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人民为中心视阈下理解和把握社会主要矛盾

2019-11-30曹文

青年与社会 2019年28期
关键词:社会主要矛盾以人民为中心

摘 要:在中共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站在新的历史方位,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主要矛盾作出了科学理性的判断,这一重大政治判断蕴涵着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是在新时代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发展理论的深化和拓展。

关键词:社会主要矛盾;以人民为中心;美好生活需要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发展实践基础上,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是一个关乎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要论断和理论创新。对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判断不是随意的凭空想象,它是基于改革开放近四十年的发展成就得出的理论判断,是随着我国社會生产与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运动实事求是地认识我国基本国情新变化的结果。从强调“物质生活需要”到关注“美好生活需要”凸显出以满足温饱到满足精神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新的执政理念,这一重大政治判断,蕴涵着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与方法论,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是这一重大政治判断的核心内涵。

一、从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立场理解主要矛盾变化的新表述

在对时代历史性变革深刻思考的基础之上,对社会主要矛盾作出新表述,这种变化的内涵彰显出中国共产党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历史条件下,始终如一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一)“物质文化需要”转化为“美好生活需要”凸显出更注重对民生的改善,更注重人的全面发展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需要层级观点认为,人的需要是分层级的,第一层级是人的物质需求,如吃、穿、住等,维持人的基本生存。只有在人们的最低需求得到满足之后,才能向高层次需求发展,如科学、文化、艺术、宗教等。也就是说,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上升,人们不再仅仅满足于生存需要、温饱需要,而是向享受需要和发展需要提升。改革开放四十年,物质财富的增长使人民生活的总体水平得到了大大的改善。在吃、穿、住这种刚性需求被满足后,归属感、安全感、尊严感等柔性需求成为衡量幸福生活的尺度。“物质文化需要”到“美好生活需要”的转换是全方位的,包括经济上的充裕、富足,政治上的民主、法制,精神上的充实、愉悦,社会生活的和谐、有序,人居环境的绿色、友好。

从主要矛盾变化的表述中不难看出,人民的需要得到进一步满足是新时代必须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比“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内涵更丰富、概括更全面,外延上关注的范围、层次更广阔。这个表述也凸显了以习近平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从我国发展的现实出发,更加关注新时代的民生改善,在科学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二) 从“落后的社会生产”转化为“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 彰显出发展要从解决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出发,一切为了人民是发展的价值追求

目前,落后的社会生产在社会主要矛盾中已经不是矛盾的主要方面,矛盾的主要方面转化为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这里的“不平衡”涉及的范围和领域包括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城乡之间发展不平衡、不同社会群体之间收入分配的不平衡。发展的“不充分”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也有多方面的表现,例如,在科技领域我国已拥有一些世界领先的技术,但某些领域落后的生产技术制约了经济的长足发展;在社会发展中,社会治理能力没有得到有效提升,教育、文化、卫生、体育事业的发展还不能充分满足人民群众对高层次、高品质的需求。在消费领域,供给侧结构性的产品没有改变,商品的质量、服务无法满足人民变化了新需求,消费市场从国内延伸到国外。

十九大报告中对主要矛盾变化的新表述,表明“落后的社会生产”已不能精准反映当前中国现实生产中的突出问题,使得全党更加清醒地认识到,在新时代要更好地集中力量解决发展中存在的最为迫切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是我国发展的内在动力。

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探索解决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实践路径

无产阶级政党正是在问题意识的引领下不断推动时代的进步,马克思曾经指出:“问题是时代的格言,是表现时代自己内心状态的最实际的呼声”,中国的改革开放进程都是由问题“倒逼”而推动的,同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主要矛盾的变化,深层次是人的发展需要的变化。主要矛盾的变化其实质是人民发展新的“需要”与社会发展新的“供给”之间的失衡造成的。顺应人民群众伴随国家发展进步而不断升级的民生诉求,尽一切可能使人民生活更加美好是化解社会主要矛盾的现实选择。

