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音乐在电视节目中的重要性

2019-11-29夏英杰

科技传播 2019年20期
关键词:笛声电视节目音乐

夏英杰

音乐是一种特殊的社会语言,是用有组织的乐音来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艺术,有巨大的感染力和潜移默化的作用。电视音乐源自电影音乐,但是在近50年的电视制作与播出实践中,电视音乐已经逐步形成了一个相对独立的艺术门类,在电视屏幕上鲜明地体现出自己的表现力与规律,电视制作人逐渐把节目中的音乐运用提到了一个更重要的位置。因此,制作电视节目时配乐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电视音乐的创作、使用、评标准关键是与看画面、解说词的融合程度是否达到了整体的艺术效果。

我们制作专题片时画面无疑是片子的主体。画面靠光影、线条、色彩来表现,他的特点很直观,正因为如此,他容易限定观众的思维,而片子中的配音和音乐、音效在表达上却相对抽象,在人物感情深度和广度难以表现的时候,音乐就能发挥它的重要性。

1 音乐在渲染气氛上的重要性

音乐在渲染气氛上有着其他电视语言所不能表达的作用,就像去年我们做的纪录片《九零后》,开场是在一片金黄的麦地边,几个九零后的姑娘小伙,身着时尚个性服装,头戴草帽,浑身洋溢着青春的气息,他们有说有笑,挥舞着镰刀向麦田走去,一个极为欢乐、热闹的场景。这时我们的开场音乐用了电影《狮子王》的插曲《Circle of life》,高亢激昂的音乐骤然响起,镜头从说笑的姑娘、小伙身上迅速的摇到麦田里,一大片的麦田在阳光下金灿灿,收割机轰隆隆地前进,两侧麦粒在空中飞扬。另一面的现场有用镰刀割麦子的,有在地头谈笑的,有忙着从停下来的收割机里装麦子的,活脱脱丰收的田野景象,由于我们加入了这段激情的音乐,把现场紧张、忙碌以及喜悦的气氛更加烘托出来了。让片子看起来就有了更多活力。起到了很好的烘托气氛的作用。

我们制作的专题片《凤凰于飞》,讲述的是齐鲁工匠——王丽梅,是我们当地一家日用陶瓷厂(银凤陶瓷)一位女设计师入厂后从车间生产线上的工人到齐鲁工匠的成长历程,片子的开场是20年前的老厂房,房子周围爬满了爬山虎,屋山墙上的换气扇被吹过来的微风时不时的还能转动一下,厂房门前的小路两边是高大的法国梧桐,枝叶非常茂密,透过茂密的枝叶,几缕阳光清亮亮的照射下来,主人翁王丽梅穿着工作服边走边做着扩胸运动,脚步轻盈欢快的走在去往工作室的路上,这时我们给配了几声清脆的鸟叫,现场立即就感觉生动形象了许多。接下来是王丽梅在电脑前设计新产品,面对设计出来的款式一次次不能达到自己的满意时,她很苦闷,时而蹙眉,时而沉思,最后不断的揉抓自己的头发,一杯接一杯的喝着咖啡,这时我们给铺垫了比较沉重但又比较慢的音乐来配合现场的气氛。片子的最后一部分,王丽梅站到窗前目视远方,回首20年来的工作历程,车间的一道道工序、一件件作品、一个个奖杯历历在目,这时我们也巧妙的避开了直铺音乐的形式,让王丽梅走到一个老唱片机前,放下唱针,然后缓缓的响起了30年代的歌唱家周璇的演唱的《嫦娥》,“左右飞绕着祥云,远近闪耀着繁星,这里是理想的乐园,这里是瑰丽的仙境……”就这样将这段音乐悄无声息的植入,让片子有了年代感。画面上是工人们在车间忙碌的身影,红红的炉火照着汗流浃背的汉子,施釉大姐轻盈的拿着一个个碗盘,配上这段音乐完美的再现了一个老厂的生产生活场景。可以说我们成功的营造了特定的气氛。

