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让学习更美好
2019-11-29李继东章小英洪建林
李继东 章小英 洪建林
【项目简介】
如皋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小学2013年起一直致力于构筑小学游戏课程,积极创建“游戏教学”特色,在“守护童年”办学理念指引下,旗帜鲜明地提出“让儿童在游戏中学习”教学主张,并与如皋市安定小学等校组成“游戏教育联盟体”。2017年,学校成功申报江苏省基础教育前瞻性教学改革实验项目“小学游戏课程的开发与实施”;2018年,“小学游戏课程构建研究”又成功申报江苏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学校秉承“快乐向上”的校训,切实加强过程管理,深度开发学科类游戏课程、活动类游戏课程和物型类游戏课程,着力构建游戏课堂范式,大力拓宽课程实施路径,从而激发游戏动机,发展游戏思维,培育游戏精神,开掘创造潜能,提升核心素养。
摘要:人是游戏者。当教育处于游戏状态时,儿童就真正成了儿童。江苏省如皋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小学依托“游戏教育联盟体”,以江苏省2017年基础教育前瞻性教学改革实验项目“小学游戏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为导向,以“游戏育人、和谐发展”为核心理念,开发游戏课程,实施游戏教学,丰富游戏活动,致力于激发游戏动机,发展游戏思维,培育游戏精神,使学生的创造潜能得以开掘,核心素养得以提升。项目实施促进学生快乐成长、教师快速发展,学校办学影响力日渐增强。
关键词:游戏课程 ;开发与实施 ;游戏化学习
中图分类号:G62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9)10A-0017-06
游戏是生活最根本的范畴,人是游戏者[1]。儿童更是游戏者,儿童在哪里,游戏便在哪里。处于游戏状态的教育,让儿童感受不到功利和压抑,唯有精神的自由自在、學习的自主快乐和成长的幸福感受。如皋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小学在“守护童年”办学理念指引下,旗帜鲜明地提出“让儿童在游戏中学习”,一直积极探索实践“游戏教学”,开发实施“游戏课程”,努力追求“游戏育人、和谐发展”的至高境界。2017年,学校“小学游戏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成功申报江苏省基础教育前瞻性教学改革实验项目。2018年,“小学游戏课程构建研究”成功申报江苏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2018年11月,学校与如皋市安定小学组成“游戏教育联盟体”,校际合作、同研共进,携手走在游戏教育的路上。
一、小学游戏课程提出的背景
当前,不少地区依然被传统的应试教育观念所束缚,教学中急功近利倾向明显,学习、快乐处于分离状态,儿童发展活力不足,贴近儿童的特色课程开发不力。而游戏作为儿童的存在方式,其地位尤为尴尬。学校未能充分发掘教育教学活动中的游戏因素,未能顺应儿童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尝试开发有利于学生和谐发展的游戏课程。鉴于诸多因素,我们结合学校实际,开始探索游戏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一)承应学校特色探索
近几年来,学校致力构建游戏教学特色,构造优化的游戏环境,展开丰富的游戏活动,并不断深化游戏学习研究,为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积累了经验、奠定了基础。一是努力构建游戏环境,打造书人广场、论语碑林、少年中国墙、古诗回廊、书艺长廊、游戏墙面、游戏室、攀岩墙、室外游戏基地、儿童游戏博物馆等彰显学校独特文化韵味的空间,为学生游戏提供最有利的条件。二是全力开展游戏活动,以游戏思想为指导,以“学科类游戏”为重点,以丰富多彩的“活动类游戏”为载体,倾力实现“快乐教育”。 其中,“游戏节”“游学日”等活动深受学生喜爱。为深化游戏研究,我校的江苏省“十二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语文游戏教学研究”顺利结题,并被评为江苏省第四期精品课题;论著《游戏与小学语文教学》获江苏省第四届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为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积累了经验、奠定了基础。
(二)顺应未来发展方向
