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禽养殖的环境危害及防治措施
2019-11-29杨鑫康
辛 磊,王 静,许 慧,杨鑫康
(1.山东省肥城市石横镇畜牧兽医站,山东 泰安 271000;2.泰安维特瑞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山东 泰安 271000)
1 引言
近年来,我国畜禽养殖业发展迅速,畜禽养殖规模化程度不断提升。畜禽产品产量不仅满足了我国居民日益增长的动物性食品需求,而且增加了农民的收入渠道[1]。据统计,我国畜禽养殖废弃物的40%得不到有效处理,给环境造成严重污染[2]。畜禽养殖污染已成为环境污染的重要来源之一,畜禽养殖场排放的粪便、尿液、污水等对环境造成的污染问题愈来愈突出,严重污染着周围的环境[3]。畜禽养殖业水污染物排放量中化学需氧量(COD)、氨氮严重超标[4]。许多地区的畜禽粪便污染物排放量已超过居民生活、农业、乡镇工业和餐饮业的污染排放量[5,16]。因此,如何减少畜禽养殖的危害,采取有效的畜禽养殖措施已经成为现阶段农村环境保护的紧迫任务。
2 畜禽养殖的污染物
畜禽养殖产生的污染物种类繁多,包括畜禽粪便、垫料、动物尸体、饲料残渣和臭气等,其中含有大量的氮、磷、微生物,以及药物残留,会对水体、大气、土壤造成严重污染[6]。患有疫病的动物尸体会对环境和人体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值得重视。
3 畜禽养殖产生的环境危害
3.1 水体污染
畜禽养殖污染物中的含氮、含磷有机物和营养物质,不经过无害化处理直接排放到沟渠或者开放水域里,会使水体中生化需氧量、化学需氧量、固体悬浮物、总大肠菌群、细菌总数和硝酸盐氮浓度升高,从而造成水质不断恶化,当污染物超过水体自净能力时,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同时畜禽养殖污染物中的病原微生物进入水体后,通过水体会造成疾病的传播和扩散[7]。
3.2 土壤污染
禽畜粪便不经无害化处理施入土壤,其中的寄生虫、病原微生物以及重金属,会在土壤中积累,造成土壤污染。当土壤中含有害物质过多,超过土壤的自净能力,就会引起土壤的组成、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微生物活动受到抑制,有害物质或其分解产物在土壤中逐渐积累通过“土壤→植物→人体”,或通过“土壤→水→人体” 间接被人体吸收,从而危害人体健康[8]。
3.3 大气污染
畜禽粪便在微生物的作用下,会产生大量的氨气、硫化氢、粪臭素、甲烷、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这些气体不但威胁着养殖场的安全,更危及养殖场员工和周边居民的身体健康。挥发到大气中的氨气还会引起酸雨,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发育[9]。
4 畜禽养殖的粪污处理方式
4.1 畜禽发酵床养殖、垫料还田模式
畜禽发酵床养殖、垫料还田模式,属于畜禽粪便、尿液混合处理模式。生物发酵床技术是按一定比例将发酵菌种与秸秆、锯末、稻壳以及辅助材料等混合、发酵形成有机垫料,将有机垫料置于特殊设计的猪舍内,利用微生物对粪便进行降解,吸氨固氮而形成有机肥还田[10]。
4.2 畜禽粪污生产沼气、渣液还田模式
畜禽粪污生产沼气、渣液还田模式,主要应用于水冲粪和水泡粪清理工艺的后续处理,是畜禽粪便、尿液及其冲洗污水混合处理模式。畜禽粪污经过厌氧发酵生产的沼气作为燃料或用于发电,沼渣沼液还田[8]。
4.3 固体粪便好氧堆肥、有机肥生产模式
