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文化创新视野下“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探究
2019-11-30陶昌平杨叶
陶昌平?杨叶
摘 要:地域文化从不同层面影响地方高校的建设发展,是地方高校建设发展的土壤、源泉。地域文化创新在高校“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中的合理融入,能很好地把高校教师的专业知识、专业技术、教学能力、实践能力进行有机融合,使教师的综合能力在具体的文化创新实践中得到锻炼、提升。同时,高校教师的科研成果、专业技能与教学实践在与地域文化创新融合中,能更好地以文化创新的方式服务于地域经济建设,促进地域经济文化的创新发展。
关键词:地域文化;“双师双能型”;创新发展
目前,“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我国应用型地方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普遍目标要求,要求教师具有专业知识加专业技术,教学能力加实践能力的多重综合能力,注重专业理论与专业技术。教学能力与实践能力的相互结合,既注重形而上的理论研究,又强调形而下的实践习得,理实一体、道技合一。地域文化创新与“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相结合的创新理念,与现代教学理念倡导的产教融合、理实一体、知行合一等诸多教学理念具有内在一致性。攀枝花学院艺术学院在“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上,结合自身地域文化环境与社会时代发展趋势及其相关学科特点,把教师队伍的“双师双能型”建设与地域文化创新发展相结合,取得显著成效。
1 地域文化创新与“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融合的趋势
地域文化创新与地方高校“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相互融合,既能有效促进地域文化的创新发展,又能有效提升高校教师队伍的综合能力。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是现代地域经济文化发展与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第一,地域文化创新发展已经成为推进地方经济文化发展的新动力,以文化创新发展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已经成为社会共识,而地方高校的人才资源,能有力地助推地域文化创新。攀枝花学院地处攀西地域,攀枝花市提出通过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的“双创”途径来促进城市转型发展与产业升级。攀枝花学院艺术学院响应地方发展战略,结合自身专业创新优势,在地域农产品创新开发、康养产品创新设计、旅游产品创新设计诸多方面助力地方文化创新,以艺术文化创新的途径来促进地方经济文化发展。同时让教师自身的创作创新更接地气,与生活现实相结合,提升教师的综合实践能力,促进产教研融合的开展,促进高校教师队伍的“双师双能型”建设。
第二,地域文化创新为地方高校“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提供新的实践途径。“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较为常见的途径是通过校企合作、人才引进、联合办学等途径来实现教师队伍的能力提升,加强教学理论与社会实践的相互结合。攀枝花学院地处攀西地域,交通相对闭塞,城市产业单一,对攀枝花学院在专业教师人才引进、产教融合、联合办学方面产生影响,教师缺少与社会生产实践创新的途径,不利于“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而以地域文化创新为主导的创新实践,以攀西地域丰富的人文资源、地理资源为创新实践依托,让高校教师以地域文化为创新方向与实践途径,整合地域文化资源,实现教学与生产、理论与实践的相互融合;让教师队伍在具体的文化创新实践中提升锻炼自己的综合能力,把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教学与社会实践真正地融合统一。
第三,地域文化创新与“双师双能型”地方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相结合,有利于突出地方高校的专业办学特色。高校专业的建设发展需要具有自身的专业特色,就艺术相关专业而言,专业特色较多通过教学内容的地域文化特色来体现。攀枝花学院艺术学院一直注重专业建设的特色发展,把专业建设发展与地域文化紧密结合,形成自身的专业特色优势。如把雕刻专业建设与极具地域文化的攀枝花苴却砚雕刻相结合,凸显自身专业特色,把服饰服装专业与攀西彝族服饰创新设计相结合,使专业建设具有自身优势特点。专业办学与地域文化相结合,不仅使专业学科具有自身特色,而且使教师在相关的创新实践课程中得到实践锻炼,有助于专业“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发展。
