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园化的公建景观设计
——以山东日照科技文化中心为例
2019-11-30■杨灏张琦
■ 杨 灏 张 琦
中国的文化传统一向注重“人伦日用”,城市的风味不只在物质环境,更要以城市人的生存状态、人与人的关系和生活氛围来体现。因此,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无界景观设计团队在接受日照科技文化中心景观设计的委托后,将工作重点落在营造编织于城市肌理之中、与公共文化设施相融且和谐有利于社会交往的空间上,让市民能够共享现代文明发展的成果,并从中获得归属感与幸福感。
日照是山东省的一个滨海地级市,其名字的独特性令人印象深刻,这座城市曾获得联合国人居奖,还成功举办过多次国际、国内的水上运动和健身赛事,足见市民对身体健康及生活质量的美好向往。
项目位于城市海滩奥林匹克水上公园片区内,是中央海通绿廊城市综合活力轴的东端,另一端则是日照市政府。片区涵盖了丰富繁多的城市功能,万平口泻湖,滨海万平口景区及婚庆公园,湖区的酒店与划水俱乐部,海洋公园,东夷小镇,日出东方海之秀,植物园等均位于此,最后加上该项目的会展中心、大剧院、丁肇中科技馆及配套酒店和商业,成为一个集合综合体片区。
会展中心室外展场效果图
会展中心鸟瞰图(城市界面)
无边界的立体公园
在充分了解场地信息之后,设计师利用景观肌理作为载体,将两个主体建筑相互衔接,并将场地内一个大型停车场也纳入其中,塑造整体而连续的城市景观。会展中心与大剧院面向城市的一侧,在保持功能需求的同时,形成了开放的树荫广场。以水纹铺装串联建筑增强了人流的引导性,并与景观的整体肌理融合,其间穿插植物绿岛、下沉的绿化庭院以及覆满绿色的坡道栏板和屋顶花园,展现绿色的城市广场界面。面向滨海公园的一侧,会展中心与大剧院的屋顶全部实现绿化,利用建筑东侧与地面平接的优势,增加上“山”型的游步道与公园路整体贯穿,展现一气呵成之势。参差的横向线条种植极好地隐藏了屋顶大量的排烟口与采光窗, 使整个建筑完美融合在环境之中。
地块南侧整个景观结构以丁肇中科学馆为中心,向外旋转延展至周边树林、停车场、非机动车停车场以及特色活动场地,直至越过人工湿地最终与会展中心“牵手”。城市界面的宽大入口广场两侧树林形成退让之势,打开视廊,保持城市界面的通透性,使科学馆成为城市形象。入口流线型的铺装与休憩设施融为一体,导向性的喷泉将引导市民到达科学馆入口。建筑主楼整体被混播缀花草坪覆盖,完全隐匿于绿色大地的表皮之下,就此所有建筑在公园一侧呈现为绿色。景观设计将建筑与公园不断融合,使其成为一个无边界的立体公园。
建立建筑与公共生活之间的“桥梁”
日照科技文化中心建筑功能分析图
日照科技文化中心景观功能分析图
日照科技文化中心湿地效果图
丁肇中科学馆入口广场效果图
利用建筑自身的高差,建立屋顶与各建筑之间内部的联系,并扩展到屋顶与城市之间的功能联系,以推动城市共享屋顶的进程。设计师在建筑与公共生活之间铸造了一座“桥梁”,利用地面到建筑顶部的游径与各类活动场地,为来此的游客、市民提供登高远眺城市与海岸,以及享受各种共享空间带来的别样体验的可能性,将自然景观与人造景观融入城市的日常生活。
会展中心下沉庭院效果图
会展中心下沉广场剖面图
会展中心下沉庭院效果图
将屋顶及覆土的绿地空间返还给公园,组建一个包含丰富活动的综合体。市民和游人可以在这里欣赏日出日落、屋顶小憩、拍摄婚纱、露天宴会、运动健身、观景漫步、观赏小型演出,同时也可在会展中心的室外展场观看展览,在广场上看街头表演;保留原有排洪渠并改造为具有排洪功能的湿地景观,不仅强化了水体的净化功能,还承担了场地内的海绵调蓄及场地外的排洪功能,也成为儿童、青少年了解与保护自然的休闲场所。
丰富的活动避免了单一功能的大型建筑在展会后的萧条场景,公园综合体为市民的公共生活提供了非常积极的城市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