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企业设备检修作业安全管理分析
2019-11-29孙玉泉
孙玉泉
河钢宣钢环保中心 河北张家口 075100
1 设备检修作业安全管理出现的问题
设备维护,通常分为小修,中修和大修。随着设备检修系统的实施,钢铁企业逐步形成了一套科学,系统的“固定模式”,根据每个生产过程的生产和设备特点[1]。通常,这是几天,每周或每月,甚至2到3个月的例行项目维护。同时,为了恢复和提高设备的整体性能,在常规设备检修的基础上,每年进行一次长期停机的年度维护,一般采用多工艺联合、生产停机维护模式。
1.1 施工队伍和参检人员多
有临时和临时维护人员,以及内部全职维护人员。检查员的来源复杂,安全质量参差不齐。特别是在年度维修期间,应组织多个施工队伍,并有数百名维修人员参加年度维修。
1.2 检修任务繁重
由于生产组织的步伐加快,维护网络计划一般根据系统思想,科学计算和维护时间紧缩的原则确定,并制定了严格的经济责任制。这导致每人每单位时间的大修次数增加,并且大修任务非常繁重。一般来说,一班倒不能完成的大修工程基本上是24小时连续不间断的维护操作,维护人员身心疲惫。
1.3 多工种立体交叉作业
由于需要检查的设备数量众多,维护工作量大,多型工作接头数量多,操作范围广。在同一个维护现场,可能会有一些特殊类型的工作,如电焊,气焊,电气维护,起重,高空,运输等。有时甚至在煤气区域和危险化学品等高风险地区也是如此,整个维修区域的人员分布密度很大,各种动态和不确定的风险因素都大大增加[2]。
1.4 生产与检修交叉进行
对于多套设备的维护,通常安排在不同的回合中停止和修理每个设备。在同一工厂或同一生产区域,基本上都有一些生产设备进入检修状态。在正常生产中,一些生产设备被关闭进行维护,生产和维护之间的矛盾更加突出。
2 设备检修作业安全管理措施
2.1 检修计划与执行检修环节安全管理
这是确保设备正常运行的最基本工作。在钢铁企业中,检查一般分为日常检查,固定检查,年检和紧急维修。日常检查是指在设备正常生产过程中由生产间隙时间或短期生产中断的设备维护。检查是指在特定时期内集中处理设备的隐患。这段时间通常是一周。在两周内,检查时间从几个小时到一天;年检是指设备长期运行后对设备的全面维护和保养。年检检查项目一般由日常检查检查,检查无法确认或无法有效处理。通常,维护时间从几天到几十天不等。修复是指设备发生故障时设备故障,时间从几分钟到几天不等。
日常检查,固定检查和年检是计划维护,可控性好。修理人员被迫进行大修,可控性很弱。钢铁设备承受着严重的应力和热量,尤其是主要设备的高开工率。有必要制定合理的维护计划和有效实施,以确保及时有效地维护设备。
2.2 安全管理控制关键点
设备维护工作是钢铁公司频繁发生安全事故的业务类型之一。设备维护安全工作必须严格、细致、实用。应注意以下几点:(1)需要高空,有限空间和其他危险的维护操作[3]。制定可靠的维护计划并提前实施,并在维护过程中正确使用安全防护用品,如安全带,安全网,警报器,探测器和呼吸器。(2)对于涉及有毒气体和窒息气体的管道或区域的检查和维修,必须采用可靠的隔断方法来实现。(3)电气设备的维护工作应在维护过程中完全断电并列在制动器上。必要时,设专人看护。(4)对于涉及提升的维护工作,请使用合适且可靠的吊具,并选择合适的提升点进行提升。提升过程人员应远离悬挂物体可能掉落的区域。(5)对于涉及热火的维护工作,必须确保在火灾区域没有易燃油脂,装置等。如果不能清洗,必须提前放置灭火粉或其他灭火设施,并应在此过程中准备好应急消防设备。(6)当维护人员更换维护工作时,必须清除活性介质的悬浮液和组件螺栓的松动。(7)检查后,所有工具和人员都从撤离后,才可以测试旋转部件。检修后必须恢复所有安全保护设施。
2.3 检修效果评价和持续改进环节安全管理
维护活动完成后,安全文明生产检查,一天内检修,备件回收,隐患,重点工程进度,备件消耗,项目实施率,维护时间将被使用。系列级别评估维护活动,以便掌握维护的各个方面,找出不足之处,并找出与之相关的优化方向[4]。最后,将对一系列部门和单位(参与的检查员)进行相关的奖惩。确定维护总结评估中各种活动的不足之处,并进行必要的改进。通过与一系列同行进行基准测试,我们可以找出自己的不足之处,并根据自身情况进行相关的优化改进。例如,如果更换高炉顶部密封箱,在整个大修过程中,一系列相关专业应该相互匹配,这具有更大的施工难度。在前一系列更换密封盒的帮助下,每个参与者都应该重新优化网络时间表,运输备件,材料,工具等,以便提前更换到现场,提前准备和安装维护工具组织。对检修施工人员组织安排、停风压料方案、施工网络节点图之类予以详细制定。
3 结语
设备是企业生产经营的重要手段。加强设备管理,促进设备管理现代化,努力获得良好的设备投资效益,是设备管理的根本目标和任务。钢铁企业的设备管理应注重提高经济效益,建立健全的设备管理体系,完善维护管理体系,消除隐患,调整产品结构,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确保安全生产服务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