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福利多元主义视角下的农村养老服务供给探究

2019-11-28陈际华何乔

湖北农业科学 2019年19期
关键词:养老服务南京市

陈际华 何乔

摘要:以农村养老服务的多元供给作为研究问题,发现了多元服务供给主体在构建过程中遇到的诸多问题,如政府主体责任薄弱,家庭担责能力减弱,市场和社会组织参与度普遍较低等。以此提出政府应正确定位自身职责、扶持家庭养老、促进企业及社会组织积极参与服务供给等建议,促进农村养老服务供给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福利多元主义;供给体系;养老服务;南京市

中图分类号:F323.8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9)19-0135-06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9.19.028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Abstract: This paper takes the multiple supply of rural old-age care services as the research problem, and finds that the supply subjects of multiple services have encountered many problems in the construction process: the government has weak main responsibility, the family has weakened responsibility ability, and the market and social organization participation is generally low, etc. Therefore, the government should correctly position its responsibilities, support families for the aged, promote enterprises and social organizations to actively participate in the service supply and other development suggestions, and promot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rural elderly service supply.

Key words: welfare pluralism; supply system; pension service; Nanjing city

2017年底南京市户籍人口为680.67万人,比2016年底增加17.88万人,增长2.70%。户籍人口增长速度加快,主要原因是净迁入人口增加较快。虽然迁入人口总量大,但这并没有降低老年人口的比重,60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口已达141.89万人,占总人口的20.85%。2013—2017年,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分别为18.78%、19.35%、20.04%、20.26%、20.85%,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

政府强制落实计划生育政策后,自然生育的规律被破坏,因此家庭内部人口数量持续下滑,家庭结构逐步核心化,更多为4-2-1模式,传统的养老模式已经无法适应时代的需求。随着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城镇化越来越明显,很多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在农村生活的多数为老人与儿童。劳动力人口迁移,直接导致农村的劳动力越来越少,农业生产效率不断下滑,不利于农村未来的发展,对农村老年人的养老保障形成了巨大的冲击。除此之外,现行的城乡二元结构体制模式,政府并未将农村人口全部纳入社会保障体系范畴内,农民与城镇居民所享受的待遇存在明显的差异。现阶段,农村地区老年人的养老更多的依赖于家庭,其实就是家庭子女在赡养老人,承担主要职责,政府与社区作为补充。而社会经济结构在不断转变,农村家庭结构也在发生变化,很多劳动力流失,传统的家庭式养老开始逐步消亡,仅仅依赖家庭的力量根本无法养活老年人。基于上述背景,农村养老服务供给问题逐步成为国家与学术界重点关注的难题。

基于福利多元主义供给主体理论范式发展上,国外福利多元主义的供给主体界定经历了从三主体到四主体的扩展,但是三主体或四主体的具体应用根据实际分析情况而定。Rose[1]提出福利是全社会的产物,国家、市场、家庭都是福利的供给方,任何一方对其他两方都有贡献,三者共同构成一个社会的福利多元组合。Johnson[2]引入四分法指出,社会福利其实是由政府、市场、家庭以及各种志愿者组织提供,这说明社会福利不只是政府的职责,它更加关注福利的非垄断性,志愿组织与家庭等要主动承担相应的职责,提供更多的养老福利[1]。

