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对中青年女性懿德睿智的生态能量构建

2019-11-29

绿色科技 2019年13期
关键词:文明生态发展

张 霆

(湖南女子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4)

1 引言

全球现代化发展正在陷入生态危机的濒危时期。这一时期,人文与科技、人与自然、国与国之间的矛盾和冲突累累连环爆发。而导演这场极度弥天悲剧的则是以男权为核心的人类中心主义,它是以极度“失德”为本质和特征,并与西方霸权主义交织在一起。因此,要全面化解现代化所面临这场生态危机,有必要从重视和加强全球协调一致的生态文明建设、妇女平等充分参与到生态文明建设中来、有责任的大国快速提升自身的国力以提升主导生态文明的能力等等三个方面做出努力。占人口约一半的女性,几千年来除了近100年来其地位有所改良外,一直生存在被压迫、被歧视的最底层,这个群体是 “男性中心主义”历史文化的最大受害者。因此,必须通过社会的努力,让一直沉寂、闲置,缺乏足够社会主体地位的女性解放出来、强大起来,平等地参与到生态文明建设中来,成为生态文明的建设者、决策者、创造者、成功者。她们的强大对于化解这场现代生态危机无疑是意义深远的,这既是本文出发点,也是所要追求的目的。

2 现代女性应具备德性的人文品质和生态能量

生态文明社会发展形态以空前的道德高度耸立在世界发展史中文明形态的最高峰。它之所以具有最高道德水准,是因为在其核心的发展理念中,它不仅关怀当代人的生存和发展,而且更关心后世世代代的生存和发展。在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宗旨中,包含着“高度自觉地提供代际之间良性生态社会发展的友好承接”的责任意识。生态文明是以人与自然 、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它与以往的文明形态有着显著的区分,在人类发展史上延绵数千年的渔猎文明、农业文明,对大自然的面前表现的是力不从心,从而奠定男性中心主义的社会基础,而形成对女性采取歧视和压迫制度设计与文化认同。在生产率极为低下社会条件下,人们为了争夺生存权,相互之间不得不抢夺、残害、杀戮;部落之间、民族之间、国家之间战争则连绵不断。这样社会是凶恶残忍的,既非道德的,也非生态的,与那个时期崇尚和追求的“天人合一”境界则是大相径庭、背道而驰的。而进入工业文明,由于科技的进步、生产水平的提高,人与自然的友好关系遭遇到毫无约束的大规模攫取、掠夺、破坏,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工业文明虽然创造了有人类以来旷世罕见的惊天财富,但是它却“包含着现代的一切冲突的萌芽[1]”,将道德水平迅速地降低到历史最低点,将人类推至自我毁灭的绝境。

没有女性充分参与的社会改革和社会发展是畸形的、人文生态也是不协调的。成年女性与成年男性一样都是社会生产的劳动力,应当有权力平等地、充分全方位的参与社会生产、社会管理、社会决策等社会劳动中去,特别是中高层面。实际情况却不是这样,在中低层工作岗位,女性占比例极高,男性则极低;而到中高层工作岗位,则截然相反。近200年来,女性争取权平等的抗争就从来没有停止过。女权主义、不同派别的女性主义、后现代的生态女性主义等等,就是“反女性从属”而一路抗争过来,从争取女性平等受教育权——生存权——发展权。女权主义创始人,玛丽·沃斯通克拉夫特,于1792年出版了《女权辩护》一书,在此书中她为女性要求工作权、教育权、政治权和投票权,对当时教育制度进行了严厉地批判,认为这种缺乏理智的教育,使得女性处于一种“无知和奴隶式依附”状态,“束缚妇女的理智,同时折磨她们的感官机能、从而奴役她们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其中为害最甚的,莫过于妇女做事情没有条理[2]”。这是造成女性卑下的社会地位的罪魁祸首。但是,由于玛丽的相对女权主义的局限却限制了其理论发展空间。从此以后,不同流派的女性主义层出不穷,诸如自由主义女性主义、激进女性主义、社会主义女性、文化女性主义、生态女性主义等,各自从人性多维度、文化的多元化、制度不同方式等不同角度分析女性从属她们形成的原因,寻求解决该问题的办法和出路。它们在理论上各有千秋、特色不同,但却在解决性别平等的问题上存在一定的极端性,不能很好地处理性别和谐的问题。而生态女性主义作为一支独秀,在解决性别平等友好相处方面有其独到之处。

