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旅游资源富集区全域旅游规划路径研究

2019-11-28吴兰桂

湖北农业科学 2019年19期
关键词:全域旅游乡村旅游

摘要:当前,乡村地区正成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最重要的载体之一。研究探索了乡村旅游资源富集区全域旅游规划路径,以乡村旅游相关理论研究为基础,围绕区域旅游空间布局、重点体验区旅游产品提升、特色绿道线路设计、“宜南自由行”系统设计等开展深入研究,并有机融入乡村旅游产业融合、区域一体化导游团队建设、旅游环境“五化”工程等新思想,从而丰富乡村全域旅游研究内容,并助推宜南山区乡村旅游全域示范区建设。

关键词:乡村旅游;全域旅游;规划路径;宜南

中图分类号:F59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9)19-0017-05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9.19.004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Abstract: The rural area is becoming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carrier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national holistic tourism zone. This study explores the holistic tourism planning path on rural area rich in tourism resource.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oughts of cooperating development of tourism related industries, regional tour guide team training and five tourism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s, this paper focuses on regional tourism spatial layout, tourism production promotion of key sub-regions, green routes design and DIY tour system, to boost the construction of holistic tourism zone in South of Yixing.

Key words: rural tourism; holistic tourism; planning path; South of Yixing

學者普遍认为全域旅游是“全要素”“全产业”“全过程”“全时段”“全地域”的旅游模式。笔者认为全域旅游概念内涵有二:第一,全域旅游是针对旅游资源禀赋较好、旅游环境优良的区域(市、区、县、镇等)、基于更好地满足旅游消费者需求所提出的旅游发展理念,其将整个区域作为完整旅游地(全域旅游区)进行开发建设,核心思想是真正满足现代旅游消费者的随时可游、随处可游、游必有兴等全方位的旅游需求;第二,全域旅游是一种全盘旅游,全域旅游区将旅游业作为主导产业,区域交通、住宿、餐饮、文创、商业、特色工业等诸多产业要素均可服务于旅游开发,而旅游产业的做大做强又可反哺相关产业,进而带动区域整体经济的发展,提升区域整体形象。

1  全域旅游的政策研究

1.1  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创建

2016年2月,国家旅游局正式发布全国首批共计262个“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推动旅游业由“景区旅游”向“全域旅游”发展模式转变。全域旅游逐渐从地方探索和学术研究中走出来成为一项全国性的战略部署。

1.2  全域旅游区创建的指导性文件

2016年9月,国家旅游局发布了《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导则》(试行),《导则》从全域旅游“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干”等方面对中国全域旅游区创建提出了框架性要求。

同月,国家旅游局公布了《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认定标准(征求意见稿)》并正式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该《标准》确立的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认定的基本要求包括体制机制、综合贡献、旅游规划、旅游厕所、安全文明五个方面。

1.3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推动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

以江苏省为例,江苏省旅游局强调“全域旅游大有可为,全域旅游以人为本,践行创新发展理念”,并于2016年8月公布了《江苏省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指南》。《指南》指出,要确保至2018年底,首批“一市七区”创建单位均已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成功;同时以“点面结合”的方式开展江苏省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在“十三五”期间分年度、分批次推动60个旅游资源重点县(区)创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

1.4  全域旅游成为部分省市“十三五”旅游发展规划的最高战略

在一些地方政府出台的“十三五”旅游发展规划相关文件中,发现“全域旅游”成为无锡市等城市旅游发展的重要战略;宁夏出台的“十三五”全域旅游发展规划,更是将全域旅游作为自治区旅游发展的最高战略。由此可以看出,全域旅游开发理念是当前指导旅游地开发实践的最重要理念之一,全域旅游实践必将倒逼全域旅游研究的深化。

2  全域旅游的理论研究

2.1  国外研究现状

相关文献普遍将“全域旅游”译为comprehensive tourism或global tourism,笔者认为这两者均不能很好地诠释全域旅游的内涵。李克强总理在首届世界旅游发展大会(2016)开幕式上的致辞中关于全域旅游所用的英文表述holistic tourism则更好地传达了“全域旅游”的核心思想。笔者以“holistic tourism”为关键词,在外文期刊数据库进行检索,结果显示目前极少有国外学者围绕全域旅游开展相关专题研究。当前国外旅游研究中的community-based tourism(社区参与)、people first tourism(以人文本)和tourism as alternative livelihood(旅游作为一种生计方式)等相关思想与全域旅游思想存在内涵上的关联。其中community-based tourism长期以来都是国外旅游研究关注的热点。

