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信息化服务的新常态与优化进路
2019-11-29王孙杰王樑
王孙杰 王樑
摘 要:农业信息化服务惠于“三农”,是农业现代化的组成部分,亦是“三农”问题解决的重要途径;新常态是常态,农业信息化服务的新常态是新态,亦是常态。新常态下农业信息化服务需厘清新常态的常态性,把握新常态下农业信息化服务的机遇与挑战,找准新常态下农业信息化服务常态性问题,在此基础上,寻求新常态下农业信息化服务优化的一般进路,这将有助于农业信息化服务在新常态下常态化发展。
关键词:农业信息化服务;新常态;优化进路
农业信息化服务既是一个经济学的范畴,也是一个科学技术的范畴,更是一个社会生活的范畴。因此,新常态下农业信息化服务是个多范畴性的事物体。新常态下该事物体的事务性活动是个广义性的活动,该活动在新常态下具有新的时局境遇。当前,农业信息化服务集中体现为“互联网+”农业的深度融合,其发展方向为智慧农业,该境遇既是机会,也是一种挑战。
一、新常态下农业信息化服务的几个常态性问题
新常态下,农业信息化服务的常态性问题也较为突出,其表现在农业信息化服务建设范畴是小农业还是大农业的问题、农业信息化服务建设主题是经济主题还是兼具其它主题的问题、农业信息化服务建设主体政府和市场角色定位的问题,以及农业信息化服务功效与风险的问题等。
1.农业信息化服务范畴的问题。农业信息化服务范畴农业是狭义的农业还是广义的农业,在新常态下,我们必须更加明晰。当下,农业信息化服务范畴应该界定在广义农业的基础上,其不仅仅指的是狭义农业,其还应包括农民和农村的信息化服务,即“三农”信息化服务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讲,“三农”的信息化服务是不能完全割裂开来,其是一个相互渗透的统一体,因此,农业信息化服务建设其实质应该是“三农”的信息化,农民的增收、农业的现代化和农村的美丽寄希于农业信息化服务建设。
2.农业信息化服务主题的问题。农业信息化服务主体是经济主题还是其它主题,这可是人们在农业信息化服务建设之中面临的隐性问题。该问题没有明确提出,故也没有明晰化。在农业信息化服务实践中及其建设成果之中,主题的偏向,抑或一些主题的缺失是很显现的。从广义上讲,我们应该将农业信息化服务建设界定于“三农”涵盖的所有主题上,其具体应该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科技、法律、民生、生态等主题。新常态下,农业信息化服务建设的主题更应宽泛化,应该注重社会的整体需求,在经济主题的情况下,注重兼具其它主题;在具体建设中,我们应该将不同主题模块化、专业化和显性化,不能让经济主题走在前面,而其它主题成为农业信息化的短板。
3.农业信息化服务主体角色定位的问题。农业信息化服务主体政府和市场角色定位的问题,即农业信息化服务建设中,谁是建设的主体,或者说政府和市场,哪个是农业信息化服务建设的手段的问题。从责權利的角度讲,这是一个首先需要回答的问题,这个问题的解答,需要明确农业信息化服务的属性、农业信息化服务建设的特点和评判标准。农业信息化服务是混合产品,兼有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的属性。非竞争性的同时,也具有排他性或非排他性,并同时又具有竞争性的这类农业信息化服务需要以市场为主,比如,专业化、精准化和个性化的农业信息化服务;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这类农业信息化服务应以政府为手段,比如气象、土地、市场等公共农业信息化服务。
二、新常态下农业信息化服务优化的一般进路
新常态下农业信息化服务的优化应立足于常态性问题的解决;同时,新常态下农业信息化服务的优化需明确追寻的价值、明晰优化的目标及探寻有力的保障。因此,新常态下农业信息化服务应贯通于农业价值生态网、内融于智慧农业、外附于农业经济组织。
