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数据时代主流媒体如何防范新闻“乌龙”

2019-11-29

科技传播 2019年19期
关键词:乌龙假新闻舆论

于 林

网络技术快速发展,信息传播的速度和数量呈现出几何量级的变化,由此也带来一些隐忧。比如,新闻“乌龙”事件频发。

2019 年5 月中美贸易摩擦进入焦灼状态。5 月20 日,一则《据新华社最新消息,中美贸易战停火!止战!》的消息,引发了广泛关注。这则消息由今日头条、搜狐新闻、凤凰新闻、网易新闻等媒体推送,经由新媒体、自媒体迅速扩散。但是不久新华社就辟谣:这是2018 年的旧闻。众多主流媒体把一则旧闻当作新闻来发布,令人啼笑皆非。

最近几年,主流媒体出现涉及重大政治、经济、社会热点等集体“乌龙”事件并不鲜见。比如2015年“新加坡总理公署发布关于李光耀逝世的声明”、2016 年“江西九江发生6.9 级地震”等消息,后来都被证实为假新闻。主流媒体集体“乌龙”,失实报道满天飞,不仅严重损害了主流媒体的影响力和公信力,也迷惑了公众,造成了恐慌和不安,甚至造成社会不稳定因素。对于肩负着新闻舆论工作职责使命的主流媒体,应该反思:大数据背景下,如何做好内容的管控,防范“乌龙”事件的产生和传播,提升新闻舆论的引导力和公信力?

1 大数据时代新闻“乌龙”的特点

旧闻重发、根据主观臆想篡改新闻基本事实、随意夸张新闻信息的内容、断章取义、伪造细节等都属于虚假报道范畴。[1]网络时代新闻“乌龙”事件具有如下特点:

1)传播快。大数据支撑下,传播的新模式改变了传统传播分发的流程。信息经由各媒体平台复制转发传播,“乌龙”信息像插上了翅膀,短时间内就会入侵受众的资讯接收链。

2)传播广。触及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法制等热点领域的“乌龙”事件,社会和受众关注度较高,扩散意愿增强。即时、共享的网络传播特性,让虚假的信息传播范围无限延伸,形成了几何级的覆盖和扩散。正所谓“假新闻”比“真新闻”跑得快。

3)迷惑性大。包括主流媒体在内的众多媒体平台同时推送,会在短时间内迷惑视听,影响社会和公众的信息和价值判断,加剧误导。集体“乌龙”事件,就连一些业内专业人士也会中招。

4)源头难寻。虚假事实经由新媒体和自媒体传播,形成了转发的巨大力量。但是,由于网络信息发布、转载有极大的自由性和随意性,造假的源头和渠道往往难觅影踪。

5)卷土重来。顽固性强、不断重复,是网络谣言的一大特征。以往的假信息经过包装,可能再度来袭,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和焦点。

2 新闻“乌龙”频发的原因

1)抢发新闻:抢快、抢抓时效是大数据时代信息传播的主要特点。各大网络资讯平台都在互相竞争,争夺新闻热点和焦点。信息发布,往往以秒计算。抢“快”可能就抢到了阵地,但是抢“快”就难以保“真”。几起主流媒体集体“乌龙”事件,发布的时间非常接近,也印证了这一点。

2)审核缺失:海量信息充斥的情况下,技术手段逐渐替代人工。主流媒体在“乌龙”事件中频频中招,暴露出内容管理方面尤其是在发布审核环节存在着各种漏洞。部分媒体及从业人员,有章不循、把关不严,使得虚假报道一路绿灯,畅通无阻。首发的媒体缺少把关人,让虚假报道出炉;转发的媒体同样也是审核缺位,助虚假报道肆虐。

3)利益推动:一些媒体为谋取自身经济利益,不顾公众利益,为了增加点击率、阅读量,沦为“标题党”博人眼球;还有一些媒体跟风蹭热点,成为“乌龙”事件、失实报道滋生的温床。

3 如何防范“乌龙”新闻,重塑新闻价值

“乌龙”新闻的杀伤力极强,它影响着受众的认知和判断,对社会秩序和政治生态造成干扰,也严重损害了传媒界的信誉度。作为主流媒体卷入其中,更令人堪忧。防范“乌龙”笑话,治理虚假新闻,需内外兼治。内要靠行业自身发力,尊重新闻传播规律;外要靠法律机制的完善,精准发力根治,保障舆论环境的真实、准确、公正。

