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内丘县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情况调研报告
2019-11-29李志刚
李志刚
近年来,国家提出完善秸秆收储体系,进一步推进秸秆肥料化、饲料化、燃料化、基料化和原料化利用,加快推进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化,加大秸秆禁烧力度,促进农民增收、环境改善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对接上级政策,结合实际工作情况,对内丘县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情况进行了调研,形成调研报告:
一、农作物秸秆资源基本情况
内丘县是农业大县,总人口29.5万,其中农业人口20.5万,占总人口69.5 %,全县耕地面积45.3万亩,常年小麦种植面积23.6万亩,玉米种植面积22.6万亩,花生种植面积 9.94万亩,谷子播种面积2万亩,薯类播种面积1.3万亩,豆类播种面积0.96万亩。其中小麦、玉米主要集中在内丘镇、金店镇、官庄镇和五郭店乡;其他作物主要集中在柳林镇、大孟村镇和五郭店乡。粮食作物总产量19.3万吨。
农作物秸秆资源量及利用情况:
内丘县全年理论资源量为32.45万吨,全年可收集资源量为25.78万吨。其中:年产玉米秸秆约13万吨,小麦秸秆约9万吨,谷子、豆类、花生、薯类等作物秸秆4万吨左右。农作物秸秆产量大、分布广、种类多。
历年来,当地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秸秆综合利用工作,特别是近年来从多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因地制宜的推广秸秆气化、秸秆还田、秸秆青贮等技术。秸秆利用初步形成多用途、多渠道发展新格局。去年秸秆综合利用量为24.78万吨,综合利用率达96%以上。
1.肥料化 全县大中小型拖拉机9845台,大中型联合收割机近800台,秸秆粉碎还田机600多台,这些为农作物秸秆机械化还田利用提供足够的保障,全年秸秆机械化还田利用量为22.4万吨,占比90.4%。小麥秸秆基本全部还田,玉米秸秆大部分实现机械化还田。
2.饲料化 全县拥有牛、羊规模养殖场54个、养殖户631户,反刍动物饲养量为羊31000只,牛5300头,并逐步实现了规模化养殖、标准化生产。饲料化利用量为2.14万吨,占比8.64%。主要是利用玉米秸秆、花生秸秆、薯类秸秆进行青贮、微贮利用。
3.能源化 全县有秸秆气化机组3套,秸秆压块企业3家,大中型沼气工程8处。能源化利用量为0.21万吨,占比0.85%。主要用于沼气池发酵原料、秸秆气化站燃料、秸秆压块原料等。
4.基料化利用量为0.02万吨,占比0.08%。主要包括食用菌种植基料、大棚蔬菜基料等。
总体上看,秸秆综合利用促进了现代农业发展,提高了秸秆利用科技水平,推动了循化农业的发展,农作物秸秆以机械化粉碎还田为主,能源化、饲料化、基料化等综合利用还处于起步阶段,利用结构与布局有待进一步优化,综合利用率有进一步提升空间。
二、秸秆综合利用存在的问题分析
1.农民积极性有待提高。受经济效益、方便程度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农户利用秸秆的积极性并不高,需从利益引导、技术支撑等方面着手,充分调动和激发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2.收储运体系问题。农作物秸秆量大、体积蓬松、密度小、收获季节性强,捡拾、打捆等配套设备缺乏,造成秸秆的收集、储运难度大、成本高,加上服务体系不健全,秸秆收储运已成为制约秸秆产业化发展的重要瓶颈之一。
3.产业化发展程度较低。秸秆利用产业链条短,产品附加值低,尚未真正实现商品化,秸秆利用的龙头型、骨干型企业不多。
4.政策激励机制问题。有些秸秆综合利用优惠政策没有落实到位,利益激励机制不健全,长效机制尚未形成。
三、对今后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几点建议
1.确定重点领域 根据全县秸秆综合利用现状、资源潜力,综合考虑秸秆各种利用方式的现有基础、发展变化趋势等因素,确定今后一段时间全县秸秆综合利用重点领域。
(1)基础领域。政策明确、技术成熟、利于农业可持续发展,在秸秆利用方式中具有基础性作用的领域。
(2)主导领域。以规模化利用为主,产业化程度高、资源利用量大,对进一步提高秸秆综合利用率起支撑作用的领域。
(3)潜力领域。技术含量较高、利用程度较深、未来前景广阔、发展潜力较大,对秸秆综合利用方式具有拓展作用的领域。
全县秸秆综合利用总体上可按照“立足基础领域、大力发展主导领域、加快培育潜力领域”进行分类指导。
——在利用方式上,重点抓好秸秆还田、饲料化、能源化等对秸秆利用起支柱性作用的方式,作为全县推进秸秆综合利用的主攻方向。
——在关键环节上,着力突破秸秆收集贮运体系和秸秆综合利用关键技术两大瓶颈制约。
——在理念导向上,突出以产业化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尤其在秸秆能源化、工业化利用等非农领域,加快形成产业化发展格局,逐步形成市场驱动机制。
2.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加大对秸秆还田利用的支持力度,在继续支持秸秆机械化还田利用、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等既有扶持政策的基础上,加大对秸秆能源化、饲料化、原料化、基料化和设备制造以及收储运服务体系的扶持和引导,更好地发挥政策的带动效应。
3.加强执法监管 为秸秆综合利用提供法律保障,切实将秸秆综合利用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
(1)根据区域秸秆还田利用情况,划定秸秆禁烧区域。
(2)加大秸秆禁烧执法检查力度,完善管理机制。
(3)加大舆论宣传力度。充分利用网络、广播、报纸、电视等媒体,开展多形式、全方位的宣传活动,让广大群众充分认识秸秆露天焚烧和弃置的危害,保护生态环境,维护公共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