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里有画”
——河北段大运河沿岸原生态景观设计探索
2019-11-29代晓蕾刘国胜
◇代晓蕾 刘国胜 王 用 孙 建
河北段大运河是整个京杭大运河的重要节点,它上承京畿下接鲁豫,在近千年的历史中逐步演化成独具北方特色的文化瑰宝。河北省众多运河沿岸城市纷纷响应“中国大运河文化重要的承载地”的号召,将流域内的大运河沿岸改造成一条自然景观优美、人文景观突出的景观带。目前,廊坊市、衡水市、沧州市等运河沿岸地区正全力推进大运河沿线绿色景观带建设,根据沿线绿植基础和特色资源积极构建林水相依、人文相嵌的大运河绿色长廊景观带。随着大运河沿岸景观建设的深入,一座座运河主题森林公园、家庭林场、采摘园、生态休闲园等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
一、河北段大运河沿岸景观构成
河北段大运河沿岸景观带主要包括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自然景观是指运河两岸原始的地形、地势及水体水纹状况等,也是推进大运河景观带建设的自热基础;人文景观是区分沿岸景观带的重要方面,人文景观可以是历史遗存的桥梁、码头、寺庙等,如衡水境内的安济桥、沧州泊头的泊莲禅寺等都是河北段大运河重要的历史遗存,其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地域代表性,因此在提升和改造大运河景观带文化属性时,需要对原有的人文景观进行适当保护与合理开发,使其融入大运河景观带的整体规划中,通过实体性雕塑主题广场建筑、地域特色植被景观相结合来体现,使广大市民在游览过程中感受到大运河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的历史变迁。在大运河沿岸景观带的规划与开发中,通过认真梳理和展现流域文化,不断增加城市的可识别性,例如衡水大运河段围绕安济桥、老白干等地域文化,打造了两岸千亩桃花园,使人文元素与自然元素进行了合理的融合。
二、大运河沿岸原生态景观规划体现的设计原则
(一)保护优先和兼顾开放的原则
河北段大运河沿岸景观带的规划应当遵循保护优先原则。随着河北省大力推进大运河文化带、景观带的建设,大运河沿岸的景观规划卓有成效的展开,在这一过程中景观带的设计应注重大运河两岸原生态的创造性保护,始终坚持保护生态、恢复生态的初衷,既要合理利用原有的植被、水体、地势等资源,又要保护和恢复沿岸自然生态,如建设生态岛、亲水滩地等,用其独有的设计形式,展现和创造一个城市生态系统的缩影,对于原本脆弱的城市生态系统来说,积极推进大运河沿岸景观带的规划和建设也是改善大运河沿岸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实践。
开放性是大运河沿岸景观带惠民利民的一个重要体现。大运河景观带的规划与建设最终是为了改善和提升市民和游客的游览体验,体现了开放性与互动性的完美融合,完成对历史和文化之美的揭示与再现。例如在香河段的改建过程中,积极建设文化主题公园,扩大两岸植被的绿化面积,深入推进和建设生态驳岸、亲水滩地、垂钓长廊以及修复、开放安运桥景区等设施,丰富香河段运河两岸的自然人文景观。不仅如此,还积极开展乡村旅游,规划千亩紫薇园、荷花小镇、运河生态观光等一系列精品乡村游线路,使运河生态文化体验成为运河景观开放的亮点,也为河北省运河段景观规划提供积极的探索价值。依据香河段大运河规划的成功案例,大运河两岸的邢台、邯郸、衡水、沧州等区域也积极依托运河景观带发展乡村生态旅游项目,深入挖掘运河文化内涵,打造靓丽文旅名片,吸引了众多省内外游客,惠及沿岸群众生活。
(二)植物多样性和空间层次多样性原则
植被的多样性是指在规划中,沿岸区域积极依托有利地形地势建设一条连续的公共绿化地带,这些绿化地带要突出植被的地域性或差异性,千篇一律会引起市民或游客的审美疲劳,因此在设计中需要整合当地特色植被,以市花或具有当地特色的绿植进行造林或点缀,增加景观带的可观赏性和差异性。在设计规划中丰富沿岸空间层次,如增强场所的公共性、功能内容的多样性、水体的可接近性及大运河沿岸景观带的生态化观光线路等,将两岸的开放区域从沿路扩展到沿岸甚至是水体之上,设置市民及游客渴望滞留的休憩场所。