在养老服务供给主体中,邓国胜[3]指出,没有实施改革开放时,更多地依赖国家与家庭来进行养老;当前,国家、家庭以及社会性非营利组织等形成了多元化的服务体系,各种主体充斥其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除此之外,社区志愿者同样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穆光宗[4]强调最佳的养老模式为社会养老、自我养老以及家庭养老,切实满足老年人的生活需求,打造多元化的养老模式。陈赛权[5]分析了在日益严峻的养老形势下,老年人除了借助家庭与社会给予的养老资源外,也要积极构建养老资源自我积累体系,利用一切资源,保障老年人的生活在政府供养方面。陈少晖[6]指出,国家在农村老年人社会福利的供给中并没有主动承担起相应的职责,导致城乡二元社会福利制度长期存在。很多时候,政府表现出明显的思维或者缺位,在学术界,很多专家与学者全面论证了国家应当为农村养老所承担的职责。在家庭供养方面,穆光宗[7]认为中国农村老年人的养老保障更多的要围绕家庭展开。具体来说,就是子女承担主要的养老职责,社区与国家作为补充力量打造养老体系。农村的家庭养老主要是指基于代际关系基础上的“在家养老”和“子女供养”相结合的养老形式。陆春丽等[8]指出社会化养老是中国农村发展的趋势,农村需要照顾空巢老人、失能老人、贫困老人的数量逐年增加,多层次的养老服务来化解农村老人的养老问题发挥着重要作用。社会化养老其实就是家庭、非营利组织、政府以及市场等彼此融合、相互补充的养老模式,其实就是由家庭养老逐步向社会养老过度的结果,更加强调养老服务的社会参与性。彭华民[9]指出市场为正规的组织,其表现的特征为选择与自主,通过市场消费者可以随意选购商品或者服务,同时给社会大众提供就业岗位,无论是个人还是家庭,都需要从市场中获得福利,市场对社会福利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能够提供大量的社会资源,给社会大众提供就业福利从而获得了一定的报酬,是个人生活的保障。

总体来说,中国在分析农村养老服务供给上的研究不多,针对农村养老服务展开的研究更多的为初步探索,研究的重点为养老服务的概念与属性、发展现状、社会养老服务的实际需求与影响因素、城市和农村地区养老的对比、农村养老服务未来发展趋势等。本次研究过程当中,将根据福利多元主义理论、协同治理理论来把研究的重点逐步由城市转移至农村,探索农村养老服务供给规律,给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针对现有的问题给出相应的解决办法,给农村养老服务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为以后的发展服务。

1  南京市L区的农村老年服务供给现状

1.1  L区基本情况

L区位于南京市北部,全区户籍总人口90.89万人,其中城镇人口31.93万人,农村人口58.91万人。该区以农村社区为主,共93个,占L区社区总数的90%。据2017年人口调查数据显示,L区60岁以上户籍老年人口140 568人,占户籍总人口比例的20.45%,以60~69岁的低龄老人为主;此外,L区近5年来老年人口呈持续增长态势,老龄化加速,截至目前数据显示,L区老龄化程度在全市各区中排名第五,可见L区是一个城镇化水平较低,规模较小的社区,农村居民占据的比例较大,农村养老已经成为困扰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

1.2  L区老年服务供给情况

1.2.1  L区政府在农村养老服务方面的供给情况  2016年,L区民政部门推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提档升级,全区AAA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20个。推进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公建民营,20个中心引进专业社会组织运营。吸引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机构,年新增养老床位711张。投入2 300万元实施公办养老机构消防改造,制定《L区养老机构规范化管理标准》,联合区公安、消防等相关部门,组织养老机构安全大检查,提升养老机构内部管理和安全建设。持续做好为老服务,有序推進“安康关爱”工程,老人参保率41.4%。建成中心厨房7家,助餐服务老人超过14万人次。

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水平方面, L区标准化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覆盖情况统计显示,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占社区比例的100%;街道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占比100%,覆盖了L区的9个街道。政府为25 159人购买养老服务,在医养结合服务水平上,L区民政部门发布了《关于做好2016年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的通知》,大力推广家庭医生签约制度。2016年内,有3个AAA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8个AA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8个虚拟养老院化工园分院投入使用,4个中心厨房辐射园区10个助餐点。加大对养老服务社会组织扶持力度,指导两家民营养老机构新增床位100张。推进医养融合模式构建。以DC街道四周社区、YZ二居为试点,探索开展医养融合养老服务的有效途径。切实落实各项优待政策。办理老年人优待2 000多份,发放高龄津贴费530万元,为2.35万名高龄、独居、特困老人办理“安康关爱”意外伤害保险。

