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绩效评价理论与方法
2019-11-29河北劳动关系职业学院
河北劳动关系职业学院
一、引言
绩效评价是指企业通过设定有效的评价指标,考核其各部门员工对相应指标的完成程度,了解当期预算的执行效果,并对下期预算起到参考作用。20 世纪初,西方企业发展较快,最先出现企业管理。企业为了高效地进行管理和运行,开始尝试各种绩效评价管理方法,它不但能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更能形成一套科学的、先进的、实用的管理制度,因此和企业管理一样被认为是企业进行科学管理非常重要的工具,并迅速推广应用到各个行业和领域。
二、绩效评价方法理论
目前企业运用最广泛、最常见的绩效评价方法有下面几种:
(一)关键绩效指标法
关键绩效指标法是把企业的战略总目标分解为可预期的远景目标和可量化的指标,将绩效评价归纳为几个关键指标,对这几个关键指标的考核结果,作为评估标准。
通过几个关键指标的设定,然后考核员工是否达到或完成,对于完成目标者给予适当的表扬和奖励,对于超额完成目标者给予更大的奖励,鼓励员工向关键绩效指标看齐,并出色完成本职工作。但它也有一定的弊端,关键绩效指标很难定量分析,各个指标之间也会相互影响,指标的制定可能会不准确。
(二)目标管理法
目标管理法是指企业为了实现总体目标,而把总体目标分解为各个子目标,将子目标再细化,细化到企业的各个职能部门和每个员工身上,考核每个职能部门和每个员工目标是否完成,以目标完成的情况衡量部门和员工的工作业绩。
海尔集团开创的日清管理法纷纷被大多数企业效仿学习,最初由集团设定战略目标,然后对战略目标进行逐步分解,将其细化到各部门,之后再细化到每个人,细化到每个人每天的工作内容。通过一系列的控制措施最终完成目标。
这种方法能大大激励员工工作的动力和方向性,将每个人的工作都细分出子目标,员工能积极参与到目标的制定中。但是,在实际运行中,也存在各种问题。首先制定的目标很难合理可靠,过高或过低的目标都实现不了目标管理法的初衷意图;其次时间和费用的消耗比较大,需要一定时间才能看出管理的效果,这期间的资金已经花费出去了;其次,对于目标的制定上,通常管理者着眼于短期目标,由于短期目标的特性很容易造成这样一种现象,员工为了眼前利益为了短期目标的实现而忽略长期目标的完成,形成短期行为。最后,这种方法只着眼于目标的是否完成,而忽视过程的监管。
(三)标杆管理法
标杆管理法是找寻学习的目标,向代表企业、领先企业看齐,学习先进企业优秀的绩效评价经验,找出自身的差距,补足短板。此种方法可以使目标的制定更加具体、可行、明确,达到较好的激励效果。
在实践中研究者们也发现了一些缺点。首先,企业难以认清自己,标杆企业的选取难以把握。其次,每个人都要找标杆,找学习对象,但是有些员工不愿意参与到标杆管理法中,这种方法就不能够真正发挥作用。
(四)平衡记分卡法
平衡记分卡能全方位、多角度的考核企业的绩效。企业从四个方面把战略目标分解成考核指标和具体的目标,这四个维度包括:顾客维度、财务维度、学习与成长维度、内部流程维度,以实现对企业绩效的全面考核。从五个方面全面平衡企业的发展能力:非财务和财务之间的平衡、内部绩效和外界的平衡、无形资产和有形资产的平衡、长期和短期绩效目标之间的平衡、结果指标和驱动指标的平衡。
三、我国企业绩效评价现状分析
(一)目前存在的问题
1.企业管理机构繁杂,层级繁多,针对各个管理部门、各个组织机构,难以制定行之有效的绩效评价指标。绩效评价不只是关注员工是否已经做到,而是应该关注员工是否能够做到最好,绩效管理难度较大。
2.企业有适当的激励政策,员工才有拼搏的动力。目前国内企业缺少竞争管理方法,没有制定出更有效的奖励办法和激励措施。导致很多员工拼搏努力之后很难找到上升通道,岗位流动失衡,人才流失严重。
