学生对课程重视程度不够,导致专职专任教师开设课程的兴趣不高,更多的是从事行政管理教师授课,课堂教学质量难以保证,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金课”不多,“水课”泛滥现象普遍存在。

二、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公共选修课改革建议

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创新发展,传统的课堂教学已逐渐难以适应新时代的要求,90分钟的课堂教学也无法全程将学生的眼球和思维把控,玩手机、打游戏、看小说等各种与课堂教学无关的现象比比皆是,课程建设与改革迫在眉睫,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注重新型课程建设,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既能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提升学校课程建设质量。要改进目前高校公共选修课课程现状,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改革。

(一)加强引导,提前规划,督教结合

首先,各高校要加强公共选修课的选课引导,学生入学后不能只注重专业教育,还要注重兴趣教育、通识教育的培养。通过开设专题讲座为学生做好兴趣培养的引导,让学生入学后不仅要做好专业学习的规划,还要提前做好第二课堂学习的规划,为拓宽学习视野及知识面打下良好的基础;其次,在新生第一学年的选课阶段,高校要通过开放专门的选课机房,安排教师为学生进行指导解惑,使学生对公共选修课的修读有初步的了解,不能仅靠学长经验或是课程名称来决定是否选修该课程,树立学生良好的选课习惯;最后,在学校管理层面也要不断完善课堂学习管理相关制度,加强督导,充分引导,让学生自觉自愿到课堂学习,从根本上改善选修课堂学习风气问题。

(二)强化课程管理,建立科学激励制度

各高校应该加大对公共选修课程的重视程度,特别是教学管理部门,应将专业课程和公共选修课程摆在同一水平面,不能因为是公共选修课就“放任自流”“区别对待”,要做到一视同仁。第一,要严格开课审核管理制度,成立专门的公共选修课课程审核小组,对于专业性、重复性较强以及内容晦涩难懂的课程坚决予以停开,对于学生评价较好的课程鼓励多开,全面实现“淘汰水课,打造金课”;第二,要建立科学的课程激励制度,对于公共评价优秀、良好的课程给予一定的奖励,对教学评优方面给予更多的政策支持,以此来激励教师开课积极性,提高教师对课程的重视程度,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从侧面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改变学生学习风气。

(三)加强新型课程建设,深化校企合作模式

新時代下互动式教学方式替代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已是大势所趋,现代教育技术的创新是未来课程改革的重要手段,课程的改革则在于教学方式的改变,是传统的学习方式向主动性、独立性、体验性的现代学习方式转变过程。公共选修课在教学安排上应更加注重加强与学生的互动与交流,注重学生知识能力的接收与应用,高校应加强和落实慕课、微课、翻转课堂、对分课堂等新型课程建设,充分结合自身特色,打造网络精品课程,对教学资源及资金有限的高校也可以考虑从其他高校引进优质共享资源,并制订相应的学分认定规则,注重课程内容的现代化以及实用化,通过教务部门或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对引进课程进行审核以及学生选课进行管理,拓宽学生选课资源,让学生有更多更好的课程进行选择。

高校公共选修课教学和管理的改革是一项长期工程,传统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式不是一朝一夕或是通过几个会议、文件、通知就能够解决的问题。由于其涉及到高校教学资源调配、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方式转变、教师利益分配及管理层面决策等方面的问题,要从根本上改变目前高校公共选修课所存在的问题,高校要通过加强重视,提高认识,制订合理的政策制度,使教师自愿且愿意投入精力来进行课程建设与革新,才能有效带动高校公共选修课在教学改革的风向标中迈上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 代静.高校公选课现状调查及分析[J].中国电力教育,2013(26):75-77.

[2] 李锐. MOOCs趋势下高校公选课教学改革的思考[J].教学实践研究,2015(5):187-188.

[3] 岳庆有等.高校公选课问题及对策探析[J]. 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6(5):47-48.

[4] 冯雅丽等.科学技术类公选课践行“授人以渔”教学模式[J].中国冶金教育,2016(6):29-34.

[5] 李红.高校公选课在大学生综合素质提高中的作用[J].科教文汇,2016(11):24-25.

[6] 杨莉等.浅谈高校公共选修课存在的问题与改革[J].轻工科技,2017(1):145-146.

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校企合作背景下湖南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XJK19BGD018)、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评审委员会课题“转型发展背景下湖南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策略研究”(XSP17YBZZ059)、湖南省教育厅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供给侧改革视阈下地方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与实践”和“双轮驱动下独立学院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的阶段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刘添柱(1986- ),男,湖南长沙人,湖南农业大学东方科技学院,教务部副主任,讲师,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

通讯作者:肖化柱(1979.12- ),男,湖南邵阳人,湖南农业大学东方科技学院副院长,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博士,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

猜你喜欢

通识改革课堂教学
改革之路
简述大学通识课教学改革
改革备忘
通识少年“种”石油
通识少年小课堂 血液之旅
通识少年·拿破仑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改革创新(二)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
瞧,那些改革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