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大数据的财政预算监管问题探讨

2019-11-30杜雪飞

经营者 2019年19期
关键词:财政预算监管大数据

杜雪飞

摘 要 在大数据时代的今天,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民生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作为财政工作的基础,数据在财政预算监管工作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分析了大数据对新形势下我国财政预算监管工作的重要意义,并且分析和探讨了数据分析和应用如何更好地开展财政预算监管工作,对大数据技术在财政预算监管方面所需要的配套政策进行了分析,希望以此来帮助我国的财政预算监管工作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的新需要。

关键词 大数据 财政预算 监管 意义 策略

一、大数据对财政预算监管的意义分析

(一)有助于推进财政治理体系的现代化发展

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国家就在积极推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发展,大力推动简政放权和放管结合,2016年5月9日李克强总理在全国推进简政放权重要会议上指出:“目前我国信息数据资源80%以上掌握在各级政府部门手里,‘深藏闺中是极大浪费。”由此可见,信息数据在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为财政预算监管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支撑,也提供了大量的数据来源,所以需要对这些数据进行充分、有效的挖掘,以此来推动我国财政治理体系的现代化发展。

(二)有助于《预算法》更好地落地执行

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放缓了经济增速,对经济结构进行了深入调整。2014年修订的《预算法》中明确提出:要积极建立并完善全面规范和公开透明的预算管理制度。作为我国现代治理体系的重要基础,现代财政制度在财政预算监管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很明显,所以需要充分发挥大数据的积极作用,认真贯彻和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完善立法、明确事权、改革税制的相关要求,进一步贯彻落实《预算法》,从而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有助于进一步提升财政预算监督管理成效

大数据对预算编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要不断完善基础数据库,加大对基础数据的全面审核力度,确保项目的顺利完成,提升预算编制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在编制预算的监督过程中,对数据安全和质量进行监督是最核心的部分,所以要充分借助大数据在预算编制过程中的监督作用,提升监督能力,创新监督方式。此外,大数据也有助于加强预算监督执行的具体效果,实现对预算绩效的有效管理。

二、关于财政预算监管过程中大数据分析和应用的相关问题探讨

近几年,在对财政收入进行监管和中央基层预算单位进行综合财政监管的过程中,尽管做出了一些积极的尝试和有益的探索,但是对大数据的应用和相关分析方法的使用依然比较粗浅,仅仅停留在对历史数据的采用和一些简单的线性分析上,对数据的动态变化分析较少,缺乏对预算判断和决策的必要支撑,难以有效满足预算在事前和事中监管的需要。此外,由于各个财政管理信息系统中缺乏相对统一和完善的口径,因此其缺乏协同性和可比性,给相关的财务数据分析工作造成了不小的困难。现阶段,财政预算监管过程中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一)财政预算编制的审核数据分析

专办员开展中央预算审核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就是进行项目预算的审核,可是由于现阶段财政预算单位所涉及的数量比较多,而且分布比较广,数据种类比较繁杂,因此审计难度比较大。所以在财政预算审计过程中,可以采用ABC分类法开展项目的支出预算编制和审核工作,通过在各地建立单位项目数据库,对重点项目进行ABC绘制和分析,严格按照预算金额的大小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类和管理,再把它和上下年度的预决算数据进行对比和分析,以此来保证审核的质量和审核效率。

(二)对预算执行的监督数据进行分析和管理

要运用进度分析方法对中央财政预算单位的执行情况进行有效的监督,以半年、三季度或者全年为一个时间单位采集相关数据,按照基层进度分析法对中央财政预算单位的执行情况进行有效的监督,并严格考查基层预算单位总体执行的实际效果,主要包括预算单位的总体执行率、基本支出执行率以及项目支出执行率,还包括三公经费执行率等相关数据和资料,按照相关的时间进度和历年同期进度进行比较和分析,从而及时发现并有效应对各单位在财政预算执行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对各基层单位在财政预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通报,从而提升其他兄弟单位对预算执行进度的认可度。

(三)加强对国库直接支付数据的审核和分析

在对由国库直接支付的资金进行审核的时候,需要加大数据分析的力度,主要對历年的审核笔数、审核用户的增减情况以及历年支付审核的工作情况进行有效分析,对审核工作量的变化和审核的溢出率进行分析,审核资金量的变化,加大管控力度,对国库直接支付工作的整体推进情况进行全面的了解,从而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给出相应的解决建议。

