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物流追溯系统研究综述与展望
2019-11-29三明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福建三明365004
邓 蓉 (三明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福建 三明 365004)
DENG Rong (School of Economics&Management,Sanming University,Sanming 365004,China)
0 引言
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与国计民生密不可分。一直以来,相关国际组织(如:世界贸易组织WTO、世界卫生组织WHO、国际粮农组织FAO)在加强和完善农产品质量方面都给予极大重视。特别是当一些恶性农产品安全事故频频被爆出(如:“星联玉米”混入加工食品事件、“药用玉米”混入食用大豆事件、转基因长粒大米LL601混入市场事件等),不断提醒世界各国建立起全套适应本国国情的农产品安全体系已刻不容缓。该体系总体框架涵盖立法、监督、研究所实验室建设等方面[1],而物流追溯技术应用则是其他多项工作(如农残监测、日常监管)顺利开展的基础。
我国作为全球人口数量最多的国家,在很长一段时间都处于物资匮乏的状态,各级政府对农产品领域的关注主要集中在产出问题上,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农产品产出逐渐富余,对于农产品的关注也由量的关心转变为质的重视。特别是2000年以来发生的一系列恶性农产品安全事故,如毒大米、金龙油、鲜蘑菇和毒豇豆事件,引起全国人民的强烈愤懑,认为不达标的农产品严重损害了国民身体建康[2]。同时我国作为世贸成员国之一及农产品出口大国之一,由于一些进口国不断提升检验检疫标准,有相当部分农产品开始不能满足被进口要求,导致暂扣、拒收、退货甚至索赔等贸易摩擦时有发生[3],农产品安全问题已俨然成为我国农产品对外贸易深化的壁垒。我国于2006年4月颁布法令——《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安全法》,旨在依法监督农副产品消费安全,为从农田、农场到餐桌实现全程监管提供强有力的法律保障[4]。物流追溯系统在功能上的完善和技术上的革新将会为这个农产品依法管理的新阶段提供施行保障。
根据学者Elise Golan等人的定义,“可追溯性”(Trace-ability) 是指:“Trace-ability is the ability to trace the history,application or location of an entity by means of recorded information”[5],即“通过标识信息以追踪实体历史流向、应用情况及所处位置的能力”。在农产品质量安全、可食用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领域,逐渐成为研究热点。
1 国外研究动态
欧美等发达国家对食品(农产品)物流追溯问题的研究开展较早。国外学者对食品(农产品)可追溯性的研究大致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
1.1 追溯理论体系的建立
Kin指出,可追溯性的基础是首先把实体划分在若干个可追溯单元里(Traceable Resource Unite,TRU),再考虑全程追溯的流畅性和完整性[6]。
Levis等人提出追溯应细分为两类情况,即向上的追溯(tracking)与向下的跟踪(tracing)。前者面向市场终端消费者,可发起由下游指向上游的跟踪。后者面向企业(农场)等,可发起由上游指向下游的追溯路线[7]。
Glassheim和Wagner认为消费者对终端消费食品(农产品)应当拥有信息知情权,并且强调追溯流程应具有固定性。通过开放的追溯系统获得数据,可与食品标签上公布的信息进行比对,以此来检验商家信息记录的真实性[8]。
1.2 追溯体系的经济价值
Salaun提出有效的食品(农产品)可追溯制度一旦建立,会强化供应链节点企业对其客户和供应商的管理,增强相互之间的控制与纽带关系,通过监督保障企业信誉度,从而打造良好品牌形象。Salaun通过大数据分析表明,食品(农产品)追溯体系的经济价值包括降低流通成本、减少产品召回、避免责任人腐败,等等[9]。
Hobbs认为在食品(农产品)供应链过程中推行可追溯制度,会带来一系列连锁的经济效益:(1) 食品信息公开透明,搜索成本大大降低,大幅节省公共成本,最终会体现在消费者只需支付更低的终端产品价格;(2)明确责任主体,各司其职,违法必究[10]。
1.3 追溯体系应用的信息技术支撑
Golan.E等提出追溯系统有效建立的三个指标:(1) 食品(农产品) 流通环节的迅速溯源;(2)能够区分不同食品(农产品)的属性差别;(3)改善供应链全过程管理[11]。
Demartini.C在RFID数据安全问题上卓有贡献,提出了两种基于RSA的标签数据库加密改进算法[12]。Bernardi.P认为RFID标签易识别、容量大、可读写等特性,非常适合农产品复杂的编码体系,不但足够储存供应链全过程数据,还可为防伪及促销数据预留空间[13]。
2 国内研究动态
我国于2002年开始,在国家倡导下逐步建立起一系列食品(农产品)追溯体系相关法律规范,并且针对不同特性的农产品试行可追溯制度。在宏观政策环境支持下,我国学者对农产品物流追溯系统的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主要可分为三个方面。
