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行政事业单位的绩效评价与激励机制创新

2019-11-29山东公路技师学院

财会学习 2019年9期
关键词:激励机制绩效评价绩效考核

山东公路技师学院

行政事业单位与企业的考核激励机制差异,主要体现在激励手段、时效性、内部竞争形式、机制落实形式、绩效考核等方面,同时考核结果激励作用发挥成效,以及奖励分级递进等方面稍逊于企业。同时在实践中,存在官本位思想严重等问题,导致员工潜力与创新意识得不到激发,仍需进一步加强考核机制完善,以夯实激励机制基础。

一、行政事业单位加强绩效评价与激励机制创新的意义

绩效管理是指基于战略目标,根据设定的保准,评估、分析组织员工工作业绩,根据绩效考核结果,为员工工作指导做出指引。绩效管理、绩效考核、薪酬激励的综合,对员工满意度、工作能力、组织绩效的提高有着现实意义。尤其是非营利社会组织,行政事业单位的绩效评价、激励机制,与企业存在较大差异,前者的绩效管理指标,多为服务产生的社会福利、社会价值等,与企业利润评定指标不同,但比企业的量化考核难度更大。受人事改革制度影响,以往大锅饭的管理模式,也在悄然向着人力资源管理过度,但绩效管理成效并不理想;对此,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的绩效评价与激励机制创新,有着重要意义,以切实发挥绩效管理的激励、约束作用,从而不断提高管理水平。

二、当前行政事业单位绩效评价与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

(一)考核机制有待优化

当前大部分的行政事业单位,在考核过程中,双向沟通渠道严重缺乏,考核指标单一,应用主观考核指标,导致考核结果随意化与主观化,员工的信任度与工作积极性直接降低。考核评价方式以员工自评、综合评测为主,员工考核评价意识不高,导致考核评价形式化、随意化与倾向化,内部矛盾内耗严重增加。激励作用发挥微乎其微。尤其是年终考核,对日常工作起不到激励作用,缺乏平时考核成绩参照,导致考核结果不能真实反映员工的付出与贡献。

(二)制度化激励有待加强

行政事业单位工作涉及面广泛,如科技、卫生与文化教育等活动,大多为集体展开,量化考核评价效果并不理想,当员工与回报不等价,努力的积极性也会随之降低。分配制度体现出了不公平的特征,激励作用发挥不明显,甚至存在工作与责任推诿的情况,不良工作行为与态度、作风等随之出现。除此之外,非正式组织的负面效果不断扩大。淘汰机制尚未完善,本着平均、平衡共存的思想,人事晋升等采用轮班模式,并不利于员工积极性的提升。

(三)官本位思想有待转变

行政事业单位的官僚主义严重,导致组织层级地位、等级分明,部门与员工间的沟通障碍,工作效率不断降低,甚至出现了消极怠工情况,对员工开拓创新精神影响最为明显。久而久之,员工会本着唯上是从的思想,将精力集中在揣摩领导心思方面,业务钻研与开拓进取的意志不断磨灭。除此之外,领导一言堂的态度与作风随之助长。受能上不能下、领导特权意识等传统机制影响,导致员工晋升通道堵塞,逐渐失去工作动力与创新意识。

三、行政事业单位的绩效评价与激励机制创新的对策

(一)调整绩效评价机制

通过绩效评价机制的完善,夯实激励机制创新基础,应当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根据业务实际,以及发展历史,积极听取员工反馈意见,鼓励其参与到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制定中来,或是积极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实现指标可量化。其余指标可通过360度评估法评定绩效,实现绩效评定的客观性。二是在实践摸索中,提高绩效评价机制,对激励机制落实的主导作用,营造轻松和谐的文化氛围。加大考核指标体系的宣传,提高员工对绩效考核的认识。三是重视反馈工作,全面分析考核结果,提出建设性意见,无论是领导、管理人员还是员工,通过结果都能了解自身不足,对自我警醒与取长补短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同时将考核结果,作为员工薪酬与福利调整的依据,严格贯彻实施,确保付出与回报对等。除此之外,将考核评价机制,结合人事改革,将晋升、评优、福利等纳入到考核机制中,切实发挥考核机制激励作用。提高绩效考核与薪酬激励加护的紧密联系,实现岗位等调整的科学性,从而提高员工主观能动性。