在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供给上,L区政府于2008年颁布《南京市L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实施办法》(六政发〔2008〕127号),涉及到基金筹集、开设个人账户、经办管理服务、养老金领取条件、基金管理、基本原则、目标任务、养老金待遇、参保范围、基金监督、相关制度衔接等内容,为后续的工作指明了方向,通过制度来确保养老工作顺利展开。在2012年,L区对原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实施办法不断调整与优化,落实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自2016年1月1日起,L区城乡居民(包括城镇老年居民、城乡缴费人员、农村老年居民)基础养老金最低计发标准,统一提高至每人每月345元。建立统一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实现缴费标准、缴费补贴和待遇水平城乡一体。

在新型农村医疗合作制度方面,新型农村医疗合作制度与过去实施的农村合作医疗体系存在本质区别,具体的定义为:“由政府牵头组织,广大农民朋友自愿参与,个体、集体以及国家筹备资金,围绕大病统筹而构建的农村医疗互助共济体系”。主要面对广大农民朋友,始终坚持群众自愿原则,依赖于集体经济的发展。具体的表现形式有村办乡管型、乡村联办型、多方参与型、大病统筹型、村办村管型、混合保障型。该制度的实施,能够切实提升农村地区的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帮助农民朋友解决看病难问题。L区从2006年1月开始实行了新型农村医疗合作制度。

1.2.2  L区的家庭养老服务供给状况  当前农村地区人口老龄化现象非常严重,过去所采取的家庭养老虽然面临种种挑战,但它仍是农村老人的主流养老模式,对国内农村地区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以婚姻与血缘为前提,将家庭作为载体,子女、配偶与兄弟姐妹等负责对老年人的赡养,日常生活起居,进行医疗护理,陪护老年群体。针对家庭养老模式,能够将其总结为代际间(特别指子女对父母)在经济层面、生活起居以及精神慰藉等形成的赡养关系,前面描述的内容其实就是家庭养老所具有的功能。

走访了L区一个街道、两个镇分别为C街道、Z镇、Y镇,按照随机抽样的方法对L区农村老年人进行访问,在调查的100名的农村老人中,在年龄分布上,主要集中于60~75岁,占调查人数的85%,以低龄老人为主,80岁以上老年人仅占15%;在性别分布上,男性占比54%,女性占比46%。

1)经济供养。经过调查显示,在100名被访问者中,经济来源完全依靠于子女、亲属的占34%;通过自己劳动获取收入进行自我供养的占56%;依靠政府经济支持的仅占0.1%。这主要是由于受访人群中具有劳动能力的健康低龄老人居多,所以相应的通过农田劳作或再就业来获取收入来源的人大于完全依靠子女人数。

在农村养老问题中,经济供养最为突出,直接关乎老年群体的生活质量。现阶段,农村老年人的经济供养更多的依赖于自养,随后才是子女的赡养,而社会养老保险与国家帮扶的覆盖率仅有11.5%。通过制度来赡养留守老人非常少见。农村的家庭结构在不断缩小,两代人间的差距逐步拉大,彼此共同生活的时间不断被压缩,家庭提供给老年人的经济供养资源也在逐步减少。同时,年轻人长时间在城市生活与工作,不管是价值观还是生活习惯,都已经发生巨大转变,与留守老人的矛盾不断激化,为了消除矛盾,更多的采取分家策略,因此农村家庭结构的缩小,弱化了农村家庭经济供养功能。

2)生活照料。老年人的年龄在不断增加,身体每况日下,逐步丧失了对自己的照顾能力,因此需要家庭成员给予生活上的照看,尤其是身体较差的老年人,花费的时间与精力更多。生活照料就演变成家庭养老服务的重点。针对农村家庭展开调查发现,超过30%的老年人会与子女亲属共同生活,不过目前年轻人大量外出就业,有超过一半的老年人成为留守老人,与配偶一起居住。这部分老人往往属于低龄老人,身体较健康硬朗,子女正值青壮年,能奉献出大量劳动力,以获得更好的生活条件,所以他们往往是依靠配偶或自己。