2.2  国内研究现状

以“全域旅游”为论文题目关键词,在CNKI核心期刊数据库进行检索,相关论文共计44篇,其中,2016年32篇,2015年8篇,2014年及之前共计4篇。可以看出,全域旅游正成为旅游学研究的新热点。相关论文一方面围绕全域旅游的逻辑、重点、理性思考等展开论述,另一方面围绕全域示范区研究、全域旅游视角下具体旅游地旅游发展探究、全域旅游视角下旅游产品体系构建等展开。

2.3  理论研究不足

通过进一步的深入调查发现中国目前全域旅游研究的深入度还有待进一步加强:一是对全域旅游的内涵研究得较多,但关于其具体规划或建设路径的研究较少;二是关于具体某一全域旅游目的地的实践研究,整合联动和创新驱动不够,一些新思想、新观念、新资源、新技术都没有很好地应用到区域全域旅游的实践之中。

3  乡村全域旅游规划基本路径研究

3.1  相关理论研究

3.1.1  乡村旅游资源观  相比城市,乡村与大自然的关系更加密切。乡村旅游的核心吸引力是其优越的自然环境;水井和菜坛等乡村生活用具、鸡鸭鹅羊等禽畜、竹林和茶场等生态景观、水蜜桃和枇杷等农产品、薰衣草等各种花卉、果蔬采摘等田园作业、青蛙和萤火虫等乡村要素都是乡村旅游的资源基础和重要符号。农家驿站、休闲农庄、家庭农场、生态园区、美丽乡村、旅游小镇和乡村旅游度假区等是多样化的乡村旅游新業态。乡村旅游资源开发与利用是一套系统工程,需要完善的配套服务体系作保障[1]。

3.1.2  乡村旅游市场观  当前,休闲旅游时代也全面到来,乡村旅游成为市场热点。与大自然亲密接触是乡村旅游的重要动机,欣赏乡村田园风光、呼吸乡村新鲜的空气、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学农家活、享农家乐等乡村生活体验是乡村旅游的重要形式,唤起乡村记忆、留住乡情乡愁等旅游体验是乡村旅游开发的新的重要着眼点。近年来乡村旅游中自助游、深度游、慢行的旅游偏好也越来越明显,乡村旅游转型升级发展要遵循“多需求、更自由;重个性、乐旅游;慢生活、慢体验”市场需求导向。

3.1.3  乡村旅游居民参与  乡村旅游吸引物也以其乡村性为主,乡村农民淳朴的自然生活形态本身就是一道亮丽的旅游风景线。一方面,开发乡村旅游会对当地人的生产和生活产生巨大影响;另一方面,开发乡村旅游离不开乡村当地人的支持[2]。发达国家在过去的30年对乡村旅游已经有压倒性的共识:居民参与是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本质。相关研究结果表明,乡村旅游为当地居民创造的就业机会及带来的经济收入会改善居民家庭的经济状况和社会福利[3]。居民参与乡村旅游的渠道包括心理参与、政策参与、社会参与等方面[4]。

3.1.4  乡村旅游产业融合

1)乡村旅游与农业科技融合。以农业科技示范园和乡村旅游场所为载体,充分利用生物的多样性和人工培育的优势,挖掘开发新颖的农作物、果树园林等新品种。

2)乡村旅游与信息技术融合。鼓励智慧乡村建设,通过与移动互联网融合,开发微博、微信、网络社区等,提升乡村旅游信息资讯服务的针对性和时效性,为游客提供便捷的旅游服务。

3)乡村旅游与文创产业融合。以创客基地为载体,深入挖掘中国乡村民俗文化,鼓励文创活动,推进乡村旅游和文创产业的深度融合,用文化创意升级乡村旅游土特产,提升乡村旅游消费。