游戏一直以来备受学术界的重视。游戏和游戏性被认为是人类的终身活动:游戏的复杂性和挑战性在不断地发展,远非在童年结束时就终结了。亨里克斯认为“游戏是充满可能性的实施室”[2]。游戏化学习与移动学习、脑科学运用、编程学习、STEM、AR / VR相结合,共同推动教育发展,使游戏化学习成为可能。最近,英国开放大学在建校50周年之际,发布了第七份“创新教学法”报告,即《2019年创新教学法》,“游戏化学习”排在第一位。
(三)回应教育发展难题
有研究表明,教师厌教和学生厌学的主要原因在于缺乏游戏精神[3]。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一些学校、一些教师的功利意识过强。游戏则是一把反功利的利剑,游戏元素的运用可以让学习更加美好,帮助儿童逐步适应具有理性、抽象、间接经验等特点的符合化学习。游戏,叩开了符合化学习之门,让儿童真正成为儿童。
二、小学游戏课程的定位与架构
(一)小学游戏课程的定位
关于游戏,人们通常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理解:第一,认为游戏主要是一种可观察的行为;第二,认为游戏主要是一种主观意向;第三,认为游戏是一种有意义的情境。在众多的“游戏”概念中,最具代表性的是胡伊青加的定义,即“游戏是一种自愿的活动或消遣,这一活动或消遣是在某一固定的时空范围内进行的,其规则是游戏者自由接受的,但又有绝对的约束力,游戏以自身为目的而又伴有一种紧张、愉快的情感以及对它‘不同于日常生活的意识”[4]。
“游戏课程”是指在游戏教育思想指引下,运用游戏思维,将游戏元素与课程建设有机融合,指向学生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提升,选择并利用具有游戏性的教学内容,设计与之匹配的教学策略和方法,有目的、有计划地展开教育教学活动。学校秉承“游戏育人,和谐发展”核心理念,实现“游戏与学习融合、快乐与发展融合”,建构比较完善的游戏课程体系,探索有效的课堂范式和实施策略,激发学习动机,发展游戏思维,培育游戏精神,提升核心素养,并在课程开发与实施中提升全体教师的科研素养和践行能力。
(二)小学游戏课程的架构
结合校园特色,项目组将游戏课程分为三类:学科类游戏课程、活动类游戏课程、物型类游戏课程。其中,学科类课程分为教学游戏与拓展游戏,活动类课程由课间游戏、主题游戏、节日游戏、校外游学组成,物型类课程由雕塑类游戏、场馆类游戏、情境类游戏、廊壁类游戏组成。三个大类游戏课程皆具有普适性,每小类游戏课程则充分体现校本特色。
三、小学游戏课程的设计
为了更好地开发和实施课程,项目组基于问题发掘各类游戏,运用教材进行主题游戏整合、游戏视角解读、展开游戏延伸,通过游戏生趣、启智、拓展,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贴近其生活开发资源并组织体验,培育学生的游戏精神,并综合利用游戏构建实践样式,形成校本特色。
(一)在课程开发环节注重“学科创生、主题驱动和案例分享”
一是学科创生:依托国家课程,结合教材发掘游戏,由教学活动生成游戏,于课后延伸拓展游戏,将学科整合构建游戏。在语文教学中,开发阅读教学游戏、习作教学游戏和课外阅读游戏等,字、词、句、篇四个层面的游戏丰富多彩。特别重视开发六类语言学习游戏,即竞争游戏、对比游戏、模仿游戏、对话游戏、扮演游戏、想象游戏。在数学教学中,注重四个层次游戏的开发:“知识点”型游戏,即围绕某一个核心知识点开发“微型游戏”;“知识线”型游戏,即就某些知识点的联系、区别乃至知识拓展开发的“组合游戏”;“知识面”型游戏,即梳理知识的纵横联系,开发促进认知建构的“趣味游戏”;“知识体”型游戏,即关注某一领域,开发“游戏课程群”。各类游戏侧重点不同,点面结合,促发学生游戏思维能力的发展。在其他学科教学中,英语游戏的开发重在游戏情境创设、口语交际、英语剧表演等方面;道德与法治课程需要借助情境性游戏帮助学生明理、导行;科学课程更多地将实验与游戏融合;音乐、体育、美术等课程积极开发并利用“游戏串”实施教学,促进了学生学科素养的提升和游戏精神的培育。
二是主题驱动:利用大主题活动融入游戏,开发系列游戏“微课程”。以“品格教育”主题系列活动为例,包括思政教育游戏、习惯养成游戏、重大节日游戏、家校共育游戏等,将学生的品格教育融于系列主题活动。同时,主题活动又通过丰富的内容、多样的形式驱动着学生的生动发展。
三是案例分享:教师富有风格的游戏教学案例、学生个性张扬的游戏成长案例以及师生互动生成的游戏案例成为游戏开发的重要内容。基于学科,教师精心研读教材、设计游戏,每一名教师都会形成具有个性色彩的教学案例;学生在规则下开展游戏,积极创造游戏,形成多样的、生动的成长方案;师生互动,分享游戏,共同开发游戏资源,让活动案例更为多姿多彩。
(二)在课程实施环节注重“课堂范式建构、主题活动统整、情境自然生成”