女性应当具备什么类型的品质和能量,完全是由社会发展的现时性和趋势性要求,以及女性的生态地位,即性别的生态性所决定的。生态危机的严峻现实倒逼我们必须改变社会经济发展模式,只有走生态文明发展的道路才行,别无选择。生态女性主义之所以有独到之处就在于,在其着力改变了女性的从属社会地位后,而是充分考虑建立新型的两性和谐相处的生态关系,从而从社会发展的现实性、趋势性、性别的生态性等方面,把男女两性紧密联结在一起,解决了男女两性在自然生态、人文生态、精神生态三个层面和维度上的有机统一、动态发展的问题。生态文明社会一定是高道德水准的人文发展社会,到处充盈着满满的正能量的德性。道德是规范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行使友善行为的基本准则。它不仅是人们行为的社会规范,更是植根于人的内心深处的优秀人性品质,同时也是个体履行美德的能力。从女性的性别的生态地位来看,女性在怀孕期、哺乳期、1~4岁的大脑生长发育期,对有血缘关系的后代,“天然”地扮演着其后代的首任人生启蒙导师的角色,对其子女们的性格、品德、兴趣、爱好、理念、习惯等方面的养成,承担着不可推卸的引导责任,这是其他人所无法替代的。从这一角度来看,女性的整体强大,有利于在代际之间对正能量的传递发挥着正向作用。这不仅仅关乎其自身地位提升,且关乎社会经济生产的发展,更关乎人口生产,及向人力资源转化的良性循环。因此,现代女性应当建构自身具备更高水平的德性人文品质和生态能量,这是生态文明建设时代所赋予现代女性的神圣历史使命。

3 生态文明建设必须把中青年女性转化为懿德睿智的新型人才

生态文明建设是对社会发展理念和发展模式的根本变革,必然会对当代人的整体的既得利益的进行较大的调整。而女性人口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摆在了利益调整的焦点位置。,这一涉及从上到下、各个层面、各个领域,基本是全国、全民的大覆盖,且还要动员全球联动的社会大变革。必然要经过顶层设计,才能做到全方位的调整和改革。那么,人们的生活理念、价值取向、能力构成;生活生产要素组成、生活生产的组织等,都会围绕自然、人与人、个体与社会、生理与精神的多维度生态良性循环发展而发生重大变化。在保证国民生活品质标准不下降的前提下,而对不可再生资源使用率将大幅度下降,优化利用率将大幅度提升。低碳节能、资源循环的生态经济生产方式,具有生态和谐的生活方式将成为社会主流。但是,在这一大变革中,人口老龄化的问题已成为困扰全球快速发展的大难题,女性人口参与社会发展程度低的问题成为凸显的焦点。性别不平等的问题的也是全球性的问题,除西欧、北欧等现代化发展起始比较早的国家解决较好以外,其他国家均解决得不好。甚至像美国这样的最发达国家都存在“女性价值被贬压和歧视”的现象,且还是极为普遍,更不用说亚非拉国家了。我国虽然是属于亚洲区域的国家,但妇女解放的程度却是比较高的。在中国城镇家庭,妇女在家庭中的地位可以用“奴隶翻身做主人”来形容,但是女性在社会层面的地位并不理想,高层参政程度呈现较明显弱态,女性在决策层的话语权也偏弱。换句话说,我国绝大多数女性在创业创新、引领社会发展的潜能并没有充分开发利用。另外,近年来中国离婚呈上升表现,有人说这是社会进步,但是也不得承认,这也是性别发展不和谐不协调的重要表现。除此女性中高端参与的问题亟待之外,还有一些连环的问题急需解决诸如,我国在“未富先老”状态下人口老龄化提前到来,人口红利消失;社会经济发展从高速发展转入中低速发展的“发展新常态”时期;因高附加值的核心技术的缺乏,如此等等。问题症结就在,中国制造没有核心技术而处在发展的低端。但是这一系列问题都可以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国家新发展战略之中一揽子解决好。“双创”国家战略并是短期的权宜之计,而是长远大计,目的是要把“中国制造”彻底改变为“中国智造”。中国急切需要高附加值的核心技术的自主开发和利用,也急切需要大量人才辈出的智造人才。则必须动员全民,包括做好女性人口“智造”能力的开发和利用,让她们投入到开弓无回头、也必胜的“双创”人民战争中去,使她们成为低中高端产品,乃至尖端产品的“核心技术”自主开发和利用中的新动力。无疑也将会开拓社会经济发展的众多的新增长点[3]。