1)牢记职责使命。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 年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做好党的新闻舆论工作,事关旗帜和道路,事关贯彻落实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事关顺利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事关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凝聚力和向心力,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是治国理政、定国安邦的大事。主流媒体是党和政府的喉舌,承担着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的重任,媒体人要始终牢记自己的职责使命,严肃工作态度、提高新闻素养,政治意识、责任意识、大局意识,时刻不能忘。

2)恪守新闻真实性原则。除了政治素质,主流媒体从业者必须加强专业修养。互联网时代,各类信息泥沙俱下,平台竞争激烈,给新闻真实性的实现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但是主流媒体人应该始终牢记:真实,是新闻生存的法宝。失去了真实性,新闻也就失去了立足的基石和存在的价值,这是原则性问题。确保真实性,新闻报道才具有权威性和影响力。如今看似受众接收的信息更多了、更快了,但是公众对信息的满意度并没有增强。无论哪个时代,人们需要的都是优质的内容。优质的内容是以真实为基础的。主流媒体无论是原创、传播和转发,都应该始终不渝的坚持新闻真实性原则,远离诱惑,为民众传播、输送真实的信息。

3)加强审核监管把关。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极大地提升了内容风险管理的能力和水平。但客观上看,其发展水平还无法满足爆炸式增长、情况多变的互联网内容审核需求,需要专业人士的深度介入,才能确保不出问题。因此,人工干预、人机结合是当前仍然无法替代的一种审核模式[2]。对于主流媒体平台来说,一方面要改进算法,借助人工智能控制内容风险,减少虚假新闻的发布转发;另一方面在智能化审核海量信息的基础上,及时介入人力加强对事实的审核。通过制度规范、完善考核机制等,提高从业人员业务水平和能力,在采编、发布等每个环节严格把关,加强信息的审核过滤。从业人员要增强新闻安全生产意识,对于重大事件和社会热点,更是要绷紧心中的弦,力求多渠道求证,从源头堵住虚假新闻的产生和传播的通道。

4)完善法规,营造健康有序的传播环境。2011年,新闻出版总署印发了《关于严防虚假新闻报道的若干规定》,要求新闻机构建立健全内部防范虚假新闻的管理制度、纠错和更正制度。如今,主流媒体频现集体“乌龙”令人痛心,依法对假新闻进行精准治理提上日程。相关部门应完善立法并加强执法,通过更加细化的手段,堵住源头,抑制虚假新闻的散播。比如:明确假新闻的风险类型和等级,提升对虚假新闻的溯源能力,针对国内外有组织的假新闻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反制措施等[3]。及时辟谣、建立更正机制,尤为重要。必须建立健全虚假失实报道的纠错和更正制度,完善虚假新闻的责任追究制度。凡经调查核实认定报道存在虚假或者失实的,新闻机构应当及时更正,消除影响。及时更正并告知公众真相,是法律框架下对媒体的法律要求。

4 他山之石

“乌龙”新闻等虚假新闻已经成为全球公害,通过立法规范打击“假新闻”已成为各国共识。在美国,谷歌禁止传播虚假新闻的网站进行商业广告投放,并在一般搜索中屏蔽假消息网站。在法国,发布违法言论的网民最高将被判处两年监禁、罚款3 万欧元[4]。在德国,《网络执行法》规定社交网站必须在24 小时内删除在其平台上登出的非法内容,否则将面临巨额罚款。意大利和英国也有相关的立法动议,包括追究刑事责任等手段[5]。

5 结论

5G 时代已经到来。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已经深刻影响着传媒的内容生产和传播。但是无论技术如何快速发展,一个可信赖的传媒生态,都是我们始终追求和着力要打造的。希望主流媒体、政府部门内外联手共同防范“乌龙”新闻,治理虚假报道。主流媒体承担起社会责任,积极引领舆论,维护好媒体的公信力;监管部门能够更主动作为,多一些精准的惩戒细化措施,建立起网络综合治理体系。多方协同、多措并举,才能营造一个生态良好、天朗气清的舆论空间,才能更好的造福国家和人民。

猜你喜欢

乌龙假新闻舆论
阴差阳错闹乌龙
乌龙泄密事件
众声喧哗,怎样识别假新闻?
阿桑奇突然被捕引爆舆论
假新闻泛滥,如何趋近真相?
假新闻炮制不出真实的社会冷暖
引力波探测的“大乌龙”
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
有关载人登月的两条假新闻
谁能引领现代舆论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