以往的景观、园林设计师们非常注重美学上的平面构成原则,但对于视觉来讲,垂直面上的变化远比平面上的变化更能引起人们的关注与兴趣。大运河景观带中空间的设计包括软质大运河景观带和硬质大运河景观带。软质景观如种植灌木、乔木等植物,先堆土成坡形成一定的地形变化,再按植物特性种类分高低立体种植;硬质景观则运用上下层平台、道路等手法进行空间转换和空间高差创造。
(三)尊重大运河沿岸地域文化特征原则
河北段大运河流经燕赵故地,拥有众多的历史文化遗存,如衡水流域的安济桥、沧州泊头的泊莲禅寺、廊坊的安运桥等,这些都是运河景观带建设中集聚表现的文化元素,也是运河段人文景观带差异化的标志,如何重现或延展这些文化元素成为推进河北省大运河景观带深入建设的重要方向。沿线城市积极以大运河文化遗产为载体,通过景观带的规划与设计,积极表现运河沿岸人文景观带地域化文化,不仅有利于沿岸历史文脉的传承,同时也有利于运河沿岸文化遗产的开发与保护。对于大运河沿岸有形的物质遗产而言,大运河文物本体、两岸地上文物遗存和重要遗址遗迹的保护是重中之重。因此在沿岸景观带的建设中,尊重和表现这些文化元素成了重要原则,通过与两岸景观融合完成对历史文化之美的再现,积极建设沿岸文化遗迹相关的主题公园,扩大两岸植被的绿化面积和配套设施,丰富两岸的自然人文景观。其次,文化遗存的融入,不仅体现了对文化遗产的保护,也能够体现出地域文化的差异性,增加城市的可识别性。例如,提起衡水段运河沿岸就会让人们想到千亩桃花林和独特的老白干酒文化,可见尊重和展现大运河文化特征对于沿岸城市发展的重要性。
深入挖掘以大运河为核心的历史文化资源,不仅将运河流经河北省的主要城镇作为为重要节点,加强文物古迹、运河遗迹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掘保护,还要注重呈现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鼓励和引导沿岸城市,依托大运河特色文化资源举办历史文化体验和民俗节庆活动,叫响“美丽河北·运河风韵”品牌。目前泊头市利用大运河景观带的花海绿廊,以运河为轴,建起展示古运河码头文化的雕塑,并在景区组织泊头非遗文化展示活力。南皮县围绕大运河文化,投资1亿元建设南皮县文化展览中心,内设南皮历史博物馆、南皮县民俗馆等专题展馆。
综上所述,在大运河人文景观规划设计中,不仅需要对大运河沿岸的所有自然环境要素进行重新梳理和整合,使其在设计中形成一个多元的、开放的城市滨水空间,市民和游客在其中既能享受到优美的城市生态环境,又能在游览过程中感受到城市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通过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合理结合,更好地树立大运河沿岸的景观形象特征。
三、结语
在河北省大力推进大运河文化带、景观带的建设以及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河北段大运河沿岸生态环境得到较大改善,运河两岸沿线城市积极将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有机结合,创新景观形式,推进运河文化和旅游融合,推进河北段大运河景观带建设取得新的进展,一幅展现大运河遗存承载的文化、生态流淌的文化、凝结历史的文化的画卷已经在大运河沿岸徐徐展开,正是有了这些,大运河才有了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相信在今后的大运河景观带的建设中,沿岸城市将充分把握运河文化遗产的文脉特征与自然特征,按照保护优先兼具开发的原则,统筹运河沿岸景观带建设的整体性、保护性与开放性,通过创新景观带方式方法,高质量推进河北段大运河生态景观保护传承工作,用壮丽的大运河景观带续写千年运河的华美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