顺应生态文明社会发展的大趋势,须把中青年女性转化为懿德睿智的新型人才。首先,中青年女性是一支具有中国智造潜力的生力军。其次,生态文明建设社会发展没有现成的模式,要将现有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理念转化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体系、发展模式以及各种具体操作方式,都需要不断探索。生态文明建设是一个全球都在共同面对的全新课题,而中国把生态文明纳入“五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体系,把中国模式发展客观上置之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领跑地位。中国树立起来了这一生态文明建设的里程碑,无疑是值得中华民族骄傲和自豪的,它表达了中国对世界良性发展的责任情怀。因此具有中国智造的特征的生态能量的新型人才,其能力应当具有自主自组特性的、能开创开辟新理念、新方法、新技术、新局面的创新能力,而不是单纯只是模仿跟风而守旧的“制造”能力。

具有生态能量的女性新型人才应当从懿德和睿智两个基本方面塑造自己的创业创新能力,努力成为中国智造的精英。当前,新世纪世界已进入智能时代,从客观来说,无论在马克思主义有关妇女解放、还是从社会主义制度、智能时代社会条件等各个方面,已经彻底扫除了中国新女性被歧视的条件,为什么中国绝大多数女性仍然徘徊在中低端工作岗位,为生存而奋斗,却“甘愿”自我压制自己的发展空间呢?女性问题学者杨柳是这样描述的:“女性作为性客体被支配的地位,并没有随着女性身体自主性的提高而改变”。男人借助于眼睛观看行使着对女性身体的塑造的权力,完成了一个对女性的内在的驯化过程[4]”。此段描述清清楚楚地道明了,女性不能突破自身,完全是因为被过时的历史文化所钳制了。因此,女性首要的任务就是要使自身足够的强大,才能实现自我解放,开拓自身生存和发展的空间。这种坚定自信的力量主要来自女性从懿德睿智对自身的充分塑造。德与智的辩证统一,是公平正义与人的主观能动性有机统一。懿德即美德,是公平正义的使者,是友善的天使,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的凝聚力量。利益交往过程,对美德正确运用,可以使合作各方获得双赢、多赢的结果。有学者将美德细分为18种具体表现,即礼貌、忠诚、明智、节制、勇敢、正义、慷慨、怜悯、仁慈、感激、谦虚、单纯、宽容、纯洁、温和、真诚、幽默、爱心[5]。睿智即人的主观能动性,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基本能力,它具体表现为意识、思维、真理、世界观、价值观(认识)、方法论、思维方法等等。懿德睿智这两种基本力量恰恰是帮助人类从动物界超脱出来的神奇力量。这两种基本力量经社会发展推动,变得越来越更丰富、更完善、更臻美。当它与人类客观世界融合过程中,人们从学习和生活中获得了人文理念和科技知识,若将其与自然相结合后,将会产生效应,不断衍生和演化,使世界变得物产富饶、色彩缤纷、千姿百态、意义精彩、永远没有终结,令人流连忘返。

4 女性生态能量强大,要靠制度引导和教育教学的德商改革

女性生态能量一定要强大是这个时代趋势性发展的客观要求,哪个国家放弃了它,就意味着在国家之间的综合实力较量中,自己主动放弃了获得胜利的权益。所谓德商教育教学改革,就是教育教学通过改革赋予德性品质带有智慧特征的主观能动性,从而获得能够拓展知识技能、自主创业创新的主体能力。女性生态能量是否能强大,取决于以下三个基本方面:一是国家的制度引导与制度创新。如果制度引导达不到既定的效果,或者随着社会的变化发展,引导作用明显弱化,此时就必须要制度创新。二是教育教学进行培养。个体之间相比较,生态能量有大小的差异,这与个体接受教育的程度有很大的关系。三是女性具有较强的终身学习和自主构建知识体系的主体能力。这种能力是主观能动性的表现,是知识和技术创新能够产生的主观前提条件。有了这一能力就能突破旧传统、旧知识的制约,推陈出新;接受新知识,举一反三,创业创新,不断地提高女性自身人生的境界,能持续与合作伙伴一起形成双赢或多赢的新局面。

中国的高等教育要充分重视和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创新创业能力的构建,对女生应当开设生态能量成长的课程。我国的高等教育虽然对国家建设和发展所做出的贡献是巨大的,功不可没。但却存在一些值得商榷和有待解决的问题。

4.1 办学的基本定位跟不上社会发展的步伐

长期以来,高等教育主要是以就业教育定位的,即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因此技能性教育放在首位,许多专业分类和课程设置明显落后于社会需要,把一些临近消失的职业仍作为学校的主流专业。随着社会的快速发生,行业分类发生了翻天覆地。比如电脑从20世纪90年代初流入,在互联网发展的推动下,网上银行,网购、支付宝、手机支付等蓬勃发展,导致许多传统行业几乎被颠覆,近乎消失。

