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强化造林过程管理提升森林质量的思考
——以瑞丽市为例

2019-11-29杨雯雯陈柳嫱

绿色科技 2019年13期
关键词:瑞丽市林木造林

杨雯雯,陈柳嫱,刘 杰

(云南省德宏州瑞丽市林业局,云南 瑞丽 678600)

1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我国越来越重视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的战略目标,云南省瑞丽市先后实施了“生态立市”和加强生态与社会和谐发展的目标,先后实施了退耕还林工程、公益林保护、铜壁关自然保护区等生态建设保护工程,森林覆盖率逐年上涨,林业建设步伐有效加快。但是,在历史因素、经济因素与地域因素等多重原因,瑞丽市森林经营水平相对较低,森林再造技术科技含量不高,人工造林和森林培育的质量比较低。在新时期蓝天白云计划战略引导下,强化造林过程管理,提升森林培育质量是加强瑞丽市森林管理的重要途径,是满足生态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结果[1]。能够有效地带动区域旅游经济、生态经济的发展,打造瑞丽独特的傣族风情与中缅生态文化景区。

2 瑞丽市造林与质量管理现状

瑞丽市地处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西南部,三面毗邻缅甸,是一个典型的少数民族山区农业县,面积1020 km2,总人口26万人,是中国西南最大的内陆口岸。瑞丽市78.6%的面积属于山区,处于南亚热带季风区域。9.5%的面积属于河谷盆地,即勐卯镇所在区域。境内植被呈垂直分布,从低海拔到高海拔的分布情况是:850 m以下为热带季雨林、热带季节性雨林;850~1400 m为山地雨林;1400~1900 m为季风常绿阔叶林;1900~2200 m为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1950~1960年期间,由于生产方式相对落后,民众环境保护意识薄弱,加上边境活动频繁的影响,瑞丽市的生态圈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在国家大力实施公益林保护、退耕还林等项目实施以前,瑞丽市沟脊遍山的情形比较突出。环绕间勐卯镇周边的山脊上主要以荆棘和杂草为主。每年5月份雨季来临,水土流失的现象异常严重。从1990年开始,瑞丽市不断加强资金投入与政策扶持力度,以退耕还林与公益林保护相结合的手段有力的改善了瑞丽市的生态环境。截至2018年,全市林地总面积67690.1 hm2。全市森林面积64625 hm2,森林覆盖率68.4%,林木绿化率69.9%,全市活立木总蓄积量8393260 m3,与2008年调查结果相比较,森林面积与林木蓄积实现了双增长,森林覆盖率提高0.2%,调查期内森林资源培育与森林保护成效显著。但是因为造林进程中的资金、技术、气候和管理等因素的综合制约,瑞丽市森林管理与培育依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运用科学合理的措施加强管理,提升森林质量管理,促瑞丽生态全面发展。

3 森林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3.1 有效造林规划相对匮乏

从当前的造林工程来看,造林工程与自身实际结合不够,长期处于政策引导的造林规划层面,在实际造林规划中经常出现规划不合理的现象。尤其在造林规划设计初期,更多的是关注造林的绿化面积、栽种面积等,对于林木的成活率考虑并不全面,此种发展理念与格局势必会影响造林的质量。另外,缺失了系统性的造林生态战略发展眼光,在规划中存在环境考虑不周全,采取的造林养护技术、林木等适宜性不强,造林的成活率与预期的目标相差较远。

3.2 造林管理存在漏洞

在造林的建设进程中,因为传统思想的影响,造林管理在管理方法层面上依然存在一些不足。例如:造林工人的综合素养不高、权责落实责任制度不够完善、造林的时间管理流程并不完善等,基于种种漏洞,直接导致造林的质量无法精准有效地提升。

3.3 树苗培育质量偏低

树苗培育的质量将直接受到树苗培育质量的直接影响,培育质量相对较低直接影响了苗木后期的生长与管理。在实际的造林管理进程中,很多地方的苗木选取结构相对单一,加上培育的方法有待提升,直接导致了苗木的成长难以存活,培育的质量难以适应绿化的根本需求,最终无法林木在区域内的多样性发展。

