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型本科院校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创新研究

2019-11-30刘政宇哈尔滨华德学院

数码世界 2019年8期
关键词: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岗位

刘政宇 哈尔滨华德学院

创新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是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转变。随着信息时代、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创新已经成为时代发展的灵魂,教育部鼓励高校进行创新创业教育,各个高校开始注重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关注就业市场的职业岗位需要,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创新创业能力与专业技术能的融合是现代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符合现代社会对计算机专业相关人才的要求。计算机专业是一门应用性、 实践性很强的专业,但是现在专业教学与企业、社会结合不够紧密,不了解企业、社会、职业岗位的需要,很难培养出具有创新创业意识, 具备一定创新能力和职业技能的计算机专业人才。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创新必须根据学生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结合专业教育、素质教育、创新创业相融合,培养企业需要的复合型高级技术人才。“双创型”人才要求具备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独立工作能力、交流表达能力、团队合作精神等基本的能力和素质。根据计算机专业的特点, 结合“双创型”人才应该具有的基本素质 ,为了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需要对现有的课程体系进行改革。创新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是现代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实现学生的基本技能的核心因素,必须根据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结合双创教育、素质教育科学的进行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创新。

1 传统的计算机专业教学不足

1.1 更新速度较为缓慢的专业课程,不适合现代计算机专业发展需要

计算机专业技术日新月异,从以前的职业学校到现在的高职院校以及应用型本科院校,计算机专业总有部分课程设置滞后的计算机应用课程,开设课程的专业教学效果被严重影响,在这样的课程体系影响下的学生缺乏岗位竞争能力。由于教材的更新较为缓慢,所以教材就会缺乏易学性、科学性和实用性,具有系统性的学校教材,其系统性指的是应用角度而不是知识,要实行学习与工作相结合,以实践为中心的教学方式,现在的教学情况缺乏目的性和导向性的根本原因是授课老师常规的教模式,就好比大人教小孩走路一样,大人走一步小孩走一步,大人如果停下不走了,小孩也会停下不走,学生在教学模式中处于被动地位,不会主动去学习和实践。由于院校的课程体系更新慢,广大学生在学习期间就不能对自己所学的专业有一个系统的认识和了解,影响岗位竞争能力。要想让学生能够事半功倍的进行学习,就只有在学生一入学开始就进行系统的有针对性的专业技能训练,这样才不会与社会脱节,提高就业机会。

1.2 课本内容与社会脱节

现在的计算机专业教学模式是以理论验证为基础的传统实践教学,对知识的理论性和相关性过于重视。现在主要采用实验实训课和顶岗实习两种实践教学模式,实验实训课的主要教学方式是采用现实案例来进行教学,把理论与实际相联系,严格教材要求,把案例作为课堂的基本素材,在课堂上对案例进行模拟,让学生对其进行讨论分析,使学生认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经过多年的研究和改革之后,案例教学模式有着非常好的教学效果,但是作为基本材料的案例,最重要的就是其内容的选取,当下的教学现状,由于约束了学时,教师很难把握选取案例的数量以及难易度,而且随着时间的流逝,经典的计算机案例往往已经过时,有些开发语言在以前很是流行,但是在现在已经处于落后状态。由于多年不变的教学案例,更新较少的教学内容,导致教学内容、工具版本、开发语言与社会脱节的情况出现,重点抓实践的学校教育,其优势和特点是设置了顶岗实习来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参与顶岗实习的学生可以通过直接参与职业工作来对书本中理论知识进行验证。

2 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创新改革方案

2.1 深化实践课程改革,加强实践课程的延续性和系统性,加强实践过程的监控

2.1.1 立足职业岗位技能要求和能力培养系统性的构建实践教学体系

在原有实践课基础上增加了“企业技能实习、综合课程设计”和“企业实训实习”环节,对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和企业岗位适用能力进行拓展。确立以基础实践、学科实践、专业实践、综合实践、企业实践、创业实践逐层递进的阶梯式实践教学体系。

2.1.2 采用项目化教学,注重学生实践技能培养

在实践教学活动中,每门课程实践活动内容采用“模块化—任务化—单元化”方式,课程之间形成基础性实践、创新型实践、创业型实践的执行路线。引进企业项目作为依托,将专业技能训练、教学实习、企业技能实习、企业实训实习等实践教学活动进行有机结合, 改变原有实践课程相互独立的局面,使各个实践课程间形成系统性和完整性,不断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2 改进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模式

在专业课教学上我们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对侧重理论的专业课(如“软件工程”“数据库原理”“操作系统原理”等),我们重点采用问题启发式、任务驱动式、翻转课堂等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对侧重实践的专业课(如“程序设计基础”“Java 程序设计”“JavaWeb 开发”“开发框架技术”等)则采用案例教学、任务驱动、理实一体化等教学方式,课堂设计上采用对分课堂方式,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培养学生掌握计算思维能力,进而产生创新思维。

猜你喜欢

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岗位
青春,在为国奋斗的岗位上闪光
新工科背景下计算机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探究
高职计算机专业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的实践路径
三维视角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中职计算机专业产教融合混合式教学研究与实践
中队岗位该如何设置
互联网+环境下的高校计算机专业课堂教改现状及建议
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体系建设思考
构建优质学前健康教育课程体系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