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软实力支撑中国和平崛起的逻辑进路

2019-11-29贺雨菲

青年与社会 2019年29期
关键词:支撑文化软实力

摘 要:中国和平崛起有两方面的意蕴,一方面,中国已经崛起成为世界性的大国、强国,另一方面,中国的崛起是和平的崛起,是同世界各国共享发展成果的、合作共赢的崛起。中国之所以选择并坚定走和平崛起之路是由丰厚文化软实力作支撑的,即,中华民族的和平基因是中国选择和平崛起的深层动因、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是中国坚定和平崛起的内在动力、中华民族的中国精神是形成中国模式的不竭来源。

关键词:文化软实力;和平崛起;支撑

中国的和平崛起,一方面,体现在中国已经崛起成为世界上数一数二的大国、强国;另一方面,中国的崛起是和平的崛起,是和谐万邦、互利共赢的崛起。中国崛起成为世界强国是以强大物质硬实力为基础,而中国选择和平崛起的背后则是以丰厚文化软实力作为支撑,这种支撑体现在,首先,中国走和平崛起之路是由中华民族与生俱来的和平基因所决定的,其次,中国走和平崛起之路也来自于中国人民的高度自信,最后,中国精神是中国形成中国模式的不竭来源。这种和平基因、文化自信和中国精神都是中国文化软实力的组成部分,也是中国文化软实力强大的体现。

一、和平基因:中国选择和平崛起的深层动因

在生物的成长过程中,基因储存着生命的种族、血型、孕育、生长、凋亡等过程的全部信息。而将和平作为中华民族的基因,体现了爱好和平、维护和平已经深深刻在了每个中华儿女的骨子里,成为了我们生命构造的一部分。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我们一直走的是内涵式的发展道路,即,一方面强调通过自力更生来解决发展中的难题,另一方面也注重与其它国家的和平共处。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愿意同世界各国人民和睦相处、和谐发展,共谋和平、共护和平、共享和平。这种从古流传而来的爱崇尚和平的基因决定了我们必然走和平崛起之路。

首先,中华民族具有爱好和平的基因。爱好和平是指一个民族或在民族中生活的个体持着对和平的向往和崇敬而产生的热衷并推崇和平的持续稳定的心理状态。这种持续稳定的心理状态能够影响一个民族和在这个民族中生活的人的行为并能够较为明显地从行为中体现出来。中华民族是一个以爱好和平著称的民族,我们几千年来对和平的向往和推崇将爱好和平的基因深深地融在了中华儿女的血液里。这种爱好和平一方面体现于强调中华各民族之间的以和为贵、齐头并进上,另一方面表现在追求与世界其他民族的和平交往、和谐共生上。“贵和尚中、善解能容、厚德载物、和而不同”、“德莫大于和”、“礼之用,和为贵”等思想深刻反映了中华民族的追求内生和谐的心态,“亲仁善邻,国之宝也”、“国虽大,好战必亡”、“和羹之美,在于合异”等理念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协和万邦、睦邻友好的广博胸襟。这种爱好和平的基因促使中华儿女从古到今都坚持与世界其他国家和民族和平共处。

其次,中华民族具有维护和平的基因。爱好和平的理念深深印刻在广大中华儿女的基因之中,成为中华民族的信仰体系和理论指引,维护和平则是爱好和平理念的实践方式,是中华民族爱好和平理念的行动表达。古有张謇出使西域,开辟丝绸和平之路,郑和七下西洋,建立邦交友好关系,唐僧取经印度,鉴真东渡扶桑等等。今有中国人民以维护世界和平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己任,坚持“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1]始终秉承和平发展理念,以合作共赢、互利互惠的大国外交理念和睦邻友好、亲诚惠容的鄰国外交理念为基础,推动一带一路项目稳步向前推进,惠及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家、地区,争取让世界各国都搭上中国高速发展的列车,组织筹建亚洲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银行,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尽力而为。这些都是中华民族践行爱好和平理念、维护和平发展的最好见证。

最后,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所遭受的被践踏、被凌辱、被瓜分、被掠夺的苦难使得我们更加珍惜和平,近代以来中国人民苦苦挣扎,寻求独立、解放,走上伟大复兴道路的历程,也令我们更加懂得战争只会带来灾难和噩梦,只有和平才会带来机遇,只有合作才能共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中华民族永远不会将自己所经历过的苦难强加于别人。基于中华民族的和平基因,中国必然走和平崛起之路。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全民族抗战爆发七十七周年仪式上的讲话所强调的:“中国人民对战争带来的苦难有着刻骨铭心的记忆,对和平有着孜孜不倦的追求……中国将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并且希望世界各国共同走和平发展道路。”[2]