4)乡村旅游与体育产业融合。乡村旅游与体育产业融合创新常态体育项目,包括户外拓展基地、常态化的体育活动和马拉松赛事以及户外自行车绿道等。

3.1.5  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战略

1)点核联动布局。乡村资源富集区构建全域旅游区,要完善核心资源区、重点乡镇、典型性乡村旅游发展群落、亮点乡村旅游项目等层次的空间架构,通过绿道等特色交通串连,激活点核联动,促进整体发展。

2)创新驱动升级。乡村旅游作为三农新领域、旅游新产业,肩负重要使命。乡村旅游创新驱动包括业态创新、经营创新、机制创新和模式创新。乡村旅游应重视培育壮大乡村旅游发展主体,培育一批有见识有理念的农场主,激活乡村旅游发展动力。

3)品牌引领发展。积极创建国家级乡村旅游度假区或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等旅游品牌,既可助推区域旅游产业要素整体升级发展,又可以提升区域旅游知名度。品牌引领的要点,一是要重视品牌的塑造,二是要重视品牌的宣传。

3.2  规划路径框架研究

3.2.1  规划思路  以国家旅游局《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导则》(试行)和《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认定标准(征求意见稿)》为指导,以乡村旅游资源为基础、以乡村旅游市场为导向、以居民参与为依托、以完善配套服务设施为抓手,点核联动布局,创新驱动升级,品牌引领发展;充分发挥旅游地现实和潜在的旅游资源价值,充分考虑乡村旅游消费市场多样性、个性化的旅游需求,积极促进乡村旅游产业与农业科技、信息技术、文创产业、体育产业等有机融合。

3.2.2  规划路径框架  第一,区域旅游要素调查。包括区域乡村旅游资源现状、交通现状、业态现状、优势资源、限制因素等,研判区域乡村旅游发展前景。第二,区域旅游空间布局优化、重点片区旅游产品提升、特色旅游线路设计等专项研究。第三,区域自由行系统构建,包括完善交通连接、培植分级分层服务、完善标示指示系统、设计自由行app等。第四,乡村旅游环境提升。以景观美学相关理论为指导,结合区域生态农业旅游资源和乡村旅游产业管理规范,美化乡村旅游环境。

4  宜南山区全域旅游规划实证研究

4.1  区域简介

本项目实证研究对象为宜南山区,具体是指宜兴市以湖镇、张渚镇、西渚镇和太华镇为主体的西南部山区,总面积约603 km2。该区域是生态资源和乡村旅游资源富集区,近年来,宜兴市通过不断丰富这一地区的旅游业态,使得宜兴市乡村旅游和生态旅游的品牌效益逐渐凸显。

4.2  宜南山区创建全域旅游区的重要意义

宜南山区创建全域旅游区可以有效整合资源,多点共建,拉大格局,带动宜南山区旅游产业整合升级和蜕变;同时以全域旅游区为抓手,可以提升旅游业态,激活文化生产力,提升宜南综合竞争力,并且可以促进区内各个景区的提质增效发展,塑造全新的宜南旅游品牌,打造宜兴旅游引擎。

4.3  宜南山区创建全域旅游区的思路分析

本研究在全国诸多区域正在积极创建首批全国全域旅游示范区的背景下,开展系统、深入的相关调查,以旅游资源为基础,以旅游市场为导向,以全域旅游相关理论为依据,以指导宜南山区全域旅游区建设为目的,采用“基础理论研究——规划路径构建——实证研究”为基本思路框架,构建宜南山区全域旅游示范区规划路径。并结合区域实际情况,构建结构清晰、功能明确的区域旅游空间结构,将竹海生态旅游区、云湖茶禅体验区、善卷主题游览区等特色发展片区旅游产品提升思路具体化,将区内绿道和直通车特色旅游线路设计思路具体化,将“宜南自由行”系统建设的内容具体化。

4.4  宜南山区全域旅游区规划路径分析

4.4.1  区域旅游资源及产业现状调查  区内旅游资源富集,有云湖、竹海、善卷洞、大觉寺、龙池山自行车公园、茶文化生态园、张公洞等重要景区,含山、水、洞、竹、茶、陶、寺、村八大极品资源。近年来该區域乡村旅游品牌效益初显,湖、张渚等乡村旅游名镇脱颖而出,2014年宜兴市被评为“全国休闲农业示范县”,2015年篱笆园农庄获得“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户”称号,南门村获评“江苏最具魅力休闲乡村”,善卷村等村成为“江苏最美乡村”,兴望农业休闲文化园、篱笆园农家乐被农业部评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但区域旅游开发方面还存在资源整合不够、基础设施不完善、缺少整体联动等突出问题。

