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指向生命教育的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初探

2019-11-28陈丽云

课外语文·下 2019年10期
关键词:学科渗透生命教育方法策略

【摘要】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有效推进生命教育,引导其探索生命的意义与价值,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本文从语文古诗词教学的角度探讨了结合学科的特点渗透生命教育的方法策略。

【关键词】语文教学;生命教育;学科渗透;方法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教育的出发点是人,教育的归宿点也是人。让学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提升生命质量,这也许是倡导以人为本的教育更深层次的功能所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学生应通过语文学习活动,坚定文化自信,自觉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理想,为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这就其中就包含了生命教育理念。所以,顺应新时代的要求,语文教学与生命教育相渗透是势在必行。

古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记载着中华民族的传统与精神,而且选入语文教材中的古诗词皆是传诵千年,流传至今的经典之作,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对于增进学生的情感体验,提高学生的审美追求,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课堂教学不但是学生的认知过程,更是学生的生命活动过程,是師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因此,作为传承和发展中华文化的重要学科,语文教学更要关怀人的生命,关注人的价值,关注人性的完善。语文教师应在语文教学中结合教材因势利导进行生命教育,引导学生探索生命的意义与价值,珍惜自己和他人的生命,提升生命存在的意义与价值,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生命教育渗透的有效策略作了探讨。

一、选取不同的题材内容,帮助学生增强抗压受挫能力,保持良好心态

语文教材选录了许多的古诗词经典作品,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结合教材充分发挥名著名篇的示范感染作用,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产生的心理问题,帮助学生提高适应环境的变化能力,使学生获得调控心理的能力,增强受挫后的耐挫能力。生命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要使学生具有适应学习、将来适应社会的能力,能在荣辱成败之中保持平衡的心理。例如,学习曹操的《观沧海》,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引入三国的故事,分析曹操的博大胸怀及雄伟抱负,由此鼓励学生要心胸开阔,以平和的心态对待挫折与困难;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既有赞美山河,仰慕英雄的激情,又有“人生如梦”的慨叹,在传授时,可以创设意境,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诗人的心态,树立积极、健康的人生观;学习《塞翁失马》这则寓言,可让学生明白世间万事万物都是发展变化的,福与祸、得与失、顺境与困境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转化的,增强其心理承受力,使之能在荣辱成败之中保持平衡的心理。

二、运用感人的艺术形象,培养学生建立良好的自我概念,形成健康人格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一个人的人格发展的关键期就是青春期,这个时期就是青少年学生自我觉悟、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时期。一个人的知识、才干的增长,主要是在青春期打好基础,而且其行为习惯、性格、兴趣及人生观、世界观也是这一时期逐步形成。青春期的生命教育有利于学生的社会化,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自我概念,促进学生自我意识的完善,使之形成健康的人格。例如在学习《钱塘湖春行》《江南春》《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可用美好的山水风景陶冶学生性情,进而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学习诗歌“少年不是愁滋味,为赋新诗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时,嘱咐学生要让心理与年龄同步成长;学习《愚公移山》《望岳》 可用不懈地追求、坚贞的信念鼓励学生奋进,让他们懂得坚强的意志来源于人的志向、动机,培养其百折不挠的顽强意志。

三、结合生动的文学语言,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人际关系,树立正直情感态度

当前,有不少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对于情感这个话题把握不到位,言“情”语钝,并且在学生中也出现了一些不良现象,他们肤浅地认识社会与人的情感,轻率处理同学之间的矛盾,致使不少同学出现以游戏的态度对待父母、老师、同学,甚至出现以极端的方式处理同学之间的关系。针对这些情况,作为教育者的语文教师,应当通过丰富多彩,生动形象的文学语言,形象、潜移默化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或熏陶感染学生,或疏通引导学生,培养学生理性的价值判断和正直向上的情感态度,使他们懂得什么是美的情感、美的人生,帮助他们与人进行良好的交往,建立积极的人际关系。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明白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并明白后果是什么,社会责任是什么,真正做到“爱美而不亵渎美”。例如在《木兰诗》《次北固山下》等诗词学习中引导学生去感悟诗人对家人的责任、家乡的思念;从《望江南》《关雎》《蒹葭》等洋溢着对爱情的追寻、对爱人的真挚爱恋的诗句中感受人间的美好情感;学习《记承天寺夜游》《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等诗篇,可以品味作者与友人间相互支持、陪伴鼓励的情谊。在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体味这些古诗词中的真情,让学生懂得感恩父母、勇敢追求爱情、珍惜友情,并引导学生学会自我理解和思考,形成尊重亲人朋友、善待生命的意识,从而延伸到学会冷静地处理好学习生活中与同学、父母的关系,培养学生理性的价值判断和正直向上的情感态度。

四、借助多样的读后日记,引导学生排解消极情绪,完善自我人格

处于青少年时期的中学生心理具有封闭性,由于学业的沉重压力,考试前后的紧张焦虑,师生、同学及父母之间冲突与摩擦,社会适应的不良及青春期生理变化而带来的困惑和躁动,使他们充满了困惑和矛盾,在这种情况下,若不加以疏导,学生的心理问题就会越来越严重。怎样疏导呢?指导学生写“读后日记”,是一项行之有效的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措施。教师引导学生品味诗词作品的情感,在读后日记中表达宣泄他内心的喜怒哀乐、迁移情绪和升华情感,有助于他们克服消极心理状态,完善自我人格,从而逐步形成健康的心理。与此同时,教师往往能通过日记这扇窗,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为教育提供有益的线索。如有一位学生的读后日记中有这样一段: “读了《声声慢》,我觉得李清照写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正是此刻我内心的写照。父母每天工作,赚钱养家,很少和我谈心聊天,真的很想他们关心一下我,因为我感到很孤独、很寂寞,生活有什么意义呢……。”老师在他的日记本上这样写道:“希望你能和父母好好谈谈,把你心中的想法告诉他们,我想,只要你敞开心扉,他们一定会接受你的建议。如果你把老师当作朋友,老师愿做你忠实听众,倾听你的烦恼,和你一起去找寻生活的乐趣,好吗?”老师的深情话语,汩汩流进学生的心田,及时排解了学生的消极情绪,促进了学生健康的心理形成。上述事例可说是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最好体现。

总之,“心育乃育人之本”。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有效地开展生命教育,这是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新课题。作为教育工作者的语文教师如果能挖掘自身的优势,结合所教学科的特点因势利导有机地渗透生命教育,不仅有利于解决问题,而且也会使得语文教学工作大放异彩。

参考文献

[1]游永恒.论课堂教学中的心理教育[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1999(4).

[2]王启彦.高中爱情题材课文教学探讨[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3(7).

[3]王惠来,汪波.论教师期待效应在素质教育中的意义[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1995(5).

附    注

本文系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核心素养导向的初中古诗文阅读“1+1+X”教学策略研究》(课题批准号:2019YQJK05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陈丽云,女,1973年生,江西南昌人,广州市南沙黄阁中学,中小学高级教师,教育硕士,主要从事语文教学研究。

猜你喜欢

学科渗透生命教育方法策略
花若芬芳,蝴蝶自来
浅析钳工锉配技能竞赛训练的方法
基于高中历史教学中进行学科渗透的策略研究
数学史与初中数学教学整合的策略研究
语文教学中的生命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