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对“生产、劳动与经营”专题的考查
2019-11-29丁强
丁强
为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必须提供更好的、更多的商品和服务。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商品和服务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我国以前的供给体系是面向低收入人群的,质量和价格较低。我国迅速扩大的中等收入群体不满足国内的商品,转而把目光投向发达国家的商品,这也就导致了“代购”群体的出现。这样我国就出现了低端产品过剩,中高端产品供应不足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国提出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策,目的就是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增强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使供给体系更好适应需求结构变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经济生活》中“生产、劳动与经营”有联系,下面我们就来看看高考对“生产、劳动与经营”这个专题的考查情况。
该专题一直是高考考查的重要内容。例如,2017年高考新课标全国文综卷Ⅰ中有1道选择题和1道非选择题考查了该内容,分值高达18分。从考查的知识点方面看,高考新课标全国文综卷主要考查生产与消费的关系,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企业经营成功的因素,就业的意义与解决就业问题的措施,储蓄存款,投资理财的选择,等等。从考查趋势方面看,前几年,有关我国基本经济制度方面的考题较少,随着高考重视对学生政治认同等核心素养的考查,对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考查力度可能加大。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从根本上决定了必须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对运用生产与消费的关系、企业经营等知识分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原因和措施考查的可能性加大。企业经营、劳动者就业、投资理财与国家经济发展、学生生活实际密切相关,以现实生活中的具体事例,考查学生运用企业经营、劳动者就业、投资理财等知识分析现实问题能力的可能性较大。例如,2018年高考新课标全国文综卷Ⅰ第13题,以企业聚焦品牌管理和供应链管理为背景,考查企业经营理念转变的作用。2018年高考新课标全国文综卷Ⅲ第13题,以全国日均新登记企业数增加为背景,让考生认识到企业的营商环境不断优化。2018年高考新课标全国文综卷Ⅲ第14题,以农村“三权分置”改革为背景,考查“三权分置”改革对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影响路径。
【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我国是一个消费品制造大国,也是消费大国。
目前,我国生产的消费品中,家电、塑料、五金、食品、陶瓷等行业100多种产品产量居世界第一。其中,家电、制鞋、棉纺、服装等产能占全球的50%以上。
据统计,2005—2014年我国境外消费年均增长25.2%,是同期国内社会消费总额增速的2倍。2016年我国出境人次达1.35亿,境外消费达2600多亿美元,其中一半以上用于购买服装、化妆品、箱包、奶粉、手表等商品。2016年中国奢侈品消费超过1100亿美元,其中76%的消费发生在境外。
上述材料反映出我国消费品供给存在什么突出问题?我国生产企业应如何应对?
命题技巧:本题以我国在消费品供给方面存在的问题为背景,考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一现实热点问题。本题考查生产与消费的关系、企业经营成功的因素等,这些知识都是政治高考大纲中规定的重点知识。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有效信息的能力及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审题步骤:第一步,審材料,把握关键信息。“100多种产品产量居世界第一”说明我国生产的消费品产量多。“我国境外消费年均增长25.2%”说明我国境外消费年均增长快。“2016年中国……76%的消费发生在境外”说明我国奢侈品境外消费的比重大。综合起来看,我国消费品供给与需求之间存在结构性矛盾。第二步,审设问,把握答题要求。在审设问时,同学们要注意设问的层次,应先回答我国消费品供给存在什么突出问题,然后说出解决问题的对策(注意主体是“企业”)。
失分提醒:第一小问,要在对材料信息进行概括的基础上得出我国消费品的供给与需求之间存在结构性矛盾这一结论。仅列举材料中原话,不能上升到经济生活术语会失分。第二小问,要结合材料中我国消费品在供给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相应的措施,脱离材料笼统地答企业经营成功的因素得分有限。因此,同学们在平常的解题过程中,要培养综合归纳概括能力,注意运用政治学科专业术语答题,还要注意不能脱离材料答题。
命题规律:政治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一个重要的不同就是政治性强、时代性强,与现实经济、文化生活联系紧密。以人们关心、社会关注的重大现实问题为背景,考查学生运用政治学科知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是高考政治命题的永恒主题。本题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背景材料,聚焦社会热点,关注现实生活,贴近时代、贴近学生,体现出政治学科鲜明的时代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