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 +”背景下地方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19-11-30景东兴平顶山学院

数码世界 2019年8期
关键词:院校大学生课程

景东兴 平顶山学院

目前大学生的就业压力随着高校毕业生规模扩大而不断增加。各地很多高校陆续开设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来缓解就业压力,以便实现学生高质量、快速的就业,从而提升就业质量和就业率。自李克强总理首次提出“互联网 +”的概念以来,“互联网+”在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在社会资源配置中的集成和优化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经济、社会领域当中充分纳入互联网的创新成果,将显著提升全社会的生产力和创新力,从而为创新创业提供大量的机会。为此,在“互联网+”环境下,大学生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对于高校来说是非常必要的,对有效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我国地方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

(一)教育模式单一化

目前,我国的地方院校都在不断寻找最优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把当地经济发展的特点和院校自身的特色相结合也是大多数高校的选择。以专业课程教学为主、以活动赛事为重点和以建立创新创业园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模式是现今比较常用的三种模式。但是由于我国大部分地方院校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方面都起步较晚,一方面对创新创业教育内涵的了解不够深入,并且缺乏相应的专业技术人才储备和硬件支持。另一方面各院校在课程建设方面投入精力有限,学生缺少适用的专业教材,也缺乏科学的课程评价考核办法,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性不高等,这些现状导致培养的效果不理想。

(二)教育定位不够清晰

许多院校虽然开设了创新创业教育课,但是由于对其认识不够,仍然把就业率和专业知识紧密的捆绑在一起,把专业教育和专业技能作为教学过程中的重点,从而导致教学工作的主要精力集没有往该课程上倾斜,而是集中在专业课程和专业知识方面,因此该课程的教学效果收效甚微。有些院校固守传统思想,没有把建设应用型本科的思想落到实处,依然坚持精英教育的培养模式,在重点学科、重点人才上投入了很大的教育资源和精力,而在面向大多数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方面往往投入不够,从而使得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不能的到有效提升。

(三)教学过程形式化

许多地方院校开设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时间较短,目前仍处于属于“摸石头过河”阶段,尚未摸索出一套完整的、科学的教学模式。这样就使得任课教师教学过程中的自由度很大,教学的效果往往就取决于任课教师的个人能力。任课教师在创新创业教育教学中,大都偏向理论课程,而且理论课程的设置比例远远高于活动课程、实践课程的比例,这样非常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有些教师的教学方向往往侧重于于就业方面的知识,比如就业政策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应聘技巧和经验等,虽然这些就业方面的知识对大学毕业生有一定帮助和指导作用,但对学生的创新能力提升来说却是收效甚微。

二、“互联网 +”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更新

(一) 营造创新创业氛围

创新创业能力对大学生的职业生涯是非常重要的,社会特别是学校要对这一理念开展多渠道、多覆盖面的宣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能够更好地使得学生建立创新创业意识,从而使得更多的学生加入到创新创业的团队。自国家提出“互联网+”概念以来,创新创业和“互联网+”便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任课教师要将“互联网+”背景下创造出来的创新创业机会有针对性地融入到课堂中去,让学生更加清楚的认识当前创新创业的现状,鼓励学生努力发展为一名复合型人才。

(二) 制定明确的培养方案

如今多数地方院校没有十分明确的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方案与目标,这就使得在人才的培养过程中没有方向,所以学校必须要组织专家团队开展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工作,对社会经济的发展状况、学生创新能力的现状进行详细调研,经充分论证后制定出明确的、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例如: 学校要结合自身所在的地方经济发展特点,提前对学生创新创业的意识进行评估,围绕着“培养什么人才,怎么培养人才”的核心问题,明确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的总体任务,制定详细阶段学习目标,以便在培养过程中做到有的放矢。

(三)加强校企协同育人

一方面学校要充分集中社会资源,发挥相关职能部门的作用,加强与相关企业的联系,协调学校与企业合作过程中各方面的利益,充分调动企业参与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对于在校学生来说,当学生接受了专业理论课程的学习,经考核合格之后到企业生产一线直接参与实践活动,让学生能够在更为真实的环境运用所学的理论,充分的把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过程中去。学生通过实战环境的历练,经过不断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中”的过程,把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将到实质的提升。

(四)课程内容和创新创业内容互相融合

在当前的信息技术时代,互联网的出现打破了传统的教育模式。随着教育空间与时间界限的打破,学生可以更加自由的参与课程,接受教育。学校应该紧跟时代发展,摸清创新创业的发展状况。学校把大学生容易接受的互联网信息教育技术的特点充分发挥出来,更有利于自己的多元化教育。通过课程的改革与探索,学校建立起立体式教育模式,即网络、课堂和实践的三位一体教育,把课程内容与创新创业的内容有机的融合,从而使得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能够有效提升,进而提高学生的就业质量,缓解就业压力。

(五)提高教师的创新创业能力

学校教学质量的提升,离不开教师的能力与努力。打造一支具有创新创业能力与经验的教师队伍,对于创业知识的传递、创业精神的传达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学校一方面要经常对专业教师开展创业创新、职业规划方面的培训,要求教师到企业一线生产生活中,总结企业生产管理经验;鼓励教师参加相关的互联网会议,了解互联网发展的最新情况;为有能力、有想法的教师开展创新创业活动提供政策支持,把实践中积累的经验纳入到相关的课程中。另一方面,学校要提供政策,壮大创新创业的教师队伍。可以聘请行业导师或互联网相关企业的管理者,参与到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培养的活动中。这样就有利于专职教师与行业导师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为创新创业教育提供保障。

三、结语

随着信息技术的出现,“互联网 +”的发展给当今社会经济带来大量发展机会,在这个背景下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是一个极大的促进。地方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要紧跟国家发展战略,把“互联网 +”行动计划落到实处,找准人才定位,积极改革培养模式,建立一支优秀的教师团队,从而更好的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从而提升毕业生就业质量和就业率。

猜你喜欢

院校大学生课程
当活动走向课程 少年已走向未来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大学生缴存公积金,这个可以有
六旬老妇“养出”了个大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