4 提升林业造林质量的有效措施分析

4.1 坚持科学发展原则,合理规划造林

造林顶层理念规划是各项工作实施的关键环节,必须针对造林工作提前规划、合理安排,才能保障造林工作的顺利实施[2]。在造林管理实践中表明,科学合理地规划造林工程,能够有效的提升造林的质量与效率。因此,必须结合瑞丽地区的特殊情况,有针对性的开展造林分类管理,并且实现专项培育的原则,在合理规划的基础上全面提升造林技术与管理水平。不管在造林管理中是整片的森林还是单株苗木的养育,都必须综合考虑其科学适应性,确保整个造林过程与规划的合理实施。另外,在造林规划中必须充分考虑人员的因素,将专业的人才队伍纳入到人造林的合理规划与实施中去,确保各项工作的顺利实施。例如:将专业的人员与地理、地势、气候等情况系统起来,充分掌握当地的水文、天气等情况结合起来,进一步增强造林规划的合理性,确保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同步发展。同时,必须充分重视造林专项资金的运用,确保各项资金精准到位,并在造林的进程加强监管,杜绝盲目造林带来的影响,浪费造林专项资金与资源。

4.2 加强造林全过程管理

“三分造林,七分管理”,管理在林木项目管理中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强化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背景下,必须重视与强化造林工程的质量[3]。①林业管理相关部分及工作人员必须充分重视林业造林质量管理,必须按照制定的目标与方向,制定与完善相应的质量控制标准,确保各项质量管理工作能够顺利实施;②充分运用先进的管理手段与技术,通过合理的运用适应生态发展的先进技术,充分考虑造林质量管理中的土壤影响因素、气候影响因素等,针对造林做好必要的除虫、预防等工作的管理,促进各项管理工作有效实施;③重视林地的环境选择与控制。明确环境因素是影响造林质量管理的重要因素,在造林管理中必须根据自身的环境因素,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与目标。

4.3 选择优良树种,实行科学培育

苗木是造林资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选择与最终的实施将直接影响到最终造成林的质量,在造林前必须充分重视苗木的选育工作,把握苗木的质量,有针对性地实施苗木培育工程,结合先进的管理技术,不断增强造林工程质量建设与控制。重视苗木的选择与控制,强化苗木的选择与合理开发,是造林管理的关键点。①必须充分重视苗木管理相关法律法规。将现有的苗木管理与组织保障措施运用到林业管理中去,强化林木发展总体规划实施;②重视先进技术的综合运用。实现树种改良,重视相关人员的管理与实施指导,做好苗木的质量控制与质量管理,促进苗木管理的发展与进步;③设置重点管理区域,针对造林中特殊的苗木重点管理,结合苗木的特殊性与特点,科学合理地采取相应的苗木管理措施,保证造林管理全面推行。

4.4 做好林间管理工作

林间管理是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造林持续发展的保障措施[4]。①做好林间整地工程,保障苗木发展科学合理,结合季节的发展规律,有针对性地开展苗木整地、施肥等工作,为苗木的生长提供相应的环境,促进苗木更好地生长,为今后造林管理的持续发展奠定基础;②重视造林后管理。针对造林中重复种植与采伐等工作的管理必须高度重视,结合自身区域内的林木密集程度与成活等情况及时补充。同时针对处在成长期的林木,要禁止采伐、放牧,避免林木遭受破坏;③对树木的生长情况要密切关注,做好森林安全防护管理,比如病虫害的侦查与防治、森林防火等工作,要牢记林间的安全管理条例,提高工作责任心。

5 结语

人工造林是新时期修复生态、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手段,是推进区域经济与生态和谐发展的必然途径。因此,必须强化造林过程管理,坚持科学发展观,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形成全过程监督管理,促进森林质量提升,实现生态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目的。在具体实施中,应该坚持与时俱进的基本原则,结合区域内实际情况,将现代化的管理手段与模式综合运用到营造林建设管理中去,形成长效的管理标准,促进森林资源又好又快发展。

猜你喜欢

瑞丽市林木造林
苹果新品种“瑞香红”通过国家林木品种审定
全国第一! 2022年山西安排人工造林339.2万亩
什么是碳中和?
沿海地带造林实践与探讨
数字
雄安千年秀林
——近自然造林开先河
林木移植的注意事项
完善农户参与退耕还林的制度体系探讨
瑞丽市农业科技培训的现状及对策
云南省瑞丽市翡翠消费者购买动机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