一是着力构建游戏课堂基本范式以及学科游戏教学范式,游戏课堂基本范式基于游戏的趣味性、规则性、体验性、探索性和创造性等特点,并遵循课堂教学的主体性、活动性和反馈性等特性,形成游戏教学的一般流程。在此基础上,各学科游戏教学各具特色,融合基本范式,形成鲜活的、操作性强的语文、数学、英语等多个学科的模式群。以语文学科为例,提出与其他学科有所不同的“塑造游戏伙伴”要求,即自己、同伴、文本人物和教师均成为游戏伙伴,教师不是知识的单向传授者,而是与学生共同分享知识、经验与快乐的游戏者。
二是积极开展各类主题活动,围绕主题融通游戏,切实做到游戏目标明确、游戏内容丰实、游戏过程生动、游戏评价激励,形成游戏教学系列课程。“我是安全小主人、巧手花灯迎元宵、端午亲子包粽子、五一DIY包书皮”等系列游戏让学生增长了见识、培养了能力、提升了境界。
三是注重在学习、生活等丰富的现实情境中自然生成游戏,促进学生素养发展。在学科类游戏背景下,学生能够以学习内容为生长点,自编游戏、衍生游戏;在活动类游戏背景下,学生边游戏边创造,在预设的情境中创生,在自然的状态下創造;在物型类游戏背景下,游戏环境成为学生自由生长、设计游戏的广阔天地。
四、小学游戏课程的实施路径
切实加强项目管理,建立核心研究团队,不断优化机制建设。通过项目实施,让游戏真正成为儿童的学习方式、生活方式和应然方式。
(一)建构“游戏”课堂,让“游戏”成为儿童的“学习方式”
一是学校立足课堂教学,变革学习方式,打造游戏特色,让“游戏”真正走进学生的创造世界。国家督学、原江苏省教科所所长成尚荣先生,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黄进教授,南通高等师范专科学校胡海舟教授来校指导,为项目实施指明方向。学校每年从国外聘请两名外教,组织全体教师观摩外教的课堂教学,感受其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借鉴其高效的“游戏化”教学方法。
我们组织教师以游戏的视角解读教材,以游戏的思维设计教学,建立备课“五问”机制,从游戏情境、游戏问题、游戏体验、游戏展示和游戏评价等维度对教师课前预设提出要求,促进教师课前思考、集体深究,尝试在各学科教学中建立以下基本范式(见图1):
例如,创设生动的童化情境,有趣的对话情境,拟真的生活情境,启思的问题情境;建立游戏规则,体现“民主制订,内容具体,共同遵守,奖罚分明”四点要求。游戏活动的开展,主要方式在于展演,常见的游戏活动有“比、做、演、想”等。比,即比赛,游戏在于玩、争、赛、让,竞赛具有游戏的一切形式特征。做,就是动手操作,调动一切感官,让学生用身体来学习。演,就是扮演,课本剧、分角色朗读等方式让学生兴趣盎然。想,就是想象,给予学生想象的时空,放飞学生想象的翅膀,触发学生的奇思妙想。在实施游戏评价环节,我们力求兼顾四个方面,即评价的即时性、竞争性、激励性、实效性[5]。
为了在各学科有力推进游戏教学,项目组还致力构建具有学科特质的游戏课堂范式。以数学学科为例(见图2),游戏课堂基本范式的构建,有利于教师引领学生于多姿多彩的活动中体验、展示、评价、创造,实现小学数学游戏的价值,发展指向思维的核心素养,达成“游戏育人、和谐发展”的境界[6]。
二是切实加强教学研讨,全员参与集体备课,全面活跃“四课”(行政引领课、骨干示范课、教师研究课、项目创新课)活动。聚焦各学科游戏课堂,每天巡课通报、每周听课研课、每月沙龙探讨、每学期展示汇报成为常态。建立游戏教学督导机制,从游戏情境创设、游戏规则建立、游戏活动开展、游戏评价实施等方面制定游戏教学评价“十条”标准,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督导活动,主要有:涉及各学科的全面督导、针对某一学科的专项督导、聚焦某个弱科或弱班的定向督导,并形成游戏教学督导报告,供全体教师交流、反思。每学期举办“游戏教学”课堂展示活动;学期末组织开展评比活动,评出金牌教师、优秀教师和科研骨干,致力推进游戏教学。
(二)丰富“游戏”活动——让“游戏”成为儿童的“生活方式”
通过各类游戏活动的开展,将学生内在的“素养”发展过程与外显的“活动”展示过程游戏结合,形成比较完整的行为系统,让学生在快乐中生活、成长。
1.每天组织“课间游戏”。每天课间活动,既有学校推荐的课外游戏活动菜单,又有各年级创编的小游戏,还有学生自主设计的个性化游戏。如一年级的“萝卜蹲”,二年级的“切西瓜”,三年级的“打虎跳”,四年级的“剪窗花”,五年级的“滚铁环”,六年级的“击掌传球”,让学生劳逸结合,释放天性。
2.每月开展“主题游戏”。组织开展以爱国、规则、安全、劳动、惜时、艺术等为主题的系列游戏活动,每月一个“主题游戏”,做到有目标、有方案、有展演、有评价,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遵规守纪、自护自强、热爱劳动、珍惜时间、学会审美等方面的主题教育。
3.每学期组织“游学考察”。每学期组织各年级开展游学活动。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校园,走进社会,以游促学,给学生体验、学习和发现的空间。学校充分整合自然资源、红色资源、科技资源和企业资源,带领学生参观红十四军纪念馆,祭扫烈士陵园,游览水绘园,参观李昌钰刑侦科学博物馆、如皋博物馆、丝毯博物馆、汽车文化馆……在为期一周的青少年素质教育基地,学生们自己动手铺床叠被,自己动手做饭,自己动手制作丝网花,自己动手刻凿喜笺,不断闯关挑战极限……