2.1 可追溯体系制度研究
樊红平指出当前国内物流设施不配套、分段监管、农产品行业规范门槛低及企业对可追溯平台投入少是农产品可追溯体系建立的主要障碍[14]。
于辉认为农产品可追溯体系的建立必须首先明确四个前提:(1)如何评价成本与效益;(2)如何判定农产品在供应链流通过程责任划分;(3)如何协同农产品国际商贸过程;(4)如何公平界定参与企业的分担成本[15]。
2.2 可追溯系统研发
不同农产品具有千差万别的特性,在实务中如果都采用同种追溯系统生搬硬套,必然丧失实用性。国内学者针对农产品的不同特性从技术层面展开研究。
(1)肉类。肉类食品安全多与传染性疾病相关,不仅危害人民身体建康,也损害养殖户经济利益。梁成彪从饲养场地建设、管理制度、追溯信息、数据衔接四个角度考虑,构建出口类兔肉追溯体系,使信息在流通全过程交换与传递保持一致[16]。谢菊芳将VB.NET技术结合SQL Server 2000,构建国内第一套猪肉溯源系统,采用耳标识别,简化管理流程,对关键指标(如日常饲养、检验检疫、添加剂滥用等)进行跟踪,在南京、上海等大型养猪场推行试用[17]。
(2)果蔬类。果蔬类农产品在种植期间不可避免使用化肥、农药、激素等,农残检测不合格的果蔬流入市场,会对人民身体建康造成极大危害,市场建立起切实有效的果蔬类追溯制度已是势在必行。张伟针对果蔬类农产品的特征分析,明确此类追溯系统的整体框架及子系统建设需求,提出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追溯串联[18]。
(3)水产类。近些年爆发的孔雀石绿残留、多宝鱼等事件使专家学者注意到水产品追溯系统领域。杨信廷针对水产品水下信息传输安全性问题,设计水产类追溯系统中的USB Key硬件电路部分,试运行表明该硬件安全可靠[19]。
(4)干货类。国内学者针对干货的追溯研究多集中在文化和经济附加值较高的产品上,例如茶叶。郭少杰对茶叶可追溯系统进行设计和应用研究,提出系统基本构架,应用数据库、条码、无线传感与新兴无线网络技术,实现茶叶安全追溯,提升茶企竞争力及茶叶产业发展空间[20]。
2.3 追溯系统标识技术应用研究
追溯系统的有效构建是以数据链信息载体技术——标识技术为支撑的,目前较为成熟的标识技术主要有以下三种。
(1)条码技术。条码技术是一项以光电、译码、通讯、计算机为依托的综合性技术,以实现大量数据快速录入、识别。因其简易、经济、高效、准确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农产品追溯领域。杨信廷等人在对EAN.UCC全球统一标识体系进行研究后,认为UCC/EAN-128条码必将在农产品追溯体系中大有前景,并且基于.NET技术实现农产品追溯[21]。
(2)RFID技术。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即射频识别技术,可无线传输、唯一标识,且具有不易磨损、读写两重能力等特点,故而成为时下最流行的信息采集技术。薛月菊等人将RFID技术结合EPC标准,设计出农产品可视化追溯系统应用模式,实现信息实时交互处理和全面监控[22]。
(3)生物识别技术。生物标识技术是当前农产品追溯领域的最尖端科技,主要包括DNA标识和眼虹膜技术。DNA编码是动植物与生俱来的标识码,唯一、精确、终生不变,能够实现从餐桌到种畜的追溯,甚至可对烹调后的食品取样、识别。虹膜技术是集光电、图像处理、模式识别为一体的一项新兴识别技术,图像取自眼底视网膜血管影像,同DNA一样,具有唯一、精确、终生不变等特性,受到学者广泛关注[23]。
3 总结与展望
我国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已是势在必行,实现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的物流追溯,无论对于发展农业产业、改善人民生活,抑或打破贸易壁垒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具体从以下四个方面体现:(1)企业管理方面,强化农产品在各个流通环节的透明度,提高供应链整体信息化水平;(2)消费者权益方面,满足消费者对农产品的知情权,增强消费信任感;(3)应急处理方面,相关部门能够及时查明问题产品源头,锁定流向,迅速封存,配合企业召回;(4)农产品出口方面,满足进口国对于农产品的追溯要求,保障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不受影响。但是我国农产品物流追溯系统研究仍然存在较大的缺口需要改进和提高,具体来说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现存的农产品物流追溯系统与使用者之间的互动往往是一个简易的对话框,可视化功能设计应用较为薄弱,可考虑将标识技术结合Google Maps地图等进行二次开发,通过更加人性化的地理、图像形式,展示农产品数据、物流数据,呈现果蔬产地、农事活动、采摘情况等符合追溯特征的数据,实现追溯系统可视化监控,将有广大的发展空间。
(2)考虑到农产品独特的包装工艺,应确保所选用的标识标签符合生产实际需求,对标签碰撞问题进行研究将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3)只有少数学者研究过农产品的编码机制问题,一套科学的追溯码编码体系对于追溯实施意义重大,根据不同农产品在供应链中的全过程物流特征,编制合理码制,并且能以标签为载体对数据进行快速读写,也将是农产品物流追溯系统研究的重点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