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地方科研基金的投入与管理创新对策探讨*

2019-11-30冯海燕张婧

科技与创新 2019年17期
关键词:结题科研成果科研项目

冯海燕,张婧

加强地方科研基金的投入与管理创新对策探讨*

冯海燕,张婧

(北京交通大学,北京 100044)

地方自然科学基金近年来发展迅猛,科研经费投入力度不断加大,但是项目管理问题也逐渐显露,给科研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通过调研中国一些地方科研基金的管理状况,可以发现项目经费的分配模式、管理过程监督机制、科研成果转化的引导等中皆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因此,针对其管理欠缺环节进行剖析,并提出管理创新建议,以供地方科研基金管理借鉴。

科研管理;项目绩效;经费预算;创新管理

1 引言

在当前形势下,经济发展与科技发展更加一体化,加强基础性研究越来越成为发展经济和增强实力所必不可少的手段。十九大报告中也曾用整整一段话阐述了基础研究和创新的重要性。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国基础研究取得了长足进步,整体水平显著提升,但与建设现代化强国的新任务新要求相比,技术短板仍然突出,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变,科技管理体制和创新激励机制也有待提高和完善。

2018-07,国务院发布了《国务院关于优化科研管理提高科研绩效若干措施的通知》(国发〔2018〕25号),该文件从优化科研项目和经费管理、完善有利于创新的评价激励制度、强化科研项目绩效评价、完善分级责任担当机制及开展基于绩效、诚信和能力的科研管理改革试点等事项来对科研管理进行改进。在此政策号召下,各地区对科研管理重新进行定位,致力于发展地区的基础性研究,为基础性研究营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例如,为了对标“高精尖”的发展战略,很多省份设立了自然科学基金,并找准某些产业发展对应的基础研究领域,将更多科研经费有针对性地投入到这些领域的项目中,以基础研究创新支撑产业持续发展。

在明确了资助基础研究型科研项目的目标后,制订和实施资助计划并对各资助项目运作的全过程进行有效管理便是第二大任务。项目运作的全过程可分为项目申请开题阶段、过程控制阶段和项目结题验收阶段。基金管理部门确实在各阶段对科研项目的推动起到了作用,如在项目开题阶段,除了按照严苛的评审流程筛选有潜力的优质科研项目,还在部分依托单位举行开题动员大会,以便激励相关受资助科研人员认真开展并推进其项目研究。而在结题验收阶段,有的还对优秀成果和优秀青年人才给予表彰,激励后续科研人员更高质量地完成课题研究任务。

2 目前地方科研基金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分配机制缺乏合理性

目前大多数的基金是按照“申请者—依托单位—基金管理部门受理”这个流程进行的。项目申请指南一般规定可自由申报,这样导致申请数量繁多,加上基金管理部门没有制订依托单位推荐、审核的相关准则,所以依托单位一般不会在初期筛选项目申请,而是将所有项目申请书直接呈递到基金管理部门,加大了审核的工作量。由于基金的资助金额有限,为了较均衡地分配,基金管理部门往往就会根据各依托单位的申请数量来尽可能分配资助数量。这种分配机制会导致个别项目质量一般但因其依托单位申请基数大顺利获批资金,而一些相对优质项目却因依托单位申请量小而无法获得资助机会。

2.2 过程监督机制不完善

过程监督机制不完善主要体现在项目开展期间没有很好地进行监管,但是在项目结题时却十分重视审核最后的直接成果。

缺乏过程控制往往会导致经费未能高效投入研发,部分项目的结题成果与其立项预期偏差大,但只能不了了之。有些受资助项目只为片面追求立项书上的预期指标,承担科研任务之后,有时并没有进行科学的规划和合理的安排,对于科研项目研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采用忽视或者搁置的方式,临到结题时才匆匆推进项目,而没能创造出在学术、人才培养、社会服务、政府决策等方面所应带来的真正价值,这样难以保证科研项目的质量,并且无法保证科研项目如期完成,更失去了被资助的意义。