畜禽粪便堆肥通常包括前处理、好氧发酵、后处理和贮存等过程。发酵前需与发酵菌剂、秸秆混合,同时调节水分、碳氮比等指标,发酵过程中不断进行翻堆,从而促使其腐熟。固体粪肥的发酵条件等会影响粪肥还田的利用率,影响粪肥资源化利用的水平[11]。
4.4 畜禽粪污自然处理、直接还田模式
畜禽粪便产生后,通过机械或人工收集,在堆粪场或贮粪池自然堆腐熟化,利用自然界广泛分布的细菌、放线菌、真菌等微生物对其有机物进行氧化分解,最终形成稳定的腐殖质,作为肥料供农作物吸收消化;畜禽尿液、残余粪便及冲洗水利用天然水体、土壤和生物的物理、化学与生物的综合作用来净化,如氧化塘、土壤处理等,最终还田利用。此过程比较缓慢,需保证粪便被细菌、真菌等分解转化完全。该模式分为固体粪便自然发酵、直接还田模式和污水尿液自然处理、还田利用模式[12]。
4.5 畜禽养殖的粪污处理存在的问题
畜禽养殖粪便的处理方式还存在一些问题。畜禽养殖的布局无法与该地区的土地承载力相匹配,一些区域的土地如果不能完全消纳产生的的畜禽粪便,就容易污染环境。目前我国养殖业中,大部分畜禽养殖场产生的粪便等污染物无法就近处理,运输成本高,人力成本高,且还田利用有季节性。不同养殖规模的畜禽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的建设情况参差不齐,一些散户的粪污处理设备存在低效、简陋等缺点,对畜禽粪便的处理效果一般。整体来说,畜禽养殖业受到市场、养殖情况等因素的影响,存在投入大、周期长、收益较低甚至亏损的现状。但是畜禽粪污处理设施的建设以及运行费用比较高,使得很多养殖场对于配建粪污处理设施没有积极性。国家和地方出台了指导意见和治理措施,但资金支持相对滞后,扶持政策力度不强[13]。
5 畜禽养殖的防治措施
5.1 加强分区分类管理
明确禁养区、限养区、适养区。对位于禁养区内的规模化养殖场(养殖小区)进行限期清理整顿;限养区内不增加饲养规模;适养区内发展适度规模饲养,对现有规模饲养场按要求配套建设粪污无害化处理设施,新建规模饲养场按照“三同步”要求配套建设粪污无害化处理设施[11]。
5.2 加强督导监管
严格按照“分类治污、逐步推进、一场一案、保障效果”的思路,通过有机肥加工、自然养殖技术、节水减排技术、机械清粪技术、沼气处理技术、畜禽粪污集中处理综合利用、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关停或转产等8种方式开展粪污治理工作。对配套污染源治理设施的规模养殖场,督促其对粪污处理设施加强日常维护,保障治污设施正常运转;对配套治污设施落后的规模养殖场,督促其新上治污设施,确保养殖场粪污不外排,不发生污染事故[14]。
5.3 做好规划,发展生态畜牧业
一是引导规模饲养场与蔬菜基地、花卉苗木等种植基地做好规划,为其提供有机肥料。二是引导规模养殖场与肥料加工企业做好规划,为肥料加工企业提供原料。三是引导规模养殖场应用沼气发酵技术,沼气用作能源,沼渣沼液作为优质肥料。四是引导牛、羊养殖场户积极应用秸秆青贮、黄贮技术,饲料化利用作物秸秆,实现秸秆过腹还田增值,减少焚烧、直接还田造成的污染和浪费。抓住国家推行粮改饲政策,争取青贮专用玉米推广示范项目,增加种养经济效益[12]。
5.4 加快病死畜禽进行无害化处理进程
建设病死畜禽无害化集中处理场,积极推进病死畜禽进行无害化处理。
如何合理防治畜禽养殖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是现阶段农村环境保护的紧迫任务。需要全社会的高度重视与积极参与,尤其是提高生产者的环保意识,使其充分认识到畜禽污染的处理具有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