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视角下几种库存管理模型的思考
2019-11-29张雪芹兰州工业学院甘肃兰州730050
张雪芹 (兰州工业学院,甘肃 兰州 730050)
1 库存、零库存及供应链库存管理
一切闲置的资源都可以称之为“库存”。设置库存的目的是为了防止生产或销售过程中的资源短缺,除此之外,还有分摊订货成本、快速满足顾客需求的作用。有库存必会产生库存成本,物流被誉为“第三利润源”是基于降低物流成本可以极大提高企业利润而得名,现代物流追求零库存也是基于降低物流成本目标出发的,零库存的好处是极大地降低库存成本,理想状态是零成本,前提是零库存如何保证不缺货?零库存产生于20世纪的60~70年代的日本丰田公司,其在汽车生产过程中采用看板管理的手段实现了准时制生产从而避免了库存。零库存的关键是处于储存状态的物料为零,而物料是处于周转状态的。
供应链是从供应商的供应商到客户的客户的所有上下游企业所连接而成的网链结构,其目标是不损害个体利益的同时追求整体利益的最大化。供应链库存管理是将库存管理置于供应链条上管理库存,实现整体库存成本的最小化。
2 供应链库存管理模型
现存的供应链库存管理模型有供应商管理库存(VMI),联合库存管理(JMI),共同预测、计划与补给(CPFR)。
2.1 VMI模式
供应商管理库存模式是一种在共同协议下由上游企业对下游企业的库存进行管理和控制,上游企业拥有库存控制权,其库存控制信息来源于共享下游企业的销售预测和下游企业的库存信息。这种模式区别于传统的订单模式在于上游企业不再根据下游企业发出的订单交货,而是根据需求预测组织发货。供应商管理库存的好处在于上游企业可以更快速地响应市场需求,减少了订单传递过程中的信息失真现象,降低库存成本。供应商管理库存降低供应链成本的另一表现在于多个供应商建立一个VMI-HUB模式,使得下游企业与多个上游企业的一对多关系转变成了一对一关系,从而带来规模经济,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2.2 JMI模式
供应商管理库存模式是将下游企业的库存决策权转移给了上游企业,从供应链整体角度来看,降低了供应链库存成本,更快地响应了市场需求;从单个主体来看,上游企业对库存控制问题考虑更多,风险更大。相较于供应商管理库存,联合库存管理是一种风险分担模式。如果风险分担功能扩展到上、下游多个节点企业之间便是联合库存管理的新模式——基于协调中心的联合库存管理系统,这种模式类似于分销中心功能,使得上游企业与多个下游企业的一对多关系转变为一对一的关系,信息共享程度更高。从供应链整体的角度来看,联合库存管理降低供应链整体库存成本的关键是基于其减少了节点企业的库存点,从而降低由此带来的固定成本及变动成本。
2.3 CPFR模式
共同预测、计划与补给始于沃尔玛推动的CFAR,即共同预测和补货,是在CFAR的基础上,将单个企业内部的计划工作也置于供应链管理中由各节点企业共同参与。相比于前两种模式,这种模式要求企业之间的信息共享程度更高。
3 几点思考
基于供应链环境下,以上几种库存管理模式相比较传统的库存管理模式关键解决了需求变异放大问题,从而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供应链全局的成本,提高供应链响应速度。但有效推动实施的先决条件有以下几个方面:
(1)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21世纪,消费者需求的个性化导致产品品种越来越多、产品生命周期越来越短,与之对应的企业生产是小批量多品种,企业需要提高核心竞争能力,传统纵向一体化的企业经营模式被横向一体化取代,供应链由此诞生。几种库存管理模式的推动离不开上下游企业之间的相互信任,相互合作,这需要良好的信誉关系和抱团取暖的理念。
(2)信息共享:无论哪种模式的实施,都离不开准确的信息,上下游企业之间是战略合作伙伴关系,需要公开信息,分享信息,由此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以及Internet,在上、下游企业之间建立一个畅通的信息系统,使节点企业之间协调一致,快速响应用户要求。
(3)供应链协同机制:节点企业之间需要信息共享,必然是一种合作关系,维持长期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则要建立供需协调的管理机制,为此基于共同的目标、共同的利益分配,本着互利互惠的原则,建立合作框架协议。
最后,库存管理的最高目标是保证供应链上供需顺畅的前提下实现零库存。VMI虽然实现了下游企业的零库存,但更多的是一种库存的转移。所以,在以上几种模式的基础上,如何从供应链协同机制上实现准时制供应从而实现零库存应该是最有效的库存管理策略,是需要进一步探讨和实践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