二、文化自信:中国坚定和平崛起的内在动力

中华民族与生俱来的和平基因决定了我们必然选择以和平方式走崛起之路,在选择这条路后,能否坚定走下去,不走歪路也不走邪路更不走回头路,则是对我们是以何种姿态坚定走这条道路的考验。中华民族历来都是一个充满自信的民族,这种自信既不是处处张扬、事事拔尖、自负自傲,也不是八面玲珑、左右逢源、毫无原则,而是对自己所拥有的一切感到满意和富足,并且以一种开放的姿态、以跨越文明的胸襟推动世界文明的交流互鉴,同时精神充实而饱满地安分地做自己,保持一种“绝不惹事但也不怕事”的状态。这种高度的自信来源于古代中国的盛世辉煌、来源于我们民族复兴的伟大成就、源自于中华民族的光明前景。坚定和平崛起之路既是我们民族高度自信的体现,也是对我们能否继续发展以保持高度自信的考验。

首先,自信于古代中国的盛世辉煌。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讲到,中华民族具有5000多年连绵不断的文明历史,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其中“不可磨灭的贡献”这几个字虽一笔带过却深藏功与名,充分展示了中国人民谦虚、自信的状态。中国是唯一一个文明存续至今的文明古国,其天文历法、数学成就、物理学成就、医药学成就、地理学成就、建筑学成就等方面有太多个世界首创,不仅仅是科学技术,古代中国在宏观层面的国家治理以及在微观层面的文学创作、音乐艺术的造诣也是旁人无法比拟的,这些伟大的成就提高了文明多元化、促进了文明多样性,为人类社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同时,中华民族素来不喜对外扩张,崇尚与其他国家和民族和平共处、和谐共生,中华民族虽不好战、不喜侵略,但仍然能成为拥有辉煌灿烂成就的文明延绵不绝的大国,这使我们更加坚信走和平崛起之路是正确的、是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

其次,自信于民族复兴的伟大成就。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个贯穿中华民族过去、现在和未来的、需要几代中国人团结奋斗的伟大工程,是基于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深厚文化底蕴、强大政治凝聚力以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世界和平为目的的宏伟项目。民族复兴伟大工程进行到现阶段,我们已经取得了非常多的成就,政治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不断完善和发展,为实现民族复兴提供坚强政治保障;经济上,我国科学技术水平逐步提高,在全球科技发展领域中从科技发展跟跑人逐步成为科技发展领跑人,创新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由制造大国变为智造强国,为民族复兴创造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在文化上,我国文化软实力水平进一步提高,国人的文化自信、文化自觉程度有了质的飞跃,为民族复兴注入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在生态环境保护上,我国为全球生态环境治理提供了蕴含中国智慧的实践方案,为全人类的繁衍生存做出了巨大贡献,为民族复兴创造了一个能长远发展的生态环境。民族复兴进行到现阶段我国取得的现有成就使得我们对走好和平崛起之路充满信心。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应该自信但不应该因为目前我国所取得的成就自满甚至自负,要明白我们中国的和平崛起之路,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还会遇到很多的困难和阻碍,在这些困难面前,自信而不自负是最好的状态。

最后,自信于中华民族的光明前景。中国人民的高度自信来自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独特优势、来自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光明前途、来自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光芒、更来自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深厚底蕴,同时,中国人民的高度自信还来自于中国经济发展的腾飞、中国政治体制的日趋完善、中国文化的繁荣发展、中国社会治理的形势大好、中国生态环境的逐步优化,其中,中国人民最大的自信来源就是有中国共产党坚强有力的领导。正是中国人民具有高度自信,所以,中国完全可以不必要走西方国家所走的崛起之路,中国有能力也有自信坚持走自己的发展道路,如,我们国家吸收各国发展之长处并根据本国发展之特色所开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其所包含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道路、理论、文化现已成为世界各国纷纷借鉴的中国道路,在国际社会,我们所走的和平崛起之路也是不同于西方大国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崛起之路,这条路上我国倡导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倡议等具体举措,以及互利共赢、开放包容、合作共享等思想也已成为世界各国纷纷点赞的中国智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赋予社会主义新活力、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携手共创新时代、中国式和平崛起成为全球治理的中国智慧,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和平崛起会迎来中华民族伟大復兴的光明前景。