2.3 科研项目成果评价还不完善

经过调研了解,基金类项目验收普遍存在“略结题”现象,甚至出现“立项困难,结题容易”的错误思想。基金类科研项目大多采用通讯验收、会议验收形式,项目在结题后撰写结题报告即可,逐渐形成了“唯论文论”“唯专利论”等简单的“查数式”验收,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评价机制单一。关于评价指标,现有科研成果统计在学术方面只统计发表论文、专著数量等,对于顶尖期刊论文发表未能给予重视。社会服务方面仅统计了会议及学术交流的数量,但是却无从考察这些会议及学术交流活动的质量和社会影响力。对于具有探索性、创新性的成果具有一定的滞后性,但实际操作中很难进行评价和预估。

不同类型或学科的科研项目评价标准缺乏差异性。不同学科侧重点是不同的,比如工科项目专利成果丰富,理科项目论文发表数量较多,而管理科学项目更多地是为政府部门提供决策建议等。目前的统计数据显示,无论哪些学科,统计的指标都是一样的。

成果标注模糊。有的项目论文成果第一标注比例很低,造成一篇论文多个标注,一文多用现象普遍。有的论文研究内容和专利内容与项目研究内容关联度不大,也计入项目成果中。

2.4 成果转化率低

科研单位与企业缺乏对接渠道,前者难以推广科研成果,后者难以找到实用技术。往往科研单位的科技项目重理论却忽视市场导向,诸多成果在研发前就没有与之适用的推广对象,更不会谈形成产业化的条件。据统计,近年来各类基金的资助项目在成果引导方面缺乏渠道,很多项目在结题验收时提交的成果推广数和成果经济效益基本上为0,这是国内科研项目普遍存在的现象,很多科研经费投入后,项目组负责人更愿意通过学术论文、专著出版及学术交流来展示科研成果,但是真正将其成果推向市场的项目少之又少。

2.5 激励制度不完善

资助金额少、引力小。例如,据近年来的资助数据显示,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3 151个项目中,每个项目审批金额多集中在8万至12万等额度,仅有几十个项目能获得40万甚至更高的金额资助,因为单个项目资助力度太小,难以吸引研究实力强劲的科研人员来申请,毕竟科研实验、发表论文、专利推广等需要一定的经费来支撑。

缺乏差异化的激励制度。以前的基金资助大都是按申请书数量来平均分配,对于“高精尖”的学科领域缺乏有效的扶持,虽然某些基金管理部门在评审时也设置了“是否优先资助”,但是仍然缺乏相应的标准和激励机制。

研究后续激励机制不足。目前大多数基金项目的验收方式采取了“结题通过”和“结题不通过”的结题验收方式。这种管理缺乏分级评价方法,特然是对于基础研究项目成果滞后的问题,没有相应的评价机制。如此一来,会打击其科研人员的积极性,不利于产出优秀成果。

3 地方科研基金管理创新与对策

3.1 有针对性地按需立项

设立有“导向性”的项目。以往常用的立项组织模式是“自下而上”的组织方式,即由科研研究人员结合自身研究兴趣和优势提出备选项目,这种组织方式有利于发挥科研人员的创造性,但是往往偏离计划目标的预期。但随着国家提出聚焦“高精尖”产业发展的政策,应该结合高精尖产业的需求,联合产业链上客户共同设立基金,引导相关科研人员的基础性研究对接市场所需。

资助金额也可相应进行差额调整。对科研项目的绩效情况进行年度评估和后评估,以确保按照项目质量来划拨经费预算。

3.2 加强项目的过程管控

成果统计的及时性。科研项目的开展往往周期太长,除了组织有关专家在项目执行中期对项目采取汇报考核的形式,还应该定期对项目的成果进行统计,对于已有优秀科研成果的项目及时给予表彰,并对其成果进行推广。

适度的监督工作。在项目中期,研究人员已按计划进行了一段时间,由于客观实际可能会与原计划有出入,基金办可根据中期评估结果要求项目作出适当的调整,部分有些项目可以给予一定追加投资,实施效果较差的项目需要对其申报经费进行缩减。

严控经费的预算和审计。经费报销手续繁杂、审核时间过长等成为多数科研人员普遍抱怨的问题,依托单位可以自主选择第三方中介机构对其负责的科研项目进行过程财务审计,利用好单位内外部审计结果。基金管理部门可以组织财务基本培训,促使科研人员严格遵守项目资金管理的各项规定。

3.3 加强多层次的成果评价

明确项目验收的主体。不仅是项目负责人、团队,还包含依托单位,督促各级履行其职责,前者的验收角度为学术评价、成果产出、经费支出,而后者要从管理评价、人才培养、经费监督等角度验收。验收形式从现有的通讯验收、会议验收,可增加实地考察验收等形式。