2 地域文化创新与“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的建设融合的途径
第一,以课程教学模式把地域文化创新融入“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中。“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关键在于把教师单一的课程理论教学活动与具体的生产实践活动相结合,在理论教学中融入更多具有现实价值意义的实践教学,强调教学活动中理论与实践,专业课程与市场需求的相互结合。攀枝花学院艺术学院在专业课程设置中注重把地域文化创新实践融入专业课程建设中,让专业课程教学实践更有目的性,使教师能力在课程教学中得到锻炼、提升。以毕业设计课程为例,近年来,艺术学院不同专业的毕业设计课程设计教学强调对地域文化的创新融入,结合攀枝花的地域文化进行创新创作。很多学生分别对德昌县、乡城县、盐边县、米易县、西区、仁和区等区县进行文化创意设计,对不同区域内的藏族文化、彝族文化、康养文化、工业文化等区域特色文化进行文化创意、创新,成果显著。课程内容的创新改变,使教师的教学活动更为注重对专业知识、专业技术、教学能力、实践能力的综合考量,有效地提升了教师的综合素养,与“双师双能型”的教师素质要求具有一致性。
第二,通过课题研究途径把地域文化创新融入“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中。攀枝花学院强调区域文化创新与学校的教学相互结合,注重产学研结合,鼓励教师从不同层面以课题形式对攀枝花区域文化进行创新实践,使教师队伍在具体的科研实践中综合能力得到提升。近年来,攀枝花学院艺术学院教师申请主持研究的相关课题,大多围绕攀枝花的地域文化进行课题研究,这些课题都不只是一般的理论性研究,很多课题注重实践应用研究。如视觉传达专业老师主持的攀枝花特色农产品相关的包装研究,项目以攀枝花的特色农产品芒果、石榴等农产品的包装为研究对象,研究成果不仅有论文,还有具体实在的产品包装设计。由于相关设计都是结合当地具体企业商品进行创新设计,大多创新设计的包装都被当地企业采用,作为特色农产品的外包装,同时还对相关设计方案进行专利申请。在攀枝花学院艺术学院,类似的课题研究还很多,如结合地域文化而开展的钒钛康养产品的创新设计研究课题、彝族特色旅游产品的创新设计研究课题、三线精神为主导的绘画创作设计研究课题以及教师引导学生开展的大创项目。课题研究把教学科研与具有地域文化的创新实践相结合,有力地推进了当地经济文化的发展,同时提升了教师的社会实践创新能力。
第三,通过文化扶贫的途径把地域文化创新融入“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中。攀枝花学院艺术学院结合国家发展战略,把高校建设与地方经济发展进行紧密结合,发挥自身专业优势,把专业发展与地域文化创新相结合,进行文化扶贫,并通过文化扶贫的途径使教师队伍得到实践锻炼,提升专业素养。近年来,艺术学院结合地域文化创新,通过不同的途径开展文化创新扶贫,分别对学校周边的仙山村、乡城县等进行对口扶贫。在对乡城藏区的对口扶贫中,结合藏区民族文化,有针对性地让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創新实践,就乡城藏区的旅游文创产品开发设计、乡村景观设计、旅游文化宣传创新设计、特色农产品包装设计等诸多方面进行了创作实践。这一方面促进了民族地区的文化产业的创新发展,另一方面让教师队伍的项目实践更具有针对性,更接地气,能够在相关的实践创作中真正提升教师队伍的专业水平和实践能力,促进教师队伍的建设发展。
3 结语
地域文化创新与应用型地方高校“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相结合,不仅有利于促进地方经济文化创的新发展,而且也为地方高校“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提供有效可行的新途径。地域文化创新与教师队伍建设相结合,是学校教学与社会实践,学校发展与地方经济发展相结合的一种新模式。其不仅能让高校建设服务地方经济,而且也能很好地促进教师的综合实践能力,促进教学在地域经济文化发展中起到积极作用,符合现代地方高校教育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整体导向。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教发〔2015〕7号)[Z]. 2015-10-23.
[2] 朱来斌.地方本科高校“双师双能型”教师四位一体的培育路径探索[J].福建师大学福清分校学报,201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