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肉牛产业发展研究及对策

2019-11-28严志超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9年17期
关键词:制约因素发展趋势

严志超

[摘要]肉牛产业是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梳理了肉牛产业的概念、特点、发展现状、发展趋势和制约因素,并运用文献梳理法、比较等方法研究了我国肉牛产业和发展畜牧业大国的差距,以求直观地认识我国肉牛产业的发展情况,最后提出促进我国肉牛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肉牛产业;发展趋势;制约因素

[中图分类号]F307.3[文献标识码]A

1 肉牛产业的特点

1.1 肉牛产业的概念

肉牛即肉用牛,以生产食用牛肉为主要目的。肉牛产业指生产、加工食用牛肉的全部企业的集合,包括肉牛繁育企业、肉牛养殖企业、肉牛加工企业、肉牛零售企业等一系列企业。

1.2 养殖周期长,初始投入大

肉牛养殖一般要一年半至两年,其间要消耗较高的养殖成本,如繁育成本、青贮饲料、疾病防疫等,养殖周期长、成本高。肉牛养殖初始要建立大型、标准的养殖场,如果是自繁自养的要较高的配种费;如果是育肥,则要较高的种牛购买费。

1.3 世界肉牛产业发展简评

欧美发达畜牧业肉牛发展情况较好。美国、澳大利亚的肉牛养殖业养殖规模大,养殖头数上千的企业很多,可以较好地体现规模优势。欧美畜牧业大国的屠宰加工胴体率高,牛肉各部位命名、分类较规范;冷链运输系统比我们更具优势;交易市场也比我们更健全、更灵活。

2 中国肉牛产业发展现状

2.1 市场需求

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增长,人们的消费能力不断增长,牛肉也从奢侈品变成一般老百姓都能消费得起的正常品。但我国的牛肉供应量却跟不上牛肉的需求量。我国有很大一部分牛肉缺口将从国外进口。据估计,未来我国牛肉的消费量还将上升,到时牛肉的缺口会更大。

2.2 肉牛养殖业

目前我国肉牛养殖业标准化规模化养殖水平还比较低。牛场规模10头以下的占95.05%,1000头以上的只占0.01%(资料来源:《中国畜牧年》2017)。中国肉牛养殖业缺少自有优良牛种,绝大多数肉牛品种从国外进口。由于肉牛品种培育的特殊性,即一个肉牛品种培育成功要经过四代至少10年,这是一项繁杂的工程,中国养殖企业也不大愿意投入资金去研究自有的品种。中国肉牛养殖业的繁育、育肥技术有了长足进步,但与畜牧大国相比仍有差距。肉牛养殖业的饲草饲料来源也面临一些挑战。

2.3 牛肉加工业

我国肉牛加工业在技术装备和冷库的建设方面发展迅速。屠宰加工企业采用现代屠宰和加工工艺,通过与养殖户订立合同等方式获得牛源,通过与大型超市订单和自建专门店铺的方式销售牛肉。然而,肉牛加工企业存在不少问题。肉牛加工企业实力参差不齐。有些小屠宰场大多以手工方式屠宰,生产工艺落后。大型加工企业生产工艺规范,牛肉切割规范,牛肉分级包装,经济附加值高。但我国肉牛产业存在牛肉各部位命名混乱,加工链短,牛肉后续产品开发稍显不足,如牛肉保健品、美容品等。

3 中國肉牛养殖业发展模式

3.1 组织模式

中国肉牛养殖业的组织模式主要有“公司+农户”、“专业化大规模养殖公司”、“农户自养”和“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户”“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养牛协会+农户等。农户自养模式一般养殖规模在10头以下,可以自主决策,自己分配利益,缺点是应对市场风险能力不足。公司+农户模式是公司为农户提供牛犊,农户帮公司养到一定大小,再由公司养到出栏,双方签订契约。好处是公司承担牛肉价格波动的风险,坏处是双方的利益分配问题,容易发生道德风险。专业化大规模养殖公司模式不会产生委托代理问题,自主决策,但公司的养殖成本太高。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户、公司+基地+农户和公司+养牛协会+农户等均会出现利益分配难题。

