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载体交融推进青少年科普教育的思考
2019-11-29史晓丽
史晓丽
(山西省科技馆,山西 太原 030021)
开展科普教育离不开载体,好的载体应既能承载和传递科普信息,又乐于被受教育者接受。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承担科普教育功能的载体丰富多元且不断创新发展,让科普教育变得更有温度、更有趣、更长智慧。按照科普传播途径的不同,科普的载体主要有科普基础设施、科普活动、大众传媒(包括新媒体)等,它们在传播科学中各有所长,应多元并举、相互交融,共同推进科学普及事业深入发展。
青少年是科普教育的主体,面向青少年开展科普教育,目的是让青少年靠近科学、让科学走进青少年,在青少年和科学之间搭建桥梁,增加他们接受科普教育的机会,启迪他们爱科学、学科学、讲科学、用科学的浓厚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在科普教育中,施教者应根据不同青少年群体的特点,灵活且综合运用科普载体,让他们充分参与科普活动,在活动中受益、在活动中成长。本文结合山西省科协系统开展青少年科普教育工作的情况,对如何利用科普载体更好地开展青少年科普教育进行思考,提出建议。
1 山西省科普载体发展情况
1.1 科普基础设施欠缺
我国目前的科普基础设施主要有科技类博物馆、科普教育基地、基层科普设施、科普大篷车、网络科普设施、科技馆等。这些科普基础设施山西都有,但整体功能不强。以科技馆为例,科技馆作为传播科学文化的重要基础设施,除山西省科技馆外,全省11 个省辖市中,开馆运营的只有晋中市科技馆,其余市的科技馆或正在建设中,或尚未对外公开报道提上建设日程。
1.2 科普活动有针对性
近年来,山西科协系统比较重视科普工作,各地形式多样的科普活动你方唱罢我登场。山西省科协着力于科普品牌工程建设,山西省“全国科普日”暨“科普三晋”系列活动、中国科普摄影大赛、山西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青少年机器人竞赛、“科普报告”巡讲、科普剧巡演等科普活动,均面向青少年开展,且多个品牌活动专为青少年而设计。各基层单位也在积极打造青少年科普教育品牌,如山西省科协直属单位山西科技新闻出版传媒集团在2018 年机构改革中专门设立“科学教育中心”,其工作主要是策划承办形式多样的科普活动。这一机构目前主要开展科普进校园活动,通过科普剧、科学秀、科普文艺表演向中小学生普及身边科学。该集团子公司山西科技新闻网络传播有限公司在发展中也注重青少年科普教育,策划组织青少年科普征文大赛、青少年科普绘画大赛等活动,引导有特长的青少年通过竞赛爱上科学、传播科学。山西省科技馆在利用馆内展品展项开展日常科普活动外,还打造了品牌科普宣传公益课堂“山西科学讲坛”,积极承担中国科协开展的中国流动科技馆巡展活动及各类青少年科普赛事,让全省城市、乡村青少年与科学亲密接触。
1.3 大众传媒多元发展
山西越来越多的科协组织开始利用大众传媒平台进行信息传播,努力构建多元、高效、精准、普惠的科普资源和科普服务推送渠道。山西全省11 个省辖市科协基本开通微信公众号,部分县(市、区)也积极行动开通微信公众号,内容基本以科普宣传为主。专事大众传播工作的山西科技新闻出版传媒集团目前拥有三报九刊,针对青少年科普教育,《科学导报》开办了《少年科学》周刊,《山西科技报》开设了《教育》周刊,《科学之友》杂志在全方位、多角度报道生活科学中,每期坚持刊发科幻内容。其他报刊也以科普为己任,分门别类进行专项领域的科普工作。为适应传媒行业发展,近年来,山西科技新闻出版传媒集团走融媒体发展道路,除建设网站外,根据自有媒体定位和科普工作需要,在微博、微信、今日头条、一点资讯等自媒体平台上开通相关账号,面向科普重点人群有针对性地推送科普内容,专门为青少年开设的自媒体账号有“我们爱科学”“科学原理一点通”“小记者团”等。
2 各类科普载体的运营短板
2.1 科普基础设施不能满足公众需求
同样以科技馆为例说明问题。科技馆可以承载丰富的展览内容和教育活动,是公众特别是青少年接受科普教育的理想场所。但山西的现状是,运营中的市级以上科技馆只有两家,供给明显不足。即使已被媒体报道,正在建设的大同市科技馆、忻州市科技馆、运城市科技馆建成,但距离全省11市科技馆全覆盖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而放眼全国,缺科技馆不是山西一地仅存的问题。专项调查显示,目前全国范围内正处在新一轮科普基础设施建设热潮中。但从科技馆建设的各项投资看,建成一座科技馆不是一蹴而就的事。科普基础设施现存的短板也非短期内可以解决,并且科技馆存在投资巨大、运营成本高、展品更新慢的问题,最大的弊端在于辐射范围小,只能服务于当地和周边,不能便捷地服务于更大的区域。对广大农村地区的青少年而言,进科技馆感受科技的魅力,只能偶尔尝鲜,无法浸润其中。
2.2 科普活动未能连点成线全面覆盖
线上科普热闹纷呈,线下科普如火如荼。神州大地上,科学正流行。如此总结当前我国科普活动开展情况,毫不夸张。近年来,我国举办的各类科普活动持续上升。“十二五”期间,在全国范围内,全国科普日累计举办重点科普活动2.6 万余场。2018 年,全国各地的全国科普日科普活动达到1.8 万场,其中山西省举办近千场活动。
