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媒体时代广播电视台新闻记者采编能力提升路径探讨

2019-11-29

科技传播 2019年20期
关键词:新闻节目新闻记者新闻报道

串 珠

当今时代,互联网信息科技的发展,使得新闻传播业发生深刻变革,依托移动互联网发展起来的新媒体逐渐占领新闻信息市场,成为人们获取新闻资讯的主要途径。

1 融媒体时代广播电视新闻业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1.1 融媒体时代广播电视新闻业面临的挑战

第一,在互联网时代,微博、微信等自媒体如雨后春笋般崛起,使得每一位使用互联网的用户都可以成为新闻信息内容的传播者和制造者,人人都可以成为一家“广播电视台”。在此背景下,人们不再单纯依赖于通过传统广播电视渠道来获取新闻资讯、了解时代动向,广播电视台新闻记者的信息生产传播活动在权威性方面受到一定程度的削弱。

第二,随着媒介融合趋势的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倾向于通过新媒体渠道获取信息内容,而新媒体信息传播的即时性和便捷性是传统广播电视行业所无法比拟的。同时,新媒体形式的多样性和内容的创新性,也是吸引广大受众关注的一大特征。在新媒体内容的冲击之下,广播电视台新闻节目的收听率和收视率都可能有所下降,新闻记者的采编积极性也会受到影响。

第三,与广播电视台新闻记者相比,互联网自媒体的信息内容生产者缺乏系统专业的新闻业务训练,其生产的新闻内容可能存在失实、夸张、断章取义等问题。与此同时,互联网舆论环境错综复杂,特别是在当今的后真相时代背景下,人们往往在看到一则消息、一个事件的时候更愿意相信包含着情感倾向的观点,而非经过推敲的事实。在这样的背景下,广播电视台新闻记者肩负着重要的舆论引导职责,在澄清谬误、明辨是非领域,广播电视记者肩上的担子更重了,同时核实新闻信息真实性的难度变得也更大了。

1.2 融媒体时代广播电视新闻业存在的机遇

第一,媒介融合背景下广播电视台新闻节目的传播渠道更加丰富,形式也更为多样。在传统媒体时代,广播电视新闻节目只能单纯调动起受众的视觉或听觉感官,对受众的感官刺激较为单一;但是在融媒体时代,受众不仅仅是简单地看新闻或者听新闻一种形式,沉浸式新闻、融合新闻、现场新闻等多种新闻报道的新形式,能够充分调动起受众的多重感官,使其对新闻现场和新闻事件拥有更加直观清晰的了解,也丰富了广播电视台新闻节目的传播渠道和方式。

第二,在融媒体时代背景下广播电视台新闻节目的互动性显著增强,开始更多地听取受众的建议和呼声。与传统媒体时代相比,融媒体的最显著特点在于网络传播渠道的加入,人们不再是新闻信息内容的被动接受者,开始寻求发表自己的声音。广播电视台新闻记者在进行新闻报道策划环节可以依托微博投票等方式,提前了解受众的信息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报道策划。在新闻节目播出过程中和播出后,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平台等多种新媒体渠道和受众进行有奖问答等实时互动,还可以接收受众的意见反馈,这样做可以有效拉近受众与媒体之间的距离,搭建起沟通的桥梁,同时有助于形成稳固的受众群。

第三,互联网信息资讯丰富了广播电视新闻记者的信息来源和获取渠道。记者可供报道的内容范围和领域得到拓展,报道新闻的时效性大大提升,同时也可以通过网络渠道了解多方面的意见和呼声,进行全方面的采访和核实,既符合新闻报道的“三角定位”法则,也能使新闻报道作品更为丰满,内容更加充实。

2 融媒体时代广播电视台记者提升采编能力的路径

2.1 深入扎根基层,提升新闻记者的“脚力”

“新闻是跑出来的”,对于新闻记者来说,在任何时代都应该做到脚下有泥土、心中有信仰。特别是在融媒体时代,人们获取新闻资讯的渠道更为丰富,获取方式也更加便捷,从而使一些新闻记者扎根基层深入采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所下降。

