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众媒时代的“抢新闻”变异

2019-11-29孙素芳

科技传播 2019年20期

孙素芳

全媒体不断发展,出现了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信息无处不在,无所不及,无人不用,导致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发生深刻变化,新闻舆论工作面临新的挑战。媒体发展越快,“抢新闻”演绎就越激烈。就在刚刚过去的8月份,台风利奇马还没离开,一条《山东省应急厅消息:台风利奇马已致全省人死亡……》的新闻引起网友一片吐槽,让人不禁想问那位编辑:你慌啥?!

1 抢新闻曾是神圣的媒体公认行为

“抢新闻”传统意义上是指在忠实报道新闻的基础上抢先发布新闻消息,是新闻性质的要求,也是被业界所允许的一种行为。“越来越多的新闻编辑室步入新闻移动化时代:每日的例会,不仅要讨论选题,还要在会上重点讨论内容如何在各类移动设备与终端上有效呈现;部门有专人负责移动端运营……”①

从这段话中,我们可以看出,信息化时代,新闻无处不在,媒体无处不在,所有的媒体都在利用各种力所能及的手段分秒必争地争抢新闻首发的“高地”。因此,在当下,抢新闻被赋予了更多的内涵。

明显的抢新闻现象出现在19世纪初。朱·路透曾用信鸽与火车传递相结合的方法抢新闻,经营他在亚琛的通讯社。后来利用快艇抢先接应来自美国的邮船,最先得到美国的新闻,经营他在伦敦的路透社。

新闻“及时迅速”的特点众所周知,“抢新闻”是新闻性质要求,值得媒体界学习的有关抢新闻案例比比皆是。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被后人誉为“新闻全才”的邵飘萍采访时任国务总理段祺瑞的新闻,一直被业界所津津乐道。当时,中外很多记者都想采访到段祺瑞,只是苦于见不到段祺瑞本人而邵飘萍虽然在第一次吃了闭门羹,却还是几经辗转见到段祺瑞,并以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撬”开了段祺瑞的“口”,而且迅速把新闻发表,这一爆炸性新闻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

每一个媒体记者都有抢新闻的经历,有的记忆深刻,有的惨不忍睹。

1963年11月22日,美国总统肯尼迪遇刺,美联社记者杰克.贝尔和合众社记者梅里曼·史密斯同时乘坐白宫提供的一辆采访车,车子的前排装有一部电话,事发时,史密斯抢先抓起电话发回了第一篇消息,尽管被同行贝尔打的鼻青脸肿,史密斯也没有放下电话,由于最快报道了肯尼迪遇刺的消息,史密斯获得了美国新闻最高奖——普利策新闻奖。

“在新闻发生时间和报道时间之间有一个时间差,时间差越小,新闻越新,越容易受到受众的欢迎。”②所以,“抢新闻”自然而然成为新闻媒介之间相互竞争而产生的一种新闻传播现象,近百年来,很多业界人士认为,抢新闻是指抢先发布最新消息。能否经常抢到独家新闻成为判断报纸、电台、电视台有无力量、有无特色、有无水准的一个标准,也是一名记者能力的具体体现。如今的“抢新闻”不再是抢时间和抢先发布消息,更是抢占市场和发展的空间。因此,众媒体们多管齐下,利用技术手段来抢新闻,这是一种可喜现象。

2 “乌龙”背后是抢新闻惹的祸

最近几年尤其是今年以来,各种乌龙新闻、反转新闻以及新闻事故越来越多。今年5月20日一大早,有关“中美贸易战停火!止战!”的信息在网上疯传,虽然短短9个字,但是激起的波澜却不小。网易新闻、凤凰新闻、天天快报等多家国内有影响力的网站、客户端等进行了发布,很多网络大V、自媒体等也纷纷转发,朋友圈更是被刷暴,大家都被这条加上标点符号才只有11个字的消息所震撼,而至于它来自哪里,有没有求证,似乎已经不重要。

但是很快,辟谣信息出来,“中美贸易战停火!止战!”系新华社2018年5月20日的旧稿。自此,一场喧嚣在几个小时之内结束。

无独有偶,今年5月10日起,笔者所在的城市,一条《商合杭高铁通车提前到8月1日》的信息也引起一场不小的喧嚣,同时多家知名网络媒体也卷入其中,但是不到一天的时间内,最后定性这是一起乌龙新闻,并造成了新闻事故,也受到了有关部门的处理。

而《商合杭高铁通车提前到8月1日》这条信息的来源是何处呢?据说是来自是河南商丘一家官方媒体在其官方公众号里当地市长的一句话。我们不得不佩服这名记者(编辑)敏锐的新闻嗅觉,但是,在新闻真假信息芜杂的当下,我们求证一条新闻怎能只靠哪一个人的一句话?如果那位记者(编辑)能够多打一个电话联系一下权威部门,便不会出现这样的新闻事故,但是,他当时想的应该也是快点把新闻发出去,因为作为新闻人他知道首发这条新闻意义。

从以上几则事件中不难看出,急着抢着发新闻正在使当今的新闻界进入一个焦躁不安漏洞百出的局面。无节制的抢新闻霸占了我们的思想,当初仅仅是以“增加自己声望,赢得更多受众”的单纯“抢新闻”因为利益的牵扯,慢慢沦陷为一种恶劣的竞争,一些媒体尤其是自媒体在抢新闻中失去了规矩和原则、节操和底线,只一味的哗众取宠,挣流量,博眼球。“失去根基,信息泛滥,无穷无尽的信息模式的泛滥,是各种程度的精神病最常见的原因。”③,不去认真求证、审核,只为吸引眼球、争抢第一的这种无节制的“抢新闻”,也正在损害新闻真实的肌体,导致新闻开始生病,新闻人开始生病。