3)精神支持。在农村地区,老年人几乎没有任何娱乐活动或者运动,除去农忙时节下地干活,只能和邻居聊天。为了生活,儿女常年在外打工,回家的时间非常少,精神支持其实就是打电话,问询父母的身体状况与孩子的学习成绩,而绝大多数通话内容都是围绕孩子展开,导致对老年群体的关心与爱护越来越少,长此以往,老年人会感觉自己被忽略。部分老年人会意志比较消沉,对生活失去希望与乐趣,很多时候都是愁容满面,无法保持心情愉悦。

1.2.3  社会化养老服务供给现状  2016年,L区民政部门深入推进公建民营模式,实施区级社会福利院公建民营,通过公开招标引入专业社会力量入驻运营社会福利院,打造区域养老机构标杆。L区民政部门制订出台《L区居家养老服务补贴扶持实施意见》,扶持社区(村)养老服务设施建设,为从事居家养老服务专业社会组织发放补贴,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根据L区养老机构基本情况汇总资料和数据显示,L区共有养老机构27家,2所卫计部门批准的老年护理院。社会力量举办或经营的养老床位数占养老总床位的78%。其中一家大型公建民营养老机构GY养老中心,主打护理型床位,服务项目包含做饭、照顾日常起居、喂饭、扫地等;聘請专业的护理人员来展开卫生保健工作,比如日常量血压、打点滴、看病等;日常生活当中,服务人员会陪同老年人逛街购物、聊天,丰富老年人的娱乐生活。L区的DC社会福利院与南京扬子医院签约,对DC社会福利院3、4号楼进行提档升级改造,挂牌成立南京YZ护理院。公办民营后的DC社会福利院(YZ护理院)着重以医养融合模式面向社会开展养老服务。

1.2.4  市场养老服务供给现状  2016年L区民政局指导民办养老机构开展医养一体为老服务,民办养老机构全部聘请专业医师,与医师签订为老服务协议,为入住老人建立健康档案,机构医养融合率100%以上。

养老机构能够被划分为民办与公办两类。公办养老机构为政府全额拨款,所有的资金都来源于财政收入,价格便宜。但是监督体系不完善,没有良性的竞争体系,因此管理松散,工作效率低下,暴露出很多运营与管理问题。尽管民办养老机构具有良好的竞争意识,监督体系也比较完善,不过其整合资金能力不足,具有非营利属性,不可能随意地制定价格,因此基础设施落后,专业化水平偏低,管理制度不完善,无法吸引老年人前来安度晚年。

市场所提供的养老服务,除了上述所描述的,也有以盈利为主要目的的养老服务,比如家庭保姆或者钟点工等。市场养老服务其实与养老公寓差不多,这部分老年群体的生活质量比较高,经济实力雄厚,但是难以做到普及化,而且现阶段L区市场服务只能够关注老年人的日常起居与生活护理等物质层面的东西,并没有针对心理与精神层面的照顾。

2  L区养老服务供给存在的问题

2.1  政府职能的缺位与越位

国内的社会保障制度在近几年时间内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养老保险制度在全国范围内普及,给老年人带来经济保障。但是老年人的需求并不局限于此,他们也需要服务、需要精神安慰等,对于这些经济需求以外的其他需求问题,还需要进一步发展统一、正式的制度政策来解决。

农村养老资源供给体系现阶段最大的困境就是政府所提供的养老服务偏少,并且各个地区间差距非常大。农村养老资源供给体系的责任中,国家需要承担最主要的职责,但是却利用土地承包责任制度,把农村地区的养老职责转移给社会中的个体与家庭。中国的农村地区非常落后,经济不发达,因此养老资源的供给难度较大,农村老年人的经济收入有限,通过市场获取养老资源的困难更大。

养老服务不仅仅具备福利性,也具备市场性。带有福利性的养老服务,市场无法提供或者难度较大,那么政府就要承担起相应的职责;带有市场性质的养老服务,更多的由政府提供低效、富有个性化的服务,这些能够转移给市场。除此之外,针对民办性养老机构,政府只需要颁布相应的政策法规、落实优惠政策以及监督与管理等,其他情况不需要过多参与。