4.2 素质教育改革理念清晰,改革的效果有待增强

高校素质教育口号喊了几十年,课程设置中加进了一些通识课程,其他变化不明显。 20世纪末,我国的高等教育进行了改革,大幅度地扩大招生,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这一举措对于提高国民整体的文化科技素养无疑是极为有益的。但就业教育的教育定位却被更为强化。表现为仍把知识、技术教育的不同门类作为学科分类、课程设置的主要依据。这使学校的专业越分越细,学生对技术专业课程越学越窄。学生毕业遭遇专业不对口已成为普遍现象。而今又到人工智能时代,网络5G时代,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究竟会变到什么程度,谁也估量不到。解决上述两个问题,就在于高等教育要改变办学的基本定位,把培养学生对未来的适应能力和创业创新能力放在首位,同时兼顾技能培养的就业教育,这样培养出来的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的主体能力就不再是单纯的被动适用,而具有主动适用的创造力。

4.3 培养学生思维的课程德商教育比较优势没有充分发挥

培养思维的这类课程就是我国高校均开设了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系列课程,其实质是培养学生品格和思维的、进行主体主观能动性完善的专门课程。这类课程具有其它课程不可比拟和不可替代的比较优势,即对受教育的思维能力和方法的培养和训练。但长期以来,这类课程则把主要精力单纯地放在对学生德性品格的教育塑造上。实际而言,完善的公民德性不是由单纯学校教育就能培养出来的,必须还要有国家严厉的监督、约束机制、大众监督方式,特别应包括严厉的惩治等等刚性管理机制相配套。道理其实很简单,因为人性中天然存在“自私”基因,个体在社会交往中,这些自私就会本能地释放出来。而德性的本质与之相对抗,即要自觉限制自己的自私,如果缺乏监督和惩治机制是很难做到的。无监督的惩治,人的自私就会有恃无恐、肆无忌惮、泛滥成灾。所以,千万不要抱有幻想,把受教育者德性养成,认为能靠高校一己之力而封闭在课堂和校园内实现。而不同的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另一种教育功能,即培养学生智能性、开放性的主体能动性则不需要借助监督和惩治,借助教学可以完美实现。它包括培养学生开放的思维意识、文化自觉、思维方法,终身学习能力、建构理论体系的方法等等,这些诸多能量和能力一旦形成,它就会使德性插上智慧的翅膀,使学生受益一生,不但对学生自身成长有益,而且有益于民族、国家的软实力的建设和发展。

4.4 高校对女生缺乏性别教育,不利于女性生态能量的形成

长期以来,教育一直是实施男女无性别差异教育,专业与课程的设置,都是不自觉基本按照男性中心主义时期的模式设计的,而忽视了几千年的文化传统习惯,对女性自信、性别心理和能力的优势、女性生态能量等方面所造成了多元的消极影响。比如,现代社会发展这么多年来,对女性身体的相关消费,一直是商家拼命炒作的卖点,女性消费用品不但价格昂贵,而且使用起来要消耗女性大量的可以用来提升自身能力的时间和精力,比如女性化装品和美容的消费,基本上是稍有一定经济条件的女性的日常“功课”。上述种种现象显然是能充分证明这些消极影响存在的明证。如果这些消极影响不消除,则不利于女性全面提升自身的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和其他各项能力。这样就会限制女性就业、创业和创新的提升层次和发展空间。

5 结语

时代社会飞速变迁的当今,中青年女性生态能量动态形成,都会体现在她们是否具有终身学习能力与主体所具有的较强主观能动性方面,而且前者与后者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当今是多变的时代:人工智能、互联网、5G、知识经济和生态文明等多重迭加的时代。一台电脑、一部手机都可以成为信息储存、传输、处理的工具。在互联网时代,大量信息的形式表现为多样化:情节化、故事化、新闻化、热点化、生活化、科普化、视觉化、小品化、娱乐化等等,任何人都可以从中找到兴趣点,另外再加上网购、微信、微博,吸引人们的眼球、听觉和思想。信息和知识却呈零碎化、扁平化、感性化等特征,读起来轻松,但是由于缺少理论深度,难成体系,普遍适用性差,用处不大。因此,作为现代社会的主流人群,承担引领责任的女性人才,理所应当具备加工、重组信息和知识,建构理论体系的能力。只有这样。她们才能在从事的领域有所建树,有所开拓。只有这样,懿德睿智的中青年女性才会有能力去主动适应社会变迁,创造生态文明社会的新生活,开拓生产新领域的新行业,承担起一代接一代生态文明建设的美德传承责任。

猜你喜欢

文明生态发展
请文明演绎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国企发展如何提高“质感”——以陕汽党建引领发展为例
秦药新生态之二 药好才是真的好
长抓政治生态
漫说文明
住进呆萌生态房
《营利》的生态批评解读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对不文明说“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