3 信息时代抢新闻的几种病态表现

3.1 媒体之间因竞争恶性抢发新闻

谁抢先发了一条新闻谁就能赢得更多的受众,这本是没有什么错,从一定意义上讲,特别是在同一地区有众多新闻媒体并存的情况下抢新闻就显得更为迫切和重要。可是如果抢新闻不尊重新闻发展的规律,不坚持新闻客观真实的原则,那么这种“抢发新闻”是很危险的。

为了抢发新闻,在一些媒体内部,定了一些不成文的规定,一个新闻如果A媒体比B媒体发晚了,那么采访这个新闻的A媒体的记者就要受到处罚。在人人都是麦克风的时代,为抢新闻,一些权威媒体还发展一些自媒体或者普通市民为“线人”,但是由于一味求快,再加上个别新闻媒体人的偷懒和对这些不具备一定专业素质的“线人”的盲目相信,假新闻越来越多。

“抢新闻必须恪守新闻真实性原则和新闻道德,决不能片面追求抢先抢快而草率从事”。④媒体之间盲目抢新闻不仅容易导致新闻内容肤浅,更是对受众的不负责任。

3.2 单位或者个人为宣传抢发新闻

很多单位都有宣传任务,记者也有宣传任务,于是策划新闻越来越多。2019年1月11日,某权威网站刊发了一组图片新闻《腊八送祝福 欢聚邻里情》,内容报道:“当日,青岛市北区水清沟街道举行‘我爱民俗’红马甲在行动腊八派粥送福活动,社区居民一起联谊并分享各自熬制的腊八粥……”,看了这篇报道之后,总觉得很怪异。2019年的腊八节是在1月13日,在中国人的意识里,只有在腊月初八这一天熬的粥才应该叫腊八粥,就像小孩二月二剃龙头一样,早一天晚一天都会失去其意义。但是,为什么青岛市北区水清沟街道会提前两天就开始举行派送腊八粥活动呢?他们是怎么在腊月初六把粥熬成了初八的味道呢?这是记者的失误,还是抢新闻的心理在作祟呢?还有前不久“拍婚纱照救落水女童”的新闻事件,虽然最终不了来之,但是大家心里都有杆秤。

“不管是多大的媒体一旦丧失了公信力,就等于丧失了生命力,假新闻恰恰有损媒体的公信力。”⑤为了抢先发新闻,为了发出跟别人不一样的新闻,无所不用其极,影响了个人的公信力,更影响了媒体的公信力,值不值得?

3.3 “标题党”新闻抢眼球

标题是一篇新闻的“眼睛”,每一位新闻记者都期望自己的新闻有个抢眼球的好标题。但是诸如《上海冠生园董事长被猴子弄死》《津500套房竟引千人暴乱》等这样侮辱、夸大性的标题还是非常让人乍舌的。2017年6月1日,《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正式实施,《规定》要求,提供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应当遵守宪法、法律和行政法规,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发挥舆论监督作用,促进形成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维护国家利益和公共利益。但是,打开手机和电脑,像《……他们竟然干出这种事……》《……原因竟然是……》还是屡见不鲜。一些网络媒体尤其是自媒体标题“断章取义”“夸大事实”“无中生有”“偷换概念”“投其所好”,标题要么冗长,要么庸俗,目的就是“抢”受众,增加点击量。

4 让抢新闻回归正道

今年以来,笔者发现,新华社、新华网几家网络媒体新闻标题出现了明显的变化:《金婵,多亏了你呀!》《王志伟,无期!》《前方高能!!!》《“李记”走了》,这样的标题简洁明快,也非常抢眼球,让受众特别有想要打开文章“一睹芳容”的冲动。

新闻是神圣的,是严肃的。社会主义国家新闻机构要求新闻报道“必须是客观的、真实的、公正的、全面的,同时必须是有立场的。它不可以掺假、不可以哗众取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承担起党的新闻舆论工作职责和使命,就必须把政治方向摆在第一位,牢牢坚持党性原则,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牢牢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牢牢坚持正面宣传为主。这段话要求新闻记者必须诚实公正和严谨,必须牢牢把握“新闻真实性”的这一原则不动摇,不要在争抢中失去了自我,要把“真实性”作为新闻媒体及从业人员的“高压线”和“生命线”,任何时候都不能触碰和逾越。在信息多元化的当下,新闻讯息也依然不能成为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作为新闻人,我们要在浮躁的信息时代认清脚下的路和方向,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增强自己的脑力、眼里、脚力和笔力,做不随波逐流的记者。而作为一个新闻单位更要完善工作流程,采取多审制度,不要心中只想着抢发新闻,谋取利益,要想到我们是党的媒体,人民的媒体,我们肩上有沉甸甸的责任在,这样,在新闻发布时,才能更好地做到稳、准、狠,我们的影响力和公信力才会越来越大。

注释

①《众媒时代》腾讯传媒研究院著,P11。

②《当代新闻写作》P7,作者尹德刚、周胜。

③《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P28,作者马歇尔.麦克卢汉。

④《宣传舆论学大辞典》刘建明,王泰玄等.1993-03。

⑤作者新华网记者于子茹《抢发”之外,更要守住新闻真实这一“生命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