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起典型环境突发事件应急分析与反思
2019-11-29赵瑞峰
赵瑞峰,李 杰
(兰州交通大学 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
1 引言
2003年突如其来的非典(SARS)事件是我国应急预案体系建设的正式起点[1,2]。“十一五”以来,我国全面加强应急管理体系的建设,在实践中逐渐建立了由应急预案和应急管理体制、机制、法制构成的“一案三制”应急管理体系[3]。该体系的建设,为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稳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保障作用。环境应急事件数量在我国应急事件中所占的比例较大,国家也越来越重视环境应急的管理与预防。但由于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历史上对环保工作认识的不足,各地环保突发事件还是不断发生。
甘肃省近年来环境污染隐患日益突出,环境污染突发事件也常有发生,其中影响最大的有2010年的甘肃舟曲特大泥石流事件、2014年的兰州石化苯泄露事件以及2015年的甘肃陇星锑业公司锑污染事件。
这些突发事件不仅对生命、财产、健康等构成威胁,还对生态、环境等造成了不可弥补的损失。尽管事件发生后,政府启动了应急预案,最后成功处理了这些事件,但其中也暴露出一些目前环境应急工作的缺陷。这些事件的教训,折射出一些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值得人们反思。
2 几起典型环境突发事件及其主要诱因
甘肃省处于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和内蒙古高原交汇带,环境与地质条件相对恶劣,生态环境脆弱,破坏后很难短期内修复。由于历史发展的原因,甘肃省重化工、高耗能企业较多,工业结构不合理,经济方式较为粗放[4]。随着经济的加速发展,环境问题日积月累开始释放,环境污染事件也越来越多。
2.1 舟曲特大泥石流事件
发生于2010年8月7日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的舟曲县的特大泥石流,是持续了40多min的暴雨使得土石冲进县城,并截断两条河流形成堰塞湖[5]造成的。此次灾害造成县城由北向南5 km长、500 m宽区域被夷为平地,受灾人数约2万人,县城一半被淹,一个村庄整体被没过,城区停电,房屋基本倒塌,损失极其严重。
舟曲泥石流事件是“天灾”的“人祸”放大。当地为了经济发展而大量砍伐森林植被,导致水土流失极为严重,而且紧挨排洪沟两侧盖有大量的住宅楼,没有达到防洪要求,加之之前的“5·12”地震震松了山体,在遇上暴雨之后,就形成了特大泥石流。其实早在2008年舟曲地区就被警告有发生泥石流的危险,且当年就发生了60多起山体滑坡事件,只是没有伤亡。尽管如此,当地政府仍忽视这种“天灾”,没有采取强有力的防范措施。
2.2 石化苯泄露事件
2014年4月11日,甘肃省兰州市发生了一起因自流沟受污染而引发的饮用水苯超标事件,苯最高浓度达到200 μg/L,超过国家限值10 μg/L的20倍[6]。当地政府称24 h内不可饮用该市自来水,并切断了该市部分地区的自来水供应,引发当地民众争相抢购矿泉水。
此次饮用水苯超标事件的源头是兰州石化公司。兰州石化公司的地下管道盘根错节,和上面的兰州自来水公司的自流沟水源近在咫尺,同时该公司的设施老化,更增加了环境风险。而在20世纪80年代和2002年,兰化公司曾发生事故,造成渣油泄出而渗入地下,但相关部门并未采取强效措施进行处理。随着自流沟收缩缝的老化,滞留区的含苯地下水通过收缩缝渗入自流沟,进而使出水苯超标[7]。
2.3 陇星锑业公司锑污染事件