(四)就地监管和政策研究数据分析

1.对中央财政收入规模与结构进行分析。可以采用现行的分析办法来对中央政府收入规模和结构的变化进行科学合理的预测和有效的分析,对当年各项税收以及非税收收入的规模和总量同上期的同期数据进行对比和分析,以此来对规模的增减情况和结构的变化进行科学合理的预测。

2.财税政策的执行情况分析。要严格遵循税制改革相关办法和条例,开展收入预算和分析调研工作,严格按照《企业所得税法》加大对当地财政经济的管控监督力度。比如,可以通过设定测算参数对税率的提高情况、税收优惠政策的调整情况以及标准的计税方案进行合理分析,对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进行探讨。

三、完善大数据在财政预算监管过程中的配套政策制度

(一)对数据进行全面有效的采集和深入的处理,打下坚实的数据基础

1.加大数据收集和采集力度,建立并完善财政预算数据库。收集和储存海量规模的数据是进行有效的数据分析的前提和基础,所以需要充分运用大数据和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加大预算监管力度。首先,要逐步拓宽信息收集渠道,完善相关数据采集和分析指标,充实财政预算数据资料;其次,要加强同相关技术部门的合作,继续推动国家信息库的建设,不断完善国家信息系统、部门预算系统以及政府采购系统等,加强彼此之间的相互协调与合作,不断完善社会经济数据的采集工作,逐步收集和分析各地方政府的经济社会领域数据,积极建立并完善与地方财政统计、国家税务以及人民银行等相关部门的数据采集收集工作,提升数据的共享性和开放性,从而为数据技术的运用和财政预算监管能力的提升打下坚实的数据基础。

2.全面提升数据处理能力,建立并完善财政数据预算质量体系。数据质量是进行数据应用的前提和基础,财政预算数据是政务信息的主要载体,数据缺失会对信息的价值和准确性造成不小的影响,从而对财政决策效果产生消极影响。所以要确保财政数据的完整性与准确性,对各个环节的信息真实性予以严格的监控,积极建立并完善财政数据监督管理保障体系,构建财政数据结构体系,对财政数据内容进行规范化管理,对数据的质量管理体系,可以使用对比分析技术、分组技术以及模型技术等数据质量监督和控制办法,对相关的数据质量管理流程进行不断优化和完善。

(二)积极引进和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

要想更好地发挥大数据在财政预算监管过程中的实际作用,需要依靠相关工作人员,他们必须对大数据技术和财政预算监督管理工作有全面的了解和把握,对相关的财政业务和预算管理知识有足够的经验和积累,还需要对数学、统计学和数据管理知识有较深入的认识,对数据挖掘技术以及相关方案的确定有自己独到的见解。需要引进和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为相关工作的开展打下坚实的人才基础。此外,由于数据分析的起点较高、专业技能要求较高,且创新的速度较快,所以在数据的技术分析和应用方面可以聘请技术专家来完成,例如,可以加强同相关院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提高财政预算监管对大数据的应用能力。

(三)积极开展数据挖掘分析试点工作,构建并完善预算监督管理体系

目前我国对大数据挖掘技术的应用还处于起步阶段,因此相关的技术和人才力量比较薄弱,且缺乏足夠成熟的经验,所以在挖掘和分析数据的时候必须选择科学合理的办法,以此提高数据质量。需要选择一些数据量大、数据质量高的专业课题,成立课题小组进行数据挖掘的分析和试点工作,并在此基础上积极构建完善预算监督管理体系,对阶段性的成果进行总结和反思,并对试点的经验进行全面推广,使大数据技术成为专办人员开展财政预算监管工作的基础,以此来构建并完善以大数据为基础的财政预算监督管理体系。

(作者单位为中新天津生态城管委会)

参考文献

[1] 程正家,孙海霞,张辉.浅议预算单位财务大数据平台建设[J].财会学习,2019(19):21-22.

[2] 张瑞丽.计算机审计方法在财政预算执行审计中的应用[J].全国流通经济,2019(15):135-136.

[3] 财政部驻贵州省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探索构建“大数据”预算监管模式[J].中国财政,2018(16):48-49.

猜你喜欢

财政预算监管大数据
地方政府财政预算绩效管理问题研究
加强和规范事中事后监管
财政预算资金主要风险点及管理
浅论我国会计监管体制的创新
欧盟就2017年财政预算达成一致
基于大数据背景下的智慧城市建设研究
监管交通
桐乡:上网实时监督财政预算执行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