(一)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满足人民更加美好生活的需要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和社会保障水平的提高,消费结构从生存型向发展型和享受型转变,汽车消费、信息消费、旅游消费已经成为大众化消费,人们对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表明我国居民消费持续升级,从以往注重量的满足转向当今注重质的提升。解决主要矛盾的着力点要在统筹推进“五位一”总体布局的前提下,聚焦发展的质量。以推进供给侧改革为重点,实现优质供给、有效供给,使供给结构能满足不同社会群体的需要,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品质,增强人民群众的满足感、幸福感。

(二)加快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满足新时代人民在政治发展上的需要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人民群众对社会公平正义的追求和民主权利的实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健全、成熟、稳定的法治体系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和人民民主权利的制度保障。推进法治工作,要求我们从人民利益出发,以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着力点,完善法律制度。改革开放以来,虽然我们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但这条道路依然漫长。司法腐败、人民的民主权利受到侵害在基层民主实践中仍时有发生,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在新时代,满足人民政治生活的需要,必须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保障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权利,让人民群众通过各种途径参政议政、参与社会事务的管理,人民才会生活的更加有尊严。

(三)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为人民更加美好生活提供丰富的精神产品

古人云,仓廪实而知礼节。在满足了基本生活需要之后,人民更加关注精神文化的需求,需要高质量的文化艺术产品,让精神生活更加丰富多彩。精神生产要立足人民的共同价值追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发展繁荣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创新文化产业,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十八大以來的五年间,我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蓬勃发展,文化惠民政策不断推出,优质文化产品日趋丰富,文化消费与日俱增。但我国地域辽阔,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的文化发展并不均衡,城乡之间、地域之间、阶层之间仍然存在着“文化鸿沟”,少数边远落后地区基础文化设施缺乏,文化脱贫任务艰巨。为了更好地满足不同地区、不同群体的多样化精神文化需求,就要支持、鼓励和引导多种文化主体的自我成长,形成高端有市场、低端有保障的文化发展格局。在信息化时代,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实施文化精品工程,搭建文化服务平台,推动文化服务均衡发展,实现优秀文化成果人人共享。

(四)立足于民生改善,创新和加强社会治理

在民生改善中,任务最艰巨的是贫困人口脱贫,打赢脱贫攻坚战,补齐民生短板,对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现实问题做出有效的制度安排,人民才会享有更多的、更安心的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实现老有所养、住有所居、 劳有所得,才能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变成造福人民的生动实践。

社会治理水平与人民的幸福感、安全感息息相关。虽然说十八大以来我国社会治理实践取得了重大进展,但随着改革的深化、社会利益关系的调整,社会治理依然面临诸多难题,如,食品安全、市容整治、环境保护、社会治安等一系列关乎民生的社会治理手段还不完善,社会治理的法治化、专业化水平有待提升。坚持社会治理为了人民,创新社会治理手段,完善社会治理的法制保障,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才能使城乡居民提升获得感、安全感,让空气更清新、食品更安全、交通更顺畅、社会更和谐有序成为人民美好生活的标配。

(五)创造优美的人居环境,提供优质生态产品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群众期待更加美好的自然环境,渴望绿水青山、渴望蓝天白云。在经济发展中,处理好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必须把改善生态与惠及民生紧密相连,把绿色发展与人民幸福紧密相连,坚决打赢防治污染攻坚战,使优美的生态环境不再是大家稀缺的生态产品。在日常生活中,倡导低碳、绿色、简约的生活模式。在企业生产中,通过清洁生产、末端处理、循环利用等途径,减少对生态资源的耗费。在市场供给中,为人民提供有机食品、绿色农产品。坚持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在大力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态环境的需求,才能提高人民的幸福指数。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28.

[2] 时美英.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逻辑分析[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8(5).

[3]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作者简介:曹文,女,中华女子学院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副教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社会主要矛盾以人民为中心
聚焦着力点 学懂弄通十九大精神
我国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体现在何处
正确认识中国新时代的社会主要矛盾
“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三重价值
认识新时代 创造新辉煌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中国改革的成功取决于科学的理论指导
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群众观的逻辑建构
浅议在党建中贯穿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深刻理解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