2015年11月23日晚,甘肃省陇南市西和县陇星锑业公司崖湾山青尾矿库发生尾砂泄露事故,事发原因是二号溢流井隔板破损,导致溢流井周围大量矿浆流入涵洞,与库区积水及山体来水混合后流至太石河,河水经西汉水流入陕西境内,最后到达四川的汉中市[8]。由此,一起由安全生产事故引发的突发环境事件造成了甘陕川三省的跨界污染。
根据三省的动态监测结果,2015年11月25日7点30分在距事故点68 km的西汉水成县毛坝大桥检测到锑污染最高超标231倍,11月26日17时在甘肃出省断面锑浓度超标达到最大值120.5倍[9]。此次污染事件使得四川广元市嘉陵江沿岸的50多万群众的饮水出现了严重问题。事故发生后,三省积极采取“甘肃阻断,陕西削污,四川保水”的原则开展应急工作,环保部门也将信息公开,及时消除群众担忧。经过37昼夜的连续奋战,12月31日解除应急状态,应急处置工作取得了最后胜利[10]。
3 几起典型环境突发事件的反思
上述几起典型环境突发事件,不仅造成了严重的后果,也暴露出了许多具有普遍性的问题,值得反思。
3.1 重视防洪问题
舟曲特大泥石流事件是不重视防洪问题而引发的。另外,舟曲县的地形是“两山加一河”,县城就位于河谷地带,这本身就存在着很大的安全隐患。
在我国目前类似的情景比比皆是,仅兰州市就有大量的侵占排洪沟道的情况。兰州市安宁区大学聚集区内的一条排洪沟道,自2011年起在洪道上兴建了大型建筑物,却没有留专用通道。据统计,黄河两岸南北两山共有81条主排洪沟道穿过兰州城区,这些排洪沟道肩负着兰州市抗御水灾害的重要职责,但绝大数排洪沟在其两侧甚至顶上都存在不同规模的违章建筑[11]。在排洪沟上建商业街,虽然使环境变好了,也增加了社会经济效应,但是却减弱了排洪沟的泄洪能力,不利于洪道的维护、清淤。
近年来,随着各省暴雨洪涝自然灾害的频发,国家开始着手处理侵占排洪沟道的问题,但处理起来困难重重,工作量也较大。为了使排洪沟更好地发挥泄洪能力,就必须采取强有力的手段拆除违规建筑。另外,要唤起民众的忧患意识,这样才能有效预防此类环境突发事件。
3.2 及时排查历史遗留环境隐患
兰州石化苯泄露事件是历史上不重视环保而引发的。其实,兰州市相关部门早已清楚自来水公司的自流沟下存有大量渣油渗水,正确而简洁的处理方法是挖开自流沟,在其测下部外面采取工程阻隔措施。但由于环保意识不够,同时缺乏强有力的措施去处理自流沟左右甚至沟上的违规建筑,创建施工工作面,此问题被一拖再拖,直到出了事情才想办法弥补。所以,各部门联动才能确保解决环境问题的有效性,同时在编制应急预案时应该与各行政单位的主要负责人相关联,落实责任,建立健全长效机制[12]。
在此次事件的应急过程中同时也反映出了甘肃省应急工作的不足之处。由于预警监测制度不够完善,当检测到水中苯超标时,无法找别的单位验证,只能自己反复监测核实,延迟了反应时间[6]。同时,自来水公司虽然及时启动了应急预案,但机构之间的不协调,耽误了整体应急的速度。另外,由于舆论公开不及时,引起了公众的极大焦虑。
在我国还有很多历史遗留环境隐患,这些隐患牵扯众多,处理难度大。“十二五”期间,中央累计投入210多亿元支持开展重金属污染治理,15个省堆存半个世纪的670余万t铬渣全部处置完毕。但近30年涉重金属产业的快速扩张造成重金属污染物排放总量仍处于高位水平,历史遗留重金属污染问题短期解决难度大,涉重金属企业环境安全隐患依然较为突出[13]。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小历史遗留环境隐患带来的严重危害,国家要尽早排查,一经发现要及时采取强效措施处理,不能存在侥幸心理。
3.3 注意安全生产诱发的环境突发事件
甘肃陇星锑业公司锑污染是由于安全生产不过关造成的,这次事件同时将陇南市尾矿库隐患显露出来。陇南市是我国主要的铅锌资源区,20世纪80年代,这里的铅锌开采进入高峰期,伴随着采矿冶炼企业的不断兴建,尾矿库大量出现,如今陇南市现有的142座尾矿库中,80%建于那个时期[14]。大部分尾矿库不同程度的存在建设施工不正规,总体设计不合理,有的位于村庄上游,有的依江河而建,中间无安全过渡带,安全隐患较多。