2.2  家庭职能减弱

家庭为社会的最基本单位,在过去,养老服务更多依赖于家庭,其实就是中青年,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落实,每个家庭中的子女数量都在下降,养老资源的供给者也在不断减少。家庭结构在不断发生改变,老年人口数量越来越多,而年轻人却越来越少,导致养老资源不断减少。为了生存与生活,针对老年人的养老问题,可能在经济上进行扶持,如果要自己来照顾起居饮食,很多人无法做到。现阶段,中国并没有制定其他国家所实施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也没有采取合理的措施来缓解养老服务的压力,导致家庭养老名存实亡,老年人养老问题成为影响社会发展的关键性问题[10]。

2.3  社会力量介入困难

作为社会力量的主体,非盈利组织发展艰难。非营利组织能够提供专业化的服务,可以实时把握社会成员的实际需求,而且具有广泛的社会性,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社会资源。现阶段,国内非营利组织分为:第一,通过民间力量所形成的草根组织,能够在某些范围内给予对应的服务,不过数量非常少,不管是服务规模还是社会影响力都十分有限,并且在发展过程当中同样需要解决经费、社会支持等难题;第二,非营利性组织。这些组织通过政府完成登记,聘请专业的服务队伍,提供社会服务,不过在实际操作当中,政府会积极引导,加以干预。

服务对象为农村老年人,经济收入有限,凭借自身经营服务所得到的利润微乎其微,而本身的财力不足,政府进行相应的补助,但是作用较小,多种因素综合下,导致农村养老服务院的资金匮乏,运营与管理暴露出大量的问题,导致农村养老院名存实亡,无法稳定健康的发展。

2.4  养老服务市场化风险高

农村老年福利市场化风险随处可见,表现出很强的不稳定性。在市场化当中,老年人的福利更多的要凭借自身的健康与自理能力,遭遇疾病或者丧失自理能力时,势必会失去经济来源。另外,养老服务市场化后,各项政策可能会经常性变动,同时市场会不断追求盈利,导致农村老年福利市场面临着较高的风险。

家庭才是农村老年福利提供的根本来源,尽管近几年福利供给能力不断下滑。政府作为社会福利提供的主体,需要提供相应的老年福利,不过其水平低下,远远达不到预期值。随着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农村老年市场化成为必然趋势,市场作为最重要的资源供给方,肩负着巨大的职责,不过其处在初级发展阶段,表现出很强的不连续性和不稳定性。

3  农村养老服务供给发展的对策建议

L区农村养老供给服务暴露出来的问题实际上在中国大部分农村地区是普遍存在的。为了积极改善农村养老服务供给的状况,制定更加多元化的供给模式,从根本上解决养老服务所面临的难题,那么就要围绕福利多元主义理论,将其作为核心思想,将现有的问题作为突破口,结合市场的实际情况,给出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积极发挥国家在农村养老服务发展方面的主导职能,倡导与扶持家庭养老职责,促进社会力量介入和市场力量积极参与农村养老服务。

3.1  确立和发挥政府在农村养老服务发展方面的主导职能

养老服务其实与公共产品非常类似,同时具有公益性与市场性,最佳的解决办法就是由国家和市场联合起来,共同发挥作用,提供更优质的养老资源。根据福利多元主义理论,并非让政府直接退出,而是要打破现有国家垄断养老服务的制度,不断转换职能,调整福利垄断的角色,强化政府舆论引导、资金供给的主导职能[11]。

3.1.1  完善养老服务的法律法规  政府要积极利用宏观政策的调控功能,构建具有科学性、全面性的养老服务法律体系,确保养老服务不断实现制度化与规范化,更好的为老年群体服务。在国内,针对农村老年人保障所构建的法律体系非常少,缺乏完整的法律制度来规范养老事业的发展。站在国家的角度,要启动相应的立法程序,确保各项养老制度化,明确养老服务的内涵与类型等。农村养老服务在发展过程中,政府要积极颁布法律措施,因此占据主导地位,而且具有特定的催化能力。因此,要明确自身的职责,主动承担起相应的责任,尤其是针对农村地区,要给予更多的资金帮助,凭借国家雄厚的经济实力,解决农村养老资金难题;落实政策制度时,要做好监督与管理工作,确保顺利展开,防止出现遗漏。