3.2 技术模式

技术模式多样化。有些企业有专门的技术部门负责肉牛养殖的技术问题,有些企业将肉牛养殖技术外包给专门的技术公司、科研院校,有的企业养殖过程中出现技术难题再临时寻求专门的技术指导,有的企业则是半储备初步技术力量半寻求外部帮助。专门成立一个技术部门会增加企业的成本,分散企业的资源。技术外包短期内比较省事,但长期来看企业不能积累相应的技术力量,长期技术外包会逐渐弱化企业的养殖技术。企业自己的技术骨干和相关科研院所合作才是长久发展之路。

3.3 服务模式

服务模式有寻找相关科研院所、当地政府综合服务站、外部专门化企业和企业内部服务。目前,我国肉牛产业专门化的服务企业还不够强大,还得依靠传统的政府、科研机构服务型,不利于发挥市场的优势。

3.4 销售渠道

中国肉牛销售渠道有大型连锁超市、小型集市牛肉摊、网上交易平台等。

4 中国肉牛产业发展主要制约因素

4.1 消费需求

虽然中国人的收入水平逐年提高,但牛肉对于大部分人来说还是有点贵,尤其是优质牛肉。如2019年5月29日京东店铺上牛里脊肉的价格是80元/kg,相对于牛肉的替代品来说,牛肉价格还是略高。部分以牛羊肉为主的少数民族除外大部分中国人主要消费的肉类还是猪肉。这种消费习惯短期内很难改变。中国牛肉的消费需求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4.2 品种结构

中国肉牛拥有的自主品牌太少了。主要是当地黄牛或黄牛与国外的优良品种杂交而来。国外著名品种有西门塔尔、夏洛莱、利木赞、安格斯等。短期内中国的肉牛缺少自己的品牌将会制约我国的肉牛产业发展。

4.3 饲草饲料

与国外畜牧大国相比,我国的优质草场不多,草场的合理放牧、分类饲养、标准化草场技术都存在一定问题。此外,我国的饲料中精料与粗料的配比,饲料中营养成分配比的研究与畜牧大国还存在差距。

4.4 养殖技术

国内肉牛养殖技术相比过去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有些技术如育种技术、繁育技术、育肥技术等和畜牧大国仍有明显差距。这导致我国肉牛育肥周期长、生长慢、出栏体重低等弊端。

4.5 经营规模

美国经营上千头以上肉牛的企业相当多。而中国除了有些龙头企业达到了这样的规模外,绝大多数企业的规模在几百头,甚至几十头,这样的规模是不利于规模化养殖的。这样的企业没有动力去研究相关肉牛养殖技术。

4.6 销售渠道

我国肉牛的销售主要以小集市肉摊和大型综合超市为主。由于牛肉易腐败变质,网上交易平台发展并不是很好。如何做好牛肉网店交易中的运输保质问题,是考验我国肉牛产业销售渠道的一大难题。

4.7 产业链

中国肉牛产业的各个环节连结不是很紧密。肉牛种牛培养基地、肉牛配种公司、肉牛养殖场、屠宰场、销售点之间的联系较为松散,这无形中增加了肉牛企业之间的交易成本。中国肉牛产业链还存在链条较短问题,粗产品较多,精加工产品少。各产业链间的利益分配不均衡,养殖企业分到的利益不够多,养殖企业发展较缓慢。

5 中国肉牛产业发展趋势

5.1 消费需求变化趋势

中国肉牛的消费量总体来说每年都有所增加。肉牛消费从原来的季节性、民族性、区域性转变为现在的全年全国各族人们的基本消费了。

5.2 产品结构变化趋势

中国肉牛产业产品已经不止局限于牛肉本身了。其产品还延伸到保健品、药品、美容滋补品等各行业。肉牛各种副产品的出现为肉牛产业的繁荣带来了勃勃生机。未来肉牛产业会涵盖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5.3 养殖模式变化趋势

养殖模式由原来的家庭散养变为专门化的养殖户、家庭农场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养殖模式多样化给肉牛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多样化的选择。

