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体育有效性教学改进建议
2019-11-30曹海涛山东省巨野县实验中学
曹海涛 山东省巨野县实验中学
随着新课改的逐渐深入,中学体育课程得到了很大的改进和完善。教学内容比较丰富,教学方法比较新颖,符合当前高中学生的实际需求。但从时效性来看,还存在着不少问题,很多实际情况还没有得到很好的改观,真正实现有效性教学还存在着不小的难度。因此,笔者认为,要结合各自实际情况,认真学习和领会新课改的意义和内涵,从基础抓起,充分准确的把握教学尺度,在坚持基本原则的前提下,创新教学方法,增强其针对性,提高教学措施,强化教学质量,增强其可操作性。
1 我国当前所处现状
1.1 多数体育教学活动存在走过场现象
高中阶段涉及到高考,学生升学压力非常大,特别是文化课程,一直以来是各级学校重点关注的内容。虽然我国提倡素质教育,但应试教育的思想和观点仍旧非常严重。家长和教师在高考指挥棒的指挥下,一味追求文化课的学习时间,尽可能的挤占体育课的教学时间。学校管理层对这一现象也多采用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方式,即使有的学校要求保证体育教学时间,体育教师也仅仅是领着学生在操场上跑步或者做一些简单动作,更多的是让学生自由活动,学生主动性比较差,也不太感兴趣,体育教学活动存在走过场、敷衍应付的现象比较普遍。笔者认为,这种忽视体育教学的思想大量存在,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非常不利。应当结合实际,根据新课改的要求和基本原则,教师认真备课,制定科学的教学计划,切实从素质教育出发,保证教学时间和教学质量,确保学生的身体素质得到锻炼和提高。如果因为文化课程而时常阻断体育教学活动,必然会令其难以保证学生体育素养得到有效提升,从长远来看,也是得不偿失的。
1.2 教学方法单一,不能做到因材施教。
高中学生的身体素质参差不齐,如果按照单一教学模式实施,很难使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有效提升。一方面,教师教学时间过少,难以做到与学生形成充分互动的机会;另一方面,教学计划过于简单,难以根据学生个体科学制订教学计划,长此以往,身体素质不佳、体育接受能力弱的学生,就失去了上体育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体育锻炼方法的不适合,体育成绩自然不能得到有效提升。
1.3 教师主动性弱,思想意识落后
按照新课改的要求,体育教师应当和其他教师一样,要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思想认识,认真做好教研和教学工作。但现实中,大部分教师仍然停留在按部就班地开展教学的阶段。反思评价、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主动性存在严重滞后的状态,这种情况的长期存在,必然导致教学效果难以有效实现。
2 几点意见和建议
2.1 转变观念,强化体育教学的重要性
学校管理层必须转变观念,重视体育教学,要从应付考试的教学观念向提高学生综合素养方面进行转变。要按照新课改教学理念,进行优化体育教学模式,强化监督,确保体育教学能够保证教学时间、保证教学质量。体育教师要积极配合学校,创新教学方法,制订科学教学计划,切实提升教学的有效性。
2.2 保证软硬件设施的足额配备
活动场地、辅助器材的完整配备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结合体育教师的合理安排,积极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场地及器材,保障教学活动高效进行。
创设多层次运动板块,满足各类学生的需求高中学生的年龄段正值处于青春期阶段,学生张扬个性,形成独立思维,追求多类型的运动学习。因此,笔者认为,让学生在大多数基础课程的前提下,尽可能的开设个性化运动,能够满足学生的需求。如篮球、足球、羽毛球、乒乓球、慢跑、跳远等等,按照各自所需,将其进行合理分配,同时定期调整,增强学生的技能爱好,增强趣味性,让他们能够体会到运动愉悦感和运动后的充实感。
2.3 坚持创新和持续自主的教学模式
教师应当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自主能力,同时积极地开展批判性评价和思考,发现并解决存在的各种不适应情况。此外,可以学习国内外先进教学经验,结合自身实际,对现有教学方法进行创新,从而提升教学效果,优化教学质量。
3 结语
综上所述,由于当前高中体育课程没有得到充分重视,教师教学方式方法相对单一落后,学生主动性较差等因素,造成了高中体育教学存在着很多问题和不足,笔者建议,要从长远发展考虑,结合现实体育教学现状,从素质教育提升出发,严格按照新课改要求,采用科学先进的教学策略,尽最大努力,促进学生体育综合素质得到有效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