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党的理论的新飞跃

2019-11-29李纪才

兵团党校学报 2019年5期
关键词:课题革命理论

[摘要]中国共产党在近百年的历程中干了三件大事,即革命、建设和改革。与此相对应,也面临着三个必须科学回答的重大时代课题,即“什么是中国革命”“什么是社会主义”“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毛泽东思想科学回答了“什么是中国革命”,成为党的理论的第一次飞跃;邓小平理论科学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成为党的理论的第二次飞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回答了“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为党的理论发展的新飞跃。“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是党的理论发展的重要阶段性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理论;新飞跃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274(2019)05—0017—04

[作者简介]李纪才,男,法学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共中央党校教授,兵团党委党校副校长(援疆),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常务理事,国家社科基金评审专家,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思想、社会主义基本理论、党建理论、平等公平理论。

中国共产党在近百年的历程中干了三件大事,即革命、建设和改革。与此相对应,党的理论面临着三个重大时代课题,即什么是中国革命、什么是社会主义,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这三个时代课题的回答,形成了三大理论体系,实现了党的理论的三次重大飞跃。

一、中国共产党近百年所干的三件大事和必须回答的三大时代课题

从1921年建党以来,中国共产党在近百年的发展历程中干了三件大事,开创了三次伟业,即革命、建设和改革。革命,就是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实现国家独立、民族解放和人民当家作主;建设,就是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奠定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物质和制度基础;改革,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要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成功,就要科学回答“什么是中国革命”“什么是社会主义”“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三个重大时代课题。

在建党之初,“什么是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必须要解答的重大时代课题。党的创始人之一陈独秀坚持“二次革命论”,认为中国应当先进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建立资产阶级专政,等资本主义发达起来后,无产阶级才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而当时进行的是民主革命,只能由资产阶级领导,无产阶级只能被动地提供一些帮助。革命的公式是:“统率革命的资产阶级,联合革命的无产阶级,实现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1]这一理论的现实表现是反对无产阶级掌握领导权,解除无产阶级武装,压制日益高涨的工农运动。这一理论的必然结果是,在国民党背叛革命、发动“四·一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时一再妥协退让,致使第一次大革命失败,党的事业遭受重大损失。与此相反,瞿秋白、王明坚持“一次革命论”“无间断革命论”,主张“毕其功于一役”,即在推翻封建主义、帝国主义的同时,反对整个资产阶级乃至上层小资产阶级。这一理论的实质是混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界限,试图在民主革命时期就一举取得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这一理论的现实表现是,不顾中国无产阶级力量弱小的实际,坚持“城市中心”论,主张在大城市举行武装暴动;在军事上表现是坚持“进攻路线”“正规战”“运动战”,反对灵活机动的游击战。这一理论的必然结果是,由于敌我力量悬殊,工农运动遭受了惨重的失败,中央革命根据地丧失殆尽,给革命带来巨大灾难,革命走到了失败的边缘。“二次革命论”和“一次革命论”的失败说明,当时对“什么是中国革命”并没有搞清楚。

在新中国成立之初,“什么是社会主义”是党必须回答的重大时代课题。尽管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特别是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宣布进入了社会主义,并对社会主义建设进行了艰辛的探索。但由于对经典作家社会主义理论教条式理解,并照抄照搬别国经验,长期忽视生产力发展而搞“穷过渡”,长期拘囿于生产关系内坚持“以阶级斗争为纲”,追求“纯而又纯的社会主义”,长期忽视中国脱胎于经济文化落后社会的实际而企图“跑步进入共产主义”,犯了冒进、急性病,致使社会主义建设遭受重大挫折,甚至发生了“文化大革命”的严重错误。之所以会出现这些问题,根本的就在于邓小平同志所指出的:“什么是社会主义”并没有搞清楚。

改革开放以来,“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必须回答的重大时代课题。尽管1982年党的十二大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重大命题,1992年党的十四大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概括为“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领导力量、依靠力量和祖国统一”等九个方面,但这都是对中国“社会主义”的阐释,并没有回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和内容。这是因为,改革还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阶段,还不能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出清晰的回答。而长期以来所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打左灯,向右拐”、是“民主社会主义”、是“中国特色资本主义”等奇谈怪论的存在,也说明,在十八大之前,对“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并没有完全搞清楚。

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需要对“什么是中国革命”“什么是社会主义”“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个没有搞清楚的重大时代课题,作出科学回答。