4.4.2  区域旅游空间布局优化  优化3区3廊N节点旅游空间布局结构。3区,指3大旅游深度体验区,即竹海生态旅游区、云湖茶禅体验区、善卷特色游览区;3廊,指3大特色骑行自驾观光廊道;N节点,指N大乡村旅游重要节点,如自行车公园、阳羡茶文化园、陶祖圣境、张公洞、玉女潭、洑西村等。将3大旅游深度体验区、3大特色骑行自驾观光廊道、N个乡村旅游重要节点作为宜南乡村旅游集聚区和未来发展的主体空间,以此促进宜南乡村旅游在功能完善、特色彰显、形象提升上取得突破性进展,大力提升宜南山区乡村旅游首位度和美誉度。宜南山区乡村旅游空间布局见图1。

4.4.3  重点片区旅游产品提升

1)竹海生态旅游区。笔者及团队于2015年11月至2016年5月针对宜南地区主要旅游景区竹海风景区、陶祖圣境、善卷洞等开展了乡村旅游游客满意度专项调查,相关结果显示,游客对竹海风景区的旅游综合体验满意度最高,对竹海风景区设施设备单项满意度偏低,显示出宜南竹海资源强大的市场竞争力,同时也表明提升竹海风景区的设施设备条件是当下的紧迫任务。

2)云湖茶禅体验区。重点围绕茶禅文化尤其是茶文化设计深度体验产品。区内拥有丰富的茶文化资源,涉及传统技艺、茶礼茶俗、紫砂工艺等方面,其中岕茶和雪芽茶制作技术可以通过传统工艺进行复原,芽茶的冲泡艺术传承至今,紫砂壶制作工艺更是国内仅有。围绕采摘、摊晾、拣茶、蒸茶、焙茶等流程进行岕茶制作,或是客来敬茶、紫砂品茶、听茶事、读茶诗、赏茶画、鉴紫砂名壶,又或是围绕茶园观光、采茶、品茶、购买茶叶及紫砂壶的茶文化旅游全产业链,通过茶文化的重组和延伸,为游客提供独特的茶文化旅游体验。

3)善卷特色游览区。以善卷洞为核心,针对善卷洞景区内上洞、中洞、下洞以及延伸产品不同的资源特点、文化内涵,细化战略,使得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开发和利用。依托周边地块自然生态的景观资源,将山林野趣、生态体验作为主线,以善卷文化、梁祝文化为基调,以青山秀水为依托,融休闲、娱乐于其中进行资源开发利用。

4.4.4  特色骑行、自驾线路设计  以骑行和自驾绿道为重要纽带,将山脉、湖泊、茶田、竹海等生态游憩空间有机串联,构建完整的生态游憩空间。

实施全域旅游绿道工程,主要通过山路改造、湖岸改造、现有道路外扩等方式修建,采用塑胶、涂料对绿道路面进行标准化设计,沿途适当种植有象征意义的景观行道树。贯通竹海-陶祖圣境-洑西村-阳羡湖-灵谷洞-张公洞-善卷洞段绿道,全长约30 km,游客可选择半程或全程游览,在骑行或自驾中可欣赏沿途的竹林、花海等生态景观;贯通善卷洞-大觉寺(云湖)段绿道,全长约10 km,游客在骑行或自驾中可欣赏沿途的山水景观和特色行道树等自然景观;贯通大觉寺(云湖)-龙池山-阳羡湖段绿道,全长约15 km,游客在骑行或自驾中可欣赏沿途的茶园等生态景观。

在此基础上,合理测算接待容量、因地制宜建设停车场,并通过互联网或物联网技术对其加强管理。

4.4.5  “宜南自由行”系统设计

1)配置细致化的接待服务体系。构建二级游客服务中心体系。在宜兴高铁南站设立一个一级游客服务中心,作为宜南旅游形象展示平台,为游客提供导览、咨询、票务、租赁、宜南自由行app下载、设施设备预约等快捷和多样的旅游服务;在善卷洞、云湖、竹海等核心景区入口处设立若干二级游客服务中心,提供核心景区的导览及咨询等相关服务。