结合基础研究的特点,在结题验收级别评价的基础上,同时建立项目“后评估”机制,对重点类项目、高精尖专项等采取3~5年乃至5~10年的后评估,进而提升基金项目研究的持续性、跟踪性、完整性。

应明确要求项目成果要标注基金编号,且是唯一标注。此外,还需核查该成果是否和项目主题契合。针对基金项目成果投稿时间晚于项目结题时间的标注问题,已结题且未超过项目截止时间3年内发表的论文作为可标注基金类型的研究成果。

3.4 加强成果转换的引导机制

搭建研究成果交易市场。在科研成果管理团队已汇总一定数量研究成果的前提上,基金管理部门可以设计“成果转换网上交易平台”, 对于可转换经济效益的技术,也可以通过公开拍卖模式促使匹配,对于政策性成果则可呈递给相关政府部门。

当企业与科研人员达成技术交易意向,相关的细节谈判由交易双方面谈决定。在平台运作阶段,科研成果管理团队还应该时常举行线下成果交易市场,给予科研成果创造者展示的机会,也让更多企业通过展示了解更多新技术、新成果,与研究者面对面沟通,方能寻找到最适合本企业的科研成果,并提高交易成功的概率。

对于基础性研究而言,有些成果未能实现转换,并不是因为缺乏平台,而是因为科研成果并不匹配市场。基金管理部门应该加大对项目成果可转换性的评估,随时督促项目负责人在研究过程进行实地考察,多了解市场所需,以促进成果的转化。

3.5 科研参与者关系处理

专家库管理与更新。为了弥补原有同行评议格局中思维定势的缺陷,也从学术界、产业界遴选专家参与评审,不仅可以打破原先的小圈子评审,还能促进不同专家之间的交流,甚至可以从产业、政策角度对项目进行评审。

项目实施时多开展专家咨询环节。在科研项目实施过程开展专家咨询环节,对同一领域的科研项目可以安排座谈会,并遴选相关领域的专家出席会议,一来及时了解项目实施进展,二来给科研人员与专家沟通的机会,协助项目负责人及早发现其研究中的问题,并对后期计划进行调整,从而按时保质地完成研究。同时,还可以引入专家反馈机制,对专家评审过的项目绩效进行追踪。

建立项目负责人信用记录。基金管理部门还应该督促依托单位履行好项目申请、组织实施、验收结题、资金使用、成果管理和诚信建设等方面的法人管理职责,才能有条不紊地促进受资助项目顺利实施,推进完善分级责任担当机制,开展基于绩效、诚信和能力的科研管理创新。

[1]马卫华,薛永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联合基金项目管理机制优化策略[J].科研管理研究,2017(5):155-163.

[2]朱卫东,王东鹏,刘芳.科学基金项目实施过程管理研究[J].科学学研究,2014,9(32):1369-1376.

[3]褚鑫,杨怀义.追求卓越,缔造完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全过程管理[J].中国科学基金,2012(2):109-112.

[4]张力.科学基金管理的做法和体会[J].科研管理,2017,4(38):758-761.

[5]张艳,张耀方.浅论新形势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经费管理[J].中国科学基金,2016(2):183-188.

[6]仇笳熙,张静一.科学基金项目的成果跟踪与管理初探[J].科研管理,2017,4(38):695-699.

G311

A

10.15913/j.cnki.kjycx.2019.17.009

2095-6835(2019)17-0022-03

冯海燕,女,研究员,从事科研管理工作。张婧,女,硕士研究生,从事经济管理研究。

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管理创新研究”(编号:Z181100007218009)基金资助

〔编辑:王霞〕

猜你喜欢

结题科研成果科研项目
Therapeutic efficacy and safety rating of Tui-Pushing chest-back manipulation for children with cough variant asthma
我校4项省教育厅课题结题并通过评审
围绕科研项目建立定密管理框架的探讨
航天科研项目评审工作的思考与探索实践
高校科研成果转化问题与对策探究
Different Students, Different Corrective Feedback
官员申报课题,钱多打了水漂?
2015交通职教科研项目立项104项
国务院印发《关于改进加强中央财政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的若干意见》
吉林省高等教育学会第五次优秀高教科研成果评审揭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