二、毛泽东思想科学回答了“什么是中国革命”,成为党的理论的第一次飞跃

在总结中国革命重大失败的惨重教训,特别是在对中国社会现实进行深入调查研究、深刻分析基础上,毛泽东同志对中国革命的道路作了科学回答,提出“一次革命分两步走”的理论。由于中国无产阶级力量弱小,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必须先进行民主主义革命,然后再进行社会主义革命。而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是中国一次革命的两个步骤,而不是两次革命,中间不能插进一个资产阶级专政的独立历史阶段。一方面,中国革命是民主主义革命而不是直接进入社会主义革命。这是因为,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革命的首要任务是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因此它们是革命的对象;中国人民遭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压迫十分深重,因此广大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有强烈的革命要求,它们是革命的联合力量而不是革命对象。另一方面,中国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阶级不是资产阶级而是无产阶级,革命前途不是建立资本主义,而是先实现新民主主义、进而实现社会主义,所以中国的民主主义革命不再是旧民主主义革命而是“新民主主义革命”。之所以说革命的领导阶级不是资产阶级,是因为中国的资产阶级与帝国主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天生就是“软骨头”,不可能承担起领导中国革命的历史重任。汪精卫投降日本帝国主义,就说明了这一点。之所以说中国革命的前途不是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是因为走资本主义道路不可能真正实现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只能成为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附庸。战后绝大多数资本主义国家受美国支配,就说明了这一点。既然中国革命必须由无产阶级来领导,就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对革命的领导权;既然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残酷统治压迫中国人民,肆意破坏绞杀中国革命,是中国积贫积弱的总根源,就必须武装夺取政权;既然中国工人阶级力量弱小,要团结带领农民这一最大的小资产阶级群体进行革命,就必须抛弃“城市中心论”、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既然革命的前途是先建立新民主主义共和国,就必须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既然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中间不能插进一个资本主义,就必须在革命胜利后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為社会主义的建立奠定物质和制度基础。这就是毛泽东思想的根本内容。

毛泽东思想科学回答了“什么是中国革命”的重大时代课题,指导中国革命取得了彻底胜利,建立了新中国,实现了中国人民“站起来”的历史跨越,并对社会主义建设进行了艰辛探索,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的正确思想理论,因此是党的理论的第一次飞跃和第一大里程碑,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飞跃。

三、邓小平理论科学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成为党的理论的第二次飞跃

邓小平同志在深刻总结社会主义探索曲折和失误的教训,特别是对社会主义教条式理解造成的“穷过渡”教训基础上,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不发展生产力,不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不能说是符合社会主义要求的”;[2]“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共同富裕,这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东西”;[3]“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4]这就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也是对“什么是社会主义”的科学回答。

邓小平同志不仅对社会主义的本质作了科学阐释,还对中国社会主义的历史方位作了科学界定,对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作了理论回答。在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上,强调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在社会主义发展阶段上,强调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社会主义根本任务上,强调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在社会主义发展动力上,强调改革也是一场革命,也是解放生产力;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外部条件上,强调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两大主题,必须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政治保证上,强调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步骤上,强调“三步走”基本实现现代化;在社会主义的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上,强调共产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在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关系上,强调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在判断姓“社”姓“资”上,强调“三个有利于”标准;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原则上,强调党的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这些构成了邓小平理论的根本内容。

以“社会主义本质论”为核心的邓小平理论科学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的重大时代课题和中国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的重大理论问题,指导中国实现了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功,实现了中国人民“富起来”的历史跨越,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了坚实探索和奠基,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正确思想理论,因此是党的理论的第二次飞跃和第二大里程碑,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飞跃。

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回答了“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为党的理论的新飞跃

习近平同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几十年探索实践作了科学总结,对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上的模糊、糊涂、错误认识作了科学回应,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问题作了科学回答。其一,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性质,习近平同志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不能丢,丢了就不是社会主义”。[5]其二,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习近平同志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6]其三,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尺度,习近平同志指出,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一切工作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性质、本质、价值尺度等根本问题作出科学回答,就深刻回答了“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重大时代课题。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形成了系统的理论体系。除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性质论、本质论、价值论外,还包括新发展理念论,强调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共同富裕论,强调“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人民主体论,强调“人民是创造历史的动力”“是推动发展的根本力量”,要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类命运共同体论,强调“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是时代潮流,要坚持“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新安全观”和“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努力构建“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和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些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根本内容。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回答了“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重大时代课题,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是实现中国人民“强起来”的思想引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是关于中国改革的正确思想理论,因此是党的理论的新飞跃和新的里程碑,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又一次飞跃。

五、“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是党的理论发展的重要阶段性成果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全面总结党的历史经验、科学判断党所处历史方位基础上,着眼于推进新世纪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强调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集中概括了党的工作的根本方向、根本准则、根本依据,成为指引党站在新世纪迈向新征程的行动指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深刻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重大时代课题,深化了对党的建设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是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新发展,是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还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了新认识和新发展,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发展的阶段性成果。

科学发展观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总结中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强调“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这就指明了推动中国发展的正确方向,科学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实现发展”的时代课题。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把“依靠人民”作为发展的根本前提,把“提高人”作为发展的根本途径,把“尊重人”作为发展的根本准则,把“为了人”作为发展的根本目的。这就指明了发展的动力和目的,回答了“靠谁发展、为谁发展”的重大问题。科学发展观深化了对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的重大发展,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识的深化,是指导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指导思想。科学发展观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发展的又一重要阶段性成果。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按照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实践逻辑,在毛泽东思想对“什么是中国革命”、邓小平理论对“什么是社会主义”重大课题回答的基础上,科学回答了“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重大时代课题,继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之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新飞跃,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又实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质的飞跃,是党的理论的新的伟大飞跃。

参考文献:

[1]陈独秀文章选编(中)[M].北京:三联书店,1984:259.

[2][3][4]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223、364、373.

[5]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109.

[6]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18.

責任编辑:彭银春

猜你喜欢

课题革命理论
基于多元外在表征理论的高一氧化还原反应教学
中国的出行革命
“理论”与“实践”
多项式理论在矩阵求逆中的应用
第十单元 课题1常见的酸和碱(第二课时)
盛满理论
粉红革命
掀起秋冬潮流革命
竹溪县实施“五个一”工程开展草根课题研究
“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