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维模式在计算机专业课程中的应用
2019-11-30徐海霞
文/徐海霞
如今网络化社会的发展是非常迅速的,电脑、智能手机等各类设备不断发展和普及,无线网络也是在快速发展中,计算机教学被诸多的学校重视,职业院校不断加强在计算机专业课方面的教改,试图培养出符合当下社会需求的高素质计算机人才,四维模式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模式,将其运用到计算机教学中,促进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均衡发展,同时也是促进教师专业素质的不断强化。
1 职业院校计算机专业课程四维模式内涵
1.1 行为导向法
就是将职业作为主要导向,促进自学能力的强化,将职业教学从以往的注重教法转变为加强学法。行为导向在实际应用中强调的是反思能力以及自我调整的强化,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则是要注意自身思想以及风格的调整,要成为引导者,对教学节奏进行把控。在团队活动以及师生互动中,则是要注重合作能力的不断强化。在一些技术展示的课程中,则是注意学生表达能力的强化,在综合实践中则是注意社会能力的强化。在学生制定计划的时候,提出问题的解决方案,则是注重对学生职业工作方式的自主形成以及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1.2 望闻问切
所谓计算机教学中的望闻问切,望就是针对教学任务以及比教学预期,向学生传递一些鼓励、信任以及理解的态度,学生则是望操作流程以及知识疑难。教师闻的是学生的预期以及个性化差异,对任务进行适当的调节,学生闻的是任务的设想以及团队的分工,更好地将任务完成。教师问的就是课堂提问以及教学反思,不断发现在实际授课中的问题。学生问的是任务的难点以及团队合作。教师切的是教学难点以及学生的能力,学生切的是知识以及能力的要点。
1.3 微课
微课是当下教育信息化的重点,网络的不断普及,为了主要是对教学各方面的资源进行整合,用一定结构来构建出良好的教学微生态。微课可以在行为导向法中进行运用,在任务布置中、实施中以及教学评价中进行运用。可以促进教学重难点的顺利突破。同时也是促进学生自学能力的不断提升,让枯燥的理论生动化。
1.4 任务驱动法
在计算机教学中任务驱动法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模式,结合教学的思路以及核心,任务驱动法可以促进学生各方面的锻炼,同时让学生具备更强的团队能力,做好知识的存储以及应用,找到任务的有效解决途径,促进职业能力的提升。
2 职业院校计算机专业课程思维模式的实施
2.1 课前用微课温故知新
在课前进行温故知新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但是职业院校学生对此的积极性不足,微课则是可以促进这一现象的概念。一方面是微课可以实现网络共享,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微课制作出来,为学生解析课程中的关键能力。对职业的本质进行展示,任务是从职业特点出发,结合一些实例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另一方面就是在网络环境中,学生进行自学的同时也是可以及时向教师反馈信息,及时将难题解决。
2.2 课内团队协作
行为导向法强调的是让学生实现知识的内化,对职业能力进行掌握,所以团队协作一定是必要的环节,可以让学生具备更强的竞争力以及适应能力。在教学中要注意团队的分工,通常是五人左右组成一个小组,共同来完成任务,教师要注意对学生兴趣以及能力的兼顾,鼓励各组积极完成任务,营造出良好的竞争氛围。
2.3 课后积极拓展
教师要让学生明白,课堂仅仅是学习的一个起点,要想实现能力的提升,课外的拓展也是必不可少的,计算机专业知识如今正在不断更新以及发展,新的设备以及技术不断更新,在课上进行探究以及学习的内容,要和生活中的一些先进的产品结合起来。了解计算机方面最新的技术动向,通过网络建立微群,师生之间加强畅所欲言,同时也是对前沿科技进行分享,对学生认同感以及自主性进行激发。这样可以让学生对职业动向有更好地掌握,职业能力也是可以不断提升。
3 结论
总之,在职业院校的计算机专业课上对四维模式进行运用,注重的是学生实际能力以及职业素质的不断强化,是对以往授课模式的一种突破,强调的是学生享受学习,体会到职业相关的各方面环境,在能力上的提升也是更加显著,教师要注意对学生的激励以及关注,前期工作也是更加复杂一些,这些需要教师加强钻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