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先行组织者”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2019-11-29刘晰凝崔超英

教育实践与研究·中学课程版 2019年10期
关键词:中学地理教学

刘晰凝 崔超英

摘   要:运用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和学习理论家奥苏贝尔提出的“先行组织者”理论实践新一轮的地理课程改革,指导学生采用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会有效改变死记硬背、机械训练、被动接受的传统教学方式,促进课堂效率的提高,促使学生学会学习,并形成地理核心素养。“先行组織者”在地理教学中实现从感性到理性,从实际到理论,从理论到实践方面的效能和作用是非常重要的。

关键词:中学地理;先行组织者;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9)29-0031-02

奥苏贝尔是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和学习理论家,他认为学生进行学习是有条件并有准备的,充分的准备和条件的成熟,会使学生的学习水到渠成。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必须通过头脑中已有的认知结构与新知识发生联系而进行。能够发生联系,就容易理解,不能发生联系就不能理解。在实际教学中能够促进有意义学习的发生和保持的最有效策略,就是利用适当的引导性材料对当前所学新内容加以定向与引导,这类引导性材料与当前所学的新概念、新命题、新知识之间在包容性、概括性和抽象性等方面应符合认知同化理论要求,这种引导性材料就称为“组织者”。由于这种“组织者”通常是在学生学习新内容之前,用语言文字表述或各种媒体呈现出来,又被称为“先行组织者”。在新一轮的地理课程改革中,倡导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选择和利用“先行组织者”,会有效改变死记硬背、机械训练、被动接受的传统学习方式,促进学习效率的提高,促使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学习,并在此基础上发展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

一、从“组织者”的感性情境中升华理性认知

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是一个从感性到理性,从直观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的探究过程。地理课堂上所阐述的许多地理现象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如气团、锋面、气旋、反气旋等天气系统,只能通过其带来的天气现象间接“感知”,这就阻碍着学生的理解与接受,成为学生的学习难点,在此“先行组织者”的设计与选择是非常必要的。其具体的教学策略是根据教学条件,一是运用多媒体课件,将气团、锋面、气旋、反气旋以逼真、动态、直观的动画形式展示,二是绘制板画将其形象化。这些“先行组织者”变无形为有形,变抽象为形象,变静态为动态,变二维为三维,为学生的认知搭建了桥梁,利于学生在自主探究中获得理性认识。

二、从“组织者”的特殊性中探求共性

地理概念是人们对地理事物本质属性的认识,它具有间接性、抽象性和概括性的特点。地理概念是地理逻辑思维形式最基本的组成单位,是构成地理判断和推理的前提要素。教学实践证明,许多学生由于概念模糊而影响了进一步的学习和思考,表现为思维混乱、理解受阻、方法欠妥、能力低下。鉴于此,概念教学应遵循“先行组织者”的认知规律,引导学生对一个一个的特殊事物进行分析思考,寻找共同具有的特性,并将其归纳与概括,从而获得对概念的理解和应用。

三、运用“组织者”的典型性,实现一般性飞跃

地理要素的时空变化规律是学生需要掌握的基本的地理理性知识,地理要素的时空变化规律是地理事物之间在空间和时间两个维度的本质、必然、固有的联系,这些联系又以地理现象而存在。根据这一特性,笔者在教学中选取隐含规律的典型事例,引导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从而获得对规律的认识和理解。这些典型事例就是“先行组织者”。例如,在学习“城市的自然地理区位”一课时,笔者选取的“先行组织者”是一幅“世界大城市的分布和城市密集地区示意图”,在这幅图上,学生们发现,世界的大城市和城市密集区集中分布在北半球的中低纬度沿海和平原地区,这是偶然现象,还是必然规律?疑问引领学生进入新知识的探究过程中。通过探究思考,学生认识到,从地形区位因素看,平原是城市发育的理想环境;从气候区位因素看,中低纬度地区气温比较适中,降水比较适度,而这一地带的沿海地区更是如此,故而中低纬度的沿海平原地区成为城市的最佳区位,集中了世界的大城市,且城市密集。

四、把握“组织者”的逻辑内涵,推论原理性知识

地理原理知识主要包括地理概念、地理特征、地理成因和地理规律等,它是经过对无数地理现象的高度抽象、归纳而获取的。地理学科的原理知识构建了地理学科的理论体系,自然地理部分主要阐述的是大气循环、地质循环、水循环和生物循环等循环原理知识,而人文地理部分主要阐述的是区位理论等原理知识。把握上位原理知识的逻辑内涵,推论与其相关的下位原理知识,也能够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关于“水资源”的论题,笔者就以水循环为“先行组织者”,推论以下的原理知识:

1.从水循环的环节角度分析:

(1)径流环节是水资源;

(2)降水丰富,水循环活跃的地区水资源丰富;

(3)水资源丰歉的指标是径流量。一个地区多年平均径流量等于多年平均降水量与多年平均蒸发量之差。

(4)在海陆间循环的发生领域,水资源不被利用的话,会白白流入海洋,所以人类通过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等工程调节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衡的状况,使水资源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

2.从水循环的动态过程角度分析:

(1)海洋通过水循环源源不断地向陆地输送淡水资源,但由于输送量是有限的,如果人类取用水量超过水循环更新的水量,便会造成水资源的短缺和枯竭。

(2)各种陆地水体之间存在着相互运动转化的关系,一旦某一水体遭到污染,其他水体无一幸免,防治水污染任重而道远。

3.从水循环的周期角度分析:

陆地的某些水体循环活跃,更新周期短,如河流水和淡水湖泊水以及浅层地下水,而某些水体循环不活跃,更新周期长,如冰川、深层地下水和内陆湖泊等。因而人类一般选择循环更新周期短的水体作为水资源进行开发利用。这是目前人类大量开采的水资源主要是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的理论依据。

教学中笔者围绕具体的案例,运用归纳法,归纳、概括与获取了原理性知识,同时可以运用原理知识,作为“先行组织者”,发挥其演绎功能,从理论回到实践,进一步理解、扩展新知识,提高应用知识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猜你喜欢

中学地理教学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类比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探索
如何突出学生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浅析如何提升中学地理教研工作有效性
地理实践活动教学探究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对中学地理课程改革的几点认识
计算教学要做到“五个重视”
教育教学
构饰课教学提要(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