4.每学年举办“游戏节”。每年度的“游戏节”多姿多彩。游戏日当天,学生不用背书包上学,上午进行学科游戏,下午开展班级特色游戏、年级艺体游戏和跳蚤市场等活动。下午的游戏活动是学生们的最爱。跳绳的神采飞扬,踢毽子的轻盈灵动,拔河的拼尽全力,赛跑的全力以赴,两人“三足”的配合默契……整个校园一片沸腾,加油声、欢呼声、欢笑声交织在一起,张张明媚的笑脸格外动人。学生们的体能得到锻炼,个性得以张扬,集体荣誉感、团结协作的精神都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发展。全校评出了游戏节先进年级、优秀班级、游戏小达人等。如皋教育网先后对“游戏节”宣传报道20多次。
(三)优化“游戏”环境——让“游戏”成为儿童的“应然方式”
致力经营育人环境,让儿童在浓厚的游戏文化浸染下健康成长。
1.环境精致,校园灵动。走进学校,两棵大树高耸而立,“老鹰捉小鸡”“快乐拔萝卜”两尊雕塑赫然而出,“守护童年”四个大字闪耀光芒;宽敞的“明德大道”与宽阔的书人广场相映生辉;“居月桥”,取名自《诗经》,诗经有云“日居月诸”,提醒学生珍惜时间,勤奋学习;诗歌回廊,古色古香,学生们漫步诗歌长廊,唱童谣、吟诗歌,充满着美好的遐想;“笑脸墙”上,学生们的张张笑脸犹如朵朵花开。学校精心构筑“物型类课程”,力求让儿童得到审美的愉悦、文化的浸润和品格的熏染。
2. 布局精心,资源流动。学校合理布局游戏区域,整合游戏资源。其中功能区三栋楼分别为童心楼、童趣苑、童艺阁。童字系列的楼名,寓意鲜明,意趣横生。开放式儿童图书馆全天开放,让“悦读”成为驱动学生发展的内在力量。蓓蕾资源中心专门为随班就读的在肢体、听觉等方面有輕度障碍的特殊儿童提供服务。每一名音、体、美等学科的教师均打造出自己的“教师工作坊”。游戏资源得到充分整合,这里成为学生们最向往、最开心的乐园。
3. 舞台精设,儿童生动。学校通过整体设计,为学生搭建了多样的舞台:童话林边,学生们上演着自己编写的童话剧;“知春亭”里,学生们积极互动,阅读共进;居月桥畔,学生们驻足欣赏,吟咏古诗。再看,攀岩馆里,攀爬游戏惊险而富有挑战性;笼式足球场上,快乐足球炫动而充满竞技性;共慧秀场上,才艺展演精彩而充满灵动性……
五、“小学游戏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的成效
(一)促进了学生的快乐成长
2019年3月,项目组就“游戏学习兴趣”对部分年级学生进行了调研。通过比较发现,学生对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等学科的学习兴趣大幅度提升,学生课堂参与度、活跃度明显增强。著名特级教师施建平曾做出这样的评价:“课堂氛围融洽,学生表现积极,学得快乐有效,教学特色鲜明。”此外,学生在游戏课程中成长,参与各项游戏活动的兴趣浓厚。学校陆续成立了小百灵合唱团、排舞社、特教“蓓蕾社”、机器人编程等中心社团和近60个级部社团和班级社团,涵盖各个学科的多个项目。近几年来,参加国家、省、市、县各类竞赛获奖的学生有1000多人,其中200多人在全国排舞、啦啦操大赛、省科技竞赛和市“三独”比赛等活动中荣获一等奖,一名学生荣膺全国“十佳小诗人”称号。学生的习作发表300多篇,出版了《会飞的棉花糖》《风云六(5)班》《变变的历险游戏》和《100个游戏100首诗》等作品集。
(二)促进了教师的快速提升
项目实施以来,学校的游戏课堂精彩亮相。我们承办了南通市“江海诗会”诗歌教育现场观摩暨“当诗歌与游戏相遇”专题研讨、南通市“江海诗会”诗歌教育现场观摩暨“诗歌,在童话中生长”专题研讨、江苏省第四期精品课题培育对象市级推进会等10多项教学研讨活动,80%以上的青年教师执教观摩课,促进游戏教学走向深入。教师广泛认同游戏教学,课程改革意识不断增强。
一是教师参赛频频获奖。几年来,教师参加各级各类赛课、基本功大赛获奖率全市领先,其中全国特等奖1人次,一等奖4人次,江苏省一等奖4人次,南通市、如皋市一等奖30多人次。二是课题研究深度开展。以江苏省“十三五”规划课题“小学游戏课程构建研究”为重点,在理论建构、课程开发和范式实施等方面进一步探讨。李继东校长的论著《游戏与小学语文教学》从游戏界说、游戏理论解读、游戏教育思想考察、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游戏”的内涵、价值追求和实施要则等方面进行了阐释,并提供了丰富的阅读教学和习作教学案例。一项教研课题荣获江苏省第十期中小学教研课题评比一等奖,《游戏教学》校本教材荣获如皋市优秀校本课程评比一等奖。三是积极撰写研究论文。学校教师在《小学语文教与学》《小学数学教与学》《教学与管理》《江苏教育》《教育研究与评论》等报纸杂志发表游戏教学相关论文120多篇,其中《让儿童在游戏中学习语言》《达成数学游戏育人价值的路径探索》等10多篇教学论文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100多篇游戏教学论文在江苏省“教海探航”“师陶杯”“行知杯”等征文竞赛中获奖。
