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树形” 思维在议论文写作中的运用

2019-11-30曲秋枝

文教资料 2019年25期
关键词:树形

曲秋枝

摘    要: 议论文的应用非常广泛,但不少中学生不愿写议论文,更不知道如何写好议论文,反映出议论文教学指导上的不足。教师引领学生进行形象而具体的“树形”发散思维,将论文的谋篇布局化为图形,道之以德,行文如树,即作者立足现实生活,树立鲜明而正确的观点,多侧面、多角度入手设置分论点,通过说事明理,思辨论证,阐明独到的见解和主张,赋予文章完美的内容和形式。树形思维对初学者来讲有更直接的检视和引领作用。

关键词: 树形思维    议论写作    形象构思    引领检视

一株又高又大的乔木植根于大地,树干浑实挺拔,枝繁叶茂,葳蕤生辉。你是否感受到一种超脱世俗的力与美的极致,忍不住驻足仰望,油然而生敬意?一篇好的议论文何尝不像这棵挺拔的树,庄重而不失灵动,读罢让人留恋回味,深受启发?议论文写作中采用“树形”思维,行文如树,发散推理,不仅能搭建篇章结构,还能使文章内容充盈、形神具备,达到既言之有物又言之有序的效果。

1.源于根——激发创作的灵感。

“落其实者思其树,饮其流者怀其源”。树根的作用是不断从大地中汲取水和养分等,供给树木其他部分生长。生活是创作之源,犹如树根之于大地。自古及今,凡有成就的作家及其作品都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只有贴近生活,承接“地气”,从生活体验中选取具有时代性、教育性的素材,创作才会产生价值,具备强大的生命力,经受住时空的考验,深受读者的喜爱。韩愈作《师说》,针对当时唐代沿袭魏晋以来根深蒂固的门阀制度,士大夫之族耻学于师的不良风尚,不顾流俗,以身作则,大力倡导从师之道,鼓励众人虚心求教,并率先“招收后学”,起到提振学风的作用;面对上海中华职业学校的全体师生,梁启超作《敬业和乐业》的演讲,选用与职业相关的材料引经据典、摆事说理,借以慰勉从业教师和正为就业而做准备的技校学生,极有说服力,深受师生欢迎。九一八事变三周年之际,鲁迅针对社会对抗日前途的悲观论调奋笔疾书《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阐明“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有力批判了当时“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的错误言论,鼓舞了民族自信心和抗日斗志……作家们从现实生活中汲取养料,通过体验感知、提出问题;拷问思辨,分析问题;明确方法,解决问题。意在透过生活的现象看到事物的本质,实现感性与理性的有机统一,达到以文化人的目的。

2.依于干——确立文章的中心论点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这一成语的含意很深刻:事物根本的、基础的东西没有了,依附在此基础上的东西也无法存在。树干不仅将根吸收的水、无机盐,以及叶制造的有机物输导、分送到树木的全身,还运用强大的支撑力支撑着树冠。特别是硕果累累的果树,须有强有力的树干作支撑,才能维持生存。论文的中心论点的作用好比树干,是作者在文章中提出的最主要的思想观点,也是全部分论点的高度概括和集中。无论对文章的立意选材、谋篇布局,还是对分论点的统领都起到重要的作用。没有观点的文章,就是缺乏灵魂、失去统帅的文章。《师说》的论点“古之学者必有师”;《敬业和乐业》的论点“敬业与乐业,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的论点“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这些文章论点既立意深刻、不落俗套,又提要钩玄、一言以蔽之。一言既出,是何等率直刚毅、正大光明,给人以强烈的骨感,有力引领整篇文章的价值观走向。

2006年高考作文全国卷(一):一只鹰抓了一只羊,被一只乌鸦看到了,乌鸦想学鹰抓羊,由于能力不够,结果被牧羊人抓到了。根据对材料的理解,写一篇作文。如果考生确立“人贵有自知之明”的中心论点,谋篇布局、缀思成文,对于某些好高骛远、眼高手低的人不是有很好的警醒和教育意义吗?中心论点是议论文的灵魂和统帅,确立正确性、鲜明性、新颖性的观点是至关重要的。正确性指的是符合辩证法,不带有主观性和片面性,论点不正确,就会造成“树倒猢狲散”的后果。鲜明性指的是赞成什么、反对什么、主张什么,态度要明确,不能含糊其辞,否则会造成“以其昏昏使人昭昭”的效果;新颖性指的是有独到的见解,做到与时俱进,标新立异,不落人云亦云的窠臼。

3.分于枝——设置文章的分论点

“独柯不成树,独树不成林”。这句话形象阐明了主体与客体之间的辩证关系。树枝虽然不生产制造养料,却担负着传导和中介的责任。它们将叶片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养料输到树干上,保证树干长得粗壮、挺拔。议论文的分论点是中心论点的分支,是为中心论点服务的,也是用来补充或证明中心论点的。这很像树形,枝条旁逸斜出,伸展有度,既各自独立,常呈现“首句标其目”的特点,又相与为一,达到“卒篇达其志”的效果。分论点使中心论点显得更突出,骨质强烈,更具统帅性。