5.4 销售模式变化趋势

由原来的小集市肉摊销售为主向大型连锁超市为主转变。这是我国的工业化带来的好处。现代化冷链系统的发展和交通运输的改善使得牛肉的销售也变得多样化。

6 促进中国肉牛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肉牛产业在我国农业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也是实现脱贫攻坚帮助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产业。我国肉牛产业起步较晚,发展缓慢,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优良品种很少,繁育、育肥技术落后,屠宰加工各环节标准不严格,营销方式落后,规模化养殖程度低等一系列问题。为了促进我国肉牛产业更好更快发展,需要不断打破上述制约因素,研究出符合中国情况的肉牛产业之路。

6.1 积极培育我国独特的肉牛品牌

政府搭桥使企业与相关科研院校加强合作。政府适时地提供部分资金支持,使企业加大对优良肉牛品牌的研发力度。由于优良肉牛品种的培育需要很长时间,因此必须做好长期攻坚的准备。要加强优良肉牛品种培育中的利益分配机制研究,使企业和科研院所有足够的动力去研发优良肉牛品种。要做好优良肉牛品种的推广工作,避免研发成功后养殖场不信任,不愿意使用国产肉牛品种的情况。

6.2 合理利用草场,防止草场退化,饲料科学化

饲草饲料是我国肉牛产业发展壮大的坚强后盾。只有吃得好,才能长得肥。鉴于有些牧区过度放牧导致优质草场退化的情况,我们要吸取经验教训,切勿竭泽而渔。我们要根据草场面积和饲草的恢复情况来确定较合适的放牧量,重要的是质,而不是量。科学的营养配比有助于提高肉牛的体重和胴体率,也能缩短出栏时间,节约养殖户的成本。我们要加强肉牛饲料的精细化配比实验,摸索出一套最优的肉牛营养餐。

6.3 切实提高养殖技术

要积极考察发达国家的肉牛养殖技术,以便获得经验,缩短我们同他们的差距,为提高我们的养殖技术作铺垫。养殖技术包括育种技术、育肥技术和疾病防控技术等。同时也要加大我们对养殖技术的投入,对养殖技术的重视,让更高的养殖技术切切实实地给我们的养殖户带来经济效益,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6.4 扶持一批中型肉牛养殖企业,使他们具备规模效益

政府可以为一些发展较好的中型肉牛养殖企业提供适度的金融扶持,如贷款和抵押等,使他们有资金扩大自己的规模。我们的目标是在未来10年内养殖头数上千头以上的企业达到几千家,体现规模效益。并发挥标准化规模养殖场的示范引领作用,辐射带动小养殖户的发展。

6.5 拓宽牛肉的销售渠道,增加大型连锁超市和网店的

交易量

我们要加大对易腐败变质的生鲜产品冷链运输系统技术的投入。畜牧大国的经验表明牛肉消费量的大小和冷链技术有密切关系。我们加强冷链技术的研发,就会大幅度提高大型连锁超市和网店的牛肉交易量,提高牛肉的市场需求,也就会反过来促使更多人养殖肉牛,从而带动肉牛产业的繁荣。

6.6 加强肉牛产业各环节的联系,延长肉牛产业链

肉牛产业各环节的联系不紧密就会产生很多额外的交易成本。而肉牛产业各环节紧密联系的关键是利益分配机制。我们要探索出肉牛产业各环节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加强肉牛產业各环节的联系。可以通过订单收购、入股分红等方式引导肉牛屠宰加工企业与养殖户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鼓励大型连锁超市和肉牛屠宰加工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我们还要延长肉牛产业链,开发特色牛肉产品,增加肉牛产业的利润。

[参考文献]

[1] 田露,张越杰.肉牛产业链组织模式选择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河南等14个省份314个养殖户(场)的调查[J].中国农村经济,2010(5).

[2] 吴常信.我国肉牛产业发展中几个问题的讨论[J].饲料与畜牧,2019(2).

[3] 唐荣.我国肉牛产业经济发展形势及对策建议[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8(6).

[4] 原婷.云南省肉牛产业发展问题研究[D].昆明:云南农业大学,2017.

猜你喜欢

制约因素发展趋势
我国乒乓球运动消费的制约因素探析及对策研究
浅析制约阜阳市校园足球发展的因素
论城市社区体育的制约因素及对策
武汉市部分高职高专院校足球课的开展现状及制约因素
关于惠城区发展农业的调研报告
民办高校师资队伍发展制约因素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