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海绵城市设计理念在河道水环境综合整治中的应用分析

2019-11-29马赛

商品与质量 2019年18期
关键词:海绵河道理念

马赛

深圳市深水水务咨询有限公司 广东深圳 518000

我国的新时代发展,有着新的指导方针,在环境治理方面进行了明确的规定。生态的平衡需要我们在经济建设的大潮中始终牢记,这是人们生活的需要,更是社会健康发展的前提,无论什么企业,都不能将自身的进步建立在生态环境失衡的现状之上。具体的发展措施,国家提倡“海绵城市”的建设理念,让城市建筑具有一套完整的内循环体系,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处理地下水,同时也对环境起到保护作用,有利于社会的综合性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统一。

1 什么是“海绵城市”

1.1 具体定义

海绵城市意即城市对环境变化有极强的耐受力和可塑性,面对强降雨,能运转起内循环吸引进行自我调节。具体运作情况根据环境而改变,强降雨天气,城市排水系统不再是一味地疏通和引流,而是将其大部分作为水资源合理储存起来,让雨水渗透到地下,储存以备不时之需。此举将降雨科学利用,能大大节约城市自身的水资源,真正做到了就地取材,让内循环合理运转,节省了经济开支,促进了城市综合经济的发展[1]。

遵循这一指导思想,海绵城市建设时通常减少设施的架构,更多地建立起内循环机制,让城市的排水输水系统能借助地形和天气环境自行运转,此举在保证了建筑建造科学性的同时,让自然生态得以最大限度的保留,还使地下水得到充分补给,逐步改善城市水环境,从而实现城市的生态文明建设。符合我国长久发展的理念,应该大力倡导和普及。

1.2 海绵城市的特点

上述定义已经表明了海绵城市的特性,其大多借助内循环进行水资源的转移利用,免去了经过排水管道的运输环节,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这种吸收降雨的形式,直接避免了洪涝灾害,无论降雨再强,都能对其科学疏导甚至储存利用,保护了生态平衡。而且减少排水管道的铺设,节省了大量建造成本,还保证了城市的美观程度,形成了双赢的局面。

2 海绵城市系统对于治理河道水的作用

海绵城市的架构,对于处理河道水有极强的针对性优势,而遵照这一建设理念,治理河道水时也要贯彻内循环系统的制造。大自然中有着自己的内循环,即江河湖海、湿地平原等,以此为基础,在其周围建立“海绵系统”,增强对水涝的防治。比如降雨量大的地带,在其附近区域设立5-50m的绿化带,通过栽种树种和植被加强内循环系统对雨水的缓冲能力。而在绿化带相对较宽、地势比较低的地区应当建立合适的湿地系统,加强对地表雨水的调蓄和净化。针对相对闭塞的坑塘、河沟等,应该采取相应的工程措施以起到辅助的作用,比如建造雨水滞留塘等[2]。

这里要注意的点是,在建设过程中不能对自然生态造成影响,不能破坏当地原有的内循环系统,即使是微小的池塘和暗沟,也不能随意填埋,稍有不慎便会阻塞自然形成的排水渠道,造成严重的洪涝灾害,得不偿失。遵从这一建设理念,还要对历史上被填埋的河道进行重建,以填充整体排水内循环架构,做到对生态环境的尊重。

3 河道水环境存在的问题分析

3.1 没有科学的举措

新时代环境的治理,要有长远的考虑,并实施科学的举措。在对地下河道水进行疏导时,建设方案要具有科学性,符合环境保护发展的要求;设计要规范合理,不能超出预算太多或不切实际;还要具备有效性。即使如此,可还是存在个别企业在规划管理建设时,对其抱着无所谓的态度,计划并没有针对性和目的性,没有实施科学合理的规划行为,这对环境的治理工作是相当有害的,具体落实到建设工作中反而事倍功半。

3.2 从业人员操作不规范,管理不完善

治理工作不止是缺少统一规划,更是缺少合理的操作规范和管理措施,治理时没有按照合理的流程,许多地质灾害便流于表面的治理,更大的安全隐患被忽略;还缺少严格的监督管理制度,没有将治理工作的责任落实到个人,从业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不高,工作进展便缺乏效率,最终治理的项目不符合要求,无法真正有效的实现防涝安全作用。

3.3 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完善

“海绵城市”的理念要想实施,必然离不开相关法规的保护,我国目前就处于法律法规的建设过程中,并且不断完善相关的制度和法律条款,可即使这样,我国法律在保护程度和制约范围等方面依旧有很大的不足。治理方案的设计、建设材料的选择以及运营使用等各个环节,无论是约束惩罚制度还是激励扶持制度都不够全面。若不加大这方面的管理力度,我国的各种环保计划便得不到充分实施,这就导致即使有了“海绵城市”的理念,但仍无法做到合理排水,这与科学利用水资源的理念不符,无法做到可持续发展。