《敬业和乐業》的分论点:一、有业之必要;二、要敬业;三、要乐业。第一个分论点确立了全文论点的基础;二、三分论点则在第一个分论点的基础上依次展开。三者既本末明确,又环环相扣,循序推进,有力支撑起中心论点“敬业与乐业,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微笑是最美的符号》围绕“微笑是我们最美的符号”这一中心论点,作者依次设置分论点:一、微笑能化解人与人之间的矛盾;二、微笑能给人以自信,激发人们前进的斗志;三、微笑能昭示人们拥抱希望,战胜与自己对抗的力量。这三个分论点围绕中心展开,与中心论点有非常明显的因果关系,本身既具逻辑性,又颇有层次感。文章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展开发散思维,达到说理性和教育性相统一的效果。2008年广东高考满分作文《不要轻易说“不”》的中心论点:对待生活,我们不要轻易说“不”。作者分别从对待感情、面对困难、对人民的态度三个方面设置分论点:一、在真诚的感情世界中,我们不要轻易说“不”;二、在生活的困难挫折面前,我们不要轻易说“不”;三、在需要对人民负责的时候,我们不要轻易说“不”。所选角度开阔、层次分明、依次递进,有力论证了文章的中心论点。可见,扣紧论点,分论点设置可用“树形”思维去演绎、去推理:将分论点或并列,或递进,或逻辑式排列;以分论点作载体,将相关联的事实和道理,作技巧性的编缀串联,使文章架构成型、疏密有度、层次分明、内容充实,达到纲举目张的表达效果。

4.连于叶——赋予文章完美的内容与形式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春柳集形象美与意境美于一身,给人以神采飞扬之感。诗人贺知章用妥帖的比喻,对景物意象把握精准、匠心独具。片片绿叶和颗颗柳孩儿缀满枝头,一缕缕、一穗穗,摇曳多姿,为整棵树绽放美丽。“言之无文,行而不远”,一篇好的议论文,一定有完美的内容和形式,就像生机勃发的春柳一样傲然立在那里,任由旁观者鉴赏。文章语言活泼,使人愿意受以耳目;章法有序,让人觉得条理清晰;风格独特,令人感到新颖别致。敷衍的态度、拙劣的文笔不仅对整篇作品造成伤害,而且是对读者的不敬。

真正严肃对待文章内容的人一定会对文章的形式方面提出严格的要求。鲁迅的杂文《拿来主义》内容精彩绝伦,形式特色鲜明,极具思想性和艺术性:一是摆出确凿事实。如:送一批古董到巴黎展览、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到欧洲、送梅兰芳博士到苏联去……用这些不可争辩的事实做论据,为有力批驳“送去主义”错误路线奠定了基础。二是大量运用反语修辞,语言犀利幽默。如:“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其中,“捧”字活画出“大师”们毕恭毕敬、讨好谄媚的奴性嘴脸;“挂”则勾勒出“大师”们大张旗鼓、自鸣得意的丑陋之态;“发扬国光”讽刺“大师”们不以为耻、反以为荣的愚昧之举。短短一句话就揭示了国民党政府卑躬屈膝、崇洋媚外的奴性和媚相。字里行间蕴含教育性和说服力,说理透彻,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三是比喻论证精当。先把文化遗产比作一所大宅子;然后反面设喻,用“孱头”“昏蛋”“废物”分别比喻逃避主义者、虚无主义者、投降主义者;再从正面设喻,用“鱼翅”比喻文化遗产中的精华部分,“鸦片”则比喻文化遗产中有用和无用并存的部分……形象而鲜明地论证了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这一中心论点,展现出了极高的现实意义思想和艺术价值。运用“树形”思维指导议论文写作,能够增强构思的直观性和形象性,对初学者来讲,有更直接的检视和引领作用。作者从生活实际出发,确立中心论点,设置好分论点,恰当运用举例、引用、比喻、对比等多种论证方法,将客观存在的情况、数据、事实等事实论据,以及被实践证明了的科学原理,如定律、公理、格言、警句等道理论据,进行筛选、加工和运用,阐明自己对某一问题、现象的主张和看法,即用具体、形象化的表述揭示抽象化、本质性的道理,就会完成一篇质量较高的作品。

參考文献:

[1]郭吉成.新课标高中论述文写作指导[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18.3.

猜你喜欢

树形
花光卉影
苹果高光效树形改造综合配套技术
桃树几种树形的特点及整形修剪要点
莱阳茌梨老龄园整形修剪存在问题及树形改造
荣成市苹果高光效树形改造及其配套技术总结
日本果树新树形—串联龙干形
南阳市黄金梨高产树形调查
猕猴桃树形培养和修剪技术
休眠季榆叶梅自然开心树形的整形修剪
金太阳杏三种树形丰产栽培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