(三)促进了学校的特色发展
践行游戏教育以来,学校与省内外多所学校开展课改交流,介绍“游戏教学”研究特色,共开设公开课100多节,做专题讲座40多场。学校与本市安定小学等校结成“游戏教育”联盟,一同开发游戏课程。李继东校长应邀到陕西洋县对全体校长做专题报告《守护童年》,“游戏教学”课例在江苏省“教学新时空·名师课堂”播出;章小英校长也应邀到多地做“德育与游戏”专题讲座并执教示范课,受到高度评价。《新华日报》《人民网》《江苏教育报》《教育视界》等新闻媒体、杂志对本项目进行专题报道,在全省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学校的科研力、影响力日渐增强, 被评定为南通市教师发展示范校、南通市情境教育实验学校和南通市教科研协作共同体成员学校,并在南通市乃至全省基础教育内涵建设与课程教学创新活动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游戏,让学习更美好。小学游戏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真正做到了“让儿童在课程里站立起来”,引领儿童在自由、美好的世界里快乐生长,为儿童的发展、教育的未来描绘出美丽的愿景。
参考文献:
[1][4]胡伊青加.人:游戏者——对文化中游戏因素的研究[M].成穷,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 1998:20,34.
[2]李敏谊,杨智君.游戏、学习与早期教育课程[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18:15.
[3][5]李继东.让儿童在“游戏”中学习——小学游戏教学的思考与实践[J].现代中小学教育, 2017(11):23,24-25.
[6]洪建林.小学数学游戏课堂范式建构与操作探索[J].小学數学教与学, 2019(3):17-18.
责任编辑:李韦
Development and Implementation of Game-Based Curriculum in Primary School
LI Jidong & ZHANG Xiaoying & HONG Jianlin
(Rugao Anding Primary School, Nantong 226500, China)
Abstract: Man is a game-player. When education is in the form of games, children can be true children. Our school relies on “game educational alliance”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2017 project on the prospective teaching reform in basic education entitled “development and implementation of primary school game curriculum” to develop game curriculum and implement game teaching with the core idea of “game educating students and harmonious development”. Meanwhile, our school has enriched the game activities to activate students motivation of games, helping them develop their game thinking and cultivating their spirit of games. As a result, students creative potentials have been mined and their core accomplishments have been improved.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project has promoted students happy growth and teachers rapid development. Also, the influence of running a school is increasing day by day.
Key words: game curriculum; development and implementation; game-based learn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