2)构建完善的标示指示系统。在出G25高速接驳342省道处设立门形全域旅游区入口标示。在全域旅游区统筹设计专属于宜南旅游的标示指示系统,重点包括景区导览标示如全景图、导览图、道路导向指示牌、景物介绍牌等和公共信息服务标示,如停车场、购票处、购物点、公共厕所、公车租赁点、游览车上下站、餐饮设施等位置指示,以及其他相关引导标示如安全警示、温馨提示、公益提倡等。

3)设计功能全面的宜南自由行app。设计功能全面、层次清晰、界面美观、使用便捷的宜南自由行app,内容上重点涵盖重要景区结点、特色餐饮、民宿、交通指引等方面,具有语音导游、搜索、导航、在线支付等功能,能适应各种手机系统免费下载和安装,并能满足游客自助游的私人订制需求。此外,app要重点设置“绿道骑行系统”“绿道自驾系统”和“游客服务中心体系”等宜南自由行的专题板块,以期更好地服务于自助游、自驾游、自由行、慢行游客。

4)开展区域一体化导游团队建设。改变以往及其他地区常见的一个景点一批导游,各个景点导游队伍各自为政、缺乏联动的情况,通过第三方托管平台建立服务于整个宜南所有景区(点)的全域旅游导游团队。全域旅游导游团队建设重点是全域旅游区概况专题培训、全域旅游区接待系统专题培训、全域旅游区交通系统专题培训、全域旅游区app使用专题培训、宜南地理专题培训、宜南佛文化专题培训、宜南茶文化专题培训等,在此基础上进行系列全域导览词设计,并针对部分导游开展双语能力培训。

4.4.6  旅游环境质量提升  实施旅游环境“五化”工程,提升宜南环境质量。净化,通过常态化的扫、洗、刷等方式清洁、净化环境;美化,因地制宜合理种植野花、山地作物等,美化环境;文化,严禁商业广告,提炼并积极宣传各种人文口号,增强区域文化氛围;亮化,通过规模化的植物和花卉以及大段的彩色绿道立面,亮化景观;标准化,统一民俗村、民俗户的标示标牌设计。

5  小结

以宜南山区为载体进行规划实践研究,在区域旅游产业现状调查、问题诊断的基础上,进行区域旅游空间布局、产品提升、特色线路设计、区域自由行系统设计等的研究,研究结果可用于直接指导宜南山区打造全域旅游区的实践工作,使宜南成为彰显宜兴生态、文化的重要名片。在宜南旅游规划实践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分析乡村旅游资源富集区全域旅游规划的原则、方法和重点,相关研究成果可用于指导其他同类型区域全域旅游开发。

在乡村全域旅游开发中引入绿道设计串联结点景区构建全域生态旅游景观新思想,深化、丰富了乡村全域旅游的理论研究内容,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在乡村全域旅游開发中,提出了构建区域自由行系统,具有一定的创新性。

从构建二级游客服务中心体系、构建完善的标示指示系统、设计功能全面的宜南自由行app、开展区域一体化导游团队建设四个方面进行宜南自由行系统设计,深化并具体化了乡村旅游自由行系统建设内容,具有较强的创新性。

参考文献:

[1] 张丽翠.循环经济理念下乡村旅游资源的开发与运用[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6,29(4):190-191.

[2] 吴兰桂.乡村旅游市场调查与市场分析[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8,24(12):1146-1148.

[3] WOLFGANG R,IKECHUKWU O E,ULRIKE P H. Segmentation by motivation for rural tourism activities in the Gambia[J].Tourism management,2014,40(2):102-116.

[4] BYNUM B B,MARUYAMA N,WOOSNAM K M. Measuring empowerment in an eastern context:Findings from Japan[J].Tourism management,2015,50(10):112-122.

猜你喜欢

全域旅游乡村旅游
全域旅游视角下嘉峪关市经济文化一体化发展探索
安顺乡村旅游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乡村旅游环境中不同污染源以及保护措施分析