广播电视台新闻记者想要提升采编能力,最先要做到的就是深入基层一线,努力提升自己的“脚力”。新闻宣传工作要为人民服务,作为主流媒体新闻记者更应该深入到群众中去,及时倾听百姓的呼声,了解人民群众的困难与疾苦,对于人民群众集中反映的社会问题,要予以及时的关注和跟进。同时新闻记者还要积极发挥自身的新闻专业优势,抨击丑恶、弘扬正气,传播主旋律和正能量。对于新闻记者来说,练就“脚力”核心就是拓展深入基层一线的采访实践。只有在现场,才能让自己的新闻报道作品更加真实可感;只有在基层,才能让新闻节目更有温度、更加贴近人心。

2.2 培养新闻敏感,提升新闻记者的“眼力”

新闻敏感是新闻记者及时迅速地判断一个事件是否具有新闻报道价值的能力和职业素养。在融媒体时代,广播电视新闻记者面对的新闻信息资讯更加丰富、类型更加多样,如何迅速准确地做好新闻报道策划,打好“腹稿”并完成新闻报道工作,是考察一名新闻记者专业性的重要尺度。

提升新闻记者的“眼力”,就是要提升记者的判断力和辨别力。在融媒体时代,记者能够从互联网上及时发现新闻线索并设法联系上新闻信息源,及时组织采访并进行报道。在新闻现场,记者能准确判断采访报道的重要领域和核心人物。在新闻内容高度同质化的当今时代,能够独辟蹊径地选取报道角度,创造性地做出独家新闻,这就是新闻记者提升自身采编能力的重要方式。

2.3 勤于思考追问,提升新闻记者的“脑力”

在互联网时代,社会舆论环境更加复杂,受众接触观点有时比接触事实还要早,一些专家学者将此种现象总结为“后真相时代”。但广播电视台新闻记者作为接触过专业新闻训练的内容生产人员,切不可随波逐流,应该凭借自身专业的媒介素养,对任何事件的发生保持求真求实的态度,并深入事件现场,采访事件当事人,尽可能地还原事实真相。

广播电视台新闻记者的采编工作归根结底是一项脑力工作,它对记者的职业要求相对较高。只有勤于思考追问,才能在新闻采访实践中不断发现问题,才能在此基础上总结成功经验并吸取教训,让自己的新闻报道工作更加完善,让自己的新闻职业素养得到提升。新闻记者提升“脑力”,就是要在日常工作中多读、多听、多看,特别是多看一些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的拍摄思路、叙事结构和报道特色,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新闻报道实践进行提炼升华。在参与新闻报道工作的过程中做到学习不止、思考不止。

2.4 坚持内容为王,提升新闻记者的“笔力”

对于新闻记者来说,“内容为王”在任何时代都是一句真理,只有生产出了优质的新闻内容,才能吸引受众的持续关注。因此,作为广播电视台新闻节目制作流程的最前端人员,新闻记者也是离现场最近的工作人员,提升“笔力”才能让新闻节目更有价值、更有吸引力。

广播电视新闻记者提升“笔力”,除了要像传统文字记者那样提升文字驾驭能力和写作水平,更要学会利用电视画面语言和声音效果增强叙事性和故事感,让新闻节目既有新闻性,也有思想性,体现出一定的思想深度,突出节目的宣传效果。同时,新闻记者要在日常采访过程中,积极做好与摄像、后期制作人员的配合和对接,提升团队协作能力,以团队的力量制作出优质的新闻节目和其他媒介产品,打造更多的独家新闻和深度报道,这样才能够在激烈的媒介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3 结语

互联网信息科技的发展,在深刻影响人类社会生产生活的同时,也对新闻传播业带来较大影响。在媒介融合环境下,广播电视台新闻记者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树立全媒体思维和融合报道意识,让自己的新闻作品更加适合媒介融合需要,适应融媒体时代广大受众的信息接收习惯与节奏。作为广播电视台新闻记者,要积极参与新闻采访报道实践,并不断学习借鉴其他媒体的先进报道经验,深入扎根基层、培养新闻敏感、勤于思考追问、坚持内容为王,才能够使新闻记者的采编能力和媒介素养得到真正意义上的提升。

猜你喜欢

新闻节目新闻记者新闻报道
如何辨别新闻记者证真伪
如何辨别新闻记者证真伪?
2019 新版新闻记者证公示
2019新版新闻记者证
浅析如何在新闻报道中彰显以人为本
新闻节目中主持人的“可为”与“不可为”
地方电视台如何办好新闻节目
如何做好电视新闻节目编排
深化“走转改”在新闻报道中践行群众路线
如何让新闻报道鲜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