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蹲点采访中不断锤炼“四力”
——以黑龙江广播电视台蹲点采访活动为例
2019-11-29
(黑龙江广播电视台,哈尔滨 150090)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努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求实创新、能打胜仗的宣传思想工作队伍。”黑龙江广播电视台采编人员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深入开展蹲点调查采访,在火热的实践中锤炼脚力、眼力、脑力、笔力,推出一批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鲜活新闻和深度报道,有力提升了新闻报道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一、扎根基层,增强“脚力”
增强脚力,就是要把实践和基层作为最好的课堂,把人民群众当作最好的老师。我们觉得,走基层报道,不能只满足于“走”,一两天打来回,报道往往还是浮在面上,无法真正反映出基层的酸甜苦辣、喜怒哀乐。必须是深度调研式的采访,不光要“走下去”,更要“蹲得住”,与采访对象同吃同住同工作,真正找到“百花深处杜鹃啼”的独家亮点。我台拍摄的大型纪录片《希望的田野:兴安岭上》,拍摄地点在伊春市上甘岭林业局。十多个人的创作团队,在小兴安岭深处安了家,为了拍这部片子,他们住了多长时间呢?答案是,一年多。创作团队用双脚基本上把上甘岭林业局4个林场、7个经营所跑了个遍。这部纪录片不仅仅展现了林区人生产生活中发生的故事,还呈现出他们丰富的内心世界。经过长时间的接触,这些林区人向摄制组敞开了自己的心扉,客人变成了家里人。就这样,拍摄团队在小兴安岭深处度过了三百多个日日夜夜,用汗水和坚持换来了成功的精品佳作。
二、平中见奇,增强“眼力”
在走基层中增强眼力,就是要善于观察、善于发现,用敏锐的新闻敏感性从看似平常的事件中发现不寻常之处。增强眼力的过程,也正符合了王国维所说的三层境界,最初是“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当记者意识到源头活水的重要,开始沉下心、俯下身,舍得花时间、费功夫、流汗水,“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时也就完成了大量宝贵一手素材的广泛积累;最后,水到渠成,一篇篇接地气、冒热气、带灵气、聚人气、扬士气的好报道自然而然地诞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今年三月份,我们黑龙江卫视《新闻联播》的一组连续报道关注了“老赫”现象,一时间成为社会聚焦热点。“老赫”是一个新成立不久的人力资源公司的董事长,经营着一家服务外包企业,这样的事例,初看上去比较普通,但是,我们的一位财贸战线女记者在采访时敏锐地发现,“老赫”这个典型具有很强的代表性,他让公司所在地——牡丹江穆棱——一个城镇人口不到30万,没什么资源的县级市,破解了人口净流出问题,吸引了青年返乡就业,让“小镇青年”也有了受人羡慕的职业。“老赫”现象,不但故事本身很吸引人,而且对黑龙江省发展新经济新业态具有示范引领意义。这个记者请示领导后马上深入这家企业,进行了一周多的蹲点采访,播发了五篇厚实有深度的连续报道,并在每一篇报道后附加记者手记,深入剖析了老赫以及其发起的新产业的典型意义。这样有思想、有深度,有情趣、有温度的新闻报道,播出后引起了强烈反响,连接有两所省内高校主动来与“老赫”的公司签订人才培养协议,为黑龙江留住有技能的年轻人,也为全省新型信息服务业的发展营造了良好氛围。“老赫”报道,也是我们在走基层报道融媒体呈现上做出的一次有益尝试。在广播电视还没有推出正式的连续报道之前,我们的《龙视新闻联播》公众号用一篇微推《老赫招人底薪6000!》先把这件事推成了公众热点话题,全网阅读量10万+,几百名网友留言评论。随后推出的电视报道,第一篇的开头就是以一则招聘启事引发的“老赫”现象切入,之后的每一篇报道又通过全台各大微信公众号、黑龙江网络广播电视台、无限龙江App即时发布,达到了新媒营造话题、广电深度呈现、融媒矩阵传播的全方位立体式宣传效果。
三、策划谋篇,增强“脑力”
增强脑力,就是要谋篇布局、策划先行,以时代眼光提炼报道思想,以逻辑思维理顺报道层次,以精品理念丰富报道内容;用小切口呈现大主题,用小细节反映大变化,用小人物折射大时代。我们的一位农业战线记者曾经创造了一项纪录——连续十年关注一个合作社、一个农民。这个合作社叫克山县仁发现代农机合作社,是黑龙江省最赚钱的合作社;这个农民叫李凤玉,被评为全国十佳农民。然而十年前的仁发合作社时可是面临倒闭的惨状。不过,记者发现,仁发合作社虽然起步艰难,但恰恰正是省里倡导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雏形,关注它的成长,关注它的成功与失败,一定会有收获。于是,记者在仁发合作社所在的村安营扎寨,做起了“跟屁虫”。三年后,蹲点蹲出了收获,记者抓拍到村民们大捆现金分红的热闹场面,第一时间发出了电视消息,《超强农民:1=190》。这篇作品不仅在全省引发了学习“仁发模式”的热潮,还获得了第二十四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获得了大奖之后,记者并没有停止蹲点的努力。他发现李凤玉还有更大的目标——建设全省乃至全国有影响力的联合社。
增强笔力,就是要善用多用群众语言表达民意、体现民情、凸显民生。融媒体时代,我们记者的“笔”,不仅是电脑键盘,更是手中拿的话筒、肩上扛的摄像机,甚至还有掌中的相机、手机,要用新鲜的故事去吸引人,用生动的形象去打动人,用真实的情感去感染人,真正让我们的走基层报道活起来、亮起来、热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