3.1.2  政府应该扶持农村社区居家养老  农村地区经济落后,各项基础设施并不完备,而传统的家庭养老在逐步消亡,对于政府而言,要积极构建农村养老服务体系,促进社区居家养老的发展。第一,根据相关标准,建设农村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国家要大力扶持,颁布相应的优惠政策。养老服务具有明显的公益性,并不是仅仅为了追求经济利益,因此政府要加大投资力度,颁布相应的法律法规,落实各项优惠政策,例如:针对居家养老中心的各项生活费用,制定优惠政策,困难家庭要给予相应的补贴,满足相关条件免费进行培训,切实保障农村老年人的基本生活。另外,国家要积极颁布奖励基金的政策。开展客观性的评估工作,服务质量达标的社区发放奖励金,鼓励与扶持其发展,服务更多的老年群体。由于不可抗拒因素或者意外而短缺资金时,要给予资金补贴,帮助其战胜困难,实现美好生活;第二,国家要针对农村居家养老的社区展开岗位条件制约,推出科学合理的岗位培训体系,向社会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老年产品要实施优惠政策;鼓励与引导个体或者企业参与进来,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政府要頒布相应的激励政策。

3.2  倡导与扶持家庭养老职责

根据福利多元化理论,邻里关系、家庭给社会福利提供了很多的养老资源,也是传统美德。国家在努力弘扬传统文化,家庭、亲人、朋友以及四邻关系等都是非常重要的人力资源,同时也是养老服务的供给方。尽管这种养老服务缺乏专业性,不过由于情感因素的影响,很多人步入老年后都会进行居家养老。也就是说,来自家庭的关怀与爱护,短时间内难以被其他模式所取缔。不过近几年,家庭的规模在逐步的缩减,家庭抚养的比例直线上升,生存压力变大,通过家庭来养老难度越来越大,正在逐步消亡。

3.2.1  基于家庭养老前提下,强化老年人自我养老能力  鼓励老年人掌握相关的技能增强自我养老的能力,减少在经济上对子女的依赖。为了提升农村老年群体自我养老的实力,很多专家建议提升他们的经济收入,当具有雄厚的经济实力时,也就具备了自我养老的能力。马亚静[12]基于现有的理论前提下,综合考虑实际情况,给出全新的养老模式-企业式自我养老。具体为在农村地区,以村落为最基本单位,上级部门负责协调,在农村开设具有福利性质的老年企业,比如养殖、工艺品加工等。

3.2.2  发展农村社区,建立农村居家养老服务体系  实现居家养老和家庭养老的有效融合,即加快社区养老服务支持系统的构建,建议以政府为主导,市场发挥辅助作用的养老模式,有效缓解家庭养老的压力。这种新的养老模式既可让老人仍和家人居住在一起,而且增加和丰富了家庭养老的承担主体,由政府和社会共同承担,有效缓解了单个家庭的压力,为老年人提供良好养老环境。

3.3  促进社会力量介入农村养老服务

中国农村目前正处在转型阶段,逐渐开始向发展型转变,农村养老也由单纯的对物资需求逐渐演变成对情感、娱乐等需求,仍采用原来的养老政策和方式不能彻底解决养老问题,基于此,可以从福利多元主义的新视角展开对农村养老服务的新探索。

3.3.1  增强非营利组织的公信力  非营利性组织生存的前提是人们彼此之间的信任,一旦失去这一前提,非营利性组织也就不复存在。西方发达国家的非营利性组织非常看重自身在社会中的名誉,相比较,由于中国目前正处在社会转型的重要时期,非营利组织发展刚起步,要想得到社会民众以及政府的认可,就必须建立良好的信誉。信誉佳才是非盈利性组织生存的重要条件。