近年来,我国其它类安全生产诱发的环境突发事件越来越多,其中公路安全运输尤为突出。2012年6月29日沿江高速广州至深圳方向南岗段高架桥路段,货车与油罐车相撞,导致所载溶剂油泄露,顺着高速公路排水管流至桥底排水沟,遇火源引起爆燃,殃及货柜堆场及周边建筑[15]。2017年5月23日张石高速浮图峪五号隧道内,一辆运输危化品氯酸钠的罐车发生爆炸,事故造成13人死亡、3人重伤、12人轻伤、9辆车辆和43户民房受损[16]。今年甘肃泾川“4·9”交通事故,油罐车倾覆泄油波及甘陕两省。
这些安全生产问题不仅造成了生命财产的严重损失,而且对环境也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污染。虽然目前全国各地区、各部门和各单位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安全生产工作取得积极成效,事故总量、死亡人数、重特大事故继续下降[17]。但近年来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的连续发生表明,我国安全生产基础依然薄弱,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
4 重大环境风险源识别预防体系的完善问题
近年来,随着我国应急管理体系的不断强化,各个生产单元、各个生产环节的环境应急预案体系得到建立和完善。国家“河长制”环境管理制度的实施,使“一案三制”应急管理体系更加高效。我国环境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体系的建立完善,为我国环境应急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甘肃上述几起环境突发事件,反映出我国环境管理还需要不断地完善,其中识别一些潜在的重大环境风险源,从而提前预防,是一个重大的、亟待解决的问题。潜在的重大环境突发源的识别,要着重在如下方面。
(1)历史上认识不够的可能的重大环境突发源,比如甘肃陇星锑业锑污染事件中的有毒有害污染物尾矿。这类重大环境突发源在历史上存在时间较长,但往往却被忽视,直至事发时才发觉其重大危害性。
(2)忽视“天灾”造成的可能的重大环境突发源,比如甘肃舟曲特大泥石流事件,类似的问题在全国普遍存在。尤其是一些地处偏远的地方,人们的环保意识不强,环保部门也不够重视,从而早早地埋下了隐患。
(3)本身有可能造成重大环境应急问题的重大环境突发源,如化工企业等。2005年11月13日由于吉林市中国石油吉化公司双苯厂苯胺装置硝化单元发生爆炸事故,而造成松花江水污染事件,形成的100多km长的污染带流经吉林、黑龙江两省,最终进入俄罗斯境内,使得这次污染更成为一次国际事件[18]。
(4)我国经济发展新形势下其它行业诱发的重大环境突发源。比如随着我国公路运输量的不断增大,敏感水域周围由于运输安全引发的次生环境突发事件。如甘肃泾川“4·9”交通事故致柴油罐车泄露事件等。
上述这些可能的重大环境突发源,危害程度大、影响面广、涉及的行业多,传统的环境预案体系往往无法覆盖这些环境问题,一旦环境突发事件发生,很难有一个完整成熟的应急预案。所以很有必要完善大面积、跨行业、跨地域的重大环境风险源识别预防体系,全面提升新形势下我国应急预案的质量。
5 结语
在我国环境问题日益凸显的情况下,甘肃陇星锑业锑污染事件、兰州石化苯泄露事件以及甘肃舟曲特大泥石流事件,反映了环境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以及应急体系的不足。完善我国重大环境风险源识别预防体系,是有效预防重大环境突发事件的基础,这项工作涉及地域广、行业多,问题复杂,需要国家相关部门牵头,组织相关专家不断论证,建立相关数据库,完善跨地区、跨部门之间的联动问题,才能使环境应急预案体系发挥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