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媒体时代电视科普节目创新发展探微

2019-11-30张昀成都理工大学传播科学与艺术学院

数码世界 2019年8期
关键词:类节目科学性科普

张昀 成都理工大学传播科学与艺术学院

前言

为更好地迎合受众需求,各种节目都开始转变发展策略,推陈出新成为电视类节目发展的主要方向。作为我国出现较早的节目类型,科普类节目广受观众喜爱。但是目前科普类节目却进入发展瓶颈,本文将对科普类节目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创新发展策略。

一、科普类节目发展概况

随着我国的文化市场的发展,出现了一些受欢迎的电视节目,而科普类节目由于播放形式过于单一、内容枯燥、乏味,在长期的播放中很难吸引观众的持续性收看。

与此同时,电视节目的形态也在近几年来丰富起来。很多节目将3D 技术应用于节目中,帮助节目提升娱乐性、观赏性。然而,科普类节目似乎总是慢人一步,在技术上并没有大的突破,受众的群体也非常小。

二、融媒体时代电视科普节目发展问题

(一)电视媒体与新媒体契合度低

融媒体时代的到来,各类节目加强了与观众的互动。在各大视频平台上,观众可以通过弹幕、留言等方式随时表达自己的看法,对节目进行评价,有益于制作方及时收到观众反馈,以便更好地契合观众需求。但科普类节目具有一定的学术性和严肃性,大多只能选择通过电视台播放节目,观众则无法使用留言、弹幕等功能,参与度较低。对于节目制作来说,就缺少了观众可参考的意见,进一步导致了部分年轻观众的流失。

(二)节目科学性无法得到保障

通过电视进行播放的节目是需要收视率的,而一些科普类的节目为了增加收视率会倾向选择一些能够吸引人眼球的古怪话题。比如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的《走近科学》,节目经常会选择一些全国各地出现的奇怪现象。然而,节目的调查和专家的研究最终得出的结论和科学知识普及并没有实际关联,只是在制造噱头,吸人眼球。但是这又会让很多观众对这个节目产生误解,会认为这是一档综艺节目,而不是科普类节目。

(三)形式单一缺乏融通性

一提起科普节目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宇宙、地理、生物等,但人文社科也属于科普中的一类。在中央电视台播出的《国家宝藏》就是一档很好的人文社科类的科普节目。节目制作组邀请了当红明星担任国宝的“守护人”,演绎前世传奇,述说今生故事,节目形式新颖,加上明星的倾情演绎,观众能够轻松了解到文物的前世今生、制造工艺及历史意义,节目极具观赏性、科普性和教育性。但是当前很多的科普类节目,只注重对知识的科普,忽略了节目形式的多样化,内容枯燥,形式老套,缺乏创新,不能适应观众日益多元化的文化需求。

三、融媒体时代电视科普节目创新发展建议

(一)促进节目与新媒体的融合

当前,新媒体形式的不断出现与发展,让新媒体的形式丰富起来。电视科普节目应该抓住时机与新媒体进行深度融合,借助新媒体手段来进行优势互补、技术融合及传播模式的创新,实现跨界互动,获得较好的传播效果。比如,科普节目可以借助微博或者微信公众号来对节目进行前期宣传,将节目信息精准传达到目标受众,实现观众和节目组的互动,及时获取观众的反馈信息,帮助提升节目的质量。比如,央视频道播出的《国家宝藏》节目。该节目就拥有自己的微信公众号平台以及官方微博,在公众号中观众可以看到在节目中的国宝的详细介绍和往期精彩片段回顾,官方微博也会在节目播出前对节目进行一定宣传。微信、微博、电视三种平台,相互补充,相互联合,将节目组和受众有效连接起来,完善了互动机制,对节目整体推广、营销和包装都有所裨益。

(二)提升节目的科学性

充满娱乐性的科普节目能够获得较高的收率,但科学性和知识普及性就相对较差。节目组应该在注重节目“接地气儿”的同时更应以“科学”为底线,将“科普知识”贯穿节目始终,不然就会走向“空皮囊”的误区。鉴于此,笔者认为节目组可以在科普类节目中加入科学团队作为节目观察员,作为节目科学性、严谨性及准确性的有效保障。另外,一些专注研究电视理论的学者认为科普类节目并不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并不认为科普类节目的研究价值很高,笔者认为这是一种错误观点。学者们应该以寓教于乐为节目制作目的,找出科普节目将科普性和娱乐性有机结合的有效对策,促进科普节目的转型升级。

(三)开拓科普节目新形态

对我国电视节目进行研究,我们还可以参考国外先进的制作理念。不难发现,国外的科普类节目,比如《真相战胜一切》,主要通过手机客户端的方式播放节目,并且在社交网站上对节目进行多层次、全方位的宣传,获得了较好的反响。这样的方法值得我国科普类节目借鉴,节目组可以根据节目的主题制作相关的小视频发布到自主开发的手机客户端上,再在公众号上宣传节目精彩内容和知识点,以当代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方式,完成对节目的宣传,获得事半功倍的宣传效果,为节目宣传积攒人气。

四、结语

随着融媒体时代的到来,传统电视节目受到了不小的冲击。电视科普节目的转型已经迫在眉睫,对科普节目进行创新时既要考虑科学性也要和现代年轻人的生活方式进行结合,既不丧失节目应有的科学性又要有一定的娱乐性。只有这样才能促进科普节目的健康与创新发展。

猜你喜欢

类节目科学性科普
岩土工程勘察土工试验数据科学性及准确性的提升
科普达人养成记
文化类节目的融合传播策略分析
论《中华通韵》15韵部的科学性
说话写句要注意科学性
从陕县成功救援谈应急决策的科学性
科普漫画
科普连连看
科普连连看
新闻访谈类节目主持人如何提升传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