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新型师生关系建立的几点思考
2019-11-28牛永康
牛永康
【摘要】新课标的颁布,新课改的不断推进,给我们揭示着素质教育已日渐深入。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就显得尤其重要。语文作为一门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综合课程,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当充分利用人文性这一特点来建立“民主、平等、合作”的新型师生关系。本文从宏观角度即转变传统师生观念,微观角度即语文课堂教学中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的具体策略进行思考和探索,以此促进良好师生关系建立,提高教师教与学生学的效率和质量,营造心理相容的课堂气氛促进师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推动素质教育并实现人的全面主动发展。
【关键词】新型师生关系;师生观念;具体策略;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一、转变传统的师生观念
(一)从“师道尊严”到理解对话
所谓“师道尊严”,是指在师生关系中,教师具有绝对的权威,学生应该以师言为准则,应该像服从君王的指令那样无条件地服从教师的教诲。它作为中国传统的师生关系理念,对中国传统社会产生过深远影响。学生是有意识、有想法、有感情的独立个体,使学生完全按照教师的一言一行,这样的做法无疑使得师生双方都被束缚起来。在强调尊重教师的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师生之间应该是一种相互理解的平等对话关系。理解建立在平等对话基础之上,这就要求放下“师道尊严”,意味着课堂不再是教师一个人的“一言堂”或自问自答,而是以教师为中心的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与对话活动。平等对话,也就是在教学中尤其是语文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观点与想法,教师不能一开始就想方设法诱导学生朝着预设好的结论去回答,或者由教师设计好问题让学生从细节上去论证,因为这些做法实质上还是没有真正做到平等对话,而是较隐性地让学生服从自己的思维。做到了真正意义上的平等对话,教师不仅能了解学生群体的共同年龄特征,而且对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也会有所把握。
(二)超越功利性目的,获得情感体验
“当前的课堂教学过分重视智力培养,忽视了情感教育,是一种严重的本末倒置,让人发现如今的学生都很聪明,在聪明中却难以获得道德与情感的东西。”课堂教学内容甚至教学组织形式都被考试内容“牵着鼻子走”,考试考什么就教什么,教学形式也是简单划一,缺乏多样性、灵活性。系统连贯性的语文知识也被人为地划分割裂开来进行板块强化针对性的答题技巧训练。期末考试或者大型考试总复习时也常常伴有做不完的试题与试卷,应试技巧得到训练和提高,但作为一门语言工具,与其相应的听、说、读、写能力却没能真正得到锻炼和提高。让语文教学少点功利性会更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走出曾经的肢解文本的做法,才能真正培养出具有高度人文情怀的有血有肉的孩子,而不是只懂拆卸文本的机器人。摆脱功利性的目的,真正地投入到教与学的过程中,才能真正体验到快乐;不以分数和升学为最终目的、唯一目的,才能体验到学习的乐趣,获得真切的情感体验,还师生自由。
(三)相互尊重,共同提升
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相互关系,也是教育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为达到共同教学目标而进行的交往与联系,是一种较为特殊的人际关系。我们在强调学生尊重老师的同时也应当强调老师尊重学生。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因此师生之间要相互尊重,尊重彼此的主体地位、人格尊严和生命情感,尊重个体的差异性与多样性,以民主平等的意识善待彼此。学生尊重教师,不是以教师的威严和强制要求来树立威信,而是以学识和人格魅力来赢得学生的尊重与信任。尊重学生,应该拥有平等真诚的心灵、宽容友爱的情怀、运用平行的语言将自己的真实思想、情感与学生及时交流,不随意否定学生的观点想法,更不能将自己的观念强加给学生。只有相互尊重,才能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而行其道”。相互尊重,还给师生自由,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还增进了师生间的情感,实现教学相长,共同提升。
二、课堂教学中新型师生关系建立的具体策略
(一)创设平等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是前提条件
1.少些预设,形成多元对话系统。课前精心做好预设,细致地设计教学流程,充分地预计,才能临危不乱,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所以要重视预设。但是在实际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会发现再精心的预设也无法全部预知整个课堂的全部细节,往往会有一些始料未及的意外出现。这时如果教师只注重原先备课时的预设而对学生在课堂上的多种对话置若罔闻,势必会扼杀了师生在教学中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所以我们的课堂也需要以教师为中心的师生间相互作用的多元对话。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有必要减少预设,鼓励学生在教师的激励、唤醒与指导下,对文本的理解会逐步加深,情感的火花会被渐渐点燃,思维也会被激活,从而在一个动态的交流与合作过程中使个性得以张扬,语文素养得以提高,直至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因预设而有序,因多元对话而精彩。
2.善于倾听,在欣赏中对话。教学是一项交际活动,语文教学尤为典型。语文教学最为突出的特点便是对话,意味着离不开倾听与言说两个方面,语文教学要实现有效对话,教师就得善于倾听,在适当的时候做学生的好听众,学会倾听,进而善于倾听。很多语文课堂中,学生回答时一开始并不在教师标准答案范围内,教师往往会打断学生的回答或者否定学生的回答,结果是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善于倾听的教师应该认真听完学生的发言,可能是他们思考问题的方式或角度不一样而已,然后才进行点评和正确引导。善于倾听,对学生的也许不正确但是却有创新的思维方式给予欣赏,这是一种相互信赖氛围中的心智启迪,是对学生生命的唤醒与欣赏,同时也能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潜能。
(二)加强课堂中师生间的双向互动是关键
1.巧设情境,触动学生情感,引发共鸣。情境,就是“情”与“境”的交融,包括情感与环境两方面的内容。在教学中如果为学生创设主动、恰如其分的情境氛围,便可唤起学生的想象和愉悦。情境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方法之一。当作家的创作之情、教师的教学之情和学生的学习之情三者相互沟通,呈现出一个强烈的情感共鸣的状态,学生就会以极大的热情参与到教学之中,课堂上或表现为气氛活跃,议论纷纷,或表现为鸦雀无声,屏息凝神。此时学生的心理状态和思维活动达到了最佳状态。教师在恰当时机启发、诱导,学生的思维就会活跃,就能创造师生合作默契的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教学情境。
2.人人参与,平等对话。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是师生双方的相互交流与沟通、相互启发与补充,这意味着人人参与、平等对话。要想实现语文教学中真正的平等对话,教师就应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特别是对于较为落后的学生,教师应用心倾听,在对话交流中适时地给予对话式的点拨。如在学生出现思维定式时,启发求异;在学生理解不够全面时,适度引导;在学生言及要旨时,点拨强调;在学生意外拓展时,热诚赞赏。只有多一点理解,多一次机会,多一句鼓励,才会使每个学生真正参加到对话中来。师生之间的民主、平等、合作意识才会得以加强。
3.突出主体,表现个性,让学生获得成就感。学生智力发展的水平,智力发展的结构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作为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让每个孩子的潜能得到发挥。教学中,教师要关注不同学生的心理,滿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语文教学应该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引导学生体会、领悟,通过理解、思考、讨论交流等活动,主动丰富自己的经验,从而获得知识,成为学习的主体。在学习过程中表达自己独特的思考与个性化的观点,体验探索成功的乐趣,在理解运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这样的课堂才能在师生相互尊重、和谐、民主的氛围中进行。
由全文分析所得,教学过程中师生的情感是互动的,让教师对每个学生,学生对教师有真正的理解时,才能达到心理相容的境界。学生的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提高学生学习和参与师生互动的积极性,时时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