3.4 方案大力开展的同时不注重生态保护

理念和计划的不断更新和下达,带动起地下水治理力度的增强,而在这种日益加快的建设节奏中,要思考其对环境整体的影响。遗憾的是,大部分施工单位的治理工作正是以牺牲原本就存在的内循环为代价,舍本逐末。特别是工业发展中,工厂生产过程中排出的大量有毒危害性物体都送入了大自然中,空气质量和水质量都受到了不可挽回的伤害。早年国内的城市发展建设中便是将二氧化碳及有毒气体排入大气,对环境造成了不可逆的破坏。平时的生活中如果没有环保意识,不将生活垃圾合理分类处理,也可能导致大气和水资源的污染。

4 综合治理的手段

4.1 要有完备的施工方案

首先明确治理的计划,以保护生态为前提,开展防洪设施建设。此举能使规划区域内的水质得到改善,还能防治洪涝等灾害;既加固河岸,又建立起完整的排水系统,让人与自然的发展和谐统一。施工时一般会灵活处理原有的江河湖泊。对于主干道的河流,在其上游设置自然湿地,对山上的流下来的水起到缓冲的作用;保留水资源,在上游同步挖掘一个蓄水池,将部分降水引流并储存起来,以备不时之需。这边符合防洪工程思路:上游蓄水、中游防水最后在下游进行疏导,让河道水自然流通向各自分支,以免造成堵塞,导致水灾的产生。

这里河道下游务必做好疏通处理,否则前功尽弃。在充分发挥中上游河道流域内现有水库功能的基础上,对河道采取清淤、加高、拓宽和改造的措施,使河道满足设防的要求。然后再利用中上游2个现状自然水塘,结合规划及用地条件适当扩容,重新修建调蓄湖来提高对雨洪的利用,更对降水进行合理的缓冲,减少安全隐患,籍此也能减少设施的建造范围,能有更大的空间供住民使用[3]。

4.2 治理原则

遵循整体建设的指导纲要,综合性治理需要建立在保护环境的基础上,无论是河道的周边还是中下游,都要提前做好实地考察,明确每一个区域的作用,将原本存在的生态内循环合理保存,也让治理工作更加亲民,不占用过多的居住空间。同时还要加强对新工艺、新材料以及新技术的运用,使河岸和岸墙的生态化和硬质化情况得到解决。除此之外,在建设过程中注意环境保护,不随便将工业废料排入河道水中,还要主动地对已经污染的河水进行清洁,保证河道水的实用性。施工时尽可能保护自然环境受到最小的伤害,保持天然岸坡和自然流态,降低对环境的冲击,使河道亲水性得到改善,尽量使用绿色低碳环保的材料来对堤岸进行改造,为河道生态修复创造条件。

4.3 规范从业人员操作,设置监督管理机制

在治理的同时,必须将监督管理的工作也做到位,为了保证工作的高效,需要将治理的责任落实到个人,出现治理问题时便可直接追究,籍此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能让治理工作保质保量完成;作业时规范从业人员操作,本着安全的原则,将工程建造参数等核心数据严格控制,保证整体施工治理的质量,从而间接维护了居民的人身安全;对项目工程的各个施工及建设环节加强监控,设置合理的评判手段,对不规范的操作予以警告和处罚,从而切实保证其质量以及效用能更好地发挥。

4.4 加大拨款力度,设置专项治理资金

这一项实施的前提必须是让国家对治理工作高度重视起来,将其放在首要位置,政府真正认识到了地质灾害治理不可或缺时,便会加大资金的投入,更切实地改善环境。并且为了避免灾害治理时繁琐的审批流程,地方政府还可以设立专项的灾害治理基金,让边远地区的地质灾害发生时,可以就近拨款,及时地购买安全工具和防护用品,第一时间解决问题,从而切实保证各项治理工作的有序开展和落实,有效降低地质灾害造成的不利影响。

5 结语

综上所述,“海绵城市”建设的理念对河道水治理工作起到了良好的导向作用,无论是从生态保护还是节约能源方面来讲都有极强的建设意义,而且建造时合理保留生态内循环,节约了建筑材料,还能提高排水效率,将人工建筑和生态系统结合,双管齐下。地下水的有效治理,能保障社会的稳定,促进我国综合经济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海绵河道理念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环保节能理念在建筑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
2021年1—6月日本海绵钛产销数据统计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解读“海绵宝宝”
超级海绵在哪里?
城市河道综合治理的理念及应用
生态修复理念在河道水体治理中的应用
低碳理念在建筑设计中的融入
环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