3.一些企业管理者思想守旧,不乐于接收新鲜事物,对企业新的、先进的经营管理方式,不乐于尝试。部分企业管理者宁愿采用原有的管理模式,不愿意学习先进的经营管理方法,导致企业内部积弊重重。
(二)常见的企业绩效评价指标
1.企业通常使用总资产报酬率、净资产收益率等指标来衡量企业的盈利能力。大型企业资金雄厚,资产较多,适当的债务能给企业带来更多可周转资金。总资产报酬率不只反映企业自有资产的获利能力还包括举借外债的获利能力,适当的杠杆效应可以为企业带来营利能力。
2.企业通常使用各种周转率指标来衡量各种资产的运营情况,常见的指标包括总资产周转率(反映总资产从投入到产出的周转速度)、流动资产周转率(反映流动资产从投入到产出的周转速度)。企业为了评价不同岗位人员的绩效,也经常运用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存货周转天数等多个指标。虽然账面显示企业的资金额较大,但是有可能资金构成比例不协调,大额资金购买房地产、固定资产等不动产,势必得减弱资金的周转速度,减弱企业抵御资金风险的能力,也不利于企业对新技术和新设备的升级换代。
3.企业通常使用各种负债率指标来衡量其自身偿债水平。比如:速动比率、流动比率。两个是正指标,指标值越高,表明企业的资金流动性越强,短期偿债能力较强。现实生活中,偿债能力较强的企业,更容易筹集资金,作为银行等信贷金融机构而言,更愿意贷款给这些企业。但是企业在经营运转过程中,在自我承受的范围内举借外债,一定要时刻持有风险管理意识,保证企业资金的正常运转。
4.企业为了反映收入、利润变动情况,通常使用营业收入增长率、营业利润增长率等相关数据指标。这些指标数据可以清晰的描述企业在一定时期的增长能力,所以被很多企业所采用。
四、改进措施
(一)改革企业的绩效评价体系
综上所述,不难发现目前企业大部分运用的绩效评价指标不够灵活,比较单调,只是通过事先预定的一些绩效指标来考核,需要考核哪方面就制定哪方面的指标,灵活性较强,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系统性不强。绩效评价体系是一个系统工程,不是单纯靠几个绩效指标就能实现的,而且一个体系或制度,是有长远发展意义的,不能随意变动。所以,我们在改革绩效评价体系时,要勇于摈弃过时的、对生产力发展没有作用的制度,为设立有效的绩效评价指标创造一个好的发展环境。
(二)改进原有的绩效评价方法
目前企业运用的绩效评价方法多是注重业绩目标是否实现,通过预先设定好的产出完成率等,为企业员工画了一个圈,朝目标的方向积极努力,争取更好的完成率指标,获得更多的奖励和个人上升的空间。但是这个目标的选取和设立,容易束缚企业员工的创造力,制约工作的创新性,容易造成一成不变的工作模式,影响企业的发展活力。对于目标的建立过程中,企业应该更多的投入人文关怀,尽力发掘每个员工的潜力,利用自己的优势更好的为企业做出贡献。
(三)企业绩效评价指标应该更重视非财务指标
企业要想发展地更好,最终靠的是服务。有些企业的财务指标相差不大,但是有的企业发展很快,而有的就停滞不前。关键在于绩效考核标准制定的是否合理,如果企业在关注财务指标的同时,也关注了非财务指标,比如:客户评价与绩效挂钩,团队合作能力与绩效挂钩,创新能力与绩效挂钩,那么企业员工的服务意识会越来越强,团队向心力越来越凝聚,创新能力会越来越强。企业的发展会越来越有活力,容易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企业绩效评价指标在制定和执行过程中,要客观、要合理、要科学,不要掺杂管理者的主观意识。其次制定的指标要具体、可衡量。再次要考虑到不同岗位区别制定,且不应轻易变动,不能因评价指标缺乏可比性而达不到绩效评价的目的。最后在制定标准的过程中,更加人性化,多听取员工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