三、中国精神:形成中国模式的不竭来源

中国选择以和平方式崛起、坚定走和平崛起之路的发展历程俨然已经成为世界各国争相点赞、互相借鉴的中国模式,这种中国模式“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3]。中国模式的形成是由于中国人民的团结一致、得益于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来源于中国精神的筑融浇灌。中国精神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所形成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党的时代精神,是中华儿女艰苦奋斗、开拓创新的理论成果和思想结晶,是中华民族破浪前行的精神动力。中国精神中强调民为邦本、人民至上的精神;强调自力更生、兼济天下的精神;强调奋发图强、与时俱进的精神是我们形成中国式和平崛起模式的不竭来源。

首先,强调民为邦本、人民至上的精神。天地之大,黎元为本。中国精神中最核心的内涵就是强调民本主义、人民至上。中国精神是人民群众团结奋斗的思想结晶,其最终诉求必然指向人民本身,而一直贯彻人民至上理念的中国共产党则完美继承了中国精神中的民为邦本、人民至上的精神,突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人民底色,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设计的优劣、运行效果的好坏,都应该将人民利益作为检验标准。我国选择了以和平方式崛起,是在充分尊重人民意愿的基础上做出的。不仅仅是中国,世界人民也都需要和平、渴望和平,中国的和平崛起是顺应世界发展潮流、符合人民民意的正确选择。强调民为邦本、人民至上的精神成为我国选择和平崛起、形成中国模式的重要来源。

其次,强调自力更生、兼济天下的精神。在《孟子·尽心上》一书中,宋句践问孟子:“何如斯可以嚣嚣矣?”,孟子答曰:“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这既是中国传统儒者入世与出世的政治选择和人生态度,是中国传统的内圣外王之道,这种精神也向世人明确阐述了中国和世界关系的内在逻辑,体现了中华民族心系天下、坦荡宽广的胸怀。中国的和平崛起,与强调自力更生、兼济天下的理念深度契合,这种理念成为我们走出中国式和平崛起模式的精神来源。这种深度契合体现在,一方面,强调人民群众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团结一致、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专心做好自己的事情,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另一方面,强调中国的发展是世界的机遇,中国希望世界其他国家也能搭上中国发展的顺风车,强调,我们“不但求一国的和平,而且求永久的和平”,[4]中国发展好了既是对自己负责也是为世界做贡献,但中国永远不称霸,中国始终都是维护世界发展的和平力量。

最后,强调奋发图强、与时俱进的精神。中华民族和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并称为四大文明古国,这其中,中华民族是唯一一个有着5000多年连绵不断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华民族的文明历史之所以延绵至今,其中最关键的因素在于广大中华儿女的奋发图强、开拓创新精神。正是由于中华民族不断在奋发图强的基础上开拓创新、在开拓创新的过程中奋发图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得以在世界发展大潮中乘风破浪、高歌前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道才越走越宽阔。中国选择并坚定走和平崛起之路,最后形成中国式和平崛起的模式是经过深思熟虑并需要付出巨大代价的,这种代价包括被西方资本主义当作“异类”和“威胁”,要破除这种无稽之谈,就需要中国人民发挥奋发图强的精神,在发展自身、造福世界的过程中,同时也需要不断开拓创新,寻找与世界各国沟通、合作的新方式、新渠道,提升中国的道义感召力、文化亲和力,走出更为世人所理解的中国式和平崛起之路。

总之,中国走和平崛起之路,更重要的是和平二字,选择走和平之路是由中华民族的和平基因、中国人民的高度自信以及中国民族的精神理念所决定的,这体现了一个负责任大国的担当,也体现了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强大支撑作用。在将来,如何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在纷繁复杂的国际环境中坚持走和平崛起之路,消除“中国威胁论”都需要更好地发挥文化软实力的对中国和平崛起的重要支撑作用。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 习近平.在纪念全民族抗战爆发七十七周年仪式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7(08):2.

[3]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4] 毛泽东选集(第2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476.

作者简介:贺雨菲(1995.06- ),女,湖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猜你喜欢

支撑文化软实力
基于优化工装设置的分段变形控制研究
国产电影文化软实力的现状及提升策略
文化软实力提升对策探析
美丽乡村要靠富民产业支撑
人文城市应成为新型城镇化的发展目标
文化软实力发展与我国意识形态安全
文化软实力视角下的标识语翻译规范化研究
企业文化建设要把握好四个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