3.3.2  培养以城促乡的参与理念  非营利性组织在城市养老服务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这在很多实际案例中都有体现,广泛取得社会民众的一致认可,可为农村养老服务提供借鉴。农村养老服务的发展完全可以借鉴城市积累的经验,模仿成功案例,树立城市带动乡村的理念。这就要求非盈利性组织能够将城市先进的养老服务思想、设施、方法和理念应用在农村,加快农村养老服务事业的发展,最终达到城市和农村在公共服务上均衡的目的。在农村,有很大一批老人缺乏自理能力,常年独居,无人照顾,需要非营利性组织充分发挥自身已有的资源优势,给于这些老人生活、医疗帮助,以加快农村养老工作的开展。此外,可以借鉴城市志愿者参与养老服务工作的经验,非营利组织可以鼓励农村地区的青少年及妇女共同参与到养老中来,实现志愿者和老人一对一的服务,这种模式不仅为农村闲散人员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同时能够在农村地区创建起一支专门开展养老服务工作的团队。

3.4  促进市场的积极参与

市场在农村老年人社会保障体系的构建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需要采取相关措施来推动农村商业保险的发展,鼓励农村居民积极参加商业保险,通过商业保险为自身提供保障;健全和完善利于商业保险发展的规章制度,加设营业网点,提高商业保险的服务质量,以充分发挥农村商业保险自身的作用,为农村养老提供更多服务资源,从而改善农村地区资源匮乏、质量低、保障水平低等问题[13]。

4  小结

在中国,养老服务是理论问题,同时也是现实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尤其是农村地区养老。良好养老保障体系的构建可有效提高农村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为农村稳定以及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以南京市L区为研究案例,在了解L区养老服务供给现状的同时,分析了供给服务所在的弊端和问题,并运用福利多元主义理论,有针对性地给出合理的建议,构建政府主导的农村养老服务体系,鼓励企业以及非营利性组织积极参与农村养老,加快在农村社区构建居家养老服务的进程。

福利多元主义其实是从另一个新的视角对社会政策进行了解读,可从这一方向来制定解决农村养老问题的对策。福利多元主义和L区实际现状的结合,完全可以满足农村老人的实际需求,为老年人权益提供保障,促进当地养老服务快速发展,从而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社会。

参考文献:

[1] ROSE R. Common goals but different roles:The states contribution to the welfaremix[A].ROSE R,SHIRATORI R. The welfare state:East and West(13-39)[C].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6.

[2] JOHNSON N.The Welfare state in transition: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welfare pluralism[M].Amherst:University massachusetts press,1987.

[3] 鄧国胜.志愿者组织在老年供养体系中的角色与功能[R].北京: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01.

[4] 穆光宗.中国都市社会的养老问题:以北京为个案[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2(2):80-87.

[5] 陈赛权.养老资源自我积累制初探[J].人口学刊,1999(5):20-28.

[6] 陈少晖.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缺陷与政府责任[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04(4):31-38.

[7] 穆光宗.美国社区养老模式借鉴[J].人民论坛,2012(15):52-53.

[8] 陆春丽,韩旭峰.福利多元主义视角下农村社会化养老的可行性分析[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1):52-56.

[9] 彭华民.福利多元主义:福利提供从国家到多元部门的转型[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6):178-195.

[10] 王争亚,吕学静.福利多元主义视角下我国养老服务供给主体问题解析[J].中国劳动,2015(4):73-77.

[11] 蔡红华,杨  娅.国外农村养老保障体系建设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经济问题探索,2011(6):144-146.

[12] 马亚静.企业式自我养老:农村社会保障的补充形式[J].开放导报,2006(6):63-64.

[13] 黄  闯.农村老人自我养老保障的现实困境与优化路径[J].探索,2015(2):125-129.

猜你喜欢

养老服务南京市
南京市集中“检视”三方评议
南京市江宁区老年大学校歌
南京市水土保持规划(2016~2030)编制与思考
南京市鼓楼区黑臭河道的治理
南京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