通过各种科普活动,国内公众对科学的了解越来越深,兴趣愈发浓厚。但从活动的覆盖面看,我们的科普活动组织开展的还不够完美、不够深入,科普的阳光还没有普照大地。例如,2018-07—09,山西省科协面向青少年、农村居民、城市居民、公职人员等科普重点人群开展“2018 年山西省公众科学素质网络知识竞赛”,全省70 余万人参赛,答题总次数超过600 万,其中青少年组答题人数、次数最多,均超其余三组之和。为扩大比赛影响,营造“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浓厚社会氛围,省、市、县科协联合相关部门积极宣传、发动,为大赛成功举办付出了辛劳和汗水。其中,忻州市科协面向市内各县(市、区)推出天天答题万元奖励活动。但从山西拥有3 700 余万人口来看,活动参与人数不足总人口的2%,未来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此外,各主题活动各自为阵,未成体系,缺乏连续性,需要高端策划人人可参与的天天有、月月有、年年有的科普活动。
2.3 大众传媒缺乏核心竞争力难制胜
“用户”“数据”“精准推送”“算法”“移动优先”是当前媒体的核心关键词。但媒体的取胜之道更多在于“内容”。在当前融媒体发展的环境下,大众传媒不仅要夯实内容根基,更需要实现运营思维的转变,创造出更多既高扬主旋律又贴近时代、贴近用户的作品。从山西各省辖市科协及县(市、区)开设的官方微信公众号看,内容基本以科普宣传为主、科协工作宣传为辅,但科普宣传内容属于原创的可谓凤毛麟角,几乎是清一色转载稿,且选稿缺乏主题性、有同质化倾向、可读性差。从山西科技新闻出版传媒集团的传媒矩阵建设看,也存在内容创作短板,原创内容占全部推送稿件的比例不高,而这种现象并非山西独有。国内同类平台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共性问题,新媒体平台粉丝量少,推送内容点击量少,难以影响大众,需要在运营上加大工作力度。
3 多元载体交融发展的几点建议
3.1 科普载体组合发力实现能量最大化
在科普教育中,每一种载体都有其优性又有其局限性。各载体组合发力是让有限资源发挥最大能量的有效途径。如中国流动科技馆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巡展活动就有效弥补了科普场馆建设不足的问题。与科技馆相比,中国流动科技馆巡展的运营成本较低且占地面积小,能够方便地在一地展出,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农村科普教育落后的问题。如果说中国流动科技馆是科协开展科普教育的一支轻骑兵,那么正在全国范围内推广的科普中国校园e 站就是青少年接受科普教育的贴心港湾,其通过互联网连通名师名校,大量的优质数字化科普资源让边远乡村的青少年也能尽情汲取科学养分。
3.2 科普载体优势互补共同提高影响力
科普活动是促进公众理解科学的重要渠道。目前,山西省科协针对青少年群体打造的品牌科普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山西青少年中产生了影响力,但与国内先进省份相比,还要加大工作力度。例如具有美誉度和含金量的山西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还没达到目标参赛人群人尽皆知,需要加大推广,吸引更多的青少年参与其中。而要迅速扩大知名度,大众传媒介入在全社会广泛宣传不可或缺。专事科普工作的大众传媒也应主动与山西省科协打造的各项品牌活动有机联合,通过活动开展,积累媒体受众,扩大传媒影响力。公众参与度高的活动是媒体增加影响的重要契机,需要积极把握。例如,2018 年山西省公众科学素质网络知识竞赛举办中,作为比赛的参赛入口之一的山西省科协官方微信公众号“山西科协”在3 个月的赛程中,关注粉丝数从2 000 余人增至5 万余人,公众号的各项指数自此跻身全国科协系统官方微信号前列。同时应明确,各载体提高影响力需要长期发力,并且策划组织活动要有受众意识,不断巩固已有成果。
3.3 科普载体紧密融合共建科普新生态
融合发展是时下第一、二、三产业发展的关键词。融合,就是紧密关联、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对于产业发展而言,第一、二、三产业融合,不仅是一种政策主张,更是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自发演化的一种形式。这种演化主要是市场力量的作用。这一道理同样适用于科普工作,科普基础设施、科普活动、大众传媒等科普载体只有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才能发挥最大作用。科普载体功用最大化,才能服务更多目标群体,更好地促进我国公民科学素养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