1.农业信息化服务的价值追寻贯通于农业价值生态网。农业信息化服务追寻的价值是农业的全域价值,即农业信息化服务的域内、域外价值,其贯通于农业价值生态网。贯通于农业价值生态网的农业全域价值是通过农业信息化服务价值生态网的建构予以体现。农业信息化服务价值生态网是以农业市场主体信息化服务需求为中心、农业信息化服务局内外价值的追寻为目的、智能信息化网络为平台而构成的农业相关要素、关系之间系统、平衡的环境或状态;农业信息化服务价值生态网是农业各要素之间及其与环境之间以价值为内驱力而环环相扣的关系体。由此,农业信息化服务价值生态网外显于农业价值生态网,是农业价值生态网的组成部分;农业信息化服务价值生态网追寻的是农业的全域价值,其明确了农业信息化服务的内驱力即农业的全域价值。
2.农业信息化服务的目标内融于智慧农业。农业信息化服务内融于智慧农业,实质是农业信息化服务的智慧化,其是新常态下农业信息化服务的目标。智慧农业就是将物联网技术运用到传统农业中去,运用传感器和软件,通过移动平台或者电脑平台对农业生产进行控制,使传统农业更具有“智慧”。智慧农业信息化服务就是采用现代信息化技术手段与现代管理思想将农民生活消费、农业生产管理、农业科学技术、农业经营管理、农业市场流通、农业资源环境和农业管理决策等信息化服务智能感知、智能预警、智能决策、智能分析、专家在线指导,以此实现农业信息化服务的精准化、可视化和智能化。
由此,智慧农业信息化服务应着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更新观念,培育智慧农业信息化服务新理念;二是把控市场,提供精确、动态、科学的全方位农业信息服务需求内容;三是升级农业信息化服务手段,由人工走向智能;四是改造农业信息化服务传播渠道,实现农业信息化服务个性化与差异化。智慧农业视域下的智慧农业信息化服务是一个新理念,需要培育共识,抢抓机遇;智慧农业信息化服务新理念需要组织学习,从而达成共识,以期契合该机遇期。
3.农业信息化服务的保障外附于农业经济组织。农业信息化服务组织依附于农业经济组织,并有所创新。农业信息化服务组织应依附于农业经济组织的政府职能结构和规章制度;同时,农业信息化服务组织应以信息为载体、项目区域为范畴、扁平化组织模式为结构,并在规制上有所创新。基于农业信息化服务组织的组织结构,可以从三个方面加以理解与掌握。一是从农业信息化服务运营逻辑上讲,农业信息化服务组织应以农业经济组织结构即政府职能型结构、直线型结构、政企合作型结构、龙头企业带动型结构、协会型结构、合作社结构等为依托,链接政府、企业、科研机构、农村合作组织等农业信息化服务主体,为农业的产前、产中、产后提供各类信息服务。二是从农业信息化服务客体的角度,农业信息化服务组织包括两部分,即农业基本信息服务层和农业项目信息服务层,也就是农业信息化服务项目小组。三是从农业信息化服务“微笑曲线”视角,农业信息化服务组织包括农业信息化服务价值链高端、低端两类组织。农业信息化服务低端组织是指农业信息的收集、传递及简单地统计与加工等组织;农业信息化服务高端组织是指农业信息化服务产品的开发、农业信息价值的挖掘等组织。
三、结语
贯通于农业价值生态网、内融于智慧农业、外附于农业经济组织的农业信息化服务,将有效解决或降低新常态下农业信息化服务的常态性问题,这是新常态下农业信息化优化的一般进路,不同时局下的农业信息化优化是常态,新常态下农业信息化优化进路还在路上。
参考文献:
[1]陈熙隆.价值论视角下农业信息化的路径锁定与破解[J].农村经济,2016(09).
[2] 熊春林,符少辉. 农村农业信息化服务的宗旨:以农民为本[J]. 农业网络信息. 2015(05).
[3] 阮怀军,封文杰,唐研,赵佳,李道亮. 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实证研究——以山东省为例[J]. 中国农业科学. 2014(20).
[4] 宋煜. 社区治理视角下的社区社会组织信息化问题研究[J]. 学习与实践. 201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