(二)提高激励机制的制度化

行政事业单位对薪酬绝对值公平理论并不适用,与贡献因素、岗位因素有直接关系,尤其是超额贡献等核心人才,激励机制往往会起到相反作用。受绩效改革影响,应当错开薪酬相对值,设立多样化、层次化、因人而异的激励体系,实现主观上的公平性。在其基础上,严格执行晋升标准、绩效评价考核等文件,监察机构应当本着公开公平公正做事原则,彻底消除领导情面因素,规避非正式组织,以及不良工作行为、作风等的影响,切实发挥激励机制的制度化优势。绩效考核下的激励机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物质激励,主要以奖金工资或津贴为主。行政事业单位的精细化管理,创新收入分配制度,首要的是加强工资分配激励约束机制的优化,围绕行政事业岗位绩效、发展、管理要求等,设立预期相配套的收入分配制度。加强绩效与激励性绩效工资制度的分析与完善,尤其是基础性绩效工资,应当充分展现出行政职级,将绩效考核结果充分反映出同一职级职工的工作成就、任务与责任大小,做到津贴精确发放。二是精神激励,以荣誉称号等为主。通过荣誉称号、表彰等形式,将绩效评价结果,作为职位竞争、晋升等调整的重要依据,激发职工荣誉感、归属感、认同感与责任感的同时,激发其创新与踏实工作的热情。三是素质激励,以组织培训等为主。培训是提高从业者行政效率、综合素养的有效途径。通过提供培训机会,尤其是考核中职业发展需要的职员,推动其向综合型、创新型人才趋势发展,以带动自身提高,实现人才储备。四是舆论激励,以传播先进事迹为主。主要指通过会议、广播、通报等手段,批评不良行为,提高职工整体竞争意识,营造出舆论监督氛围,以要求职工依法行政,抵制歪风邪气等不良行为与工作作风[2]。

(三)改善官本位风气

官本位思想对基于考核评价的激励机制作用发挥有着重要影响,需从本质入手,即调官本位文化环境。一是职务任命与晋升时,要求岗位晋升,以竞聘、选举上岗形式为主,除上级委任的重要岗位。二是全体职工有监督管理层的义务,同时利用评议指标,对职工展开客观评议,评议结果直接与晋升、管理人员绩效挂钩。完善机制的同时,还需加大宣传力度,严格贯彻落实基于考核评价的激励机制,将人事分离、人格平等的思想,贯彻到工作各方面,切实规避领导一言堂现象。绩效指标应具有灵活性,各个岗位、层次的员工,其考核指标应当不断细化,组织与个体指标、业绩与工作指标、定性与定量指标有效结合。绩效指标运用需通过科学的考核方法、考核制度实现,如根据分数权重考察、综合打分,根据考核评价结果施以针对性的奖惩。除此之外,还需加强绩效 管理体系完善,切实发挥基于绩效管理体系的激励作用、机制,不断拓展绩效管理范畴,如人才发展战略等,通过优胜劣汰,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积极制定绩效计划,确保绩效管理工作有序展开。

四、结束语

行政事业单位的绩效评价与激励机制的创新成功性,可通过体制与机制建设的有效性反映。应当积极围绕科学发展观,设立基于考核评价的激励机制,改善考核内容与方法,通过考核激励,以及绩效评价与素质评价的相辅相成,切实规范从业者的言行举止,从而提高依法行政效率,以及公共服务、管理质量。

猜你喜欢

激励机制绩效评价绩效考核
国企改革视角下绩效考核的具体方法
绩效考核分配的实践与思考
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实施探讨
湿地恢复激励机制的国际立法及启示
激励机制助推节能减排
基于BSC的KPI绩效评价体系探析
山西票号的激励机制及其现代启示
非营利组织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
浅议中小企业激励机制
气象部门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