“五四青年节”前夕,我们为消防大队做了一个纪录片《最美的青春》,现在也被《学习强国》展播,我们采用跟拍的形式,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和消防官兵同吃同住,拍摄他们生活中的日常,里面既有凌晨天蒙蒙亮起床训练也有正午烈日下的高难度挑战,还有深夜车祸现场出警的惊心动魄的场景,在这个片子中,我们就选用了好几段音乐,第一段是消防战士们在本院的训练,爬绳上楼、负重跑步、拎煤气罐折返、肩扛120斤重的假人嘿吆嘿吆的前行等,我们最先选用的是朴树的歌曲《No Fear in My Heart》,朴树清晰自然的像似哼唱一般的旋律很贴合以上的训练场景,歌词中只有奄奄一息过,那个真正的自我,他才能够诞生,把训练者不畏生死,敢于拼搏、积极进取的心声真切的表达出来了。下一段是晚上十一点半,在一个训练室内,小伙们在教练的监督管理下练臂力、练腹肌,小伙子光着背,汗水顺着头发脸颊成屡的流下来,裤子整个都是湿的,却练却在旁边高声给数着数,挺住挺住,不要停下。小伙子们在咬牙坚持,歇斯底里的声音在夜晚传的格外透彻,令人心疼。这时我们选用了张德骏的《我是消防兵》,“我是消防兵,简单平凡,用心追逐,绿色的梦想,坚定的信念,全心全意,用爱见证生命的奇迹,我是消防兵,永不退缩,哪里有灾有难我必救,危难的时候请呼唤我,真心守候只为百姓的笑容。”这首歌或许唱出了消防队员的真正心声,唱出了消防队员生活的酸甜苦辣和他们的高尚品质,歌曲也很符合当时的场景,并且让现场气氛更浓烈、更生动,起到了很好的升华效果。

2 音乐在电视节目抒发感情时的重要性

在我们当地一所高中,有一位女教师段淑君,从教20年来,她带班主任的班级每届都有一半以上的考入985、211等重点大学,本科过线率达80%,她本人也先后多次被评为省级、国家级优秀教师,我们去拍摄的当天正好赶上期中考试,我们也即兴取了片名就叫《考试》。对于高二面临选科分班的学生来说压力也是很大的,学生们都很焦虑,段老师内心也是很焦虑,但是作为班主任她还是强装淡定,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想如何才能把这个片子做的好看呢,于是我们选在考试结束的第二天,让段老师腾出一节语文课的时间,在班里搞一点小活动让高度紧张的学生们稍稍松驰一下,效果确实很理想,学生难得有放松时间,纷纷拿出自己的绝活上台表演,大方的拿出藏在桌洞里的零食和“喜欢”的小女生分享等,在这一段的时候我们配了雷雨心唱的《记念》,时间一转眼就过去了3年,一切在我心开的好皎洁,现在倒计时也不剩几天,脚边的纸片,来不及去捡,仿佛是快要冲破压力的茧,离校后大家又各自熬夜早上的黑眼圈,课上的小困倦,一天一天又一天,我只想拉住流年,好好的说声再见,遗憾感谢都回不去昨天,我只想铭记这瞬间,我们一起走过的光年这首歌真真切切的表达的高中生的心声,抒发了他们的真情实感。在片子中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3 音乐在电视节目激发联想时的重要作用

我们做过一部农村题材的片子,画面是由一个小溪流水边摇边拉开,展现出一绿油油的庄稼地。我选用的音乐是清越舒缓的竹笛声,先是保留了小溪流水的同期音响,叠加上竹笛声然后竹笛声渐强、流水声渐弱再到流水声消失,从竹笛声中女播音员甜美柔和的讲起了小村子的故事,竹笛演奏的乐曲符合中国农村的实际,因为农民们最喜爱的乐器就是竹笛、二胡、唢呐等等的传统民族乐器,我觉得村旁小河边响起悠扬的笛声总比在村旁小河边响起高雅的小提琴更自然、真实,符合人们欣赏时的心理活动,符合合理的想象与联象。水声与笛声叠加,平添了一份真实,感觉那清脆甜美的笛声是从咱农民心里流淌出来的一样,着实能为片子增添一份恬静的美感。

4 音乐在电视节目转场时的重要性

配乐不仅能在渲染气氛、抒发感情上能起到很好的作用,在影片专场上也能起到很好的效果,比如我们前几年制作的罗庄城市宣传片《陶瓷之都—富强和美新罗庄》,3分钟的片子要展现两部分内容,罗庄的历史文化和现代城市的活力,怎样衔接、怎样过渡才能看起来既是一个整体又有层次呢,因为这两部分的镜头年代不同、门类不同、风格不同,要想转场平滑自然必然通过一些手法,这时我们又是选择了音乐,在第一部分历史文化转场到城市活力的剪辑点上,我们找到了两段音乐的相似乐句,利用第一段音乐的弱拍和第二段音乐的强拍来衔接,这样,观众的注意力被拉到了音乐的轻重拍的转接上,使这个节点实现了自然衔接。

所以说,在特定情况下,利用音乐的突然停止或突然的出现,会创作出很有冲击力的电视作品,而且不会显得特别突兀,在一些时尚、紧张激烈忙碌的电视作品中我们会经常使用这种音乐剪辑方式。

随着观众审美和认知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电视节目的质量也越来越高,我们电视人也要不断学习、不断创新采编的手法,融入更多的电视语言来表现和讲述我们伟大祖国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猜你喜欢

笛声电视节目音乐
杨优秀
牧童
笛声悠扬 回味悠长——八孔高音竖笛整班起步教学三计
周五广播电视
电视节目
音乐
关于电视节目创新的几点思考
电视节目的移植与创新
甜甜的笛声
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